课 题 4 彩虹 主备教师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感受彩虹的奇妙和生活的美好,培养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与探索精神。 语言运用: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思维能力:能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课文中的想象内容,通过联想、推理感受想象的合理性与趣味性。 审美创造:体会童真想象的独特美感,激发用语言创造美好画面的能力。
【课前解析】 《彩虹》是一篇充满童真童趣的散文,以第一人称 “我” 的视角,围绕彩虹桥展开奇妙想象:提着水壶洒水替爸爸浇田、拿镜子当月亮照妈妈梳头、挂秋千荡成彩云逗哥哥开心。 关注课文:全文共 4 个自然段,结构清晰,语言生动,动词运用精准(如 “提、洒、挂、荡”),既展现孩童丰富的想象力,又渗透关爱家人的情感。 关注生字:本课共有“虹、浇” 等 11 个生字,会写 “座、丽” 等 8 个字。其中 “洒” 易与 “酒” 混淆,“镜” 的后鼻音发音需重点指导。 本课要写的字,从结构上来分,“提、吗、秋、挂、啊”是左右结构,“座”是半包围结构,“丽、哥”是上下结构,教学时,可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左右结构的生字,发现左右两部分的占格大小以及笔画的穿插。 关注词语:“天上、美丽、爸爸、下来、不用、高兴、哥哥、秋千、彩云”。
【教学目标】 1.认识“虹、浇”等11个生字,会写“座、丽”等8个字,会写“天上、美丽、爸爸、下来、不用、高兴、哥哥、秋千、彩云”9个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场景展示的美丽景色,了解不同事物量词的不同表达。 3.能仿照课文,用量词表达生活中的事物。
【教学重点】 1.认识“虹、浇”等11个生字,会写“丽、提”等8个字,会写“天上、美丽”等9个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解 “我” 在彩虹桥上的想象内容,体会童真童趣。
【教学难点】 读好长句子的停顿和问句的语气。
【课前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电子版教案 授课教师“二次备课”(手写)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虹、浇”等11个生字,会写“丽、提、吗”3个会写字。 2. 正确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我” 的想象内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下雨转晴视频,最后定格彩虹画面:“同学们,雨停后天空出现了什么?它像什么呢?”(预设:彩虹、桥) 2.板书课题《彩虹》,指导 “虹” 的识记:虫字旁 +“红” 去绞丝旁,彩虹常出现在雨后,和自然现象有关。 3.齐读课题,提问:“你见过的彩虹是什么样的?用一个词形容它。”(预设:美丽、七彩、弯弯的) 二、初读课文,识字感知 1.自读课文,出示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2)标自然段序号,思考:“我” 在彩虹桥上想做哪些事? 2.检查生字词: (1)带拼音认读:出示 “虹、浇、壶、提、洒、挑、镜、拿、系、荡、裙”,指名读,重点纠正 “洒(sǎ)”“镜(jìng)” 的读音。 (2)去拼音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 (3)识字方法交流: 象形识字:“提” 左边 “扌” 表示动作,右边 “是” 表音,提水壶就是用手拿起水壶。 联想识字:“镜” 与 “金” 同音,镜子常是金属做的,右边 “竟” 提醒读音。 三、再读课文,梳理内容: 1.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提问:“我” 在彩虹桥上想为爸爸、妈妈、哥哥做什么?用 “我想在彩虹桥上______” 的句式回答。(预设:洒水浇田、拿镜子照妈妈梳头、挂秋千荡来荡去) 2.精读想象,理解内容 (1)学习第 1 自然段: 齐读,提问:“雨停后,天上有什么?”(一座美丽的桥) 出示彩虹桥图片,结合生活经验:“为什么说彩虹像桥?”(形状弯弯的,横跨天空) (2)学习第 2 自然段(为爸爸洒水): 指名读,圈出 “我” 的动作:提、走、洒。 动作演示:学生上台模拟 “提水壶、走到桥上、洒下水”,理解动词含义。 想象说话:“我把水洒下来,为什么说‘就是我在下雨’?”(水珠从高处落下像雨点) 指导朗读:“您高兴吗?” 用期待的语气,句末语调上扬,想象问爸爸时的天真模样。 (3)学习第 3 自然段(为妈妈照镜子): 小组合作读,思考:“我” 拿镜子做什么?(让天上多一个月亮照妈妈梳头) 对比观察:出示镜子和月亮图片,引导说 “圆圆的镜子像______”,理解比喻的奇妙。 分角色朗读:同桌一人读 “我” 的话,一人读妈妈的回应(想象妈妈笑着说:“谢谢你,宝贝!”),感受温馨氛围。 3.指导写字,巩固识字 (1)教师指导书写生字“丽、提、吗”。 (2)学生练写,展评,再练写。 四、巩固练习,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彩虹,知道‘我’想在彩虹桥上为家人做三件事,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哥哥的部分,还要一起想象更多有趣的事哦!” 1.课堂演练。 2.课后作业。 (1)在田字格中将本节课所学的4个会写字书写3遍。 ①注意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②注意每个字的结构,放慢速度。 ③严格按照笔顺描写。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圆、哥、秋、挂、啊”5个字,会写“天上、美丽”等9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问句和长句子,体会 “我” 的天真想象。 3.仿照课文句式,用 “像”“如果…… 就……” 进行想象说话和写话,培养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回顾复习,检查字词 提出要求:上节课,我们已跟这些词语见过面了,谁来为大家读读这些词语 出示词语:彩虹 浇水 水壶 提前 洒水 挑水 镜子 拿着 系绳子 飘荡 裙子 二、学习第4自然段 1.过渡: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前三自然段,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4自然段。请同学们读一读第4自然段,说说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 2.自由读,画出描写动作的词:挂、坐、荡。 3.动作模拟:用绳子模拟秋千,学生做 “荡来荡去” 的动作,理解 “花裙子飘啊飘,不就成了一朵彩云吗?”(裙子飘动像彩云飞舞) 4.想象拓展:“如果你是哥哥,看到妹妹的花裙子飘成彩云,你会说什么?”(预设:“哇,太漂亮了!妹妹像小仙女!”) 5.指导朗读:“荡来荡去、飘啊飘” 读得轻快,表现快乐的心情,最后问句用惊喜的语气。 6.拓展表达,语言运用 (1)句式仿写(课本 “字词句运用”): 出示例句:“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 引导发现:“句子用了‘好像……’‘真像……’,把事物写得很生动。” 出示彩虹相关图片(如彩虹下的滑梯、彩虹上的气球),学生用 “好像……” 说句子。 (2)进阶练习:用 “如果我______,走到彩虹桥上,______,那不就是______吗?” 句式创编。 示例:“如果我拿着彩色画笔,走到彩虹桥上,画一道彩虹滑梯,那不就是给小朋友的礼物吗?” (3)想象写话:发放练习纸,学生选择一个家人或朋友,仿照课文写一段想象:“我想在彩虹桥上为______做______,因为______。” 巡视指导,提醒使用 “提、挂、照” 等动词,以及 “好像、如果…… 就……” 等句式。 指名分享,师生点评(表扬想象独特、语言流畅的同学)。 7.指导书写生字“圆、哥、秋、挂、啊”。 (1)指导书写“圆、哥、秋、挂、啊”。 (2)示范书写“哥”,提示要点:两竖右侧不相接。 (3)学生练写,展评,再练写。 (4)教师展评后学生再练写。 三、总结归纳,拓展延伸。 1.课文小结:“这节课我们不仅读懂了‘我’的想象,还自己当了一回‘小诗人’,写出了很多有趣的句子。其实只要我们用心观察生活,大胆想象,每个人都能成为会讲故事的人!” 2.拓展延伸:画一幅 “我的彩虹桥”,并在旁边写一句话描述想象。 3.课堂演练。 4.课后作业。 抄写本课词语表中的词语。
【板书设计】 洒水帮爸爸浇田 拿镜子照着妈妈梳头 荡秋千让哥哥高兴 纯真想象 关爱家人 彩虹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通过播放下雨视频、展示彩虹图片,搭配 “提水壶”“挂秋千” 等道具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课文情境,有效激发了学习兴趣。如在理解 “洒下水” 时,学生通过模拟洒水动作,快速理解了动词含义。 2.采用分角色朗读、配乐朗读、模仿朗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读好问句语气。特别是在朗读 “您高兴吗?” 时,通过师生互动示范,多数学生能掌握句末语调上扬的技巧。 不足之处:课文中 “彩虹桥” 的场景更贴近南方湿润地区,部分北方学生因生活经验较少,在想象 “洒水浇田” 场景时存在困难,而教师未及时补充北方灌溉场景的对比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