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七律·长征
第一课时
语文要素:
重温革命岁月,把历史的声音留在心里。
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景的。
单元主题:
习作要素:
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记一次活动。
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
从1931年到1934年,在毛泽东同志正确路线指引下,红军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以后,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排斥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造成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长征,北上抗日。长征途中,1935年4月,党中央在贵州省遵义召开了遵义会议,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的错误路线对党的统治,从此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从胜利走向胜利。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也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长征。他们历尽艰险,跋山涉水,穿越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四川等十几个省份,最后顺利到达了目的地。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作为红军的领导人,毛泽东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如今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恢弘的诗作。
瑞金
突破敌四道防线
强渡乌江
占领遵义(遵义会议)★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翻雪山
过草地
陕北吴起会师
甘肃会宁会师
宁夏西吉县将台堡会师
1936年10月22日
1935年10月
1936年10月9日
1934年10月
1935年1月15日
毛泽东
(1893-1976)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主要作品有:《矛盾论》《实践论》《论持久战》《沁园春 雪》等。
“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一首八句,每句七个字。格律较严,二、四、六、八句要押韵,三四两句、五六两句要对偶,字的平仄也有规定。“长征”是这首诗的题目。诗中两句为一联,分别叫作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逶迤 磅礴
泥丸 云崖
岷山 横渡
wēi yí
bó
wán
yá
dù
mín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等闲:平常,不放在眼里。 本文指红军 把历经的艰难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磅礴:气势雄伟,山很险峻。
走:滚动。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律
崖
渡
索
横画较多,不要多写或漏写,还要注意不同位置的横画长短不同。
下半部分是“糸”不要误写成“系”
崖
yá
云崖 山崖
索
下半部分是“糸”不要误写成“系”
铁索 思索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等闲:平常,不放在眼里。本文指红军把历经的艰难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绵延不断、高低起伏的五岭,在红军眼里只不过像翻腾着的小细浪,而气势雄伟高大的乌蒙山,在红军看来不过像从脚下滚过的小泥丸。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首联:总写了红军不怕困难,把艰难困苦看成平平常常的小事。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颔联:写红军对山的征服。
尾联:总结全诗,表达出红军长征胜利后的心情。
颈联:写红军对水的征服。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整首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七律·长征》是伟大领袖毛泽东写的七言律诗,描写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诗中的“难”这个字概括了这一历程的特点。
高度概括了红军在毛泽东和党中央的统率下在整个长征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亘古未有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勇毅精神。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难
不怕难
五岭逶迤
乌蒙磅礴
金沙水拍
大渡桥横
课堂小结
这首《七律 长征》是革命家毛泽东创作的一首革命诗歌,气势磅礴、格调高昂,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又一幅红军英勇战斗的图画。革命诗歌主要指革命战争时期以毛泽东、朱德、陈毅等革命家所写的反映时代变化,抒发革命情怀,表现革命意志的诗歌。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5课 七律 长征 第一课时 分层作业
1.下列字词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逶迤(wēi yǐ) B.磅礴(páng bó) C.岷山(mín shān)
2.我是拼写小能手。
山民爬山xuán yá( ),采来草药,又攀着tiě suǒ( )dù guò( )了湍急的河流,来到这个集市售卖。听,他们的吆喝声汇成了一首优美的xuán lǜ( )。
3.根据字义,选字填空。
度:①事物所达到的程度;②度量,能容纳承受的量;③过,由此到彼;④所打算或考虑的。
渡:①由这一岸到那一岸,通过;②载运过河;③渡口。
远_______ ______日如年 置之_______ 外 过______期
4.根据词语的用法,选词填空。
度过:通常用于时间方面。 渡过:常用于江河湖海或困难、危机等。
①新冠疫情面前,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共同________这个难关。
②新冠疫情面前,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共同________了一个特殊的春节
读《七律·长征》,回答文后问题。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长征》是一首_____律诗,作者是_______,字_______,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_______,_______,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我还读过他写的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诗;从体裁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诗。
3.解释下列词语。
等闲—— 逶迤——
磅礴—— 云崖——
4.对全诗起概括作用的诗句是_________ 。
5.“_______”这个词语概述了红军长征中遇到的艰难困苦.
6.照样子,补全诗中描写的红军长征途中的五件事。
红军:翻过五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翻越岷山
7.这首诗表现了红军战士 。
参考答案
1.下列字词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
A.逶迤(wēi yǐ) B.磅礴(páng bó) C.岷山(mín shān)
2.我是拼写小能手。
山民爬山xuán yá(悬崖),采来草药,又攀着tiě suǒ(铁索 )dù guò(渡过 )了湍急的河流,来到这个集市售卖。听,他们的吆喝声汇成了一首优美的xuán lǜ( 旋律)。
3.根据字义,选字填空。
度:①事物所达到的程度;②度量,能容纳承受的量;③过,由此到彼;④所打算或考虑的。
渡:①由这一岸到那一岸,通过;②载运过河;③渡口。
远渡__ __度____日如年 置之__度__ 外 过__渡____期
4.根据词语的用法,选词填空。
度过:通常用于时间方面。 渡过:常用于江河湖海或困难、危机等。
①新冠疫情面前,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共同___渡过____这个难关。
②新冠疫情面前,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共同____度过____了一个特殊的春节
读《七律·长征》,回答文后问题。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长征》是一首___七言__ 律诗,作者是__毛泽东_____,字__润之_____,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_战略家、理论家___,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我还读过他写的__《沁园春·雪》_《卜算子·咏梅》__________。
2.这首诗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属于____抒情__诗;从体裁的角度看,属于__律诗______诗。
3.解释下列词语。
等闲—— 平常的事
逶迤—— 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磅礴—— 气势雄伟,山很险峻
云崖—— 高耸入云的山崖。
4.对全诗起概括作用的诗句是___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5.“___难____”这个词语概述了红军长征中遇到的艰难困苦.
6.照样子,补全诗中描写的红军长征途中的五件事。
红军:翻过五岭→___ 越过乌蒙山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_→翻越岷山
7.这首诗表现了红军战士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语文学科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5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课题 5 七律·长征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六年级
核心素养 目标 1.会写“律、崖”等4个字,理解“逶迤”“磅礴”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朗读这首诗歌,理解诗句的大概意思,理清诗文脉络。
重难点 正确朗读这首诗歌,理解诗句的大概意思,理清诗文脉络。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了解长征 在我国的革命历程中,有一次伟大的壮举,有一座不朽的丰碑,那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预习时,你查找了哪些与长征有关的资料? 1.简单交流关于长征的背景知识,了解诗歌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也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长征。他们历尽艰险,跋山涉水,穿越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四川等十几个省份,最后顺利到达了目的地。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作为红军的领导人,毛泽东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如今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恢弘的诗作。 2.课件出示长征路线图,学生代表讲解,教师适机补充。 瑞金→突破敌四道防线→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四渡赤水→渡过金沙江→巧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陕北吴起会师(1935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1936年10月),宣告长征的胜利结束。 3.简介作者毛泽东。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诗人、书法家。主要作品有:《矛盾论》《实践论》《论持久战》《沁园春 雪》等。 4.简介七律,教师以《七律·长征》为例,补充介绍。 “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一首八句,每句七个字。格律较严,二、四、六、八句要押韵,三四两句、五六两句要对偶,字的平仄也有规定。“长征”是这首诗的题目。诗中两句为一联,分别叫作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二、检测预习,识记字词 结合自主预习卡展开学习。 1.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顺诗句,并把它读给你的同桌听,互相纠正。 2.听老师范读课文,标出诗句停顿后与PPT出示的节奏进行核对。 3.按节奏自由练习朗读,注意读准节奏,读出韵味。 4.说一说你理解的画横线词语的意思,教师补充、纠正,并出示PPT帮助理解。 等闲:平常,不放在眼里。 本文指红军把历经的艰难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磅礴:气势雄伟,山很险峻。 走:滚动。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5.同桌互查自主预习单任务三,关注容易写错的字,相互提醒容易写错的部件和笔画。 教师强调: (1)“律”和“崖”的书写:这两个字的横画较多,不要多写或漏写,还要注意不同位置的横画长短不同。 (2)“索”的书写:下半部分是“糸”,不要误写成“系” 。 三、借助注释、资料,明确诗歌大意。 1.联系课本中的注释、插图以及所查阅的各种资料,再次默读《七律 长征》,想一想,这首诗每联的意思。思考完后,小组内讨论交流。 2.全班交流:你读懂了哪句诗?还有哪句不明白? 3.朗读全诗,想一想:这首诗的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分别写了什么?思考后全班交流。 首联:总写了红军不怕困难,把艰难困苦看成平平常常的小事。 颔联:写红军对山的征服。 颈联:写红军对水的征服。 尾联:总结全诗,表达出红军长征胜利后的心情。 四、结合资料,整体感知 1.整首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你有理有据地说明。 《七律·长征》是伟大领袖毛泽东写的七言律诗,描写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的艰难历程,诗中的“难”这个字概括了这一历程的特点。 结合资料,朗读诗句,用思维导图或表格梳理长征的“难”和红军的“不怕难”,并讲一讲红军不怕难的故事。 难(五岭逶迤、乌蒙磅礴、金沙水拍、大渡桥横) 不怕难(腾细浪 走泥丸 暖 寒) 3.找出诗歌中的中心句,说说你的体会: 学生围绕“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一总领句,从整体上感受红军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播放歌曲《长征》 这首《七律·长征》气势磅礴,格调高昂,向我们展现了红军长征途中的一幅幅图画。下节课我们将更加深入地学习这篇课文。 课堂小结: 这首《七律 长征》是革命家毛泽东创作的一首革命诗歌,气势磅礴、格调高昂,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又一幅红军英勇战斗的图画。革命诗歌主要指革命战争时期以毛泽东、朱德、陈毅等革命家所写的反映时代变化,抒发革命情怀,表现革命意志的诗歌。
作业设计 根据自己的情况,可以选择一项或两项完成。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尝试背诵并默写诗歌。 2.配乐朗读课文,制作成小视频。
板书设计 七律·长征 万水千山 远征难 只等闲 尽开颜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5课 七律·长征 第一课时 学习任务单
一:学习任务一:交流资料,了解长征
1.简单交流关于长征的背景知识。
2.讲解长征的路线,可以配以文字、图片或视频。
3.简介作者毛泽东。
4.简单介绍“七言律诗”这一诗体。
二:检测预习,识记字词
1.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诗句,同桌互相纠正。
2.听老师范读,标出停顿。
3.按节奏练习朗读,读准节奏,读出韵味。
4.理解画横线词语的意思。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等闲:平常,不放在眼里。 本文指红军把历经的艰难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磅礴:气势雄伟,山很险峻。
走:滚动。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5.同桌互查,关注易错字,相互提醒易错部件和笔画。
读拼音,正确地书写下列词语:
lǜ xuán yá dà dù hé tiě suǒ
( ) 诗 ( ) ( ) ( )
三:借助注释、资料,明确诗歌大意。
1.想一想这首诗每联的意思。思考完后,小组内讨论交流。
2.全班交流:你读懂了哪句诗?还有哪句不明白?
3.朗读全诗,想一想:这首诗的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分别写了什么?思考后全班交流。
首联:总写了红军不怕困难,把艰难困苦看成平平常常的小事。
颔联:写红军对山的征服。
颈联:写红军对水的征服。
尾联:总结全诗,表达出红军长征胜利后的心情。
4.整体感知课文:
《七律·长征》是伟大领袖( )写的七言律诗,描写了红军( )的艰难历程,诗中的( “ ” )这个字概括了这一历程的特点。
四:结合资料,整体感知
1.《七律·长征》是伟大领袖毛泽东写的七言律诗,描写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的艰难历程,诗中的“难”这个字概括了这一历程的特点。
梳理长征的“难”和红军的“不怕难”,并讲一讲红军不怕难的故事。
难(五岭逶迤、乌蒙磅礴、金沙水拍、大渡桥横)
不怕难(腾细浪 走泥丸 暖 寒)
3.学生围绕“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一总领句,从整体上感受红军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