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人教新版 八上 物理
同步课件
2025年秋人教新版八上物理情境教学课件含视频
第3节 运动的快慢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2课时 直线运动 平均速度
主题情境·研究交通工具的运动情况
研究各个交通工具的运动轨迹,进行分类
利用小车模型模拟交通工具,探究速度变化及其特点
描述交通工具做变速直线运动时的快慢情况
任务线
知识线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平均速度
研究交通工具的运动情况
主题情境
探究酒驾容易引发交通事故的原因
平均速度的
应用
拓展:瞬时速度
主题情境框架
物理观念
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
科学思维
通过建立匀速直线运动的模型,发展科学思维.
科学探究
实验中通过对数据的比较与分析,发现数据的特点,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
科学态度与责任
通过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等内容,体会物理学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与解释的不断深入的历程,养成不断研究、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重点:平均速度的计算.
生活中机械运动随处可见,如轨道上奔驰的列车、飞机的升空、汽车的运动……,工程师们在设计交通工具时,也需要了解运动原理,让它们跑得更快、更稳、更安全.让我们一起去探索它们运动的奥秘吧!
任务1
研究各个交通工具的运动轨迹,进行分类
这些物体的运动轨迹相同吗?又该如何进行分类呢?
思考
列车沿直线运动
汽车沿曲线运动
飞机沿曲线运动
机械运动
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
运动路线的直曲
说一说你判断的结果.
观察玩具小车的运动情况, 判断:小车做直线运动?曲线运动?运动快慢如何变化?
点击播放视频
任务2
利用小车模型模拟交通工具,探究速度变化及其特点
我们的判断准确吗?有办法标记小车的运动位置吗?
点击播放视频
思考
相同的时间间隔,在纸上标记小车运动位置!
从轨迹可以看出,小车做直线运动.
观察小车的运动轨迹,小车做的是直线运动还是曲线运动呢?
点击播放视频
观察小车中间段运动的轨迹,你有什么发现?
2.5 cm
2.5 cm
2.5 cm
2.5 cm
2.5 cm
2.5 cm
中间段运动
相同的时间间隔,在纸上标记小车运动位置!
相同时间,通过路程相同,速度不变!
我们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作匀速直线运动.
一、匀速直线运动
v-t图像:图像与t轴平行,v是定值.在同一坐标轴中,截距越大,速度越大(即v甲>v乙).
s-t图像:一条过原点的直线,s与t成正比,即v的值不变.在同一坐标轴中,斜率越大,速度越大(即v甲>v乙).
匀速直线运动的 s-t 和v-t 图像
拓展
前一段运动
后一段运动
观察小车前一段和后一段运动的轨迹,你有什么发现?
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其速度的大小常常是变化的,即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这种运动叫作变速直线运动.
列车进站或出站
常见的变速直线运动
物体自由下落的过程
机械运动
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
运动路线的直曲
速度是否变化
要点梳理
例1 如图所示,记录了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的运动情况. 图甲中汽车做______直线运动,其速度为_____m/s,合_____km/h. 图乙中汽车做______直线运动.
匀速
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
1 m/s=3.6 km/h
15
54
变速
乙
甲
例2 (2025乐山)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运动的路程-时间图像,则0 ~ t1时间内( )
A.甲、乙两物体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
C.甲的平均速度小于乙的平均速度
D.甲的平均速度等于乙的平均速度
D
s甲=s乙
t甲=t乙
速度不变
速度逐渐增大
速度不变
×
在0 ~ t1时间内,s甲=s乙,t甲=t乙,
→甲和乙的平均速度相等
×
×
√
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时,速度有时快,有时慢,怎样描述它的运动情况呢?
?
任务3
描述交通工具做变速直线运动时的快慢情况
变速直线运动比匀速直线运动复杂,如果只作粗略研究,也可以用 来描述运动的快慢,这样算出来的速度叫作平均速度.
人们平时说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速度或通过某段路程的速度,指的就是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计算公式:
s 是指物体在时间 t 内通过的总路程
t 是指物体在通过路程 s 所用的总时间
v 是指物体在这段路程(或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二、平均速度
例1 如图所示,轿车从某地往北京方向匀速行驶,从A地到达B地用了2 h.轿车从A地到B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解:轿车在行驶过程中通过的路程s=180 km-36 km=144 km,所用的时间t=2 h.
利用公式 ,可以算出它的平均速度
即轿车在行驶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72 km/h.
计算中要注意:
1. 不能只写公式和数字,还要把必要的文字说明写出来.
2. 数字的后面要写上正确的单位.
距北京
距北京
例2 汽车在行驶千米时,前500 m用时50 s,后500 m用时40 s,汽车前、后500 m及千米全程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少?
分析:
500 m
500 m
50 s
90 s
1 000 m
40 s
前500 m平均速度
后500 m平均速度
解:汽车前500 m路程s1=500 m,用时t1=50 s,后500 m路程s2=500 m,用时
t2=40 s,全程s3=1 000 m,用时t3,根据公式和题意得,
全程时间
全程平均速度
答:汽车前、后500 m及千米全程的平均速度分别为10 m/s、12.5 m/s和11.11 m/s.
求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一定要明确路程和时间的对应关系.
即使是同一运动过程的不同部分的平均速度也可能不同.
全程的平均速度能用
计算吗?
思考
易错分析:
全程的平均速度不是各段平均速度的算术平均值,
即 .
任务4
探究酒驾容易引发交通事故的原因
研究发现,司机从看到意外情况到踩下刹车制动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
在反应时间内汽车保持原有的速度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反应距离.
从踩下刹车到车停止,汽车还要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制动距离.
反应距离
制动距离
发现情况
开始刹车
汽车停下
拓展
反应距离
制动距离
A
B
C
t1=0.5 s
s1=7.5 m
开始刹车
汽车停下
障碍物
发现情况
s滑=12 m
解:(1)汽车制动前的速度
答:汽车制动前的速度是15 m/s.
某司机驾车前行,突然发现前方30 m处有障碍物.若司机从发现险情到踩下刹车制动需要的反应时间为0.5 s,这段时间内汽车保持原速前行7.5 m,汽车制动后还要继续向前滑行12 m才能停下.求:
(1)汽车制动前的速度是多少;
t2=1.5 s
反应距离
制动距离
A
B
C
开始刹车
汽车停下
障碍物
s滑=12 m
会撞上!
s2=?
某司机驾车前行,突然发现前方30 m处有障碍物.若司机从发现险情到踩下刹车制动需要的反应时间为0.5 s,这段时间内汽车保持原速前行7.5 m,汽车制动后还要继续向前滑行12 m才能停下.求:
(2)若司机酒后驾车,反应时间会变长,如果是平时的3倍,请判断汽车是否会撞上障碍物.
发现情况
(2)反应距离s2=vt2=15 m/s×1.5 s=22.5 m
总距离s总=s2+s滑=22.5 m+12 m=34.5 m>30 m
答:汽车会撞上障碍物.
想 想 议 议
我们在生活中常常可以听到“两地车程1小时”等类似的说法.从物理学角度判断,这种说法对吗 若不对,错在哪里
不对,车程指车行驶的路程,国际单位为米,小时是时间的单位.
瞬时速度
运动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叫作瞬时速度.
反映的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时的运动快慢.
汽车速度表
拓展
测速仪
子弹出膛的瞬间
子弹穿过苹果的瞬间
炮弹飞出炮膛的瞬间
物体落入水中的瞬间
直线运动
平均速度
匀速直
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____的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物体速度大小____的直线运动.
平均
速度
定义:物体通过的路程与____________________的比值.
物理意义:描述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内或通过某段路程运
动的快慢程度.
不变
变化
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
公式:
_____.
1. 某同学从上海出发去往西安,他购买的火车票运行时刻表如下表所示,则火车从上海到西安全程用时_____min,平均速度为_____km/h(结果保留整数).
站名 上海 苏州 无锡 常州 南京 蚌埠 徐州 郑州 西安
到站时刻 17∶09 17∶35 18∶01 19∶13 20∶54 22∶48 02∶03 08∶35
发车时刻 16∶17 17∶12 17∶39 18∶04 19∶19 21∶00 22∶54 02∶11
路程(km) 0 84 126 165 301 485 646 998 1 509
93
978
2. 如图甲所示,小聪自制了一个“滴水计时器”,其每隔1 s滴一滴水.将其固定在玩具车上并使车运动,水滴在木板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由图可判断玩具车做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小聪测得各段的距离如表,则玩具车在A、D间的平均速度为_____m/s.
sAB/cm sBC/cm sCD/cm
8.0 11.5 13.5
甲
乙
A B C D
0.11
变速
sAD=sAB+sBC+sCD=8.0 cm+11.5 cm+13.5 cm=33 cm
tAD=3 s
3. 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直线向东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则0~5 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_____m/s;3 s末时,乙在甲前方_____m处;3~5 s内,以甲为参照物,乙向_____运动;5 s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______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3
6
以地面为参考物,乙不动,甲向东运动;则以甲为参考物,乙向西运动
斜率不同,速度不同
西
不相等
一看轴:横轴表示时间(t),纵轴表示路
程或位置(s),同时还要注意看清单位;
二看点:找出各点对应的时间t 和路程s;
三计算:用图像上两点之间的路程s 和时
间t,算出速度v.
4. 现有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间同方向做直线运动,如图是甲、乙两物体的v-t图像.求:4 s时,甲、乙两物体之间的距离.
解:4 s时,甲物体运动的距离s甲=v甲t=10 m/s×4 s=40 m
乙物体运动的距离s乙=v乙t=5 m/s×4 s=20 m
则甲、乙两物体之间的距离s=s甲-s乙=40 m-20 m=20 m
答:4 s时,甲、乙两物体之间的距离是20 m.
5. 如图所示,一列长为120 m的火车匀速通过一座3 000 m长的大桥,火车完全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是100 s,求火车过桥时的速度是多少?
分析:火车实际通过的距离是桥的长度和火车自身长度之和.
解:火车过桥时的速度
答:求火车过桥时的速度是31.2 m/s.
l3
l1
l2
Thanks!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