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4.1.3 免疫(导学案)
【生命观念】
认识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功能区别及协同作用,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念。
【科学思维】
通过分析免疫过程的实例,培养归纳与演绎的科学思维能力;辩证看待免疫防御与免疫失衡(如过敏)的关系。
【探究实践】
通过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提高免疫力的做法,提升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及科学探究的能力。
【态度责任】
关注免疫相关社会热点,学会辨别信息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养成健康生活习惯。
【学习重点】
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概念及区别。
【学习难点】
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和原理,即抗原和抗体特异性结合及免疫细胞的协同作用。
皮肤能把病原微生物阻挡在外,黏膜的黏液和纤毛具有清除病原微生物等异物的作用。
溶菌酶能够溶解多种细胞的细胞壁,从而杀灭细菌。
吞噬细胞能够吞噬和消灭侵入人体的多种病原微生物。
这种人体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微生物起作用的免疫,叫作非特异性免疫。
某种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特殊的蛋白质——抗体,还会产生记忆细胞。
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病原微生物或物质叫作抗原。
这种免疫是后天获得的,通常只能对某一特定的病原微生物或异物起作用,叫作特异性免疫。
人体能够通过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抵抗病原微生物的侵染。
全面均衡的饮食,适量多喝水,有计划地锻炼身体、有规律地作息、保持愉悦的心情,能提高免疫力。
有些物质对大多数人是正常的刺激,对某些人却又可能引起不良反应,这就是过敏反应。
一、寻证据→阅读
1.阅读以下图文资料,重点关注人体相关结构或物质在抵抗疾病中的作用。
根据获得的证据思考下列问题:
能把病原微生物阻挡在人体之外的结构有哪些?
答:皮肤和黏膜
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在抵抗疾病中有什么作用?
答:溶菌酶能够溶解多种细菌的细胞壁,从而杀死细菌;吞噬细胞能够吞噬和消灭侵入人体的多种病原微生物。
这些结构或物质抵抗的是一种还是多种病原微生物?
答:这些结构或物质抵抗的是多种病原微生物。
二、探究新知→非特异性免疫
1.展示皮肤和黏膜,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功能的动图,结合生活实例,归纳总结它们的作用。
皮肤:阻挡病原微生物
黏膜(纤毛和黏液):清除病原微生物
溶菌酶:溶解细胞壁,杀死细菌
吞噬细胞:吞噬和消灭病原微生物
2.归纳总结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特点。
这种人体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微生物起作用的免疫,叫做非特异性免疫。受到病原微生物侵害时,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首先发挥防御作用。
三、探究新知→特异性免疫
1.提出疑问:病原微生物突破非特异性免疫的防御作用,人是否就会患病?
答: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抗体能识别相应的抗原并与之结合,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
2.自然引出特异性免疫作用的机制,并归纳总结特异性免疫的概念及特点。
这种免疫是后天获得的,通常只能对某一特定的病原微生物或异物起作用,叫做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的攻击性、针对性极强,能选择性地将非特异性免疫未消灭的病原微生物逐一清除,并且使人体获得对这种疾病的免疫力。
3.知识拓展:人体的三道防线
四、探究新知→免疫力
举例说明影响免疫力的因素及提高免疫力的方法。
1.影响免疫力的因素1:营养物质的缺乏
影响免疫力的因素2:微量元素
2.提高免疫力的方法1:全面均衡的饮食,适量多喝水
提高免疫力的方法2:有计划地锻炼身体、有规律地作息、保持愉悦的心情。
五、探究新知→过敏反应
举例说明过敏反应的生活实例,帮助学生理解过敏反应的概念、原理及一般预防过敏的方法。
过敏反应的概念:有些物质对大多数人是正常的刺激,对某些人却有可能引起不良的反应,这与人体的免疫有关。
预防过敏反应的一般方法:注射青霉素之前要做皮肤试验;尽早进行过敏原测定并远离过敏原;戴口罩;注意环境卫生;过敏反应严重时应及时就医。
知识拓展:免疫的功能
自我稳定
防御功能
免疫监视
六、做中学→讨论
课后作业:有人容易被病原体浸染患病,有人不易患病,说明每个人的免疫力不同。结合所学知识,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提高免疫力的做法,并与家人分享。
七、开眼界→人类战胜天花之路
1.阅读相关资料
2.观看相关视频
1.长期熬夜会导致免疫细胞数量的减少,下列细胞中属于免疫细胞的是( )
A.红细胞 B.淋巴细胞 C.血小板 D.造血干细胞
【答案】B
【知识点】血细胞的种类及功能、人体的三道防线
【分析】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脾脏、胸腺、骨髓、扁桃体等;免疫细胞:吞噬细胞、淋巴细胞(T、B);免疫活性物质:抗体、细胞因子。
【详解】A.红细胞是一种血细胞,能够运输氧气,不属于免疫细胞,故A错误。
B.淋巴细胞属于免疫细胞,能够特异性的产生抗体,故B正确。
C.血小板是一种血细胞,能够凝血,不属于免疫细胞,故C错误。
D.神经细胞是一种组织细胞,不属于免疫细胞,故D错误。
故选B。
2.石家庄市自2022年开始启动“为全市14周岁女童免费接种二价 HPV疫苗”的民生项目,这里HPV疫苗和接种方式分别属于( )
A.抗体、非特异性免疫 B.抗原、非特异性免疫
C.抗体、特异性免疫 D.抗原、特异性免疫
【答案】D
【知识点】人体的三道防线、抗原和抗体
【分析】免疫类型根据获得途径可以分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疫苗就是减毒或灭活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
【详解】抗原是指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结合,发生免疫效应(特异性反应)的物质。抗体是指机体由于抗原的刺激而产生的具有保护作用的蛋白质。它是一种由浆细胞(效应B细胞)分泌,被免疫系统用来鉴别与中和外来物质如细菌、病毒等的大型Y形蛋白质。HPV疫苗是经过处理的HPV病毒或其成分,它能够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针对HPV病毒的免疫反应,从而产生抗体,所以HPV疫苗属于抗原,而不是抗体。
特异性免疫又称获得性免疫或适应性免疫,是人体经后天感染(病愈或无症状的感染)或人工预防接种(菌苗、疫苗、类毒素、免疫球蛋白等)而使机体获得的抵抗感染能力。这种免疫只针对一种病原体,具有高度的特异性。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免疫或固有免疫,指机体先天具有的正常的生理防御功能,对各种不同的病原微生物和异物的入侵都能作出相应的免疫应答。它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接种HPV疫苗后,人体的免疫系统会产生针对HPV病毒的特异性抗体和记忆细胞,当真正的HPV病毒入侵时,免疫系统能够迅速识别并清除病毒,这种免疫只针对HPV病毒,具有高度的特异性,所以接种HPV疫苗的方式属于特异性免疫,而不是非特异性免疫。
故ABC错误, D正确。
故选D。
3.下列选项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接种流感疫苗
B.皮肤能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
C.唾液中的溶菌酶杀死病菌
D.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清扫异物
【答案】A
【知识点】人体的三道防线
【分析】人体免疫系统有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第一、二道防线称为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包括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
非特异性免疫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特异性免疫是出生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详解】A.流感疫苗进入人体作为抗原起作用,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使人在不患病的情况下获得免疫力,属于特异性免疫,A正确。
BCD.皮肤和呼吸道黏膜属于第一道防线,唾液中的溶菌酶属于第二道防线,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CD错误。
故选A。
4.2024年9月28日是第18个世界狂犬病日。狂犬病病死率几乎100%,被未知猫、狗等动物抓伤或咬伤时,第一时间接种狂犬疫苗可以预防感染。其作用机理是狂犬疫苗能( )
A.迅速形成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B.进入人体后能直接消灭侵入人体的狂犬病毒
C.激活人体的吞噬细胞,将狂犬病毒吞噬
D.使人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抗狂犬病毒的抗体
【答案】D
【知识点】人体的三道防线、抗原和抗体
【分析】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是皮肤、黏膜和纤毛,功能是阻挡、杀菌和清扫异物;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功能是溶解、吞噬病原体;第三道防线是免疫器官和淋巴细胞功能是能产生抗体抵抗抗原(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
【详解】A.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是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组成,它们能溶解、吞噬和消灭病菌。而狂犬疫苗是一种抗原,它进入人体后主要是刺激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而不是迅速形成人体的第二道防线,A不符合题意。
B.狂犬疫苗本身是一种抗原,它不具有直接消灭病毒的能力。疫苗的作用是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使免疫系统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当真正的狂犬病毒侵入人体时,抗体才能与病毒结合,从而发挥免疫作用,消灭病毒,B不符合题意。
C.吞噬细胞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参与非特异性免疫。虽然吞噬细胞可以吞噬一些病原体,但狂犬疫苗的主要作用不是激活吞噬细胞来吞噬狂犬病毒。疫苗的主要目的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和记忆细胞,以应对特定的病原体。而且吞噬细胞对狂犬病毒的吞噬作用并不是疫苗发挥预防作用的主要机制,C不符合题意。
D.狂犬疫苗是一种经过处理的抗原,当它进入人体后,会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产生一种特殊的蛋白质——抗体。这种抗体能够特异性地识别并结合狂犬病毒,从而阻止病毒进一步感染人体细胞,达到预防狂犬病的目的。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人不会发病,同时体内会产生针对狂犬病毒的抗体,为人体提供长期的免疫保护,D符合题意。
故选D。
5.夏季雷雨后,某地医院急诊病人突然猛增,其中很多都与雨后花粉浓度过高引起的“雷暴哮喘”有关。雷电会使大的花粉变成小的花粉颗粒,小的花粉颗粒更容易进入人体的呼吸道,某些人群便会出现咳嗽、喘息急促、呼吸困难等症状。下列关于分析正确的是( )
A.“雷暴哮喘”是传染病,戴口罩可保护易感人群
B.“雷暴哮喘”主要是由免疫功能较弱引起的
C.“雷暴哮喘”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反应
D.从免疫学角度讲,花粉和移植器官均属于抗原
【答案】D
【知识点】传染病的概念及常见的传染病、人体的三道防线、免疫的功能、抗原和抗体
【分析】(1)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
(2)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
【详解】A.“雷暴哮喘”是传染病,戴口罩可切断传播途径,A错误。
B.过敏反应主要是免疫防御功能过强。因此“雷暴哮喘”主要是由免疫功能较强引起的,B错误。
C.过敏反应会发生体液免疫产生抗体,属于特异性免疫反应,C错误。
D.抗原是指能引发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的物质。从免疫学角度讲,花粉和移植器官均属于抗原,D正确。
故选D。
6.如图表示吞噬细胞处理病原体的过程,下列现象与漫画所示的免疫类型相同的是( )
A.气管表面的纤毛能清扫异物
B.皮肤黏膜阻挡和清除异物
C.接种疫苗预防疾病
D.泪液中的溶菌酶可杀死进入眼睛的病菌
【答案】D
【知识点】人体的三道防线、免疫的功能
【分析】(1)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是皮肤、黏膜和纤毛,功能是阻挡、杀菌和清扫异物;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功能是溶解、吞噬病原体;第三道防线是免疫器官和淋巴细胞功能是能产生抗体抵抗抗原。(2)非特异性免疫:人人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特异性免疫:出生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漫画所示的免疫类型是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详解】A.气管表面的纤毛能清扫异物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与漫画所示的免疫类型不相同,A不符合题意。
B.皮肤黏膜阻挡和清除异物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与漫画所示的免疫类型不相同,B不符合题意。
C.因接种疫苗所产生的抗体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对其它病原体没有作用,故接种疫苗产生的免疫能力属于特异性免疫。因此,接种新冠疫苗预防新冠与漫画所示的免疫类型不相同,C不符合题意。
D.泪液中的溶菌酶杀死进入眼睛的病菌也是一种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因为溶菌酶可以直接破坏病菌的细胞壁,从而杀死病菌;与漫画所示的免疫类型同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D符合题意。
故选D。
7.如图是支原体信息,支原体感染呼吸系统会引发咳嗽、发热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咳嗽是清除支原体的反应,为特异性免疫
B.人感染支原体后,体内会产生相应的抗体
C.青霉素会破坏细胞壁,可治疗支原体感染
D.从结构上分析,可推断支原体比细菌高等
【答案】B
【知识点】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细菌的形态和结构、人体的三道防线、抗原和抗体
【分析】(1)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人人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2)特异性免疫(后天性免疫):出生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详解】A.咳嗽是人体清除呼吸道异物或分泌物等刺激的一种保护性反射,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并非特异性免疫,A错误。
B.当人感染支原体后,支原体作为抗原会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使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来对抗它,B正确。
C.由图可知支原体没有细胞壁,而青霉素作用于细菌细胞壁,所以青霉素对支原体感染没有治疗效果,C错误。
D.支原体没有真正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细菌也属于原核生物,不能据此推断支原体比细菌高等,D错误。
故选B。
8.下面是某同学绘制的关于传染病与免疫的概念图,请将图示补充完整并回答问题:
(1)① 、② 、③ 。
(2)婴儿刚一出生,就会接种卡介苗和乙肝疫苗,疫苗在免疫的角度属于 ,接种卡介苗和乙肝疫苗这是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 。
【答案】(1)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特异性免疫
(2) 抗原 保护易感人群
【知识点】抗原和抗体、人体的三道防线、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分析】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题图中,①传播途径,②易感人群,③特异性免疫。
【详解】(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因此,①传播途径,②易感人群,③特异性免疫。
(2)疫苗通常是用失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疫苗后,可刺激人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相应抗体,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从免疫的角度看,疫苗属于抗原。
接种卡介苗和乙肝疫苗可以使人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对相应传染病的抵抗力,这是对易感人群采取的措施,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1.回顾与反思
回顾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功能区别及协同作用,关注免疫相关社会热点,学会辨别信息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养成健康生活习惯。
拓展延伸
结合所学知识,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提高免疫力的做法,并与家人分享。
3.能力提升
查阅资料,了解一种自己感兴趣的疫苗的研发过程和作用原理,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4.1.3 免疫(导学案)
【生命观念】
认识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功能区别及协同作用,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念。
【科学思维】
通过分析免疫过程的实例,培养归纳与演绎的科学思维能力;辩证看待免疫防御与免疫失衡(如过敏)的关系。
【探究实践】
通过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提高免疫力的做法,提升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及科学探究的能力。
【态度责任】
关注免疫相关社会热点,学会辨别信息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养成健康生活习惯。
【学习重点】
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概念及区别。
【学习难点】
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和原理,即抗原和抗体特异性结合及免疫细胞的协同作用。
皮肤能把阻挡____________在外,黏膜的黏液和纤毛具有_________病原微生物等异物的作用。
溶菌酶能够溶解多种细胞的_________,从而杀灭细菌。
_________细胞能够吞噬和消灭侵入人体的多种病原微生物。
这种人体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微生物起作用的免疫,叫作_________免疫。
某种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后,会刺激细胞产生一种特殊的蛋白质——_________,还会产生_______细胞。
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病原微生物或物质叫作_________。
这种免疫是后天获得的,通常只能对某一特定的病原微生物或异物起作用,叫作_________免疫。
人体能够通过_________免疫和_________免疫抵抗病原微生物的侵染。
全面均衡的饮食,适量多喝水,有计划地锻炼身体、有规律地作息、保持愉悦的心情,能______免疫力。
有些物质对大多数人是正常的刺激,对某些人却又可能引起不良反应,这就是_________反应。
一、寻证据→阅读
1.阅读以下图文资料,重点关注人体相关结构或物质在抵抗疾病中的作用。
根据获得的证据思考下列问题:
能把病原微生物阻挡在人体之外的结构有哪些?
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在抵抗疾病中有什么作用?
这些结构或物质抵抗的是一种还是多种病原微生物?
二、探究新知→非特异性免疫
1.展示皮肤和黏膜,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功能的动图,结合生活实例,归纳总结它们的作用。
皮肤:
黏膜(纤毛和黏液):
溶菌酶:
吞噬细胞:
归纳总结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特点。
三、探究新知→特异性免疫
1.提出疑问:病原微生物突破非特异性免疫的防御作用,人是否就会患病?
自然引出特异性免疫作用的机制,并归纳总结特异性免疫的概念及特点。
知识拓展:人体的三道防线
四、探究新知→免疫力
举例说明影响免疫力的因素及提高免疫力的方法。
影响免疫力的因素1:
影响免疫力的因素2:
2.提高免疫力的方法1:
提高免疫力的方法2:
五、探究新知→过敏反应
举例说明过敏反应的生活实例,帮助学生理解过敏反应的概念、原理及一般预防过敏的方法。
过敏反应的概念:
预防过敏反应的一般方法:
知识拓展:免疫的功能
六、做中学→讨论
课后作业:有人容易被病原体浸染患病,有人不易患病,说明每个人的免疫力不同。结合所学知识,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提高免疫力的做法,并与家人分享。
七、开眼界→人类战胜天花之路
1.阅读相关资料
2.观看相关视频
1.长期熬夜会导致免疫细胞数量的减少,下列细胞中属于免疫细胞的是( )
A.红细胞 B.淋巴细胞 C.血小板 D.造血干细胞
2.石家庄市自2022年开始启动“为全市14周岁女童免费接种二价 HPV疫苗”的民生项目,这里HPV疫苗和接种方式分别属于( )
A.抗体、非特异性免疫 B.抗原、非特异性免疫
C.抗体、特异性免疫 D.抗原、特异性免疫
3.下列选项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接种流感疫苗
B.皮肤能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
C.唾液中的溶菌酶杀死病菌
D.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清扫异物
4.2024年9月28日是第18个世界狂犬病日。狂犬病病死率几乎100%,被未知猫、狗等动物抓伤或咬伤时,第一时间接种狂犬疫苗可以预防感染。其作用机理是狂犬疫苗能( )
A.迅速形成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B.进入人体后能直接消灭侵入人体的狂犬病毒
C.激活人体的吞噬细胞,将狂犬病毒吞噬
D.使人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抗狂犬病毒的抗体
5.夏季雷雨后,某地医院急诊病人突然猛增,其中很多都与雨后花粉浓度过高引起的“雷暴哮喘”有关。雷电会使大的花粉变成小的花粉颗粒,小的花粉颗粒更容易进入人体的呼吸道,某些人群便会出现咳嗽、喘息急促、呼吸困难等症状。下列关于分析正确的是( )
A.“雷暴哮喘”是传染病,戴口罩可保护易感人群
B.“雷暴哮喘”主要是由免疫功能较弱引起的
C.“雷暴哮喘”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反应
D.从免疫学角度讲,花粉和移植器官均属于抗原
6.如图表示吞噬细胞处理病原体的过程,下列现象与漫画所示的免疫类型相同的是( )
A.气管表面的纤毛能清扫异物
B.皮肤黏膜阻挡和清除异物
C.接种疫苗预防疾病
D.泪液中的溶菌酶可杀死进入眼睛的病菌
7.如图是支原体信息,支原体感染呼吸系统会引发咳嗽、发热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咳嗽是清除支原体的反应,为特异性免疫
B.人感染支原体后,体内会产生相应的抗体
C.青霉素会破坏细胞壁,可治疗支原体感染
D.从结构上分析,可推断支原体比细菌高等
8.下面是某同学绘制的关于传染病与免疫的概念图,请将图示补充完整并回答问题:
(1)① 、② 、③ 。
(2)婴儿刚一出生,就会接种卡介苗和乙肝疫苗,疫苗在免疫的角度属于 ,接种卡介苗和乙肝疫苗这是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 。
1.回顾与反思
回顾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功能区别及协同作用,关注免疫相关社会热点,学会辨别信息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养成健康生活习惯。
拓展延伸
结合所学知识,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提高免疫力的做法,并与家人分享。
3.能力提升
查阅资料,了解一种自己感兴趣的疫苗的研发过程和作用原理,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