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情境化试题概述
考试命题应以情境为载体,依据学生在真实情境下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评定其素养水平。命题情境可以从日常生活、文学体验、跨学科学习,也可以从个人、学校、社会等角度设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
中考语言积累与运用部分,以往传统的命题形式一般题与题之间没有太大联系,但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更新发布,近年来中考命题形式出现了新变化。情境化试题逐渐增多,命题追求素养立意,强调综合考查,着力引导学生在真实而复杂的情境中学习,在具体情境中综合考查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前中考试题命题情境主要有三类,日常生活情境、文学体验情境和跨学科学习情境。
日常生活情境
“日常生活情境指向真实具体的社会生活,关注学生在生活场景中的语言实践,凸显语言交际活动的对象、目的和表述方式。”
例1:(2025 盐城)班级去新四军纪念馆开展研学活动,请你完成任务。
(1)纪念馆主馆区的专业讲解需提前在互联网上预约,小妍不知怎么做。请你根据下面图片上的信息,向她介绍预约的步骤。
(2)小妍在参观“新四军优良传统专题展”过程中摘抄了四段文字,有两处未记录标题,请你帮她完成。(填序号)
听党指挥的铁的信念 从叶挺北伐独立团到东进北上的新四军,一路走来,一脉相承,展示了人民军队听党指挥这一铁的信念。 ① 新四军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求解放、为中华民族谋独立,高举旗帜。始终为中国人民根本利益而奋斗。 英勇顾强的铁的作风 新四军将士英勇善战,顽强拼搏,敢打必胜,成为华中抗日战场的中流砥柱,被誉为“华中人民的长城”。 ② 新四军加强纪律制度建设,做到执纪严明、步调一致。这是新四军发展壮大、不断夺取胜利的可靠保证。
A.执纪严明的铁的纪律
B.牢不可破的铁的团结
C.报国为民的铁的担当
(3)请仿照示例,在新四军纪念馆官方网站写一则留言,表达本次研学活动的感想。
示例:追寻先辈足迹,传承铁军精神。
设题解读:
试题以班级去新四军纪念馆开展研学活动为情境载体,引导学生关注革命文化,学习革命精神;截取纪念馆介绍网页作为阅读材料,设题为预约步骤介绍,重视考查学生的图文转换能力,网站留言也非常契合当下的日常习惯,充分体现了对学生在真实生活情境中语言实践的关注。
文学体验情境
“文学体验情境侧重强调学生在文学作品阅读中体验丰富的情感,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创意表达;强调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关注学生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认。”
例2:(2025 丽水)班级开展“梦回繁华”单元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阅读典籍,游繁华之地。
东京梦华录(节选)
〔宋〕孟元老①
◎酒楼
白矾楼,后改为丰乐楼,室和间更修。三层相高,五楼相向,各有飞桥栏槛,明暗相通;珠帘绣额,灯烛晃耀。初开数日,每先到者赏金旗,过一两夜则已。元夜,则每一瓦陇中,皆置莲灯一盏。内西楼后来禁人登眺,以第一层下视禁中②。
◎民俗
加之人情高谊,若见外方之人为都人凌默,众必救护之。或见军铺收领到斗争公事,横身劝救,有陆③酒食楼④官方救之者,亦无惮也。或有从外断来邻左居住,则相借徣动使⑤、献遗茶汤、指引买卖之类。更有提茶瓶之人,每日邻里互相支茶,相同动静。凡百吉凶之家,人皆盈门。
◎七夕
七夕前三五日,车马益市,罗绮满街,旋折未开荷花,都人善假做双头莲,取玩一时,提携而归,路人往往嗟爱。又小儿须买新荷叶执之,盖效颦磨喝乐⑥。儿童辈特地新妆,竞夸鲜艳。
【注释】①孟元老:北宋东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人,曾任开封府仪曹,在东京居住二十余年。金灭北宋,孟元老南渡,常忆东京之繁华,撰成《东京梦华录》。②第一层下视禁中:第一层即丰乐楼的最高层。禁中即皇宫。③陪:同“赔”,赔偿,偿还。④檐(dàn):同“担”,承担。⑤相借徣动使:借同“借”。动使,各种日用器具。⑥磨喝乐:宋代儿童玩具人偶。
(1)作者以不加文饰的语言记录旧都的风土人情。阅读下面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则相借徣动使、献遗茶汤、指引买卖之类。(从“献遗”二字的意思,可以看出怎样的邻里关系?)
②又小儿须买新荷“叶扶之,盖效颦磨喝乐。(“效颦”原指不善模仿,弄巧成拙。在这个句子中,“效颦”是否含有贬义色彩?请简要分析)
(2)《东京梦华录》被认为是了解宋代生活的时空门。节选的材料能否表现出北宋东京的“繁华”?结合材料分析。
(3)同学们发现,同是写北宋末年人们的基本生活状态,《水浒传》和《东京梦华录》可以参照阅读。参考下列角度,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角度一:酒楼里的水浒故事与酒楼上的东京盛况
角度二:《水浒传》的侠义精神与《东京梦华录》的“人情高谊”
角度三:……
阅读诗词,析宋人品性。
宋人咏梅诗词选读
点绛唇 雪中看西湖梅花作
〔宋〕朱昱
流水泠泠,断桥横路梅枝亚①。雪花飞下,浑似江南画。白璧青钱,欲买春无价,归来也,风吹平野,一点香随马。
(选自《宋词鉴赏辞典》)
宋代咏梅诗词集句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苏轼《红梅》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
_______,_______。——陆游《卜算子 咏梅》
【注释】①亚:同“压”。
(4)唐人甚爱牡丹,宋人最喜梅花。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的任务。
①朱翌(点绛唇 雪中看西湖梅花作)中“雪花飞下”一句,有人理解为雪花落下,有人理解为梅花飘落。你认同哪一种理解?请根据词的内容说明理由。
②“一点香随马”让同学们联想到陆游(卜算子 咏梅)中的词句,请将这两句默写在“集句”横线上。
③宋代文人为何如此喜爱梅花?回顾教材所学,结合以上材料,探究原因。
附:统编教材宋代诗文整理
文 范仲淹《岳阳楼记》 周教顺《爱莲说》 欧阳修《醉翁亭记》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诗词 苏轼《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等4首 朱教儒《相见欢 金陵城上西楼》 陆游《卜算子 咏梅》等3首 文天祥《过零丁洋》等2首 另有李清照等所写诗词共10首
单元整合,探“梦回繁华”。
(5)《东京梦华录》《清明上河图》带着我们梦回繁华。经过以上探究活动,你认为当下掀起“宋朝热”的原因是什么?
小贴士:“宋朝热”是指近年来人们对宋朝文化的追捧和热爱。
试题解读:
试题以班级开展“梦回繁华”单元学习活动设置文学体验情境,用是三个活动来衔接串联,从文言文到古诗词,诗文联读,循序渐进地推进单元学习活动的进程,完成对单元学习活动的探究。试题从多角度进行考查,既考查学生对语料文本的分析解读能力,又考查其联系课内外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跨学科学习情境
“跨学科学习情境侧重强调学生综合运用多门课程知识和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例3:(2025 温州)学校举行“探索”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你可借助后面的资料夹,完成任务!
【认识探索者】
(1)小组发现,很多“心”字旁的汉字可概括探索者的优秀品质。根据积累,完成思维导图。
(2)借助“课外资料”,完成“探索者”系列卡片制作。
考古人员:_______ 温州古港是如何被发掘的?历史盛景如何被实证?历史文物又是如何被修复的呢? 面对遥远的历史,考古人员发掘遗迹,修复文物,从断垣残片中寻找证据。他们的努力,让我们有机会看见古人的生活场景和历史的面貌。 探月科技工作者:不断突破的圆梦人 _______
①补全“考古人员”卡片标题。
②撰写“探月科技工作者”卡片介绍语。
【学习探索力】
(3)小组探究各学科“探索活动”的共性。请借助“课内资料”,完成表格。
活动名称 本学科知识 关联学科 能力(方法) 成果
倡导低碳生活 应用文写作知识等 科学等 查阅资料 ② …… 宣传稿
收集生物样品,尝试生物分类 生物分类知识等 语文等 ③
考察近代历史遗迹 ① 等 语文等 考察报告
各学科“探索”的共性:④
(4)向名著学“探索”。从下面名著中选择一本,结合具体内容,总结作者的探索方法。
A.《红星照耀中国》(埃德加 斯诺)
B.《昆虫记》(法布尔)
C.《寂静的春天》(蕾切尔 卡森)
【做个探索者】
(5)小组开展探索活动。从下面方案中选择其一,借助“资料夹”,根据要求,补写相关内容。要求:实施过程分步骤,有方法,可操作性强;成果明确。
(甲) (乙)
探索“千年古港与龙泉青瓷关系”的方案
活动目的:解密温州古港遗址出土大量龙泉青瓷的原因。 活动准备:(略) 实施过程和预计成果: 关于深度了解“嫦娥工程”的方案
活动目的:深度了解“嫦娥工程”的探月历程和成果。 活动准备:(略) 实施过程和预计成果:
◎课内资料 资料夹 语文 综合性学习:倡导低碳生活 1.围绕专题,了解相关知识。可以从一些权威网站搜集最新的可靠数据,也可以从地理课本、百科全书中找相应的介绍,还可以访问权威人士,咨询相关学科老师。 2.实地考察,获取直接资料。走出校园,用笔记录,用相机拍摄。比如村边小河清水不再,泡沫四溢,实地考察一下,记下你的感受;拍摄一张雾霾锁城、行人戴口罩出行的照片,会发现保护环境是多么迫切。 3.撰写宣传文稿。 (选自八年级下册《语文》)
科学 研究性学习课题:收集生物样品,尝试生物分类 1.通过查阅图书资料或利用网络搜索,了解物种的多样性。 2.选择8~10种生物进行观察,认识不同生物之间的独特性,尝试用外形、颜色、大小、生活环境或其他因素,设计二歧式检索表对收集到的不同生物进行分类。 3.实地调查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如校园、农田、树林等),通过调查、分析,列出造成生物种类和数量差异的各种环境因素。 4.写出调查报告,讨论物种多样性对人类生存的意义。 (选自七年级上册《科学》) 历史 活动课:考察近代历史遗迹 活动目的 了解家乡与近代中国有关的建筑物、纪念馆等历史遗迹,感受近代中国历史。 活动步骤 1.活动准备…… 2.活动实施①实地考察、参观,拍摄图片资料,记录相关人员的讲解、介绍。②到图书馆、档案馆查找相关资料,作为实地考察资料的补充。③走访与之相关的老人或名人的后代,了解相关的逸闻趣事,使历史建筑鲜活、生动起来。 3.成果汇报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将考察访问的内容撰写成一篇考察报告,重点在于对背景和影响的分析。 (选自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
◎课外资料 实证千年商港 再现“海丝”繁华 浙江温州朔门古港遗址以码头、航道、航标等要素齐备的遗迹,实证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繁盛和存续,填补了相关研究的一大空白,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国际意义。遗址出土了大批瓷器、漆器、金属器及其残片,仅瓷器残片就有10吨左右,可以修复的文物超过3000件。 “根据史料记载,宋元时期,龙泉青瓷是中国外销瓷器的‘主力军’。龙泉和温州间有瓯江水路相通,龙泉青瓷从温州出口最为便捷。”中国古陶瓷学会常务副会长、复旦大学文博系教授沈岳明说。 从遗迹到遗物,古港遗址提供了“海上丝绸之路”在宋元时期进入鼎盛的充分证据。“通常研究‘海上丝绸之路’,主要分为生产、运输和市场这三个环节。在这个遗址里,与三环节相关的窑业以及城市、码头、航船、航线和航标塔,所有的要素都非常齐全。”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副主任孙键说。 (选自“新华全媒头条”,有改动)
中国“嫦娥工程”:“绕、落、回”三步走示意图
(选自“人民日报”公众号,有改动)
试题解读:
试题情境为“探索”主题的学习活动,以“探索”为主线串联各个板块,融入历史、科学知识,引导学生围绕“探索”进行思考探究,关注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在动态、复杂的情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例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例1
【答案】(1)示例:①第一步,打开“新四军纪念馆”网站;②第二步,找到“讲解预约”栏目并点击,显示“讲解预约”具体信息;③第三步,拨打电话“0515﹣88335812”或“0515﹣88335821”,或到盐城市建军东路159号联系主管区预约。
(2)①C
②A
(3)示例:赓续红色基因,凝聚奋进伟力。
【分析】(1)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在互联网上预约,可以先打开相关网页,打开“新四军纪念馆”网站;再找到“讲解预约”栏目,双击点开;再找到相关预约电话“0515﹣88335812”或“0515﹣88335821”预约纪念馆主馆区,如果离得比较近,可直接找到地址实地预约。
(2)本题考查标题的提炼。
①根据“新四军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求解放、为中华民族谋独立,高举旗帜。始终为中国人民根本利益而奋斗”明确语段讲述的是:报国为民的铁的担当。
故选:C。
②根据“新四军加强纪律制度建设,做到执纪严明、步调一致。这是新四军发展壮大、不断夺取胜利的可靠保证”明确语段讲述的是:执纪严明的铁的纪律。
故选:A。
(3)本题考查活动感悟。可以针对活动的内容和作用,仿照事例拟写为:赓续红色基因,凝聚奋进伟力。
例2
【考点】内容理解;写法技巧;迁移拓展;文言实词;词类活用.
【答案】(1)①“献”的意思是“献上”,“遗”的意思是“给予、馈赠”,这两个都是敬词,表现了邻里之间相亲相爱的和睦关系。
②不含贬义。“效颦”在这里是“模仿”的意思,表现了孩童模仿人偶时憨态可掬的样子,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繁华美好生活的留恋。
(2)能表现。“酒楼”介绍了白矾楼的建筑格局、装饰、开业盛况和上元夜的张灯景象,给人豪奢的印象。“七夕”这一节表现过节气氛热烈,儿童穿新衣,有各种新奇的玩法,车马盈市,热闹非凡。从中我们可以窥探当时的繁华。
(3)【示例一】《水浒传》里有许多故事发生在酒楼,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起因就是鲁提辖与史进、李忠在潘家酒楼吃酒,听到了卖唱的金翠莲父女的冤情。又如宋江通寻戴宗等三人不见,无意间行至浔阳楼自饮自食,醉后题诗于酒楼墙壁,被黄文炳发现通报知府后打入死囚牢,之后上了梁山。《东京梦华录》中的酒楼建筑高大,装饰豪华,宾客盈门。可见当时社会繁荣,百姓富裕,酒楼成为人们社交的主要场所。
【示例二】水浒之侠义首先表现在仗义疏财,为他人提供经济上的帮助。宋江号称“及时雨”,总是在别人穷途末路之时施以银两。其次表现在招贤养士,为亡命江湖之人提供栖身之所。柴进“专一招接天下往来的好汉”,被发配的林冲受到厚待,离开时还得到柴进赠送的金银。三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鲁智深大闹野猪林,救下命悬一线的林冲,为他人排难解纷,这是水浒好汉最宝贵的品质,也是水浒人物深受百姓爱戴的原因。《东京梦华录》中“人情高谊”首先表现在对弱小的帮助和保护,遇到不平事敢于挺身而出,出钱、出力,还要承担官府的压力。其次表现在对邻里的热心帮助,嘘寒问暖,无微不至。这种侠义之气与《水浒传》中的侠义精神有相似之处。
(4)①【示例一】“雪花飞下”是江南静谧无声的飞雪。诗人踏雪寻梅,疏影横斜的梅花在白雪的映衬下,傲霜斗雪的风姿显得更为奇绝,透露着江南初春的盎然生机。
【示例二】“雪花飞下”是白色梅花瓣落下。西湖流水泠泠作响,暗示春天已经到来,而白色的梅花花瓣在风中纷纷落下,就像飘雪一般,形成一幅清新淡雅的画面。
【示例三】“雪花飞下”既指梅花飘落,也指雪花纷飞。白雪纷飞,白色梅花瓣在风雪中飘然落下,“看花归来马蹄香”,一点梅香随风而起,伴随着骑马的诗人,不禁让人沉醉其中。
②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③梅花自有梅格在,梅花傲雪凌霜,哪怕“白璧青钱”也无法买到,表现出坚贞的品格;梅花暗香浮动,哪怕“零落成泥”,花魂犹存,表现出高洁的志趣。以范仲淹、苏轼、陆游为代表的宋代文人尽管命运多舛,却依旧保持着文人的风骨,心忧天下,志存高远,他们将自己完美的人格理想寄托在梅花身上。
(5)《东京梦华录》《清明上河图》再现了宋代丰富的生活细节和繁荣的生活景象,宋代诗文作品表现了宋人高雅的生活情趣和高尚的人格精神,唤起了现代人对中国古典传统文化高雅生活的向往,高尚人格的追求和家国情怀的体认。
【分析】参考译文
酒楼
白矾楼,后改名为丰乐楼,重新进行了装修。有三层高,五坐楼相向,各有飞桥栏槛,明暗相通;珍珠帘子丝绣门额,灯烛耀眼。开张的最初几日,每先到的顾客者赏给金旗,过一两夜就停止了。元宵节,则在每一瓦陇中,都放置莲花灯一盏。内部的西楼后来禁人登高眺望,因为最高一层向下能看到皇宫中。
民俗
又加上人的们急公好义,如果见外来的人被都城的人欺凌,众一定都出手相助。有时见到官府捕快因公捉拿人犯,挺身而出,有赔偿酒食承担官方的,也不害怕。有从外面来租住房子当邻居的,就会把各种器具借给他们,给他们送茶送饭,指导他们做买卖的。还有提着茶瓶的人,每天邻里间互相喝茶照应。凡是遇到吉凶的人家,来帮忙人的都站满了庭院。
七夕
七夕节前的三五天,车马和人挤满了街市。旋折下未开的荷花,市人善于做双头莲,取玩一时,提携而归,路人都非常喜爱。另外小孩子须买新荷叶拿着,大概是效仿玩具人偶以取乐。儿童都特地换上新衣服,竞相比新鲜艳丽。
【解答】(1)本题考查词语理解。
①献遗的意思谓奉赠财物;指馈赠品。根据第二段“或有从外新来邻左居住,则相借借动使、献遗茶汤、指引买卖之类”可知,当有新邻居搬来时,一般会相互借用各种器具、赠送各种物品,还帮忙指引买卖,由此可见这是一种和睦友好的邻里关系。
②根据题干可知,“效颦”原指不善模仿,弄巧成拙。本句句意为:小孩子大抵都要买新荷叶拿在手中,以模仿磨喝乐的模样。此句中“效颦”意为“模仿”,写小孩们在街上手持荷叶模仿人偶时的快乐场景,表达作者对热闹繁华生活的喜爱,所以此处的“效颦”不含贬义。
(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第一段“三层相高,五楼相向,各有飞桥栏槛,明暗相通;珠帘绣额,灯烛晃耀”“初开数日,每先到者赏金旗,过一两夜则已。元夜,则每一瓦陇中,皆置莲灯一盏”可知,语段介绍了白矾楼的布局、装饰,给人一种宏伟华丽之感;开业数日更是热闹非凡,元夜时张灯结彩,在白矾楼的最高层还能见到皇宫。由此可见当时东京的繁华热闹;
根据第三段“七夕前三五日,车马盈市,罗绮满街。旋折未开荷花,都人善假做双头莲,取玩一时,提携而归,路人往往嗟爱。又小儿须买新荷叶执之,盖效颦磨喝乐”可知,在七夕前三五日,街道上就车马盈市,大人小孩都穿着新衣游玩,各有各的新奇玩法,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热闹的过节场面;由此亦可看出东京当时的繁华热闹。
(3)本题考查对比分析。
角度一:酒楼里的水浒故事与酒楼上的东京盛况。
酒楼里的水浒故事:鸳鸯楼:《水浒传》第三十一回。武松帮施恩要回快活楼酒楼后,蒋门神不服,暗同张团练、张都监陷害武松,将武松诬为盗,收入狱中,刺配到恩州。蒋门神又暗使差人杀武松于飞云浦,不料被武松得知,杀死差人回到城里,张都监府中,张都监、张团练、蒋忠正在鸳鸯楼中饮酒作乐,武松登楼将楼上之人杀尽而去。孟州道十字坡酒楼:武松和押解他的官差在十字坡遇上了菜园子张青,张青告诫他们一定不要住张家店的孙二娘的店,但武松不听,非要住在孙二娘店中。待他们来到孙二娘店中,孙二娘先端上了盘肉包子,武松见里面又是头发又是指甲的,怀疑是人肉包子,便让孙二娘将包子退下,端了酒来,又在酒中下了药,但已被武松识破了她的技俩,将计就计,在孙二娘刚要动手时,武松一跃而起,同孙二_娘交手,张青只能两边都不伤害,结果自己受伤。
酒楼上的东京盛况:根据第一段“三层相高,五楼相向,各有飞桥栏槛,明暗相通;珠帘绣额,灯烛晃耀。初开数日,每先到者赏金旗,过一两夜则已。元夜,则每一瓦陇中,皆置莲灯一盏。内西楼后来禁人登眺,以第一层下视禁中”可知,白矾楼宏伟高大,顶楼可见皇宫;装饰华丽,开业之初,门庭若市,元夜更是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可见酒楼成了人们的重要社交场所,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繁荣,百姓的富足。
角度二:《水浒传》的侠义精神与《东京梦华录》的“人情高谊”
《水浒传》的侠义精神:石秀遇见杨雄被张保等无赖欺负,赶紧上来相助,将无赖打得东倒西歪。戴宗说:“此乃‘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真壮士也!”石秀“一生执意,路见不平,但要去相助”,“平生性直,路见不平,便要去舍命相护”。石秀正是一个“到处逢人搭救”的侠士。李逵“专一路见不平,好打强汉”,就是在梦中也要打抱不平:在天池岭见一伙强人强要人家女儿,拔出板斧砍得尸横遍野,救了弱者:“我是路见不平的。前面那伙鸟汉,被我都杀了”。这些都是梁山好汉的侠义精神,是他们深受百姓爱戴的原因。
《东京梦华录》的“人情高谊”:根据第二段“若见外方之人为都人凌欺,众必救护之。或见军铺收领到斗争公事,横身劝救,有陪酒食檐官方救之者,亦无惮也。或有从外新来邻左居住,则相借借动使、献遗茶汤、指引买卖之类”可知,东京的人们,看到他人被欺凌,都会去帮助救护,哪怕是遇到一些权贵或者官府的压力,他们也会义无反顾,出钱、出力去帮助弱小;同时在邻里关系上面也表现得极其和睦友好,新邻居到来时会互赠物品,嘘寒问暖。这里的侠义与《水浒传》里的侠义精神不谋而合。
(4)①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雪花飞下,浑似江南画”意为:梅花好似雪花飘飞而下,宛如一幅清新淡雅的江南风景画。“流水泠泠”,词一开头先写溪中流水的泠泠响声,暗示水已消融,春天降临;人们听来,就像银铃的清脆之音传到耳内,感到格外畅快。“雪花飞下,浑似江南画”,“雪花”,谓雪花一样的白色梅花花瓣,“浑似”,仿佛像。这两句写词人骑马游春,经过桥头小路,碰着横斜于路上的梅枝,使得花瓣纷纷扬扬落下,这真像一幅江南的初春雪花飞舞图啊,好看极了。词人的喜悦之情,也从这幅绚丽图景中渗流而出。故“雪花飞下”是瓣瓣梅花飘落而下的景象。
②本题考查古诗名句默写。此句中注意“零、碾”等字的书写。
③本题考查意象分析。
根据诗句“白璧青钱,欲买春无价”可知,价值连城的“白璧”,毕竟是有“价”的,而春天却是“无价”的,表现出梅坚贞的品格;
根据诗句“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可知,红梅之所以不同于桃杏者,岂在于青枝绿叶之有无哉!这正是东坡咏红梅之慧眼独具、匠心独运处,梅亦有傲然挺立的梅格。
根据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可知,诗句把梅花的气质风姿写尽绝了,它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极真实地表现诗人在朦胧月色下对梅花清幽香气的感受。
根据诗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可知,虽说梅花凋落了,被践踏成泥土了,被碾成尘灰了,但它那“别有韵”的香味,却永远如故,一丝一毫也改变不了,表现出梅的坚贞自信。
诗人们命途多舛,他们借梅言志,曲折地写出险恶仕途中坚持高洁志行。不媚俗、不屈邪、清真绝俗,忠贞不渝的情怀与抱负。他们身处穷厄而不苟于世、洁身自守的人生态度值得我们敬佩。
(5)本题考查内容分析。
《清明上河图》: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东京(又称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时期都城东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能够唤起我们对宋代经济繁荣背后原因的探索;
《东京梦华录》中“三层相高,五楼相向,各有飞桥栏槛,明暗相通;珠帘绣额,灯烛晃耀。初开数日,每先到者赏金旗,过一两夜则已。元夜,则每一瓦陇中,皆置莲灯一盏”以白矾楼为代表展现了东京当时建筑的宏伟高大,繁华夺目,唤起人们对古代繁华市井生活的向往。
根据前文所探究的诗文主旨来看,宋代的文人墨客大多有着浓浓的家国情怀,有着坚贞不屈的高尚人格,他们或许处境艰难,他们或许命途多舛,但是他们依然对生活充满热情,他们依然坚守着自己高雅的生活情趣。他们的这些坚守唤起了现代人对他们的崇拜,他们的作品唤起了现代人对传统文化的喜爱,对古人高雅生活的向往。
例3
【考点】综合性学习;《红星照耀中国》;《昆虫记》;《寂静的春天》;名著情节;思维导图、流程图;活动设计;推荐介绍.
【答案】(1)①恒
②示例:志 以探寻民族解放的革命道路为己任,如红军。
(2)①示例:一丝不苟的解密者
②示例:人类怎样才能登上月球?月球基地如何建立?将来人类能在月球上居住吗?面对茫茫宇宙,探月工作者从未停止探寻,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的探月目标,渐渐揭开月球的神秘面纱。他们的探索,定会实现中国人更深远的登月之梦。
(3)①示例:中国近代史知识
②示例:实地考察
③调查报告
④示例:各学科“探索”都要运用本学科的知识,融合其他学科知识,并采用合适的方法解决相关问题,形成成果。
(4)示例一:斯诺深入革命根据地,采访了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众多共产党领袖和红军将领,了解他们的家庭环境和青少年时代的学习成长经历,从而理解他们成为共产党人的原因。他走到根据地老百姓当中,了解红军生活、社会制度、教育情况等。斯诺通过采访、实地调查等有效方法完成了自己对苏区和红军之谜的探索,并以纪实作品的形式向全世界作出自己的解答。
示例二:法布尔通过多次实验发现大头黑布甲连续装死时每次的时长不一,如果实验连续进行,它装死的时间会越来越长。法布尔根据它装死的情况做出假设,并继续观察,最终得出它只要意识到周边有人就始终保持不动的结论,从而了解这种昆虫谨慎而狡猾的性情。法布尔通过实验法进行探索,一步步逼近昆虫世界的真相。
(5)示例一:(甲)首先,查找资料、询问历史老师,了解宋元时期古港经贸往来情况和龙泉青瓷的制造规模,记录相关信息。第二,查找资料,了解龙泉与温州的地理位置,作为实地考察的准备资料。第三,到古港遗址实地考察了解古港当时的盛景,并采访考古学家,进一步了解龙泉青瓷从温州出口到哪些地方或国家,做好记录。最后,综合资料,撰写龙泉青瓷在温州古港遗址大量出土的调查报告。
示例二:(乙)查询资料、询问科学老师,了解“嫦娥工程”的整体规划、“绕、落、回”三阶段中关键技术,如软着陆和无人采样返回等,记录相关信息;查找相关新闻,了解“嫦娥工程”未来探月蓝图,如载人登月、建立月球基地,并做好记录;有条件可采访航天工作人员,记录“嫦娥工程”背后科技工作者的感人故事,获取生动的素材;整理材料,撰写“嫦娥工程”的探月历程和成果的报告。
【分析】(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①根据解说“持久从事某领域,始终如一,如法布尔等”,仿照示例“慎:慎重对待探索中的细节,如杨利伟等”“恭:对自然怀有敬重之心,如利奥波德等”可得出答案:恒。
②根据示例“慎:慎重对待探索中的细节,如杨利伟等”“恭:对自然怀有敬重之心,如利奥波德等”,结合红军长征的伟大壮举,可得出答案:志:以探寻民族解放的革命道路为己任,如红军。
(2)①本题考查拟写标题。
根据关键句“面对遥远的历史,考古人员发掘遗迹,修复丈物,从断垣残片中寻找证据。他们的努力,让我们有机会看见古人的生活场景和历史的面貌”和示例“探月科技工作者:不断突破的圆梦人”,可得出答案:一丝不苟的解密者。
②本题考查人物事迹概括。
根据标题“探月科技工作者:不断突破的圆梦人”和示例“温州古港是如何被发掘的?历史盛景如何被实证?历史文物又是如何被修复的呢?面对遥远的历史,考古人员发掘遗迹,修复丈物,从断垣残片中寻找证据。他们的努力,让我们有机会看见古人的生活场景和历史的面貌”和示例“探月科技工作者:不断突破的圆梦人”可知,首先根据人物事迹提出三个问题,然后具体续写人物事迹,并揭示其意义与价值。因此,可确定答案:人类怎样才能登上月球?月球基地如何建立?将来人类能在月球上居住吗?面对茫茫宇宙,探月工作者从未停止探寻,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的探月目标,渐渐揭开月球的神秘面纱。他们的探索,定会实现中国人更深远的登月之梦。
(3)本题考查活动设计。
①根据活动名称“考察近代历史遗迹”和示例“应用文写作知识等”“生物分类知识等”可确定答案:中国近代史知识。
②根据“能力(方法)”示例“查阅资料”可确定答案:实地考察。
③根据成果“宣传稿”“考察报告”可得出答案:调查报告。
④根据图表内容“关联学科”“能力(方法)”“成果”可得出答案:各学科“探索”都要运用本学科的知识,融合其他学科知识,并采用合适的方法解决相关问题,形成成果。
(4)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理解与评析。
学生可从三部名著中任选其一,结合名著内容和作者的写作经历分析作答。如《寂静的春天》的作者蕾切尔 卡森一直生活在科学与写作之间。她是一名不折不扣的科研工作者,她专注于生物学研究,希望在生物学领域有所建树;她深入农场,关注农药对环境造成的严重破坏DDT,从农场获得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同时,她还是一名海洋生物学家,对海洋生物的研究,让她意识到了海水的变化、鱼类的死亡等等,才萌生了写《寂静的春天》的念头,最终成为生态环境的无畏斗士。
(5)本题考查活动设计。学生需根据资料内容和题目要求分析作答。根据标题“探索‘千年古港与龙泉青瓷关系’的方案”和“活动目的:解密温州古港遗址出土大量龙泉青瓷的原因”,结合资料夹所示语文、科学、历史学科的实施过程和预计成果示例,可知,(甲)再根据课外资料“实证千年商港 再现‘海丝’繁华”的相关内容,可确定答案:首先查找资料、询问历史老师,了解宋元时期古港经贸往来情况和龙泉青瓷的制造规模,记录相关信息。第二,查找资料,了解龙泉与温州的地理位置,作为实地考察的准备资料。第三,到古港遗址实地考察了解古港当时的盛景,并采访考古学家,进一步了解龙泉青瓷从温州出口到哪些地方或国家,做好记录。最后,综合资料,撰写龙泉青瓷在温州古港遗址大量出土的调查报告。(乙)再根据“中国‘嫦娥工程’:‘绕、落、回’三步走示意图”可确定答案:查询资料、询问科学老师,了解“嫦娥工程”的整体规划、“绕、落、回”三阶段中关键技术,如软着陆和无人采样返回等,记录相关信息;查找相关新闻,了解“嫦娥工程”未来探月蓝图,如载人登月、建立月球基地,并做好记录;有条件可采访航天工作人员,记录“嫦娥工程”背后科技工作者的感人故事,获取生动的素材;整理材料,撰写“嫦娥工程”的探月历程和成果的报告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