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一节 第1课时 力及其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夯实基础巩固
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物体不接触,就不会产生力的作用 B.没有物体就没有力的作用
C.一个物体也会产生力的作用 D.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就一定会产生力的作用
2.关于力及其作用效果,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用手推门时,对门的施力物体是手B.用力可以将弓弦拉开,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用力可以把橡皮筋拉长,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D.力可以使运动的物体静止,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小科和妈妈去超市购买食品,小科用手提着装满了食品的购物袋时,感觉到手受到了一个向下的作用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 )
A.地球 B.食品 C.购物袋 D.购物袋和食品
4.如图所示,乙船上的小义用竹竿将小仁乘坐的甲船撑开,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竹竿对甲船施力,所以甲船向左运动,乙船不动
B.甲船对竹竿施力,所以乙船向右运动,甲船不动
C.该过程只有竹竿对甲船施力,甲船不对竹竿施力
D.竹竿变弯是力的作用效果
5.下列各图中力的作用效果与其他三幅图不同的是( )
A.人对弓的拉力 B.骆驼对沙漠的压力
C.跳水运动员对跳板的压力 D.用力击打一摞棋子中的一个,使该棋子飞出的力
6.你留意过下列事例吗
(1)划船时,桨向后划水,船才会向前行进。
(2)滑旱冰时,相对静止的两个质量相当的人,只要一个人用力去推对方,两个人都会向相
反的方向运动。
(3)将吹足了气的气球的气嘴松开并放手,球内气体从气球的气嘴泄出的同时,气球会向相
反的方向运动。
请归纳出上述事例共同体现的科学概念或遵循的规律(只需写出两条)。
能力提升培优
7.下列是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现象:①一阵风把地面上的灰尘吹得漫天飞舞;②用力折树枝,树枝被折断;③用力握小皮球,小皮球变瘪了;④罚点球时,球被踢进门框内。其中因物体受力而改变运动状态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下列过程中,有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其他三个不同,它是( )
A.把橡皮泥捏成不同造型 B.用力把铅球扔出
C.篮球碰到篮板后改变运动方向 D.进站的火车受到阻力而缓缓停下
9.俗话说,“鸡蛋碰石头一自不量力”,从科学的角度看( )
A.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更大 B.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更大
C.鸡蛋对石头没有作用力 D.石头和鸡蛋之间同时有等大的相互作用力
10.为迎接学校运动会,同学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体育锻炼活动。如图所示为几名同学正在进行运动的情景,请指出甲、乙两图所示运动中的哪些现象,可以用你学过的科学知识来说明。
(1)现象:图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学知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象:图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学知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1)足球运动员用头将足球顶向球门,这时施力物体是________;同时,头会感到疼,此时施力物体是_________;这说明力的作用是__________。
(2)用球拍击球时,如果以球为研究对象,那么施力物体是_________,受力物体是__________。
中考实战演练
12.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下列四种动物的运动情况中主要不是利用这一原理的为( )
A.水母向下喷水而上升 B.鱿鱼向前喷水而后退
C.金鱼因鳔内充满气体而上浮 D.企鹅向后划水而前进
13.将一小段黄瓜悬挂起来,小明用强磁铁靠近其一端,发现黄瓜发生了微微地转动。他猜想强磁铁对水产生了力的作用,并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下列实验中,可验证其猜想的是( )
A.将塑料袋装满水后悬挂起来,用强磁铁靠近水袋,水袋静止不动
B.将一小段香蕉悬挂起来,用强磁铁靠近其一端,香蕉微微转动
C.将另一小段黄瓜悬挂起来,用强磁铁靠近其一端,黄瓜微微转动
D.将水放置在盆中,用强磁铁靠近水面,水面向下微微凹陷
开放应用探究
14.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做“水火箭”实验时,对“水火箭”的水平飞行距离与哪些因素有关的问题进行了探究。他们在容积为2000mL的塑料瓶内装上不同体积的水,每次发射的角度均为20°,向塑料瓶内打气直至橡皮塞从瓶口冲出,使“水火箭”向前射出。他们在实验中收集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水火箭”的水平飞行距离记录表
发射角度 20°
装水量/mL 300 400 500 600 700
第一次距离/m 18.28 19.6 20.95 19.95 16.98
第二次距离/m 17.42 20.3 24.36 23.36 14.36
第三次距离/m 22.33 19.58 21.32 21.34 19.34
平均距离/m 19.34 19.83 22.21 21.55 16.89
(1)由实验方案可知,他们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水火箭”的水平飞行距离还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写出你的一个猜想: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验证你提出的猜想,请设计实验表格进行数据收集。
答案:
1.B 2.B 3.C 4.D 5.D
6.①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7.D 8.A 9.D
10.(1)拉弓时弓的形状发生改变;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足球由静止变为运动;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1.(1)头 足球 相互的 (2)球拍 球
12.C 13.D
14.(1)“水火箭”的水平飞行距离与装水量的关系
(2)在发射角度相同时,“水火箭”的水平飞行距离随容器装水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
(3)“水火箭”的水平飞行距离可能与发射角度(或发射高度,或塑料瓶的容积)有关(合理即可)
(4)以“发射角度”为例,表格如下
“水火箭”的水平飞行距离记录表
塑料瓶容积 2000mL
装水量/mL 500mL
发射角度 30° 40° 50° 60° 70°
第一次距离/m
第二次距离/m
第三次距离/m
平均距离/m
2第一章第一节 第2课时 力的图示
夯实基础巩固
1.放在水平桌面上的茶杯受到的重力与茶杯对桌面的压力,这两个力在大小、方向、作用点和作用效果中不同的是( )
A.大小、方向 B.方向、作用点 C.作用点、作用效果 D.方向、作用效果
2.如图甲所示,长期不用的水龙头会因生锈而很难打开,维修人员常会用一长铁管套在水龙头上,如图乙所示,用同样大小的力作用在管端A点处,很容易就打开水龙头,此过程中,改变了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是( )
A.大小 B.作用点 C.方向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3.用手拉弹簧时,弹簧发生形变后对手产生的力的方向与手的拉力方向________(填“相同”或“相反”)。某人用大小相同的力作用于弹簧,观察并比较图甲、图乙可知,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_______有关。
4.(1)图甲中,木块受到与水平面成35°角的斜向右上方的200N的拉力,画出木块受到的拉力的图示。
(2)在图乙中画出电灯受到绳子5N的拉力的图示。
5.下列有关力的现象中,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的是_______(填序号,下同),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的是________,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作用点有关的是___________。
①用力压面团,面团变扁,用力拉面团,面团变长。
②推门时,我们总是推离门轴较远处,这样能省力。
③用扳手拧螺母,手握在把手的末端比握在把手的中间更容易拧紧螺母。
④双手挤压空饮用水瓶,相同条件下,如果施加的力增大,瓶子的变形程度就加大。
能力提升培优
6.小明用力提一桶水时,他对水桶施加一个向上提的力,同时水桶对小明的手也施加一个拉力,这两个力的三要素( )
A.完全相同 B.大小、方向都相同,作用点不同
C.大小相同,方向和作用点都不同 D.作用点相同,大小、方向都不同
7.(1)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可以进行很多科学实验,如双手挤压空饮用水瓶使其发生形变,
力越大,形变越大,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_________有关;推开门时,顺时针和逆时针对门用力,会使门出现关和开两种不同的效果,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_____有关。
(2)在足球比赛中,运动员经常踢出“香蕉球”和“直线球”,这两种球的运动轨迹和旋转情况
各不相同,这主要是由于踢球时所用力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不同,从而产生了不同的作用效果。
8.如图所示,人手持大气球站在转盘上,松开气嘴,让气球沿垂直于转盘半径的方向喷气,由于力的作用是________的,人与转盘开始一起反向转动。在A、B两点中,人站在______(填“A”或“B”)点进行上述实验,更容易转动,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_______有关。
9.小明做了一个实验,来验证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如图所示,F1=F3=F4> F2,拉住一根锯条,使其发生图中甲、乙、丙、丁四种形变。
(1)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的是图_______和图_________。
(2)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的是图_______和图_________。
(3)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的是图________和图________。
(4)在上述图甲、图丁中,控制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相同,研究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之间的关系,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在科学上叫作______________法。
中考实战演练
10.小车在100N拉力的作用下向前运动,如图所示为该拉力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示意图把拉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了
B.在同一幅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该越长
C.只有力的大小、方向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D.图中小车所受100N拉力的施力物体是绳子
11.小明和同学们利用实验室的长方体木块做“探究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的实验,如图
所示:①、④实验说明___________影响力的作用效果,③、⑥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
开放应用探究
12.小明和小忠想把一根弹性绳拉开,使弹性绳两端的拉环能分别套在相隔一段距离的两根柱子上,用来晒衣服。现有两种办法:一种是按如图甲所示的方法做;另一种是按如图乙所示的方法做。关于这两种做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甲中每个人所用的力比图乙中每个人所用的力要小
B.图乙中每个人所用的力比图甲中每个人所用的力要小
C.图甲中每个人所用的力与图乙中每个人所用的力相同
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图甲中每个人所用的力与图乙中每个人所用力的大小
答案:
1.C 2.B 3.相反 方向
4.如图所示。
5.④ ① ②③
6.C
7.(1)大小 方向 (2)方向 作用点
8.相互 A 力的作用点
9.(1)甲 乙 (2)甲 丁 (3)丙 丁 (4)力的大小 作用点 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方向 控制变量
10.C 11.力的大小 力的作用点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12.B
2第一章第一节 第3课时 力的测量
夯实基础巩固
1.1N的力大约等于( )
A.拿起一支钢笔所用的力 B.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C.拿起一块砖所用的力 D.拉动一辆手推车所用的力
2.如图所示为小明某次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某个力时弹簧测力计刻度的放大图,则其读数应该是( )
A.2.2N B.2.4N C.3.3N D.3.6N
3.如图所示,关于弹簧测力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弹簧测力计上的字母“N”表示它的型号
B.该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及分度值分别是0~5N和0.1N
C.同等条件下,分度值越小的弹簧测力计,测量结果越精确
D.在月球上 不能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4.甲、乙、丙三名同学使用同一弹簧拉力器来锻炼身体,每名同学都可以将弹簧拉力器拉开至两臂伸直.三名同学两臂伸直时对弹簧拉力器的拉力最大的是( )
A.甲同学(体重最大) B.乙同学(手臂最长) C.丙同学(手臂最粗) D.三名同学的拉力一样大
5.小明准备自己制作一个弹簧测力计,他找来弹簧、钩码、直尺、指针等器材。首先测出弹簧的长度L0=2.10cm,然后在弹簧下挂上不同的钩码,测出弹簧的长度L,算出伸长量△L
(△L=L—L0,L0为原长),填在下表中:
拉力F/N 1 2 3 4 5 6
长度L/cm 2.5 2.9 3.3 3.7 4.1 4.5
伸长量△L/cm 0.4 0.8 1.2 1.6 2.0 2.4
(1)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弹簧伸长量△L和拉力F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继续实验,得到如下表所示的数据:
拉力F/N 7 8 9 10 11 12
长度L/cm 4.9 5.3 5.7 6.1 6.6 7.3
伸长量△L/cm 2.8 3.2 3.6 4.0 4.5 5.2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拉力达到_______N时,拉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就改变了。因此该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___________N。
能力提升培优
6.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应先调节指针使其指在零刻度线上,再观察量程。若指针指在零刻度线上方而没有及时调节就开始测量,则所测得的拉力大小与真实值相比,将( )
A.偏大 B.偏小 C.相同 D.不能确定
7.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和细线的重力及摩擦力不计,物重4.0N,弹簧测力计A、B的示数分别为( )
A.4.0N、4.0N B.4.0N、0N
C.4.0N、8.0N D.0N、4.0N
8.甲、乙、丙三根完全相同的弹簧悬挂在一根水平横杆上,甲弹簧未悬挂物品,乙弹簧悬挂质量为W1的钩码,丙弹簧悬挂质量为W1及W2的钩码,静止时,三者的长度关系如图所示。若三根弹簧的质量均很小(忽略不计),且乙、丙两根弹簧在取下钩码后,均可恢复原长,由上述信息判断W1:W2应为( )
A.1:2 B.2:1 C.2:3 D.3:2
9.小明在选用弹簧测力计的过程中,发现测量大小相同的力时,用不同规格的测力计,弹簧的伸长量不一样。对哪些因素会影响弹簧的伸长量,小明有以下三种猜想:
猜想1:制造弹簧所用的材料可能影响弹簧的伸长量。
猜想2:弹簧的原长可能影响弹簧的伸长量。
猜想3:弹簧的粗细可能影响弹簧的伸长量。
小明为探究自己的猜想,设计出一个实验方案:①将一根弹簧剪成长度不同的两根,测出两根弹簧的初始长度L1、L2。②如图所示,固定弹簧的一端,用大小相等的力拉弹簧,测出两根弹簧的对应长度L1′、L2′③改变拉力的大小,重复实验步骤①②,记录实验数据。
(1)该实验方案研究的是猜想_________(填数字)。
(2)实验方案中将“一根弹簧剪成长度不同的两根”,这样做是为了得到________和________
均相同的两根弹簧。
(3)实验方案中“用大小相同的力拉弹簧”表明弹簧的伸长量还与___________有关。
(4)探究此猜想需要研究和比较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10.小明学习了“力的测量”后,为深入研究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想探究弹簧的形变与受到的拉
力的关系。他选用刻度尺和四个相同的钩码进行如下实验:将四个钩码依次挂到弹簧下面,分别测出弹簧的长度,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
所挂钩码的数量/个 0 1 2 3 4
弹簧的长度/cm 8 10 12 14 16
弹簧的伸长量/cm 0 2 4 6 8
(1)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弹簧下的钩码________(填“能”或“不能”)不断增加,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现有和上面相同的两根弹簧L1、L2,组成如图甲、图乙所示的两种装置,那么图甲中L1、L2的长度均为_________cm,图乙中弹簧L1、L2的长度均为__________cm。(弹簧的重力不计)
中考实战演练
11.下列现象中,发生了弹性形变的是( )
A.橡皮泥上留下漂亮的指印 B.跳水时跳板被运动员压弯
C.粉笔掉到地上断成两截 D.饼干一捏就变成碎片
12.如图所示,把一根弹簧的一端固定在竖直墙面上,在弹性限度内用手水平向右拉伸弹簧的另一端。下列有关“弹簧形变产生的力”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手对弹簧的拉力 B.弹簧对手的拉力 C.墙对弹簧的拉力 D.以上说法都正确
开放应用探究
13.用一把刻度尺和弹簧测力计探究弹性细绳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的定量关系。如图甲所示,A、B分别为处于原长的一根弹性细绳的左右两端,R1和R2是固定在细绳上的两个标识。现将A端固定,用弹簧测力计将B端沿着细绳所在直线向右拉,R1、R2和B三点位置及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乙、图丙、图丁所示。已知细绳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
(1)据图甲可知弹性细绳的原长为_________cm;图乙中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_N。
(2)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在弹性限度内,弹性细绳是________(填“均匀”或“不均匀”)伸长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_________(填“成正比”或“不成正比”)。
(3)当标识R2刚好位于刻度尺上的7.00cm刻度线处时,R1位于刻度尺上的________cm刻度线处。现手持细绳两端,A端向左、B端向右使它们沿绳所在直线同时匀速运动,若发现标识R2不动,则A、B两端的速度之比为___________。
答案:
1.B 2.B 3.C 4.B
5.(1)弹簧伸长量△L与拉力F成正比 (2)11 0~10
6.B 7.A 8.B
9.(1)2 (2)材料 粗细 (3)拉力大小 (4)弹簧的原长 对应的伸长量
10.(1)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2)不能 弹簧弹性形变的伸长量是有限度的,不能超过它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 (3)14 11
11.B 12.B
13.(1)3.00 1.6 (2)均匀 成正比 (3)3.50 2:1
2第一章第一节 第4课时 重力
夯实基础巩固
1.如图所示,杯子放在水平桌面上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杯子受到的重力的施力物体是杯子
B.杯子受到的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C.杯子受到的重力的施力物体是水平桌面
D.杯子受到的重力的受力物体是地球
2.小明对一些物体的重力进行了估测,你认为其中不可能的是( )
A.一名中学生约重500N B.拿起一个鸡蛋所用的力约为0.5N
C.一袋方便面约重1N D.一根香蕉约重40N
3.利用重垂线和三角尺判断桌面是否水平,如图所示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
4.物体所受重力与它的质量的关系表达式为____________。一辆质量为20kg的自行车所受到的重力是________;如图所示,一个重为10N的物体静止在斜面上,请在图中画出该物体受到的重力示意图。
5.我们可以用重垂线检查画框是否挂正,图中这幅图挂得_______(填“正”或“不正”),这是利用了重力的方向总是___________的。
能力提升培优
6.下列物体受到的重力可能是30N的为( )
A.一名小学生 B.一本科学书 C.一支铅笔 D.一个装满书本的书包
7.如果没有重力,那么下列现象中,不会出现的是( )
A.月亮照样绕地球转动 B.高处的水不会往低处流
C.人可以很容易地提起质量很大的物体 D.灰尘飞扬后不会落回地面
8.某同学在地球上受到的重力是490N,该同学的质量是________kg。如果该同学到了月球上,那么他的质量将________(填“变化”或“不变”,下同),他受到的重力将______。(g取10N/kg)
9.如图甲所示为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探究重力方向的实验装置。
(1)将该装置放在水平桌面上后,逐渐改变木板M与桌面间的夹角a,会观察到悬线OA的方向__________(填“改变”或“不变")。
(2)剪断悬线OA,观察到小球下落的方向是沿_______(填“OA”或“OB”)方向;由此可以得出重力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
(3)用如图乙所示的水平仪可以检验一个平面是否水平。若把它按东西方向放置在桌面上,人在水平仪的北边朝南观看,重垂线锥体偏在水平仪中央刻度线的左方,则说明此桌面的________(填“东”“南”“西”或“北”)边高。
10.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实验中,得到如下表所示的数据:
m/kg 0.1 0.2 0.3 0.4 0.5 0.6 0.7
G/N 0.98 1.96 2.94 3.92 4.90 5.88
(1)本实验中用到的测量器材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分析上表中数据可知:物体的质量为0.7kg时,它受到的重力是________N。
(3)下列四幅图像中,对物体重力的大小与其质量的关系表示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字母)。
中考实战演练
11.如图所示,在跳台滑雪比赛中,运动员在空中滑翔时所受重力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
12.建筑工人在砌房子时,常用如图所示的水平尺来检查所砌的墙面是否水平,当液体中的空气泡居中时,表示墙面水平。某次检查时,若空气泡在B端,则表示________(填“A”或“B”)端的墙面高。
开放应用探究
13.地球附近的物体都要受到重力,小明认为物体的重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他用天平、钩码、弹簧测力计进行了探究。
(1)你__________(填“同意”或“不同意”)物体的重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依据是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甲所示为他第2次测量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该测力计的分度值是_______N,请将此时测力计的示数填入下表的空格处。
实验次序 1 2 3 4
质量m/kg 0.1 0.2 0.3 0.4
重力G/N 1 3 4
(3)请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在图乙中作出重力随质量变化的图像。
(4)由图像可知:物体的重力跟物体的质量成__________。
(5)航天员在我国建成的太空站工作时,你认为他(她)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同样的器材完成该探究。
(6)物体的形状会影响物体所受的重力吗 试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 2.D 3.A 4.G=mg 196N 如图所示
5.不正 竖直向下
6.D 7.A
8.49 不变 变化
9.(1)不变 (2)OA 竖直向下 (3)西
10.(1)天平 弹簧测力计 (2)6.86 (3)A
11.D 12.B
13.(1)同意 物质的质量越大,受到的重力越大 (2)0.2 2 (3)如图所示
(4)正比 (5)不能
(6)把一块橡皮泥捏成不同的形状,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不同形状的这块橡皮泥所受的重力,进行比较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