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基 本 信 息
学科 小学科学 版本 苏教版
年级 五年级上册
单元名称 第3单元《地球的表面和内部》
单元主题 地球探秘局——解码地表与内部的科学密码
课时安排 4课时
一、单元主题
"地球探秘局——解码地表与内部的科学密码"
围绕地球表层形态、内部结构及地质活动,引导学生探究地貌成因、地质灾害与地球系统运作规律。
二、单元大情景
"地质科考队"科研任务
学生化身"地质勘探员",完成四项科考挑战:
1.任务1:地表测绘师(《地球的表面》)→ 绘制地形图
2.任务2:灾害预警员(《火山和地震》)→ 分析地质灾害
3.任务3:地心解码者(《地球的内部》)→ 探索圈层结构
4.任务4:地貌雕刻家(《地表雕刻师》)→ 模拟内外力作用
最终成果:举办"地球科学博览会",展示《地球探秘报告》。
三、课程标准分析
核心概念 9.宇宙中的地球
学习内容 9.4 地球内部圈层和地壳运动(5~6年级)
学段目标 (5-6年级) ①描述地球表面主要地形; ②解释火山、地震的成因; ③说明地球圈层结构; ④分析内外力对地表的影响。
四、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地球的表面》《火山和地震》《地球的内部》《地表雕刻师》4课。
《地球的表面》旨在引导学生观察地球表面形态(高原、平原、山地等),通过地形图、模型分析地形特征,绘制简易地形图。并尝试对比陆地与海洋面积比例(地球表面约71%为海洋,29%为陆地)。制作地形模型,标注主要地形类型(如青藏高原、华北平原)。
《火山和地震》主要内容为探究火山喷发和地震的成因,通过模拟实验理解板块运动对地质灾害的影响。模拟板块挤压实验(泡沫块碰撞模拟岩层断裂)。分析灾害案例(如唐山地震、火山喷发),总结防灾措施(如应急包准备)。
《地球的内部》通过圈层模型(地壳、地幔、地核)和岩石标本,揭示地球内部结构及岩石形成过程。并尝试制作制作地球圈层模型(橡皮泥分层),标注各层厚度与温度(地壳平均17千米,地核温度约4700℃)。分类岩石标本(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分析花岗岩、大理岩等特征。
《地表雕刻师》则是综合内、外力(板块运动、风化侵蚀)对地表的影响,解释地貌变迁(如峡谷、三角洲形成)。模拟流水侵蚀实验(沙盘水流冲刷观察沟壑形成)。分析真实案例(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探讨保护措施(植树固土)。
三、课程逻辑关系
四课以 “现象→成因→结构→应用” 为主线递进:
1.现象层(《地球的表面》):建立地表形态认知基础。
2.成因层(《火山和地震》):揭示内部能量释放对地表的影响。
3.结构层(《地球的内部》):深入地球内部构造与物质组成。
应用层(《地表雕刻师》):综合内、外力作用,理解地貌动态变化
五、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描述地球表面形态与内部圈层特征; 2. 解释火山、地震与地貌变迁的因果关系。
科学思维 通过类比(如"鸡蛋模型"类比圈层)、推理(灾害成因)建立系统思维。
探究实践 设计地形模型、板块碰撞实验,完成地貌保护方案。
态度责任 树立防灾意识,提出"减少水土流失"等可行性措施。
六、学情分析
1.年龄特点:五年级学生具象思维为主,对"板块运动""圈层温度"等抽象概念需模型辅助。
2.认知基础:已知"地形"词汇,但对地貌成因缺乏系统认知;对实验兴趣浓厚。
3.学习难点:理解"内力(板块运动)与外力(流水侵蚀)的协同作用"。
七、活动设置
课时 活动主题 活动目标 达成方式(含跨学科融合)
第1课 地形沙盘设计师 制作地形模型并标注特征 美术:绘制彩色地形图;数学:计算海陆比例。
第2课 板块碰撞实验室 模拟地震成因及防灾设计 工程:用泡沫块模拟板块挤压;语文:撰写《灾害自救指南》。
第3课 地球圈层解密 制作圈层模型并分析岩石 劳动:橡皮泥分层塑形;化学:对比花岗岩/大理岩硬度(指甲/铜钥匙划痕测试)。
第4课 地表改造工程师 设计水土保持方案 地理:分析黄土高原案例;信息技术:制作"植树固土"宣传动画。
八、教学方法
1.问题链驱动
核心问题:"青藏高原为何仍在升高?" → 引导学生通过板块模型实验推理板块挤压作用。
2.多模态建模
用"煮鸡蛋"类比地球圈层(蛋壳=地壳,蛋白=地幔,蛋黄=地核);沙盘流水实验模拟峡谷形成。
3.社会性科学议题(SSI)
辩论:"开发山区 vs 生态保护",分析利弊并提交方案。
九、学习方法
1.合作探究:4人小组分角色(记录员、操作员、汇报员、材料员),完成"圈层模型制作"。
2.长期观测:连续1周记录天气预报中的地震信息,分析地壳活动规律。
3.迁移应用:调查家乡地形,提出"防洪堤设计"方案(如近河流社区)。
十、评价策略
(一)单元总体评价策略
类型 内容(占比)
过程性评价(60%) 实验记录单(30%)+ 模型设计(20%)+ 防灾方案(10%)
终结性评价(40%) "地球科学博览会"成果展示(展板/模型/演讲)
(二)分活动评价表
活动1:地形沙盘设计师(对应《地球的表面》)
实验操作 完成简单地形模型制作 模型包含3种地形(山地/平原/高原) 按比例还原真实地貌
数据分析 记录海陆比例(71%:29%) 对比不同地形人类活动差异(如山区交通) 分析地形与资源分布关系(如平原农业)
合作交流 参与小组分工 主动分享地形观察发现 组织小组汇报并解答疑问
活动2:板块碰撞实验室(对应《火山和地震》)
实验操作 完成泡沫板块碰撞模拟 记录断裂方向与能量释放关系 设计减震建筑模型并测试稳定性
数据分析 列举1种地震前兆(如动物异常) 对比不同震级破坏差异(房屋倒塌比例) 用数据论证"预警时间与存活率"关系
社会责任 知道"伏地、遮挡、抓牢"动作 制作家庭应急包(5件物品) 策划社区防灾演练方案(含路线图)
活动3:地球圈层解密(对应《地球的内部》)
模型制作 橡皮泥分层正确(地壳/地幔/地核) 标注厚度(地壳17km)与温度(地核4700℃) 添加岩石圈、软流圈动态结构说明
科学推理 复述圈层功能(如地核导热) 解释"地幔对流驱动板块运动" 预测地核冷却对地球磁场的影响
跨学科应用 收集3种岩石标本 制作"岩石身份证"(图文特征) 用莫氏硬度计测试花岗岩/大理岩差异
活动4:地表改造工程师(对应《地表雕刻师》)
实验探究 完成沙盘流水侵蚀实验 测量坡度与侵蚀速率关系 设计植被覆盖率对比实验(3组数据)
方案设计 提出1种水土保持法(如植树) 设计梯田模型减缓侵蚀 制定"校园坡地生态修复"可行性报告
环保意识 知道水土流失危害 分析黄土高原治理案例 发起"保护地表"班级倡议书(含签名行动)
十一、作业设计
活动1:地形沙盘设计师
基础作业 填写地形特征表(山地/平原等) 填写3种地形 补充海拔范围(如平原<200米) 分析地形与人类活动关系
提升作业 用黏土制作家乡地形模型 基本形状正确 标注2处地名(如长江三角洲) 用比例尺=还原真实地貌
拓展作业 拍摄纪录片《河流雕刻的峡谷》 3分钟视频展示侵蚀现象 加入动画演示流水侵蚀过程 对比自然侵蚀 vs 水坝工程对地貌影响
活动2:板块碰撞实验室
基础作业 绘制火山/地震带分布图 标注环太平洋火山带 补充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带 分析板块交界类型
提升作业 设计家庭防震应急包清单 列出5件物品 分类物品用途 附使用说明书
拓展作业 撰写《地震预警技术》调查报告 描述1种预警技术 对比中日预警系统响应速度 提出校园预警改进方案
活动3:地球圈层解密
基础作业 绘制地球圈层剖面图 标注3层结构 补充厚度数据(地幔2900km) 添加温度梯度
提升作业 撰写《地心游记》科幻短文 200字描述地心见闻 融入科学特征(如地幔对流) 设计"耐高温勘探服"原理图
拓展作业 制作岩石标本"身份证" 收集3类岩石 描述硬度/纹理 分析成因
活动4:地表改造工程师
基础作业 列举3种地表变化现象 自然(河流侵蚀)+人为(采矿) 分类内外力作用 用案例说明协同影响
提升作业 设计校园水土保持方案 提出1项措施(铺草皮) 绘制"雨水花园"设计草图 计算成本并论证可行性
拓展作业 制作"地表变迁"动态模型 展示1种地貌演变(如峡谷形成) 模拟2阶段变化 加入电动装置演示万年尺度变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