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二)(含解析)-《巅峰突破》2026版历史高三一轮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二)(含解析)-《巅峰突破》2026版历史高三一轮复习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2.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8-05 15:08: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姓名班级考号
密○封○装○订○线密○封○装○订○线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
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二)
满分39分,限时25分钟
考点2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一、选择题(本题共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表内容为1943年7月国民党重庆图书杂志审查处呈送中央的部分待焚书刊目录清册。这反映出国民党 (  )
书名 著译人 出版社
《打回老家去》 张庚 戏剧出版社
《什么是列宁主义》 凯丰 中国出版社
《抗日游击战争的一般问题》 毛泽东 上海生活书店
《一九一八年的列宁》 陈原 言行社
《毛泽东抗战言论集》 张剑萍 战时读物 编译出版社
《陕行纪实》 楚云 读书生活 出版社
《全民抗战论》 潘汉年 上海生活书店
A.塑造战时政府形象
B.维护专制独裁统治
C.捍卫新闻出版自由
D.消弭红色文化影响
2.1928年11月,国民政府公布施行《划分国家收入地方收入标准》《划分国家支出标准》,将盐税、关税、印花税、矿税等主要工商税种列为国家收入,而将田赋、契税、营业税等适合地方征收的税种列为地方收入,地方财政困难通过中央转移支付方式予以解决。这些措施的实施(  )
A.旨在推动民族工业的发展
B.最终完成了国民政府的统一
C.解决了中央和地方财政收支不平衡的问题
D.有利于扭转财权分散于地方的不利局势
3.下表所示为20世纪30年代中国农村人口的土地占有状况。这一状况可说明当时(  )
成分 占有田亩数/亩 人数百分比/% 土地百分比/%
佃农、雇农、 游农 — 55.00 —
贫农 1~10 19.80 6.00
中农 10~30 10.80 18.00
富农 30~50 8.10 18.00
中小地主 50~100 3.05 18.00
大地主 100以上 3.25 40.00
A.民主革命快速发展的客观条件
B.民族危机冲击了小农经济的地位
C.国民政府乡村治理成效较显著
D.土地革命推动了农村社会的转型
4.福建漳平至今保留着30多首革命歌谣,如《工农红军》:“工农红军大救星,打倒土豪有田分。实行共产来革命,百姓才得有安身。”这一歌谣(  )
A.表达苏区人民对革命的认同
B.促进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形成
C.奠定国民大革命胜利的基础
D.提高根据地人民的生活水平
5.1928年4月,中共中央召开会议决定,不再提倡实行总暴动的“总策略”,转而使用“准备工农总暴动”的提法,把争取群众的工作,建立城市、乡村的群众组织,以及巩固并健全党的组织作为最重要的工作。这一决定(  )
A.适应了中国社会矛盾的变化
B.促进了革命中心向农村的转移
C.抛弃了苏俄城市中心革命论
D.表明中共走上了独立发展道路
6.1930年,安徽岳西县爆发请水寨起义,成立了根据地革命委员会。委员会经常组织战士们在沙村大河滩、金家祠堂等地上演反映当时斗争的新型黄梅戏,观戏者达数千人,这种盛况在山高人稀的山区十分罕见。这表明(  )
A.中共注重革命的宣传发动
B.土地革命赢得群众普遍支持
C.中共开始探索新的革命道路
D.当地群众政治觉悟逐步提高
7.1932年江西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召开,会议要求在苏区彻底废除包括缠足在内的“一切封建遗物及封建制度”。同年,宁都县委制定的《妇女运动工作计划》指出,缠足者“不能参加很多重要的革命工作”,因此“使每一个妇女不能绑脚,已经绑了脚的实行放脚”。这些要求(  )
A.顺应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需求
B.促使工农民主政权日益巩固
C.旨在扩大革命统一战线的规模
D.导致女性社会地位空前提高
8.1931年6月闽西苏维埃政府颁布《重新分配土地条例》,改变单纯按照人口分配的做法,提出在给贫农、雇农与中农分田时,要分等级分配,年富力强者可酌量增加田地;富农一岁至十五岁及六十一岁以上者不分土地,其余年龄者分足成。该条例的颁布有利于(  )
A.巩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B.提高富农的革命热情
C.实现“平均地权”的理想
D.维护贫苦农民的利益
9.毛主席诗词是中国革命史的缩影。下图中诗句涉及的历史事件(  )
A.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B.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熟
C.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D.是红军的主动战略性转移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1小题,12分。)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棉纺织业发展遭遇重大冲击,申新纺织企业所受影响最重,而申新纱厂系统占荣家企业资产的70%以上,所以,这一时期的荣氏企业遭遇了重创。列强纷纷向中国倾销剩余产品,导致中国纱价大跌,当时中国棉花歉收,棉花价格居高不下。申新企业出现了经营性亏损,1933年4月,20支人钟牌棉纱每件成本218.33元,市场只售204元,每件亏损14.33元。加之九一八事变后,日商对东三省棉纱与面粉市场的占领,荣宗敬“无日不在愁云惨雾之中”!当时荣氏企业的面粉业主要归王禹卿负责,面粉厂还略有盈余,当申新濒临财务危机时,荣宗敬主张以面粉厂之余补纱厂之缺,但王禹卿不同意,“期间荣、王曾多次会谈,时常大声争吵”。荣氏兄弟别无出路,只能自我调整,仿效西方企业管理模式进行改革。与此同时,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与民众运动的兴起,共同推动了荣氏企业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再创辉煌。
——摘编自秦祖明等《20世纪30年代
经济危机与荣氏企业》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荣氏企业遭受重创及再创辉煌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荣氏企业家精神的核心内涵。(4分)
答案全解全析
1.B 正确项分析:
错误项分析:国民党焚毁书刊,限制言论自由,打压共产党的做法有损国民政府的形象,排除A项;焚烧书刊属于限制出版自由,排除C项;上述措施确实可以减少红色文化的影响,但国民党的主要目的是维护其专制独裁,排除D项。
2.D 
选项 分析 正误 错误类型
A 国民政府将主要税种列为国家收入,旨在增加中央财政收入,而非促进民族工业发展 × 主旨不符
B 张学良东北易帜后,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基本统一了全国,与材料时间不符 × 史实错误
C “解决了”说法过于绝对 × 说法绝对
D 据材料“将盐税、关税、印花税、矿税等主要工商税种列为国家收入,而将田赋、契税、营业税等适合地方征收的税种列为地方收入,地方财政困难通过中央转移支付方式予以解决”可知,国民政府将主要的税种进行管理以控制财政大权,这有利于扭转财权分散于地方的局势 √
3.A 据材料可知,占乡村人口较少的地主与富农,占据了农村76%的土地,而占乡村人口80%以上的雇农、贫农、中农以及其他农民,则仅仅占有24%的土地,说明了此时中国土地兼并严重,土地占有情况极不合理,农村阶级矛盾加深,这为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动员民众革命,推动农村土地革命创造了条件,故选A项;材料反映的是农村的阶级矛盾,而非民族危机,故排除B项;材料中的土地占有情况极不合理,无法体现国民政府乡村治理能力成效显著,故排除C项;D项是对材料信息过度解读,故排除D项。
4.A 正确项分析:
错误项分析: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包括土地革命的打土豪分田地,此时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已经形成,排除B项;国民大革命先于土地革命,时间为1924—1927年,排除C项;材料显示福建漳平地区对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时期政策的支持,并不能得出提高根据地人民的生活水平的结论,排除D项。
5.B 1928年4月,中共中央不再提倡进行总暴动,而是强调要准备工农总暴动,把争取群众的工作,建立城市、乡村的群众组织,以及巩固并健全党的组织作为最重要的工作。这有利于农村革命形势的发展,促进革命中心转向农村,故选B项。1928年中国社会矛盾并未发生变化,故排除A项;此时中国共产党并未真正抛弃苏俄的革命路线,故排除C项;此时中共革命探索依然受制于共产国际,故排除D项。
6.A 
选项 分析 正误
A 根据材料可知,土地革命时期,根据地革命委员会经常组织上演反映当时斗争的新型戏剧,观戏者非常多,说明中共注重革命的宣传发动 √
B 根据地斗争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斗争,材料中“反映当时斗争”并非特指土地革命 ×
C 中国共产党在1927年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就开始探索新的革命道路 ×
D 材料主旨是中国共产党通过戏剧表演宣传革命,但材料没有体现宣传的效果 ×
7.A 
选项 分析 正误 错误类型
A 据材料“彻底废除包括缠足在内的‘一切封建遗物及封建制度’”可知,废止缠足属于反封建斗争,顺应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需求 √
B 材料“彻底废除包括缠足在内的‘一切封建遗物及封建制度’”体现了工农苏维埃政权对落后的社会习俗的改造,工农民主政权日益巩固的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 × 主旨不符
C 1927年7月国民大革命失败,革命统一战线已经破裂 × 时空错位
D 述夸大 × 表述夸大
知识链接
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社会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革命任务 反帝反封建
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指导思想 三民主义 马克思主义
结果 资产阶级共和国 人民民主 专政的国家
前途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8.D 
选项 分析 正误
A 据所学可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于1931年11月成立于江西瑞金,这与题中的时间和地点均不符 ×
B 据材料“富农一岁至十五岁及六十一岁以上者不分土地”可知,这符合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的土地革命纲领,富农属于被打击的对象,提高富农的革命热情与史实不符 ×
C 据所学可知,“平均地权”的主张是孙中山提出的资产阶级的土地纲领,而闽西苏维埃政府是无产阶级政权 ×
D 材料“贫农、雇农与中农……富农……”体现了闽西苏维埃政府在进行分配土地时,分等级分配,维护贫苦农民的利益 √
9.A 据所学可知,该诗句出自毛泽东于1935年10月所写的《七律·长征》,通过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体现出他的战斗豪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红军长征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故选A项;长征不是中国共产党成熟的标志,排除B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排除C项;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排除D项。
10.(1)遭受重创的原因: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中国遭遇农业危机;东三省的市场被日商占领;自身技术及管理方式相对落后。(4分,任答2点即可)
再创辉煌的原因:荣氏企业管理模式的调整;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推动;中国人民反帝爱国运动蓬勃发展,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的行动,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南京国民政府发起新生活运动。(4分,任答2点即可)
(2)核心内涵:开拓进取、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勇毅求精、西学中用的开放心态;尚德戒欺、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实业救国、济世利民的家国情怀。(4分,任答2点即可)
解析 (1)根据材料信息进行概括即可。
遭受重创的原因:
材料及所学知识 原因
根据“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棉纺织业发展遭遇重大冲击”及所学知识可知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
“当时中国棉花歉收,棉花价格居高不下” 中国遭遇农业危机
“日商对东三省棉纱与面粉市场的占领” 东三省的市场被日商占领
根据“当时荣氏企业……王禹卿不同意”及所学知识可知 自身技术及管理方式相对落后
再创辉煌的原因:
材料及所学知识 原因
“仿效西方企业管理模式进行改革” 荣氏企业管理模式的调整
“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 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推动
根据“民众运动的兴起”及所学知识可知 中国人民反帝爱国运动蓬勃发展,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的行动,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南京国民政府发起新生活运动
(2)据材料“仿效西方企业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并结合所学得出开拓进取、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勇毅求精、西学中用的开放心态;结合所学可从尚德戒欺、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实业救国、济世利民的家国情怀等角度分析作答。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