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二)(含解析)-《巅峰突破》2026版历史高三一轮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二)(含解析)-《巅峰突破》2026版历史高三一轮复习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94.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8-05 15:08: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姓名班级考号
密○封○装○订○线密○封○装○订○线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
第十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二)
满分42分,限时25分钟
考点3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考点4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一、选择题(本题共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图所示问题一直延续至赫鲁晓夫时期,为解决该问题赫鲁晓夫采取的措施是(  )
A.征收粮食税    B.改行余粮收集制
C.实行收购制    D.实施义务交售制
2.1986年,戈尔巴乔夫提出了新的经济政策,把资金重点投向提供新技术设备的机械制造部门,用这些新的设备来扩大生产以加速经济增长,并大幅度提高产品质量。据此可知,该政策(  )
A.突破了苏联传统经济模式
B.推动了世界多极化
C.忽视了对经济结构的调整
D.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3.1968年7月出席华沙会议的苏、波、匈、保、民主德国五国领导人联名致信捷共中央,“我们不能坐视敌对势力把你们的国家推离社会主义的道路并且引起使捷克斯洛伐克脱离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危险。这已经不仅是你们一国的事情了”。这一事件(  )
A.表明社会主义阵营开始瓦解
B.源自美国对东欧的“和平演变”
C.不利于东欧国家的独立发展
D.加速“东欧剧变”和多极化趋势
4.在1982年波兰实行军管后,美国政府要求国际金融组织严格控制对波兰的贷款,阻挠波兰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迫使苏联为稳定波兰局势买单。同时,美国政府还利用苏联和东欧阵营内部的问题,推动“自由化”。美国这些做法(  )
A.削弱了东欧国家的发展潜力
B.造成苏联失去了对东欧国家的管控
C.说明美苏转变冷战斗争策略
D.为欧洲一体化进程提供了有利条件
5.1982年苏联历史教科书中,某章的标题为“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的胜利”。2016年俄罗斯历史教科书中去掉了“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这一概念,并引入了“伟大的1917年俄国革命”这一概念。这表明俄罗斯(  )
A.历史研究要多元化
B.经济衰退和国际地位下降
C.力图淡化意识形态
D.缓和了与西方大国的关系
6.1955年亚非会议十项原则中,有3项提到要尊重《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并按照《联合国宪章》来解决一切国际争端。这反映了与会国家(  )
A.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共同要求
B.尽快实现民族独立的愿望
C.对联合国各项决议大力支持
D.对不结盟运动的积极响应
7.1968年,沙特阿拉伯、利比亚等国成立了“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通过相互支持,统一行动,逐步赢得了同西方石油公司协商决定原油标价和石油税率的权利,提高了自己的石油收入。“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成立和行动(  )
A.加速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
B.根源于阿拉伯国家利益一致性
C.标志着发展中国家登上国际舞台
D.冲击了传统的国际经济旧秩序
8.1970—1980年,马来西亚的外国投资总额增加了2.6倍,经济以年均7.8%的高速增长;然而20世纪80年代以后,外资从62%急剧下降到30%,马来西亚经济严重受阻甚至出现了负增长。马来西亚的经验教训表明(  )
A.发展中国家应尽量减少外资
B.政治独立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C.第三世界要根据本国国情发展
D.过分依赖国际市场需承受风险
9.1988年,埃及学者萨米尔·阿明发表《论脱钩》,强调第三世界国家最终要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脱钩”,但“脱钩”不是“闭关自守的同义语”,而是要“不受世界范围内活动的资本主义价值规律统治”的影响。上述观点反映了(  )
A.逆全球化潮流的兴起
B.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向往
C.民族独立思想的觉醒
D.改革全球经济治理的诉求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1小题,15分。)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战把外族人的统治的非正义性突出出来。非洲人在战争中亲身体验到白种人优越的神话是不可信的。在战场上,“枪弹打在白人身上和打在黑人身上,效果是同样的”“经过四年追杀白人敌军的经历之后,非洲人再也不把白人当作神看待了”。由于战争的需要,帝国主义殖民者对非洲人互相往来及同其他大洲人民往来的限制松弛了,非洲人民大开眼界,懂得了共同战斗互相支援的意义,从而增强了斗争的勇气和信心。非洲士兵和民工战后复员到城乡各地,成为宣传民族独立思想和实际斗争的骨干和带头人。大战末期和大战结束后,非洲民族主义团体和组织纷纷出现,并在“争取民族独立”及实行各种社会改革的口号下活动,得到广泛的拥护和支持。具有全民性质的民族主义组织相继建立起来。
——摘编自顾章义《论二战与
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崛起》
材料二 回顾历史,非洲国家政局虽总体趋稳,但在独立后的相当长时间一些国家政局动荡不安,不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同时,在经济发展道路上,非洲国家在毫无经验的前提下,盲目模仿外来经济发展模式,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从相关统计资料中我们不难发现,从出口商品的数量和种类来看,非洲国家几乎毫无例外处于单一经济结构,而且出口的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农、矿初级原料产品,基本找不到工业制成品或者加工产品。长期以来,非洲是接受国际援助的主要地域之一,2017年约占经合组织发展援助委员会对外援助总额的28.6%,国际援助已成为大多数非洲国家解决经济发展资金不足的重要补充,而这却助长了非洲的依赖综合征,削弱了非洲国家的治理或行政能力,从而加剧了非洲经济发展的困难。
——摘编自舒运国《试析独立后非洲
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对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影响。(6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独立后非洲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障碍,简要谈谈如何应对。(9分)
答案全解全析
1.C 
材料 分析 从时间来看,1928—1934年,属于斯大林时期,斯大林在农业方面实行义务交售制;从数据来看,谷物总产量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但国家收购总量却呈现上升趋势,这打击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导致谷物总产量下降
选项 分析 A 粮食税是列宁时期实行的新经济政策中的农业政策,排除A项
B 余粮收集制为列宁时期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农业政策,排除B项
C 赫鲁晓夫为了提升农民生产积极性,将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改为收购制,C项正确
D 义务交售制是斯大林时期实行的苏联模式中的制度,排除D项
2.C 据材料“把资金重点投向提供新技术设备的机械制造部门”可知,苏联依然是着重发展重工业,这使得原来畸形的经济结构雪上加霜,忽视了对经济结构的调整,C项正确;苏联依然是着重发展重工业,没有突破苏联传统经济模式,排除A项;“世界多极化”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苏联模式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戈尔巴乔夫改革只是一个诱因,“导致了苏联的解体”说法过于夸大,排除D项。
3.C 据材料可知,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受到苏、波、匈、保、民主德国五国的干预,这不利于东欧国家的独立发展,C项正确;苏联的大国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所导致的东欧国家反对苏联控制的斗争,以及中苏关系的破排除A项;美国对东欧的“和平演变”属于客观因素,且材料并未涉及,排除B项;20世纪80年代末“东欧剧变”和多极化趋势明显,与材料内容关系不大,排除D项。
4.B 正确项分析:
错误项分析:材料中美国的做法是为了支持东欧国家改革,分离东欧国家和苏联,客观上不会削弱东欧国家的发展潜力,排除A项;材料只能体现美国的具体斗争策略,但不能体现苏联的斗争策略是否转变,排除C项;“欧洲一体化进程”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
5.C 根据材料“2016年俄罗斯历史教科书中去掉了‘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这一概念,并引入了‘伟大的1917年俄国革命’这一概念”可知,俄罗斯历史教科书这一改动,意在弱化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C项正确;材料并未强调历史研究要多元化,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体现不出俄罗斯经济衰退和国际地位下降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俄罗斯与西方大国之间的关系,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6.A 正确项分析:
错误项分析:参加亚非会议的国家基本实现了民族独立,排除B项;“尊重《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并按照《联合国宪章》来解决一切国际争端”不等于对联合国各项决议大力支持,排除C项;1961年不结盟运动兴起,排除D项。
7.D 根据材料可知,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通过成员国的统一行动,逐步赢得了同西方石油公司协商决定原油标价和石油税率的权利,这有利于维护自身的利益,冲击了传统的国际经济旧秩序,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西方殖民体系,排除A项;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是阿拉伯石油生产国为维护其在石油领域权益、反对西方石油公司的垄断和剥削而建立的,根源在于西方石油公司的垄断和剥削,排除B项;不结盟运动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重要标志,排除C项。
8.D 正确项分析:
错误项分析:合理利用外资有利于国家发展,“应尽量减少外资”说法错误,排除A项;20世纪70—80年代马来西亚已经实现政治独立,材料所述也不是政治对经济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并未表明马来西亚不顾国情,套用其他国家的发展模式,排除C项。
9.D 
10.(1)影响:暴露了殖民统治的非正义性;打破了白人优越论对非洲的束缚;加强了非洲各地民众的交流,壮大了非洲独立力量;参加过二战的士兵成为宣传民族独立的重要力量;促使大量民族独立团体出现,推动独立运动的发展。(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
(2)障碍:部分国家政治局势动荡不安;盲目模仿外来经济发展模式,缺乏符合本国实际的发展策略;单一制经济结构的束缚;工业基础薄弱;过度依赖国际援助;不平等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压制。(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
应对:加强对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的探索;非洲国家间广泛开展互助合作;积极健全完善工业体系。(言之有理即可得分,每点1分,任答3点得3分)
解析 (1)根据材料一中的“大战把外族人的统治的非正义性突出出来”“非洲人再也不把白人当作神看待了”“帝国主义殖民者对非洲人互相往来及同其他大洲人民往来的限制松弛了”“非洲士兵和民工战后复员到城乡各地,成为宣传民族独立思想和实际斗争的骨干和带头人”“非洲民族主义团体和组织纷纷出现”等进行归纳即可。
(2)“障碍”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可得:
“应对”可结合上一小问答案,从探索符合本国发展道路、加强非洲国家间的合作、完善工业体系等角度进行总结。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