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二)(含解析)-《巅峰突破》2026版历史高三一轮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二)(含解析)-《巅峰突破》2026版历史高三一轮复习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46.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8-05 15:08: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姓名班级考号
密○封○装○订○线密○封○装○订○线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
第十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
国际秩序的演变(二)
满分43分,限时25分钟
考点3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考点4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一、选择题(本题共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当欧洲的“革命圈”闪闪发光之时,亚非拉也奏响了“民族曲”,在殖民地半殖民地震撼了帝国主义的后方。下列不属于这部“民族曲”的是(  )
A.尼加拉瓜桑地诺的抗美斗争
B.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
C.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D.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
2.一战后,远东地区组建了不少工人阶级政党,如1921年建立的中国共产党,他们向苏俄(联)探寻民族独立之路,甚至需要苏俄(联)的援助和指导。这表明,一战(  )
A.加剧了远东各国内部的阶级矛盾
B.丰富了民族解放运动内涵
C.瓦解了亚洲的帝国主义殖民体系
D.壮大了社会主义阵营力量
3.印度国大党激进派代表人物提拉克(1856—1920年)用印度教经典《薄伽梵歌》论证其思想的合理性,用对印度教经典新的释义来号召群众,利用庆祝宗教节日对民众进行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教化,赢得了民众的广泛支持和拥护。这反映出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突出特点是(  )
A.注重民族文化与反殖民斗争的密切结合
B.利用宗教思想扩大反殖斗争的社会基础
C.采取合法及非暴力的方式组织群众斗争
D.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中潜在的反殖民因素
4.19世纪,东方各国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由于内外反动势力的残酷镇压而宣告失败,惨痛的教训催人警醒:改良的药方不能拯救灾难深重的民族,部分资产阶级人士由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20世纪初,亚非拉地区再次兴起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潮。材料意在强调(  )
A.资产阶级改良道路阻碍社会发展
B.革命道路是民族解放的历史选择
C.资本主义发展是民族解放的根源
D.世界殖民体系瓦解成为历史必然
5.20世纪30年代,墨西哥在总统卡德纳斯领导下进行了社会改革,主要内容如下表所示。这场改革的深远影响是(  )
经济 政府没收本国和外国人拥有的大地产,分配给农民
把外国垄断资本控制的铁路全部收归国有
政治 巩固民主政体,打击军事寡头势力
修订全国劳工法,把分散的劳工组织合并成墨西哥劳工联合会
文化 开始在全国推行“社会主义教育”制度,扩大和普及教育,并专设印第安人事务司
A.维护了无产阶级的基本利益
B.沉重打击了国内的封建势力
C.彻底取得了国家独立
D.引领墨西哥走上现代化之路
6.在《慕尼黑协定》签订的同日,英德两国还签署了一项共同宣言,表明决心用协商办法处理两国关系的一切问题,“永远不再投入彼此间的战争”。同年12月6日,法德两国也签署了一个内容类似的宣言。这反映出英法(  )
A.欲借助《慕尼黑协定》化解与德国矛盾
B.有意纵容德国向东扩张
C.认为《慕尼黑协定》有助于欧洲的和平
D.与德国结成了军事同盟
7.1939年春天,设在伦敦的帝国战争博物馆的馆长提交了年度报告。报告指出,1938—1939年是博物馆运作最好的一年,有超过45万的参观者,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在思考如何应对未来战争,包括壕沟和防空洞的修建,应对毒气攻击和有效伪装的方法。这表明(  )
A.绥靖政策已经丧失人心
B.帝国战争博物馆加大宣传力度
C.民众对战争的担忧加剧
D.全民社会动员取得明显的成效
8.二战期间,苏联援助美国白金及其他稀有金属用于制造关键军用零部件,英国及其属地援美约67亿美元,其他国家援美物资约11亿美元。由此可知,二战期间(  )
A.反法西斯国家协力合作
B.美国确立了国际事务主导地位
C.欧洲成为美军作战主战场
D.北美大陆饱受大战战火的蹂躏
9.在雅尔塔会议上,美国就巴尔干问题提出了《关于被解放的欧洲宣言》。它强调“用民主方式解决他们迫切的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建立他们自己选择的民主制度”。美国意在(  )
A.推动欧洲民主进程    B.促进巴尔干地区的重建
C.主导战后欧洲秩序    D.排除苏联在西欧的影响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1小题,16分。)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国际联盟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战后国际秩序的典型代表。1920年,国际联盟成立,规定了会员国应尽的裁减军备、维持和平、公开外交的主要义务与职责,并实行委任统治制度。但是盟约在裁减军备方面的规定对各国政府并没有真正的约束力;对国际联盟会员国发动战争留有余地;规定国际联盟大会和国际联盟行政院形成决议的“全体一致”原则;美国始终拒绝加入国际联盟,苏联长期被拒之门外,日本、德国和意大利相继退出,不受盟约的约束。
——摘编自徐蓝《国际联盟与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秩序》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合国设立了核心机构安理会,实行大国一致原则。安理会通过决议后联合国便可以对危机实施武力干预而无需经过会员大会的表决。在欧洲,由美英法苏四国对德国领土实行分区占领,进行了比较彻底的非纳粹化运动;在亚洲,美国对日本实施了单独占领,进行了民主化改造。盟国实施了对战争罪犯的国际审判,设立了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联合国的宗旨是“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根据之友好关系”,第一次使民族自决成为公认的国际准则。在联合国制宪讨论中,中国不顾西方大国的反对,力主非自治领土及托管领土须走向自治与独立,并成功地推动将此主张写进了联合国宪章。
——摘编自王建朗《浅议二战后
国际秩序设计的几个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际联盟无法实现和平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二战后国际社会为建立持久和平所做的努力及其意义。(10分)
答案全解全析
1.D 
题干 信息 ,在殖民地半殖民地震撼了帝国主义的后方
选项 分析 D 1956年,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发生于二战后,并非两次世界大战之间,D项正确
A 1926—1933年,尼加拉瓜桑地诺领导抗美斗争,排除A项
B 1935—1941年,埃塞俄比亚进行抗意斗争,排除B项
C 1920—1934年,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排除C项
2.B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在一战后的民族解放运动浪潮中,亚洲地区建立了一系列政党,其中包括无产阶级革命政党,这为民族解放运动增加了新的内涵,B项正确;材料强调远东地区在民族解放运动中出现了工人阶级政党,未强调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排除A项;材料未介绍远东地区政党领导民族解放运动的结果,且“瓦解了”说法错误,排除C项;社会主义阵营出现在二战以后,排除D项。
知识链接
一战后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特点
(1)多数国家资产阶级掌握运动的领导权。
(2)有的国家资产阶级由向西方学习转为向苏俄(联)学习。
(3)部分国家无产阶级政党开始探索民族解放道路。
(4)斗争具有多样性。
(5)在争取民族独立的同时,也有争取民主的要求。
3.A 正确项分析:
错误项分析:提拉克借用印度教经典来论证自己思想的合理性,而非直接利用宗教思想,排除B项;C项属于甘地领导的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特点,排除;印度教经典中并没有蕴含反殖民因素,其中的反殖民因素是提拉克自己赋予的,排除D项。
4.B 根据材料“改良的药方不能拯救灾难深重的民族,部分资产阶级人士由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20世纪初,亚非拉地区再次兴起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潮”可知,从19世纪到20世纪初,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经历了从“改良”到“革命”的转变,这表明革命道路是民族解放的历史选择,B项正确;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并未阻碍社会发展,只是在部分国家行不通,排除A项;材料只是强调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选择走革命的道路,并未强调资本主义发展是民族解放的根源及世界殖民体系瓦解成为历史必然,排除C、D两项。
5.D 
由上述分析可知,卡德纳斯改革涉及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内容,是比较全面的改革,体现了引领墨西哥走上现代化之路,D项正确;材料虽涉及劳工利益,但是A项表述不全面,排除;根据“政府没收本国和外国人拥有的大地产”“巩固民主政体,打击军事寡头势力”并结合所学可知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主要是为了维护民族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这场改革沉重打击了国内的封建势力,但这只是一部分影响,不全面,排除B项;材料是改革内容,不能看出“彻底”取得独立,排除C项。
6.B 正确项分析:
错误项分析:英法此举是要求德国保证不进攻自己,而不是化解彼此矛盾,排除A项;英法此举是为维护自身安全,但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英法德不诉诸战争的宣言,并不是英法与德国结成军事同盟,排除D项。
概念解读
绥靖政策
(1)含义: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以英国首相张伯伦为代表的英、法、美等国对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径奉行纵容、妥协、退让的政策。1938年的慕尼黑阴谋将“绥靖”政策推向了顶峰。
(2)英法实施绥靖政策的原因:①自身势力削弱;②一战后反战思潮的兴起;③英法为了国家利益,妄图将战火引向苏联。
7.C 根据材料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前,超过45万人参观了帝国战争博物馆,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在思考应对战争威胁的一些措施,这体现出民众对即将爆发战争的担忧,C项正确;材料并未明确指出民众对绥靖政策的态度,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博物馆加大宣传力度,排除B项;全民社会动员是围绕某一事件或目的对社会大众进行宣传教育和鼓动,材料与全民社会动员无关,排除D项。
8.A 据材料可知,二战期间苏联和英国给美国提供了物质和资金的支持,说明反法西斯国家间进行合作,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其他国家对美国的支持,无法得出美国的主导地位,排除B项;由材料无法得出欧洲成为美军作战主战场,排除C项;二战的战火未燃及北美大陆,排除D项。
9.C 根据设问词“意在”可知本题考查美国行为的主观目的。据材料可知,针对二战后巴尔干地区的政治问题,美国希望借助欧洲各国人民自己选择政治制度来保证欧洲处于资本主义体系之内,以达到主导战后欧洲秩序的目的,C项正确;美国的目的是通过在巴尔干地区扩展资本主义制度进而加强自身对欧洲的控制,推动欧洲民主进程并非其目的,排除A项;美国的目的是加强对巴尔干地区的控制,促进其重建并非美国的目的,排除B项;
10.(1)原因:国联盟约缺乏约束力;美苏等没有加入国联;国联运行机制存在弊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存在局限性;英法等大国将国联作为其实现利益的工具;等。(6分,任答3点即可)
(2)努力:成立安理会,实行大国一致原则;对德日进行民主化改造;建立国际法庭,惩治战犯;完善了国际法,制定了《联合国宪章》,推动民族自决和民族独立等。(6分,任答3点即可)
意义: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推动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等。(4分,任答2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亦可)
解析 (1)
(2)“努力”根据材料二分析即可:
材料二 努力
联合国设立了核心机构安理会,实行大国一致原则 成立安理会,实行大国一致原则
在欧洲,由美英法苏四国对德国领土实行分区占领,进行了比较彻底的非纳粹化运动 在亚洲,美国对日本实施了单独占领,进行了民主化改造 对德日进行民主化改造
实施了对战争罪犯的国际审判,设立了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建立国际法庭,惩治战犯
第一次使民族自决成为公认的国际准则 完善了国际法,制定了《联合国宪章》,推动民族自决和民族独立
“意义”结合所学知识,从世界和平、民族解放、殖民体系等角度分析。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