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二)(含解析)-《巅峰突破》2026版历史高三一轮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二)(含解析)-《巅峰突破》2026版历史高三一轮复习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42.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8-05 15:08: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姓名班级考号
密○封○装○订○线密○封○装○订○线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
第十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二)
满分42分,限时25分钟
考点2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一、选择题(本题共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相传英国工人卢德是捣毁机器的首创者,因而历史上把破坏机器的运动叫做“卢德运动”。19世纪初,该运动蔓延到英国各个工业区。资产阶级开动国家机器严酷镇压,运动走向失败。这表明,当时的工人阶级(  )
A.已经开展自觉斗争    B.缺乏科学理论作为指导
C.开始争取政治权利    D.已认识到受压迫的根源
2.从16世纪到19世纪三四十年代,在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与矛盾发生变化的基础上,包括莫尔、圣西门等在内的一批空想社会主义者“应运而生”。他们对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现实社会进行了深刻揭露和无情批判,并对未来社会的发展提出了相应“设想”。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设想”(  )
A.提出了解决资本主义矛盾的合理方案
B.认清了社会不平等的根源在于社会制度
C.为构建理想社会蓝图提供了科学依据
D.是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生产矛盾的产物
3.英国作家狄更斯在1859年出版的《双城记》中写道: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这是一个愚蠢的年代;这是一个信仰的时代,这是一个怀疑的时代……人们正踏上天堂之路,人们正走向地狱之门。这段材料可以用来阐述(  )
A.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代背景B.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
C.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影响D.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
4.《共产党宣言》提出,生产力发展和物质条件的丰富对发展无产阶级民主及其实现程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尽可能增加生产力的总量。这反映了(  )
A.发展生产力是无产阶级重要使命
B.政治统治是阶级斗争的根本目的
C.资本主义从发展到灭亡的必然性
D.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必要性
5.马克思为了写《资本论》第一卷中英国工厂问题,把大英博物馆图书室中含有《工厂视察员向女王陛下内务大臣所作的报告》的蓝皮书全部查阅并进行了研究,从中搜集到大量有关工人状况、女工及童工劳动情况的资料。这体现了(  )
A.对资本主义的历史功绩的肯定
B.对资本家剥削的揭露具有可信性
C.唯物史观的创立有坚实的基础
D.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初步研究
6.据学者统计,截止到1895年恩格斯逝世,《共产党宣言》的版本覆盖了德文、法文、英文、俄文、意大利文、罗马尼亚文等18种文字(其中俄译本最多),版次约有130个。这最能说明,19世纪后期(  )
A.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B.科学社会主义影响扩大
C.国际工人运动不断高涨D.全世界无产者实现联合
7.下表是第一国际成立后相继召开三次会议的与会代表情况及最终形成决议的部分内容。这些表明第一国际的成立(  )
时间 会议 人数 大会最终决议
1866年 日内瓦 代表会议 英、法、德等25个支部和11个工人合作社代表共60人 各国工人在罢工斗争中应该互相支持;必须依靠无产阶级掌握武装,进行暴力革命
1867年 洛桑 代表大会 英、法、德等国共有71名代表参加 工人的社会解放不能与政治解放分割;号召工人学习《资本论》
1868年 布鲁塞尔 代表大会 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比利时和瑞士等国工人代表99人 必须把主要生产资料国有化和土地收归国有;国家应将土地、矿山和铁路交给社会共同使用
A.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B.使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
C.使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D.使马克思主义成为科学理论
8.下表内容是某学者总结的巴黎公社的体制。这表明巴黎公社(  )
体制 主要特征
政治体制 “议行合一”,体现为公社委员会及其下设的十个分委员会
经济体制 建立组织生产的工人协作社制度,并实施合理的分配制度
文教体制 “教会与国家分离”,同时建立免费、普及的世俗教育体制
司法体制 人民法院和检察院,还组成民事法庭与军事法庭,审案要体现公平正义
社会体制 中央的责任在于统辖国家民生政务,地方政府自主治理基层内部事务
A.以践行社会主义公有制为核心使命
B.践行了工农联盟的革命策略
C.形成了较完整的无产阶级政权结构
D.铲除了资产阶级统治的土壤
9.1871年5月,梯也尔与俾斯麦签订卖国条约,根据条约规定,德国释放了10万法国战俘。随后,法国资产阶级政府军队开始疯狂进攻巴黎,巴黎人民沿街建起堡垒与敌人战斗。马克思曾写道:“巴黎妇女在街垒旁和刑场上都是视死如归!”由此可见,巴黎公社的历史经验教训是(  )
A.彻底铲除旧的国家机器
B.谨防国内外资产阶级联合绞杀
C.警惕帝国主义破坏革命
D.无产阶级必将取得革命的胜利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1小题,15分。)
10.下表内容为恩格斯1844年9月至1845年3月创作《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的材料来源与研究方法的描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 1842—1844年,恩格斯在曼彻斯特经商,期间大量从事实地调查和科学研究,空闲时间主要用来和英国工人交往
二 恩格斯详细研究英国官方和非官方的报告、各种统计文献及档案文件,以补充自己的观察
三 恩格斯在英国期间考察了工业化大生产,并认为工业革命不仅是一场技术革命,而且引起了深刻的社会变革
四 恩格斯熟悉历史学、政治学、经济学等领域,这使得他可以大量使用文献资料,对比研究英国和其他国家的工人阶级状况;大量征引政治经济理论著作及其评论资料,引用古典文献资料,对其研究进行周密论证。恩格斯还使用统计材料来说明工人阶级的经济社会问题
——摘编自舒小昀《从史料角度分析
<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1)从史料的角度分析《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创作特点。(7分)
(2)概括指出《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时代价值。(8分)
答案全解全析
1.B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早期,遭到残酷剥削的工人阶级用破坏机器的方法反抗资产阶级,表明其斗争尚处于自发阶段,并未认识到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工人运动缺乏科学理论作为指导,B项正确、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争取政治权利的信息,排除C项;工人阶级以破坏机器的形式进行反抗,说明其尚未认识到受压迫的根源为资本主义制度,排除D项。
拓展阅读
无产阶级的自发斗争与自觉斗争
  近代以来,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经历了从自发斗争到自觉斗争两个发展阶段。
在自发斗争阶段,工人们还没有认识到受剥削受压迫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而把机器的使用当作他们贫困的原因,他们还不善于把机器和使用机器来剥削工人的制度区别开来,因此,那时工人反对资本家的斗争是自发的、没有组织的和孤立的,是一种本能的反抗行为,斗争主要采取捣毁机器、焚烧厂房、殴打厂主等原始形式,主要表达工人群众的经济诉求,无产阶级在政治上还是一个不成熟的阶级。
在自觉斗争阶段,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由自发的、分散的斗争发展成为有组织的联合行动,工人采取罢工、政治示威、游行、议会斗争和武装起义等斗争手段,无产阶级已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他们斗争的目标指向了整个资产阶级,斗争的中心任务是夺取政权。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和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标志着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从自发斗争阶段发展到了自觉斗争阶段。
2.B 据材料可知,空想社会主义者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弊端并提出未来社会发展的设想,说明空想社会主义者已经认清了社会不平等的根源在于社会制度,B项正确;空想社会主义者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正确有效的途径,提出的方案不切实际,排除A项;空想社会主义者并没有为构建理想社会蓝图提供科学依据,排除C项;16世纪已经开始出现早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但那个时候还没有出现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排除D项。
总结提升
空想社会主义的“空想性”与
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
(1)空想社会主义的“空想性”:不能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认识不到无产阶级是推翻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核心力量。
(2)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认为社会主义必将取代资本主义,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实现社会主义。
(3)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的根本原因: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日益暴露。
3.A 正确项分析:
错误项分析: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是科学性,材料未体现,排除B项;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影响、主要内容材料未体现,排除C、D两项。
4.A 根据材料“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尽可能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可知,无产阶级的重要使命是推动生产力的发展,A项正确;材料强调无产阶级利用政治统治增加生产力的总量,没有说明政治统治是阶级斗争的根本目的,排除B项;材料主要说明无产阶级政治统治与发展生产力的关系,没有涉及资本主义的相关内容,排除C项;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必要性是指社会主义理论指导工人运动或者社会革命,而材料仅说明无产阶级要尽可能发展生产力,排除D项。
5.B 
材料 主旨 马克思为了研究英国工厂问题,搜集查阅大量有关工人状况、女工及童工劳动情况的资料
选项 分析 A 资本主义的历史功绩指资本主义极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根据材料可知,马克思运用相关资料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而非肯定其功绩,排除A项
B 马克思通过查阅英国官方文件,了解到工人的劳动情况,加深了对工厂制度下资本家剥削工人的认识,增强了研究成果的可信性,B项正确
C 在《资本论》第一卷中,马克思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并不是唯物史观,排除C项
D 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排除D项
6.B 根据材料可知,19世纪后期,《共产党宣言》被译成多种文字,反映了科学社会主义在欧洲的影响扩大,B项正确;欧洲三大工人运动表明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排除A项;马克思主义是工人运动的重要思想武器,《共产党宣言》的流传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情况,但材料并没有明确指出工人运动“不断高涨”,排除C项;全世界无产者是通过共产国际实现联合的,而非《共产党宣言》,排除D项。
7.A 
由以上分析可知,第一国际成立后,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指导下,通过召开会议,纠正错误思想,宣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反映出马克思主义得到传播,A项正确;十月革命的成功使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排除B项;欧洲三大工人运动表明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排除C项;马克思主义是被实践证明过的科学理论,三次会议的召开并不会使马克思主义成为科学理论,排除D项。
8.C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公社有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文教体制、司法体制、社会体制,这表明巴黎公社形成了较完整的无产阶级政权结构,C项正确;材料不能表明巴黎公社以践行社会主义公有制为核心使命,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公社未建立工农联盟,排除B项;巴黎公社并没有铲除资产阶级统治的土壤,排除D项。
易错提醒
巴黎公社的政权性质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政权,但不是社会主义政权(没有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是十月革命后建立的苏俄)。
9.B 
题干 信息 时空 1871年5月,巴黎
主旨 “梯也尔与俾斯麦签订卖国条约”“法国资产阶级政府军队开始疯狂进攻巴黎,巴黎人民……与敌人战斗”
选项 分析 A 材料未涉及铲除旧的国家机器的内容,排除A项
B 据材料可知,此时处于巴黎公社时期,资产阶级政府为了镇压巴黎公社运动,与德国签订卖国条约,巴黎人民与法国资产阶级政府军队英勇战斗,由此可知,要谨防国内外资产阶级的联合绞杀,B项正确
C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1871年尚未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排除C项
D 虽然巴黎人民英勇抵抗反动势力,但还不足以支撑“无产阶级必将取得革命的胜利”的结论,革命胜利需要很多条件,如科学理论的指导、建立联盟等,排除D项
10.(1)特点:①恩格斯在曼彻斯特对工人的工作和生活状况进行实地调查和研究,获取研究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第一手资料,说明其创作来自工人运动的实践。(3分)②恩格斯运用大量的政治经济理论著作和古典文献资料进行论证,说明其创作继承和弘扬了人类文化的优秀成果。(2分)③恩格斯运用大量的档案材料,运用比较研究、跨学科研究等方法研究工人阶级的状况,说明其创作具有科学性和严谨性。(2分)
(2)价值:①揭示了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社会现状,为科学地观察社会发展规律提供了理论支撑。(3分)②揭示了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为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造条件。(3分)③传承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人类优秀文化。(2分)
解析 (1)从史料角度分析,即从史料的来源、研究运用史料的方法及原则等角度分析,具体分析如下:
(2)分析时代价值要用唯物主义历史观,认识到理论源于当时的政治、经济及思想的发展,同时又服务于当时的时代需要,对后世也必然产生一定的影响,具体分析如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