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名班级考号
密○封○装○订○线密○封○装○订○线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
第十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
满分39分,限时25分钟
考点1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一、选择题(本题共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17—18世纪,英国民间对科学技术兴趣浓厚,各地爱好者组成读书会,逐渐发展成为社团。英国政府认为王公贵族创办的科学社团——皇家学会是国家的知识宝库,应给予种种方便。据此可知( )
A.工业革命赢得社会各界的支持
B.英国政府对科技给予足够重视
C.科学与技术结合推动工业革命
D.贵族仍然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2.下面是某学者归纳的近代英国的一系列重要的人与事。这( )
颁布《至尊法案》——击溃无敌舰队——圈地运动——都铎王朝时代——霍布斯与洛克的启蒙思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颁布《航海条例》——“光荣革命”与《权利法案》——牛顿经典力学——英法殖民争霸——工业革命
A.凸显出思想进步才能成就霸业
B.在后来的法国大革命中被复制
C.在《海国图志》中均留下记录
D.说明英国具备领先世界的潜能
3.1780年,印度和中国生产的原棉和棉纺织品数量远大于欧洲和北美。然而到了1860年,一切都改变了,欧洲以惊人的速度成为棉花产业的中心。世界棉花产业中心由印度、中国转移到欧洲主要由于( )
A.棉花在欧洲的广泛种植 B.全球联系的逐步建立
C.欧洲列强海外殖民活动 D.工业革命在欧洲开展
4.1833年,蒸汽动力机器被运用到面包生产中,利用强有力的机器压制面团,从而使面包坊烤制面包和家庭自制面包的习俗逐渐消失。这表明( )
A.工业化改变了食品的生产方式
B.全球化改变了人们的饮食观念
C.食品多元化丰富人们物质生活
D.工业革命带来了食品安全问题
5.仪器制造工人詹姆斯·瓦特借鉴了约瑟夫·布莱克等人关于潜热的科学思想和以牛顿力学为基础的能量效率思想,并以此为指导改良了蒸汽机。这说明第一次工业革命( )
A.社会生产需求推动技术革新
B.技术革新依赖于工匠经验积累
C.主要得益于科学理论的突破
D.科学与技术已有了初步的结合
6.19世纪70年代之前,英国商人要先通过中国茶栈或商人了解茶叶的行情,大概在4个月后才能将信息带回国内。而在19世纪70年代之后,英商可以随时了解中国的茶叶行情,并派人直接来华采办。与这一变化直接相关的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B.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
C.人口的大规模流动 D.新式通信工具的发明
7.下图是1870年与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示意图。该图反映了( )
注:①为1872年数据。
A.工业革命在全球的扩展 B.世界殖民体系的衰落
C.英法本土工业日益萎缩 D.美英之间的矛盾加剧
8.有学者指出,近代产业革命的直接后果就是确立产业资本对商业资本的统治,整个社会经济生活的主题已由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而为了榨取产业利润或剩余价值展开了压低成本的大比拼,这需要产业家追逐产业利润的环境。这说明( )
A.贸易保护主义迎合了早期工业化要求
B.工业革命催生了自由主义思潮
C.商业革命一定程度上阻碍生产力进步
D.资本积累是工业时代独有特征
9.“工业革命带来了物质力量的极大发展,也带来了物质力量相伴随着的无穷机遇。然而这次变革并没有能建立起一个更幸福、更合理、更富有自尊心的社会。相反,工业革命使千百群众身价倍落,而迅速发展出一种一切都为利润牺牲的城市生活方式。”材料意在强调工业革命( )
A.拉大了社会的贫富差距
B.加快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C.发挥了群众的劳动能力
D.丰富了大众的精神生活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1小题,12分。)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纵观世界历史,我们看见两条线,一条是横线,一条是纵线。横线是从分散到整体的运动趋势,终结为人类命运的共同体;纵线是从低级到高级的社会发展,文明在发展中持续升华。
【资料夹】
①17世纪,毛纺织业遇到来自印度和中国物美价廉的棉织品的竞争。1733年,英国人凯伊发明了飞梭,提高了织布的效率,引起了棉纱荒。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一台手摇纺纱机——珍妮纺纱机,它是人类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机器,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
②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的仪器修理工瓦特研制出单项蒸汽机,1769年取得专利。1782年,他试制成双向蒸汽机。
③1785年起,蒸汽机开始应用于棉纺织厂。蒸汽机还推动了各个部门的机械化,刨床等工作母机先后被发明出来。19世纪30—40年代,一个新的工业部门——机器制造业诞生了。
④1825年英国解除机器出口限制。1830年革命后,比利时新政府立即实施修建全国铁路网的方案。除英国和比利时外,其他欧美国家在1848年后出现兴建铁路网的热潮。
⑤李鸿章于1865年在上海创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利用进口的机器,生产枪炮弹药,制造轮船。1870年12月,日本成立工部省,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并且兴建铁路。到19世纪末,日本一方面从欧美进口机械设备,另一方面已经开始向亚洲邻国出口棉纱、棉布等工业产品。
(1)从资料夹中选择可以作为依据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描述工业革命的进程。(6分)(要求:选取对应的资料作答,资料可重复使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纵、横两个方面简析工业革命的历史意义。(6分)
答案全解全析
1.C
根据材料“17—18世纪,英国民间对科学技术兴趣浓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时期,英国民间对科学技术兴趣浓厚,并发展成为社团,科学与技术结合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发展,C项正确
“各界”一词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
据材料“英国政府认为王公贵族创办的科学社团——皇家学会是国家的知识宝库,应给予种种方便”可知,英国政府对皇家学会给予种种方便,体现出对皇家学会的重视,而不是对科技的重视,排除B项
材料重点不是贵族的地位,而是科学技术,排除D项
2.D 材料中列举的近代英国的事件,如圈地运动促进了英国资本的原始积累,“光荣革命”与《权利法案》的颁布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工业革命促进了英国生产力的发展等,这些都是促使英国走向近代化和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说明英国具备领先世界的潜能,D项正确;英国迅速发展并不只是因为思想进步,政治和军事等因素也非常重要,排除A项;法国大革命历程艰难曲折,政体反复变换,与英国渐进式革命的路径不同,排除B项;C项材料未涉及,排除。
3.D 根据设问词可知,本题是变化原因类问题,解答时,首先要根据材料概括出变化的时间及表现,其次结合所学相关的史实分析原因,具体如下: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中棉纺织领域的革新推动了棉花产业中心的转移,且棉花在欧洲并没有广泛种植,排除A项;全球联系的逐步建立表现在全球各地经济联系加强,无法解释棉花产业中心的转移,排除B项;欧洲列强的海外殖民活动客观上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进行,但这不是世界棉花产业中心转移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
4.A 本题要求概括材料所述现象的本质,具体分析如下:
的是机器被用到食品生产行业,没有体现食品多元化,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食品安全问题,排除D项。
5.D 正确项分析:
错误项分析:“社会生产需求推动技术革新”属于工业革命开展的原因,但材料并未涉及社会生产需求的内容,排除A项;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革新与工匠经验积累密切相关,但该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第二排除C项。
概念解读
科学与技术
(1)科学与技术之间既相互联系又有区别。
(2)科学解决理论问题,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科学是发现自然界中的事实与现象之间的关系,并建立理论把事实与现象联系起来;技术是把科学的成果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3)二者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辅相成的关系。科学的理论来源于实践,也要应用于实践;技术发明,建立在了解科学原理的基础之上,也促进和丰富了人们的科学认识。
6.D 根据设问可知,本题要求分析变化的原因。解答时,首先要根据材料概括出变化的时间及表现,其次结合所学相关的史实分析原因。根据题干信息可知,19世纪70年代之前,英国商人将茶叶信息传回国内的时间大概需要“4个月”,而19世纪70年代之后,则变为“随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后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电话等新式通信工具的发明便利了英商随时了解中国茶叶行,A项错误;交通运输工具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也有变革,但做不到题干中“随时”的要求,B项错误;人口的大规模流动并不能随时将中国茶叶的信息传回英国,C项错误。
易错提醒
本题易错选B项。原因在于不能准确区分交通工具和通信工具。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了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但往返中英两国间仍需一定的时间,并不能做到“随时了解”;电话、电报等通信工具的发明,使得信息的传播交流更加便捷,英商可以“随时”了解中国的茶叶行情。
7.A 题干以饼状图形式展示了1870年与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情况。具体分析如下:
解题技巧
(1)饼状图类选择题解题技巧:阴晴圆缺看大小。
饼状图主要反映的是构成各项目的比例,遇到单个饼状图时要注意比例之间的大小差别,遇到多个饼状图时则要注意同一项目在不同图中的比例的变化。
(2)本题C项具有一定的迷惑性,注意选项中偷换概念类的错误。材料信息为“世界贸易中的占比”,世界贸易占比减少并不意味着本土工业萎缩或者贸易衰退。贸易占比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各国工业实力的对比及发展速度的快慢。
8.B
结合以上分析可知,该学者认为由近代早期的商业革命向产业革命即工业革命过渡过程中,对商业利益的追逐转为对产业利益的追逐,而早期殖民扩张时期的重商主义已不适应工业化时代倾销商品的需求,自由竞争的市场才能为产业家追逐产业利润提供环境,这些都促成了由重商主义过渡到自由竞争,B项正确。贸易保护主义不利于工业化发展,排除A项;材料反映出商业革命下的重商主义在工业化时代阻碍生产力进步,而非商业革命的弊端,排除C项;资本积累开始于近代早期,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9.A 据材料“速发展出一种一切都为利润牺牲的城市生活方式”及所学可知,该学者认为工业革命虽然带来了物质的进步,但是导致群众身价降低,生活艰难,社会贫富差距加大,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工业革命的消极影响,并未涉及差距会打击群众对理性王国的憧憬,这必然会对群众的劳动能力产生不利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工业革命带来的消极影响,且材料未涉及大众精神生活丰富的信息,排除D项。
10.(1)根据资料①,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开始于棉纺织业;(2分)根据资料②③④,18世纪七八十年代,瓦特改良蒸汽机,蒸汽机成为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蒸汽机推动机器制造业、棉纺织业、交通运输业发展;(2分)根据资料④⑤,19世纪前期,工业化向其他国家扩展,19世纪中后期,随着欧美列强的侵略逐渐影响亚非拉地区。(2分)
(2)纵向:工业革命使西方国家的生产力迅速发展;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推动工厂制度逐渐形成;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制度得到推广和完善;工业化带来了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推动了无产阶级革命实践和理论的发展。(3分)
横向: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国家为扩大市场,对外扩张殖民,促进了世界贸易进一步扩大,越来越多的地区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文明间的平等关系被打破了,西方确立了绝对优势,东西方差距拉大;西方在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统治,也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并且激发了这些地区民族意识的觉醒。(3分)
解析 (1)本题解题思路如下:
(2)本题要求从纵、横两个方面简析工业革命的历史意义,具体分析思路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