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单元 单元提升卷(含解析)-《巅峰突破》2026版历史高三一轮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一单元 单元提升卷(含解析)-《巅峰突破》2026版历史高三一轮复习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8-05 15:08: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姓名班级考号
密○封○装○订○线密○封○装○订○线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
第十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单元提升卷
满分100分,限时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西方那一块土:钱乘旦讲西方文化通论》中指出,农业造成定居,一旦定居,社会就变得越来越复杂,为了处理这些复杂的关系,国家就一定会出现,国家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组织,也是文明的标志。作者意在强调(  )
A.国家是文明产生的重要标志
B.社会关系复杂推动国家的产生
C.文明最早出现于农业发达地区
D.农业是文明产生发展的重要基础
2.美国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说过,人类古文化中的第一个文明标志应该是接骨技术或者叫接骨意识。接骨,就是大腿骨骨折,能接上,能保持活着,这才是文明的第一个标志。这种观点有助于(  )
A.人们树立正确的史观    
B.开拓医学史研究的新领域
C.扩展文明起源研究视野    
D.为考古研究提供新的证据
3.人类最初的文明分别出现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这表明人类最初的文明(  )
A.在交流与碰撞中发展    
B.呈现多元一体的特点
C.体现明显的多元特征    
D.全部发源于大河流域
4.有学者认为:“非洲和美洲虽然独立发展起自己的文明,但他们都经历了农业的产生和发展,社会分工引起的社会分化和统治阶级的产生,以及国家制度的建立。”该学者意在说明(  )
A.古代文明产生的多元性
B.人类历史发展具有统一性
C.美洲文明发展的独立性
D.非洲和美洲文明的同源性
5.大约公元前2900年,迁移到两河流域南部的苏美尔人从事农业生产,具有灌溉知识,使用金属工具。同时期的一枚印章上,有一个人正主持宗教仪式,手刃敌人。这些情况表明苏美尔地区(  )
A.文明交流的频繁    B.楔形文字的成熟
C.自然环境的剧变    D.进入了文明时代
6.公元前18世纪,某部法典的序言宣称:“安努和恩利尔(美索不达米亚神话中的神灵)为人类福祉计,命令我……发扬正义于世,灭除不法邪恶之人,使强不凌弱……当马尔杜克命令我统治万民……使我公道与正义流传国境,并为人民造福。”这一规定(  )
A.宣示了古巴比伦王权的至尊地位
B.突出了亚述帝国战无不胜的成就
C.揭示了埃及占据两河流域的事实
D.表明两河流域开始出现阶级分化
7.古代埃及人将一年分为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并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也是在与经常泛滥的洪水斗争过程中留下了著名的洪水和方舟传说,经由古代希伯来人和希腊人的传承,一直影响至今。材料说明(  )
A.自然环境塑造文化特色
B.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初具雏形
C.地域交流推动文化发展
D.世界农耕文明区域不断地扩大
8.古印度《摩奴法典》规定:“对于再生人之男,首先须与同种姓之女结婚。”佛教文献在形容某一婆罗门血统的纯正时,常常使用“七世以来,父母真正”这一句惯用语。这就是说,七代不发生混血被认为是“美德”。这些规定及宣传旨在(  )
A.树立法律在社会治理中的权威
B.维护高级种姓的特权地位
C.以宗教手段逐步推进社会教化
D.遏制不同种姓通婚的现象
9.古典时代的希腊,许多雕塑都摆放在城邦的公共场所,私人房屋没有用雕塑品装饰的习惯。神庙、竞技场等建筑宏伟而精美,私人居所简陋而朴素。该现象反映出(  )
A.希腊化时代多元文化交流融合
B.希腊公民的个性受到神学束缚
C.希腊人以城邦公共生活为中心
D.古希腊建筑设计遵循等级观念
10.古代埃及文明主要向叙利亚和巴勒斯坦扩展,西亚文明从两河流域南部向周边地区扩张,古代希腊人则以移民和殖民方式向地中海和黑海地区扩大影响。造成这种不同扩展方式的主要因素是(  )
A.文明开化的程度    B.社会分工与生产效率
C.经济形态的影响    D.社会组织与管理系统
11.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修建了苏伊士运河,记载此事的铭文写道:“我(大流士一世)命令在流经埃及的尼罗河至通往波斯的大海之间修建这条运河,这条运河后来完全按照我的命令挖成了。船只经由这条运河可以由埃及到达波斯,一如我原来所想。”据此可推知,大流士一世的主要目的是(  )
A.宣扬君权神授的思想    
B.强化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C.推动不同习俗的交融    
D.实现对埃及的和平征服
12.下图为伊朗地区尼萨古城出土的银质镀金的女神浮雕像,年代为公元前3世纪—前2世纪,这位中亚女神拥有一对希腊神祇特有的翅膀,头上带有古希腊式的头冠。这是由于亚历山大东征(  )
A.推进了东西方文明融合     B.推广了希腊政治制度
C.扩大了罗马文化的影响     D.维护了中亚政局稳定
13.罗马在建城时只是个农业小城邦,随着罗马的扩张,公元前2世纪中期击败西地中海商业霸主迦太基后,罗马逐渐控制了地中海的商业。罗马城邦也成长为奴隶制工商业繁荣的大帝国。这一变化反映出(  )
A.国家成长与经济发展的互动
B.整个地中海世界社会经济遭到破坏
C.《十二铜表法》产生的历史条件
D.罗马城邦共和制得到了巩固和加强
14.罗马帝国前期,盛行于希腊化世界的叙利亚和亚历山大里亚的吹制玻璃技术逐渐传到了意大利坎帕尼亚地区,当地生产出上色和雕花的玻璃器皿,并逐渐发展为帝国工艺生产的中心。这表明(  )
A.罗马注重继承希腊文化
B.跨区交往促进文化交融
C.贵族需求刺激工艺创新
D.行省制度推动技术传播
15.追本溯源,埃及象形文字是创造腓尼基字母的必要前提,应该说,字母表原理的发明,是古埃及人的一大贡献,是他们最早看出用单独符号表示人类语言单音的价值,发明了24个单辅音符号。这能体现(  )
A.埃及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
B.古代世界各地区文明的交流
C.世界文明起源具有多元特征
D.象形文字比字母文字更加先进
16.大约从公元前4千纪起,青金石受到了地中海沿岸国家和两河流域人们的追捧,逐渐形成了一条几乎覆盖了地中海沿岸到帕米尔西麓的“青金石之路”。而帕米尔东麓再向东,就是古代中国的“玉石之路”,两者相连,正是后来的丝绸之路。这表明当时(  )
A.跨区域的文明交流加强
B.世界文明逐渐连为整体
C.西亚、北非文化同宗同源
D.丝绸之路沟通东西交往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早在公元前3000多年到公元前2000多年,苏美尔人就按照一定顺序摆放他们的泥板档案。乌尔第三王朝的小泥板说明了当时泥板档案的管理办法。在巴比伦时期,文件已经有了严格的归档制度。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在占领玛里后,即对玛里档案馆内的泥板档案逐篮进行了重新分类。乌加里特国王档案馆采用了职能分类法,即为每种行政管理职能的档案文件设置一个库房。在亚述时期,亚述国王亚述巴尼拔在首都尼尼微建造了一个大型的档案图书馆,不仅收藏国王的档案文件,也大量收集和复制各种历史文献,按主题把泥板划分为7大类:历史泥板和政府泥板、地理泥板、法律泥板、商业泥板、税册和贡品账目泥板、传说和神话泥板、科学泥板。泥板都装在泥罐内,泥罐则成排地摆放在架子上。每个大类的泥板占用一个房间,在每个房间靠近门口的墙壁上,挂有该房间的泥板清单,类似现代的架藏目录。
——摘编自黄坤坊《古代两河
流域的档案管理技术》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两河流域档案管理技术发展的历程。(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古代两河流域档案管理技术发展的影响。(8分)
1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秦)以金银为钱,银钱十当金钱一。与安息、天竺交市于海中,利有十倍。其人质直,市无二价。谷食常贱,国用富饶。邻国使到其界首者,乘驿诣王都,至则给以金钱。其王常欲通使于汉,而安息欲以汉缯彩与之交市,故遮阂不得自达。至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
——《后汉书·西域传》
材料二 大秦国者,西天诸国之都会,大食蕃商所萃之地也。其王号麻罗弗。以帛织出金字缠头,所坐之物,则织以丝罽。……有他国进贡者,拜于阶戺之下,祝寿而退……递年,大食国王号素丹遣人进贡。如国内有警,即令大食措置兵甲,前来抚定。所食之物,多饭饼肉,不饮酒,用金银器,以匙挑之。食已,即以金盘贮水濯手。土产琉璃、珊瑚、生金、花锦、缦布、红马脑、真珠。天竺国其属也。
——周去非《岭外代答》
(1)根据材料一、二的记载,可以从中提取大秦哪些相互印证的历史信息。(6分)
(2)请从古代尼罗河流域、古代两河流域、古代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三处文明发源地中,任选一处并为其撰写解说词。(要求:解说词的结构分标题、开头、主体、结语四个部分,主要内容包括经济形态、政治制度、文化成果、历史遗存、重要发明等)(6分)
19.(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希腊和东方的埃及、巴比伦等国频繁的贸易交往极大地促进了器物文化方面的交流。希腊移民接触到先进的东方文化,不同程度地加以吸收和借鉴,并将它们传回希腊,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进入古典时代之后,旅行者或学者有选择地把东方先进的文化带回希腊本土,进而达到两种文化的相互促进。
——摘编自李金凤《论希腊化时代
东西方文化交流与融合》
材料二 罗马帝国的统治开启了世界性的交流和联系,罗马文明把极具开创、进步意义的希腊文明继承下来,并在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范围内发扬光大。罗马人用武力打通了西方与东方各族人民的交往通道,从此,地中海世界的各地区、各民族由相互闭塞逐步走向对外开放,由彼此分散逐步走向密切交往,世界历史开始了更新、更广阔的篇章。
——摘编自杨俊明《古代帝国与
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传播》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出古代世界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主要途径。(4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代世界的帝国对文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10分)
20.(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明的多样性是世界文明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促进文明的多样性是保障基本的人文价值观的前提和基础。正确认识和对待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就要积极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学习和交流。强调多样性,要求尊重这种多样性,绝不意味着世界上的各种文明都要把自己封闭起来。每种文明都要不断地与其他文明进行信息、能量、资源的流通和交换,这样才能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否则,就会走上衰退、消亡的道路。
——摘编自李忠杰《怎样认识和
对待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怎样
认识和把握当今的国际战略形势”之五》
根据材料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世界古代史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充分,逻辑清晰)
答案全解全析
1.D 材料逻辑如下:
由上述分析可知,农业是导致国家出现的原因,而国家是文明的标志之一,因此农业是文明产生的重要基础,D项正确;材料主要叙述了农业、国家、文明的关系,而非强调国家是文明产生的重要标志,排除A项;据材料可知,农业造成定居,社会关系复杂化,国家出现,B项表述片面,排除B项;材料论述农业、国家、文明的关系,未涉及“文明最早出现于农业发达地区”,排除C项。
易错提醒
当选项中含有“最早”“开始”等时间性词语时,一定要特别注意分析题干中有无明确的时间提示。具体到本题来说,材料中论述了农业、国家、文明之间的关系,强调农业是文明产生的前提,但并没有明确的时间性提示来说明农业发达地区是文明的最早起源地。
2.C
名词解释
史观是史学家研究历史的范型和模式,是对历史的看法和态度,即以什么立场、何种意识、怎样的价值取向认识历史。同一史实,史观不同,得出的理解或判断会有差异,甚至是对立的。
3.C 根据材料可知,古代各个文明在其各自范围内基本独立发展,体现的是人类最初文明发展的多元特征,C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各文明独立发展,未涉及各文明之间的交流与碰撞,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各文明的多元特征,并未强调其一体性即共性特征,排除B项;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的文明是得益于海洋而发展,而非大河流域,排除D项。
知识归纳
世界古代文明呈现多元特征的原因
(1)生产方式:生产方式是造成世界古代文明多元化的根本原因。
(2)地理环境:在世界上古时期,生产力相对落后,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的影响较大。
(3)周边环境:西亚文明是两河流域文明、埃及文明、希腊文明的交汇处,不利于文明的稳定,朝代更替频繁。中国、印度文明周边压力较小,外部压力较轻,文明相对稳定。
(4)宗教思想:宗教思想是文明多样性的重要表现。
4.B 根据材料可知,非洲和美洲都经历了农业的产生和发展,社会分化和统治阶级的产生,并建立国家制度,说明非洲和美洲发展具有统一性,B项正确;其他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解题技巧
题干中如果含有但是、可是、尽管……还、却、不过、然而、只是之类的转折词时,往往转折之后隐含的是材料的主旨内容,解题时需要特别注意(关键点)。例如本题中,第一句强调各文明独立发展,“但”字之后,突出文明之间的共性,语义发生转折,这部分是作者主要想表达的内容,也是解题的关键。
5.D 正确项分析:
错误项分析:材料只提及苏美尔地区的文明,未涉及与其他文明的交流,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楔形文字的发展,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自然环境的剧变,排除C项。
6.A 正确项分析:
7.A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尼罗河的定期泛滥影响了古代埃及文明,两河流域经常泛滥的洪水影响了苏美尔文明,体现自然环境对文明的影响,A项正确;材料未提及不同地区文明的联系,不能得出“一体”,排除B项;材料介绍了古代埃及和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各自的特点,未提及不同地域文化的交流,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论述自然环境对文化发展的影响,而非论述农耕文明的发展,排除D项。
8.B 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要求分析材料中规定的主观目的,具体思路如下:
错误项分析:树立法律权威、推进社会教化都不是这些规定的目的,排除A、C两项;遏制不同种姓通婚是手段,不是目的,排除D项。
解题技巧
旨在、意在等词语考查的是某个事物或者行动的主观目的或者意图,一般而言,这种目的和意图都是对事物本身或者行动发起者有利,因此在解答此类题目时,要结合行为主体所处时代、阶级属性及其根本利益、主要任务等分析。比如本题中,材料内容体现了种族之间互不通婚,社会阶层固化,这种制度对持有特权的高等级种姓是最有利的,因此选B项。
9.C 根据材料可知,古典时代的希腊,相比于私人居所,更注重神庙、竞技场等公共活动场所的建设,反映了希腊人重视城邦公共生活,C项正确;材料未提及希腊建筑融合主义的色彩,以人作为衡量一切的尺度和出发点,个性受到神学束缚的说法不恰当,排除B项;材料只列举了私人房屋、神庙、竞技场等建筑的特点,体现不出等级观念,排除D项。
10.C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埃及和古西亚属于农耕文明,农耕文明区有比较发达的社会分工,劳动生产率相对较高,经济相对发达稳定,这为扩张奠定了物质基础,古希腊属于海洋文明,工商业发展,因此其以移民和殖民方式向地中海和黑海地区扩大影响,说明农耕文明和海洋文明以不同的方式扩展,主要是因为经济形态的影响,C项正确;文明开化的程度并不会造成扩展方式的不同,排除A项;社会分工与生产效率以及社会组织与管理系统,同属于农耕文明的优势,不是农业文明与商业文明扩展方式不同的原因,排除B、D两项。
知识拓展
正确认识世界古代文明的扩展
11.B 正确项分析:
错误项分析:材料描述的是修建苏伊士运河的目的,没有描述君权神授信息,排除A项;修建运河的目的是加强统治,推动交融属于客观影响,排除C项;大流士一世通过军事手段征服埃及,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
12.A 根据材料“这位中亚女神拥有一对希腊神祇特有的翅膀,头上带有古希腊式的头冠”并结合所学可知,亚历山大东征和古希腊美术东传为文化艺术的传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在此背景之下的东西方文化艺术取长补短,吸收借鉴,总体上达到了新的历史发展高度,东西方文明不断融合,A项正确。材料表现的是文化而非政治制度,排除B项;材料中是古希腊文化对中亚文化的影响,并非罗马文化,排除C项;亚历山大东征带来战争,不利于政局稳定,排除D项。
13.A 本题设问要求分析变化反映的本质,具体思路如下:
变化的表现 反映的本质
罗马 建城时 公元前2世纪中期 从小城邦变为大帝国,反映出罗马疆域扩大,从农业为主到奴隶制工商业繁荣反映出在国家扩张中经济发展
农业 小城邦 逐渐控制了地中海的商业,成为奴隶制工商业繁荣的大帝国
由上述分析可知,材料中的变化体现了国家成长与经济发展的互动,A项正确;材料中提到的是罗马与迦太基的战争,这只涉及西地中海地区,而不是“整个地中海世界”,且材料没有涉及社会经济遭到破坏,排除B项;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共和国颁布了《十二铜表法》,早于材料中的时间,排除C项;随着罗马的扩张和社会经济日益转向奴隶制工商业,罗马社会的两极分化在加剧,公民的社会基础正在被侵蚀,这个过程中共和制日益陷入危机,逐渐向帝制转变,排除D项。
14.B 据材料可知,罗马帝国时期,意大利地区学习叙利亚和亚历山大里亚的吹制玻璃技术,反映了不同地区的技术文化交流,B项正确;材料主旨是吸收希腊化世界的技术,而非直接吸收希腊文化,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制造玻璃器皿是为了满足贵族需求,排除C项;材料未提及行省制度,排除D项。
15.B 据材料“埃及象形文字是创造腓尼基字母的必要前提”可知,腓尼基字母的创制受到了埃及文字的影响,反映出古代文明之间存在交流,B项正确;已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是古西亚文明创造的楔形文字,排除A项;材料强调埃及象形文字与腓尼基字母之间的内在关联,而不是不同地区各具特色的文化成就,排除C项;象形文字和字母文字各有优劣,不能简单地说哪一种更先进,排除D项。
16.A 本题时空信息为公元前4千纪起的世界。从题干可知,“青金石之路”与“玉石之路”沟通了地中海沿岸和亚洲,是跨区域文明交流加强的表现,A项正确;新航路开辟后,世界逐渐连为整体,排除B项;材料强调各地区文明的交流,无法体现西亚、北非文化同宗同源,排除C项;丝绸之路开通时间较晚,故沟通东西交往的表述不准确,排除D项。
易错分析
  本题易错选D项。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定位时空信息。本题所述为公元前4千纪起,逐渐形成了沟通欧亚的商路,而丝绸之路形成时间较晚,不符合题干设问中的“当时”的要求。
17.(1)文明诞生之初,苏美尔人将泥板档案按一定顺序摆放,并制定了管理办法;巴比伦时期,形成了严格的泥板档案分类归档制度;亚述时期,国王建造大型档案图书馆,按主题划分泥板档案,并挂有泥板清单。(6分)
(2)推动了楔形文字的发展;有助于加强政治统治;促进了文明传承;推动了经济、文化的发展。(8分)
解析 (1)古代两河流域档案管理技术发展的历程,根据材料概括即可。
(2)本题为影响类材料题,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即可。
材料及所学知识 影响
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对玛里档案馆内的泥板档案逐篮进行了重新分类。乌加里特国王档案馆采用了职能分类法……收藏国王的档案文件……政府泥板、地理泥板、法律泥板、商业泥板、税册和贡品账目泥板 有助于加强政治统治
商业泥板、税册和贡品账目泥板……科学泥板 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亚述国王亚述巴尼拔在首都尼尼微建造了一个大型的档案图书馆……大量收集和复制各种历史文献 促进了文明传承、文化发展
结合所学知识 有助于推动楔形文字的发展
18.(1)商品经济繁荣(商业活动频繁);通过丝绸之路与东方贸易往来;丝织品深受欢迎;与古印度关系紧密;国力强大,国用富饶;金银在经济、生活中有重要作用;施行王权统治。(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
(2)示例一:古代尼罗河流域
公元前3500年左右埃及文明兴起,在神秘的北非尼罗河流域诞生了古老的埃及文明。(1分)
尼罗河的定期泛滥,为农耕文明在这里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埃及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官僚系统,法老掌握着政治、经济和军事等重要的权力。古埃及人发明的象形文字与楔形文字几乎一样古老。埃及人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将一年分为三季。金字塔的建造不仅体现了法老的至上权威,而且证明埃及人在建筑和数学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尼罗河的特产莎草被加工成莎草纸,是古代埃及的主要书写材料。(4分)
古埃及文明被称为尼罗河的赠礼,它内容丰富、辉煌灿烂,成为人类世界宝贵的精神财富。(1分)
示例二:古代两河流域
公元前3500年左右,在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诞生了最初的文明。(1分)
两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但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农耕文明在这里产生。约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并颁布了宣扬君权神授、维护奴隶主利益和权威的《汉谟拉比法典》,这一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古代西亚的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洪水与方舟的故事的最早版本就是诞生在这里。西亚的苏美尔人发明了60进制。(4分)
古巴比伦文明历史悠久,传承至今,是古代文明中的典型代表。(1分)
示例三:古代印度河和恒河流域
公元前3千纪,在南亚大陆的印度河流域诞生了古印度文明。(1分)
印度河流域的大平原为农耕文明在这里的诞生创造了条件。公元前6世纪,恒河流域形成一系列国家。印度建立种姓制度。佛教是印度重要的思想流派。《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是世界上著名的史诗。印度人在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等领域都取得了重要成就。他们创造了从1到9的数字,发明了“0”,提出了按位计值的方法。(4分)
古印度不仅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影响了印度,还影响了整个世界,直至今天。(1分)
解析 (1)本题是材料分析题,提取材料一和材料二信息进行分析即可。
材料一 材料二 历史信息
(大秦)以金银为钱,银钱十当金钱一。与安息、天竺交市于海中,利有十倍 大秦国者,西天诸国之都会,大食蕃商所萃之地也 商品经济繁荣(商业活动频繁)
(大秦)以金银为钱,银钱十当金钱一 用金银器,以匙挑之。食已,即以金盘贮水濯手 金银在经济、生活中有重要作用
谷食常贱,国用富饶 西天诸国之都会,大食蕃商所萃之地也……土产琉璃、珊瑚、生金、花锦、缦布、红马脑、真珠 国力强大,国用富饶
其王常欲通使于汉,而安息欲以汉缯彩与之交市,故遮阂不得自达 以帛织出金字缠头,所坐之物,则织以丝罽……天竺国其属也 通过丝绸之路与东方贸易往来;丝织品深受欢迎;与古印度关系紧密
其王常欲通使于汉……至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 其王号麻罗弗……有他国进贡者,拜于阶戺之下,祝寿而退 施行王权统治
(2)本题为开放性论述题,具体答题思路如下:
19.(1)途径:经贸往来,人口迁移,学者游历,国家统一,军事征服。(4分)
(2)积极影响:巩固和扩展了文明的区域,推动了东西方经贸的往来,加强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融合,加快了人类由分散走向整体的进程。(6分)
消极影响:古代帝国的征服战争破坏了人类的物质文化财产,其文化奴役或精神同化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被征服地区民族文化传统的损毁或失传,这些不利于人类文明的发展。(4分)
解析 (1)根据材料总结归纳即可。
材料 途径
频繁的贸易交往极大地促进了器物文化方面的交流 经贸往来
希腊移民接触到先进的东方文化 人口迁移
旅行者或学者有选择地把东方先进的文化带回希腊本土 学者游历
罗马人用武力打通了西方与东方各族人民的交往通道,从此,地中海世界的各地区、各民族由相互闭塞逐步走向对外开放 国家统一, 军事征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归纳即可。
材料和所学知识 影响
极大地促进了器物文化方面的交流……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进而达到两种文化的相互促进 推动了东西方经贸的往来,加强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罗马帝国的统治开启了世界性的交流和联系,罗马文明把极具开创、进步意义的希腊文明继承下来,并在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范围内发扬光大……各民族由相互闭塞逐步走向对外开放,由彼此分散逐步走向密切交往,世界历史开始了更新、更广阔的篇章 巩固和扩展了文明的区域,加快了人类由分散走向整体的进程
结合所学知识中战争的消极影响 古代帝国的征服战争破坏了人类的物质文化财产,其文化奴役或精神同化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被征服地区民族文化传统的损毁或失传,这些不利于人类文明的发展
20.示例
论题:世界古代文明具有多样性并在相互交融中发展。(2分)
阐述:由于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生产力水平和交通条件的限制等,世界古代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西亚、埃及、印度、中国和希腊等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格局。农耕文明的进一步发展,促使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先后崛起,欧亚大陆的农耕文明区域逐渐连接起来,不同地区的文明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加强交流,并相互影响,促进了文明的发展,如西亚的农耕技术,逐步传入中亚、欧洲和北非一些地区,促进了这些地区农耕经济的发展;希腊最初的雕塑艺术,特别是人像雕塑,在很多方面都借鉴埃及雕塑;希腊文明对地中海地区的文明特别是罗马文明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汉朝与罗马帝国也建立了经济和文化联系,从而促进了各自文明的发展。(8分)
总之,我们应该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秉持和而不同的理念,加强文明的交流互鉴,这不仅有助于自身文明的发展,而且能够推动世界文明的进步。(2分)
解析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需要结合材料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根据世界古代史知识进行阐述。具体思路如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