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微专题6 现代化模式与经济运行机制的调整(含解析)-《巅峰突破》2026版历史高三一轮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高频微专题6 现代化模式与经济运行机制的调整(含解析)-《巅峰突破》2026版历史高三一轮复习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5.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8-05 15:08: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姓名班级考号
密○封○装○订○线密○封○装○订○线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
高频微专题6 现代化模式与经济运行机制的调整
满分39分,限时2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有学者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指出,布尔什维克党当时是把国内战争的需要和坚决消除私人所有制、实现社会主义制度和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联系在一起的。这一观点(  )
A.认为布尔什维克党当时的做法并不符合实际
B.否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战时应急措施
C.不利于客观认识“新经济政策”推行的历史背景
D.有助于解释战争结束后继续执行这种政策的原因
2. 苏俄的一份文件中提到:“余粮的买卖自由也就必然意味着资本主义发展的自由……在一个遭受极度破坏和落后的小农国家里,受无产阶级国家监督与调节的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有益的和必要的(当然只是在某种程度内),因为这样能立刻促进农业的高涨。”这(  )
A.体现了政策选择的现实性
B.反映了垄断资本主义的必然性
C.凸显了小农经济的落后性
D.表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苏联对中小学、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进行了改革。国家对社会文化设施的预算拨款,从1933年的583 990万卢布增长到1938年的3 520 250万卢布。此外,国家还着力培养大量的高级技术员与技术职工。苏联的这些举措旨在(  )
A.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B.完善新经济体制
C.推动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
D.践行工业化战略
4.1957年5月,苏联最高苏维埃发布法令,撤销25个中央部和113个加盟共和国的部;决定将全国划分为105个经济行政区,各区设国民经济委员会,原属中央和加盟共和国各部管理的企业一律交给所在地区的国民经济委员会管理。这(  )
A.体现了工业改革的盲目性
B.提高了政府各部门行政效率
C.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D.仍难以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
5.罗斯福新政初期,为了能够尽快恢复经济发展,美国企业家和国会议员对罗斯福实施的大量政策,如劳工立法,并没有加以阻挠,甚至还表现出某种支持。这表明,当时美国(  )
A.国家干预使经济得以恢复
B.分权制衡原则发生改变
C.现实需要总统权力的扩大
D.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6.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率50年代为4.0%,60年代为5.0%。1970年与1950年相比,美国工业生产增加了1.24倍。1961—1971年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从约5 200亿美元上涨到超过10 600亿美元。十年内实现了国民生产总值翻倍的成绩。这一时期美国的这些成果(  )
A.缘于国家加强对经济生活的干预
B.表明美国知识经济的影响力显现
C.巩固了美国在西方阵营中的地位
D.折射出美国践行了计划经济体制
7.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初期的欧洲,人们每周工作时间缩短,假日增加,工人们有了更多的休闲时间去旅行。大多数假日在当地或者国内度过,许多人往往全家一起外出野营,驱车来到海边,吃着东西,喝着饮料,听着音乐,轻便的收音机让音乐随时相伴。对此合理的解释是,当时欧洲(  )
A.经济全球化改变了人们日常行为习惯
B.欧洲一体化促使民众价值观趋同
C.经济运行机制调整助推社会生活变迁
D.民众饮食结构受到产业调整影响
8.撒切尔夫人及其继任者推行私有化和减税政策。到1990年11月,除英国铁路公司等三个部门外,英国国营企业全部实现私有化,65万工人转移到私营部门;1979—1996年先后5次调低所得税基础税率,降低个税、资产税、遗产税等,并废除其他的征税等级。这些政策(  )
A.意在刺激生产和投资的积极性
B.表明英国彻底放弃了经济自由
C.使英国物价出现了一定的上涨
D.加剧通货膨胀和经济恶化程度
9.20世纪80年代初,面对经济滞胀,美国里根总统实行高技术发展战略,加大军工研发与生产,促进军用技术的民用化。1993年上台的克林顿总统拟定“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大大推动美国新经济崛起,造就了美国经济的繁荣。据此可以看出(  )
A.美国加强对经济的干预造就美国经济的繁荣
B.美国通过产业升级并优化经济结构实现繁荣
C.科技的新发展是美国经济繁荣的根本原因
D.美国经济繁荣完全是经济政策调整的结果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1小题,12分。)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经济大调整是应对特定的世界经济政治事件以及对世界经济各要素的适应与变化所作出的反应。这些重大的世界经济政治事件是划分调整阶段的重要标志,也是新一轮世界经济大调整的前提。二战结束至今,世界经济经历了三次大调整,第四次大调整正在酝酿之中。
阶段 事件 动因
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 国际经济体系和组织的建立;西方发达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区域经济一体化开始形成;等 科技革命的推动;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与西西矛盾的发展;东西矛盾
从20世纪70年代初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国际货币体制的变化;国家干预政策的调整;西方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转移;等 科技革命的发展;南北矛盾;东西矛盾;西西矛盾
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至20世纪末 国际性经济体制的重大变革;信息高速公路与美国“新经济”;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等 科技革命的发展;西西矛盾;南北矛盾
20世纪末21世纪初 世界经济格局的新变化;欧元启动;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经济全球化发展到新阶段;等 科技革命的发展;金融危机;环境问题凸显;不公正的国际竞争秩序
——摘编自潘建国《战后世界经济
大调整的动因、表现及趋势》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者任意一个阶段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答案全解全析
1.D 题干中观点揭示了布尔什维克党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目的,具体分析如下:
错误项分析:该学者并没有认为布尔什维克党当时的做法不符合实际,反而认为是“国内战争的需要”,排除A项;该学者认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战时应急措施,适应了国内战争的需要,排除B项;正是因为战后继续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了政治经济危机,才实施了新经济政策,该观点有助于理解新经济政策推行的历史背景,排除C项。
2.A 本题解题思路如下:
3.D 正确项分析:
错误项分析:苏联的这些举措旨在践行工业化战略,并非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排除A项;勃列日涅夫时期推行新经济体制改革,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材料主要反映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为了推动工业化,重视教育,培养技术人才,排除C项。
4.D 据材料可知,改革把原属中央和加盟共和国各部管理的企业一律交给所在地区的国民经济委员会管理,企业只不过由中央政府管理划为地方政府管理,仍受制于国家部门僵化管理,难以充分调动企业生产积极性,D项正确;材料看不出改革的盲目性,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政府管理企业部门的改革,排除B项;改革后的企业仍受制于地方政府的管控,并未扩大企业自主权,排除C项。
5.C 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原则,总统掌握行政权,受到国会和最高法院的制约。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给美国造成巨大灾难,渡过危机成为美国上下共同的愿望,在这危急之时,国会议员等对罗斯福实施的一些政策并没有加以阻挠,甚至还表现出某种支持,这反映了现实需要总统权力的扩大,故C项正确。题干只体现罗斯福实施的大量政策并未受到国会议员等的阻挠,并未体现经济得到恢复的结果,故A项排除。罗斯福新政的举措是经济危机之时的特殊需要,其分权制衡原则并没有发生改变,故B项排除。题干信息不能体现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故D项排除。
6.A 据材料可知,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发展较快,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A项正确;美国知识经济的兴起是在20世纪90年代,排除B项;20世纪五六十年代欧洲共同体的成立使得美国在西方阵营中的主导地位相对削弱,排除C项;二战后,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坚持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前提下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而非践行了计划经济体制,排除D项。
7.C 根据材料“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初期的欧洲”并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欧洲国家实行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福利国家,民众的工作时间缩短,假日增加,这表明经济运行机制调整助推社会生活变迁,C项正确。
8.A 材料体现了1979年到1996年,撒切尔夫人及其继任者推行私有化和减税政策,根据所学可知,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国家适当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有助于刺激生产和投资的积极性,A项正确。彻底放弃,表述绝对化,排除B项。C、D两项由材料无法得出,排除。
9.B 
由上述分析可知,美国通过产业升级并优化经济结构实现繁荣,B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面对经济滞胀,美国的做法是降税和放松管制,意味着放松干预,排除A项;科技的新发展是美国经济繁荣的原因之一,排除C项;美国经济繁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完全是经济政策调整的结果”说法绝对,排除D项。
10.示例一
论题:世界重大政治经济事件是推动经济调整的关键因素。(2分)
阐述:随着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世界各国为了适应新的国际环境,均不同程度地开启了对国内经济发展政策的调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鉴于经济危机造成的巨大破坏及其经验教训、苏联计划经济体制下取得的经济成就和罗斯福新政的历史经验,纷纷探索并确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模式。二战结束后,随着美苏冷战和两极格局的逐渐形成,美国致力于构建以美国为主导、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贸易体系,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展开经济调整。20世纪90年代初期,由于科技革命的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美国经济发展模式被世界各国借鉴。(8分)
综上所述,世界各国经济政策或者发展模式的调整首先是为了应对政治经济变化带来的挑战,在客观上也适应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求。(2分)
示例二
论题:战后西方经济的调整是不断深化和逐渐适应全球化需求的过程。(2分)
阐述:战后西方经济的调整经历了由浅入深、由局部到全球逐渐深入的过程。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确立了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强化国家干预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在吸取历史教训和外部经验的基础上对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有限调整。20世纪70年代初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西方发达国家对产业结构进行了深入调整,在科技发展所带来的社会生产力提高的前提下,资本主义国家从事服务业的人口逐渐增多,“中间阶层”人数增加。20世纪末21世纪初,西方国家对经济的调整受到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区域集团化发展的加快、知识经济的发展等因素影响,推动经济向纵深发展。(8分)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科技水平的提升,西方国家对经济的调整不断深入。(2分)
解析 本题设问要求就材料整体或者任意一个阶段拟定一个具体论题进行阐述。具体思路如下:
示例一
第一步,分析材料,拟定论题 据材料“世界经济大调整是应对特定的世界经济政治事件以及对世界经济各要素的适应与变化所作出的反应”及表格中所列动因可知,世界重大政治经济事件对经济调整具有推动作用。因此可拟定论题为“世界重大政治经济事件是推动经济调整的关键因素”
第二步,结合所学,阐述论证 结合不同时期的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变化的表现及其对经济调整的影响进行阐述
第三步,总结升华 世界各国经济政策或者发展模式的调整首先是为了应对政治经济变化带来的挑战,在客观上也适应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求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