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第一课 沁园春·雪(第一课时)
目 录
课文导入
学习目标
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
字词积累
诗歌朗读
内容解读
课堂练习
课后作业
课文导入
燕山雪花大如席,
片片吹落轩辕台。
唐·李白《北风行》
白雪却嫌春色晚,
故穿庭树作飞花。
唐·韩愈《春雪》
课文导入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课文导入
课文导入
课文导入
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诗词,以其博大恢宏、奇恣纵肆的激情,成为诗坛一曲个性强烈、画面色彩斑斓的绝唱。吟诵豪放之作,令人热血沸腾、精神昂扬。《沁园春·雪》便是他文情并茂、最有气魄之作。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词作,去感受豪放之风。
学习目标
重点:
1、熟读并背诵本词,深入感受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2、感受作者的博大胸襟和豪迈情怀,激发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难点:
掌握本词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品味本词准确、凝练的词语。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湖南湘潭人,字润之,笔名子任。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主要作品有《矛盾论》《论持久战》等,词作代表还有《沁园春·长沙》《蝶恋花·答李淑一》等。
写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领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词。
字词积累
◆生难字
沁园春 莽莽 妖娆 稍逊 风骚 滔滔 折腰 俱往矣
成吉思汗 一代天骄 红装素裹
qìn
mǎng
ráo
xùn
sāo
tāo
zhé
yǐ
hán
jiāo
guǒ
字词积累
◆词语积累
红装素裹:
惟余莽莽:
顿失滔滔:
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
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指黄河因结冰而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
字词积累
风骚:
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同学们你还知道这些词的意思吗?
“折腰”“风流人物”“唐宗宋祖”“秦皇汉武”
诗歌朗读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有感情地
齐读词的上阕
内容精讲
上阕写了什么内容?
上阕主要描写北国雪景。
诗歌朗读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有感情地
齐读词的下阕
内容精讲
下阕写了什么内容?
下阕主要议论古代帝王并抒情。
小组讨论
1.词的上阕表现了什么?
描写北国雪景。
赞美祖国大好河山,表现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小组讨论
议论历史人物。
歌颂英雄,表现了作者作为人民革命领袖的自信。
2.词的下阕表现了什么?
内容解读
再次朗读课文,简要概括这首词的主旨内容。
这首词以宏伟的气魄,生动地描写了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丽的北国雪景,纵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作者作为革命领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内容解读
1.这首词主要写了北方雪的什么特点?
壮丽、雄浑、广阔。
2.这首词分为上下两阕,请找出其中的过渡句。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3.词的上阕 ,下阕 。(表达方式)
写景
议论、抒情
课堂练习
C.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A.望/长城内外
B.看/红装素裹
D.数/风流人物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1.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
C
课堂练习
2.判断
不论是上阕还是下阕都把写景、议论、抒情三者融合在一起。
×
上阕:写景
下阕:议论兼抒情
课后作业
1.朗读并背诵诗歌,掌握诗歌内容、结构。
2.结合诗歌内容,思考作者的思想感情。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