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第2课 周总理,你在哪里 第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第2课 周总理,你在哪里 第2课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18 10:56: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第二课 周总理,你在哪里(第二课时)
目 录
内容精讲
主题归纳
艺术特色
课堂练习
拓展迁移
课后作业
朗读第1节,思考下面的问题。
课文导入
周总理,我们的好总理,
你在哪里啊,你在哪里?
你可知道,我们想念你,
——你的人民想念你!
第1节
1.诗歌中的“我们的”三个字不能少,为什么
明确:表现了周总理与人民的亲近关系。
内容精讲
第1节
2.诗歌中的“好”字的作用是什么?
周总理,我们的好总理,
你在哪里啊,你在哪里?
你可知道,我们想念你,
——你的人民想念你!
明确:既揭示了人民崇敬怀念的原因,又引出下文对周总理不朽业绩的追忆。
内容精讲
第1节
周总理,我们的好总理,
你在哪里啊,你在哪里?
你可知道,我们想念你,
——你的人民想念你!
3.说了“我们想念你”后,为什么还要说“你的人民想念你”
内容精讲
明确:反复倾诉,表达了一种怀念之情。“我们”就是“你的人民”,破折号与反复并用,强调爱戴之情。
第1节
内容精讲
朗读第2至5节,思考下面的问题。
内容精讲
第2—5节
1.这四节抓住了哪些自然景象来写总理?
我们对着高山喊
我们对着大地喊
我们对着森林喊
我们对着大海喊
内容精讲
2.为何把总理放到这样的背景上来写?
高山
大地
恢弘阔大的境界,使总理的形象显得崇高,使画面有了葱郁的色彩。
形象博大,胸怀坦荡,又给画面增添色彩。
内容精讲
第2—5节
森林
大海
给画面增添浓郁的色彩,音域宽广,气势磅礴。
使总理的形象显得更加高大,大海的蔚蓝更丰富了画面的色彩。
内容精讲
第2—5节
明确:展示出总理的形象的高大、胸怀的宽阔、业绩的卓著,表明周总理与山岳大地同在。
高山
大地
森林
大海
内容精讲
第2—5节
2.从第3至5节的回答中,我们分别可以看出总理对一类人的关心,请问他们是谁?这样写有何作用?
内容精讲
第2—5节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你不见那沉甸甸的谷穗上,
还闪着他辛勤的汗滴……”
农民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宿营地上篝火红啊,
伐木工人正在回忆他亲切的笑语。”
工人
内容精讲
第2—5节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你不见海防战士身上,
他亲手给披的大衣……”
战士
明确:农民、工人、士兵。表明周总理同人民群众一起,为人民辛劳一生。
内容精讲
第2—5节
朗读第6节,思考下面的问题。
内容精讲
第6节
我们找遍整个世界,
啊,总理,
你在革命需要的每一个地方,
辽阔大地,
到处是你深深的足迹。
1.思考第6节同前文(第2—5节)之间的关系。
明确:是前面四个小节的总结。
内容精讲
2.第6节中有三个词语同第2节中的一个词语相照应,请你找出来。
第6节
我们找遍整个世界,
啊,总理,
你在革命需要的每一个地方,
辽阔大地,
到处是你深深的足迹。
内容精讲
我们对着高山喊:
周总理——
山谷回音: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革命征途千万里,
他大步前进不停息!”
第6节
明确:
“整个世界”“每一个地方”“到处”与“不停息”相照应。
内容精讲
3.怎样理解“深深”“足迹”两个词的含义?
第6节
我们找遍整个世界,
啊,总理,
你在革命需要的每一个地方,
辽阔大地,
到处是你深深的足迹。
永不磨灭的功绩
内容精讲
明确:
深深:既指周总理功业卓著,又指周总理的光辉功业永世长存,不可磨灭。
足迹:既指周总理的行踪,又指周总理的功业。
第6节
内容精讲
朗读第7节,思考下面的问题。
内容精讲
我们回到祖国的心脏,
我们在天安门前深情地呼唤:
周——总——理——
广场回音:
“啊,轻些呀,轻些,
他正在中南海接见外宾,
他正在政治局出席会议……”
第7节
国家大事
内容精讲
第7节
“中南海”“政治局”突出了什么?
明确:突出了周总理既是人民中的一员,又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杰出的领袖。
内容精讲
朗读第8节,思考下面的问题。
内容精讲
总理呵,我们的好总理!
你就在这里啊,就在这里!
──在这里,在这里
在这里……
你永远和我们在一起
——在一起,在一起,
在一起……
第8节
内容精讲
内容精讲
1.“这里”究竟是哪里?
2.这一节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祖国大地,人民心里。
明确:呼应“在哪里”,回答诗歌第一节的问题,使全诗结构完整。
第8节
内容精讲
朗读第9节,体会“永远居住”和“太阳升起的地方”的含义。
第9节
你永远居住在太阳升起的地方,
你永远居住在人民心里,
你的人民世世代代想念你!
想念你啊,想念你
——想——念——你……
周总理的精神永垂不朽。
周总理的形象与日月同辉,给人民带来光明和温暖。
内容精讲
这首诗歌高度评价了周总理光辉的革命一生,倾诉了亿万人民对总理的无限怀念和热爱的深情,抒发了人民总理爱人民,人民总理人民爱的思想感情。表现了总理为革命呕心沥血,为人民鞠躬尽瘁的崇高品质。
主题归纳
修辞手法
拟人:
诗歌中的高山、大地、森林、大海是天地万物的代表,诗人赋予它们情感,因为它们是总理为人民辛劳一生的见证。这种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全诗具有了浪漫主义色彩,便于表达周总理永远活在人民心里的立意,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艺术特色
反复:
如诗中“——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 “你的人民世世代代想念你!/想念你啊,想念你/——想——念——你…… ”,表达了亿万人民对周总理的爱和无限的怀念、无边的哀思。
修辞手法
连续反复
艺术特色
诗歌还有一处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小组探讨,请找出来。
“我们对着高山喊:/周总理——”
“我们对着大地喊:/周总理——”
“我们对着森林喊:/周总理——”
“我们对着大海喊:/周总理——”
间隔反复
课堂练习
作用:
强调,增强语气或语势。
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情感的作用。同时,反复的修辞手法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既整齐有序,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
拓展迁移
与排比的区别:
反复是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或突出某种情感而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所要表达的侧重点在于重复的词语或句子上。
排比则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使用,侧重点不在相同的词语上。
拓展迁移
试结合周恩来总理的生平事迹以及诗歌内容,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散文,试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
课后作业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