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第8课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 第8课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18 10:56: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第八课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目录
课文导入
学习目标
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
文体知识
字词积累
内容解读
内容精讲
艺术特色
结构梳理
主题归纳
课堂练习
拓展延伸
课后作业
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北郊,与颐和园相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组成,也叫圆明三园。圆明园是清朝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占地350多公顷,其中水面面积约140公顷,一百五十余景。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有“万园之园”之称。
课文导入
重点:
1.了解写作背景,感受雨果站在正义的立场上仗义执言,谴责英法联军无耻行径的宝贵品质。
2.铭记祖国的屈辱历史,激发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感情。
难点:
学习课文运用对比、反语等手法表达强烈感情的方法。
学习目标
雨果(1802—1885),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作家。
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笑面人》《“诺曼底”号遇难记》等。
作者简介
本文选自《雨果文集》第十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程曾厚译。有改动。鸦片战争后,英法两国不满足在华的既得利益,寻找借口,于1856年联合发动了侵略我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大肆抢掠。最后还将这座修筑了一百多年、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付之一炬。
写作背景
作为侵略者之一的巴特勒上尉,本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为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捧场。但是,雨果这位正直的作家站在人类文明的立场,于1861年11月25日,大义凛然地写下了这封《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表达了自己的愤慨。
写作背景
书信的格式:
1.称呼。顶格,有的还可以加上一定的限定、修饰词,如“亲爱的”“尊敬的”等。
2.问候语。如“你好”“近来身体是否安康”等。独立成段,不可直接接下文。
文体知识
3.正文。这是信的主体,可以分为若干段来书写。
4.祝颂语。以“此致”“敬礼”为例。“此致”可以紧接着主体正文之后,不另起段,不加标点;也可以在正文之下另起一行空两格书写。“敬礼”写在“此致”的下一行,顶格书写。
文体知识
5.署名和日期。写信人的姓名,写在祝颂语下方一至两行处右侧。另起下一行写日期。
文体知识
◆生难字
赃物 绸缎 制裁
琉璃 珐琅 晨曦
劫掠 瞥见 箱箧
惊骇 眼花缭乱
zānɡ
duàn
cái
liú lí
fà lánɡ

lüè
piē
qiè
hài
liáo
字词积累
◆词语积累
眼花缭乱:
不可名状:
晨曦:
瞥见:
赃物:
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不能够用语言形容。名,说出。
晨光。
一眼看见。
通过贪污、受贿或抢劫、盗窃等非法手段得来的物品。
字词积累
◆词语积累
荡然无存:
富丽堂皇:
丰功伟绩:
制裁:
箱箧:
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
形容建筑物宏伟美丽。
伟大的功绩。
用强力管束并惩处。
箱子。
字词积累
阅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第一部分(1):交代写信缘由,表明巴特勒上尉征求自己对远征中国的看法。
第二部分(2—9):热情赞美圆明园的辉煌灿烂,强烈谴责英法联军的侵略罪行。
第三部分(10):呼应开头,表达对英法联军侵略行径的愤恨之情。
内容解读
阅读第一部分(1),回答问题。
1.怎样理解文章开头的作用?
文章开头,作者直接指明对方让自己写信的用意,即在侵略者看来,他们的侵略是高尚的、光荣的,为下文展开批驳树立了靶子。
内容精讲
【原文】先生:
你征求我对远征中国的意见。你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多谢你对我的想法予以重视。在你看来,打着维多利亚女王和拿破仑皇帝双重旗号对中国的远征,是由法国和英国共同分享的光荣,而你很想知道,我对英法的这次胜利会给予多少赞誉。
内容精讲
2.作者把远征行为形容为是“体面”的,这有什么表达效果?
运用反语,表现了巴特勒上尉卑鄙无耻的丑恶嘴脸。
反语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某意,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是一种带有强烈感彩的修辞手法。
内容精讲
阅读第二部分(2—9),回答问题。
1.第2段在文中有何作用呢?
这是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作者这样写是欲擒故纵,表现了作者运用语言的高超艺术。
【原文】既然你想了解我的看法,那就请往下读吧。
内容精讲
铺陈手法。极力描绘圆明园的富丽堂皇,表明圆明园是世界文明的瑰宝,而英法联军却因贪婪无知将其破坏得荡然无存,更能激起人们对英法联军的憎恨之情,也为后文的谴责做了铺垫。
2.第3段中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描写圆明园的美丽?有何作用?
内容精讲
3.第3段中为什么要谈到巴特农神庙?
因为巴特农神庙是希腊最负盛名的古建筑,是欧洲人心中的神庙。将巴特农神庙与圆明园相比较,旨在突出圆明园的艺术成就。
内容精讲
4.圆明园作为奇迹,它的艺术性质和成就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提示:阅读并归纳第三自然段。
内容精讲
(1)圆明园是东方幻想艺术中的最高成就。
(2)圆明园几乎集中了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一切成就。
(3)圆明园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是亚洲文明的剪影。
内容精讲
5.你是怎样理解第5段中“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一句中的“更彻底,更漂亮”的呢?
这里运用了反语。以反语的形式强烈讽刺强盗的行径和罪恶,强调强盗们这次的行动更丑恶、更野蛮。
内容精讲
6.“丰功伟绩!收获巨大!”这两个句子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呢?
这两个句子运用反语,句末
连用感叹号,模拟强盗的口吻,
写出掠夺者贪婪无耻的丑恶嘴
脸,饱含着作者尖锐的嘲讽意味,也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正义感。
内容精讲
7.第6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了反语和对比。“文明人”破坏人类文明;“野蛮人”却是人类文明之所在。作者直斥当局,更显示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凛然正气。
内容精讲
8.第7段中作者将政府与人民区分开来有什么作用?
强调政府不能代表人民,英法两国人民对中国人民是友好的,焚掠圆明园是英法政府的行为。作者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抗议政府的罪行。
内容精讲
阅读第三部分(10),回答问题。
最后一句中“赞誉”一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呢?
【原文】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赞誉≠赞誉
内容精讲
以“赞誉”一词作结,既照应了文章的开头,又具有极其尖锐的嘲讽意味。该句鲜明地表达了雨果对远征中国之举的态度——强烈谴责,立场非常鲜明。同时,也表现了雨果正直、公正、人道的伟大品格,他摒弃狭隘的民族主义,胸怀博大。
内容精讲
运用反语,讽刺有力。
文中用反语来讽刺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如“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人”等反语有辛辣的讽刺意味。最后作者把自己对他们的严厉谴责说成“全部赞誉”,有极其尖锐的嘲讽意味。
艺术特色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交代写作缘由:征求意见
博大胸怀
高尚品格
盛赞圆明园
谴责英法联军
表明立场
结构梳理
请简要概括文章的主旨内容。
本文通过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揭露了英法联军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的罪行,愤怒地谴责了英法联军的强盗行径,表达了作者对遭受空前劫难的中国人民的同情和敬重。
主题归纳
小组讨论:从这封信来看,你认为雨果的高贵品质表现在哪些方面?
雨果的立场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而是站在全人类的立场坚持正义。他能将政府与人民相区别“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课堂练习
他珍视人类文明的成果,尊重人类文明的创造者。他指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这种见解是非常精辟的。他盛赞圆明园的文化艺术价值,盛赞这一世界奇迹的创造者,盛赞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
课堂练习
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
拓展延伸
试把你自己当成已经读过雨果来信的“巴特勒上尉”,给雨果写一封回信。
课后作业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