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第25课 刘姥姥进大观园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 第25课 刘姥姥进大观园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18 10:56: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第二十五课 刘姥姥进大观园
目录
课文导入
学习目标
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
文体知识
字词积累
内容解读
内容精讲
艺术特色
结构梳理
主题归纳
拓展延伸
课堂练习
课后作业
课文导入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在这部巨著中,有一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她看似与贾府毫不相干,却又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她用她的视野见证了贾府的荣辱兴衰,这个人就是刘姥姥。
重点:
1.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2.培养不慕富贵、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难点:
分析、概括刘姥姥的性格特点,把握文中对比手法对营造喜剧效果的作用。
学习目标
作者简介
曹雪芹(约1715—约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曹雪芹素性放达,青年时期,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这部书成为中国古代小说史上光彩夺目的明珠。
写作背景
本文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回。题目是编者加的。“刘姥姥”是从乡下来的贾家的一个远房亲戚,到贾府来谋求帮助。在作品《红楼梦》中,她曾先后三次进出荣国府,第一次是因为家里生活困难,进荣国府向凤姐讨要银钱以度日;第二次是在一个丰收年后向贾府送去些土产品作为远房亲戚的心意;第三次是贾府遭难没落后进贾府接走凤姐的遗孤巧姐回乡下避难,而作者在第四十回刘姥姥二进大观园里,对刘姥姥这个人物描写得最为生动。当时贾母借为史湘云还席的名义在大观园宴请一干亲戚,恰好刘姥姥送来些物品,于是贾母便被一并邀请赴宴。这一回的原题是“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
文体知识
古典章回体小说:章回体,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一种叙述体式。其特点是将全书分为若干章节,称为“回”或“节”,如《三国演义》就是以“回”为单位的章回体小说。
它由宋元时期的“讲史话本”发展而来。少则十几回、几十回,多则百余回。每回前用单句或两句对偶的文字作标题,称为“回目”,概括本回的故事内容。每回开头以“话说”“且说”等起叙,每回末有“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文分解”之类的收束语。一回叙述一个较完整的故事段落,有相对独立性,但又承上启下。
◆生难字
字词积累
潇湘 蓼溆 篾片
戗金 琥珀 李纨
丫鬟 镶银 麈尾
漱盂 撮弄 筵席
四楞 发怔 嬷嬷
岔气 促狭
xiāo
liǎo xù
miè
qiànɡ
hǔ pò
wán
huan
xiānɡ
zhǔ

cuō
lénɡ
zhènɡ

chà
xiá
yán
◆词语积累
调停:
麈尾:
撮弄:
筵席:
安排处理。
戏弄。
酒席,宴会;亦指酒宴时的座位和陈设。
字词积累
一径:
径直。
古人闲谈时执以驱虫、掸尘的用具。
爱捉弄人。
促狭:
内容解读
自由读课文,把课文划分为三个部分,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
“贾母起身笑道……一径离了潇湘馆”
饭前:写刘姥姥惊叹潇湘馆内的陈设奢华,凤姐、鸳鸯等人计划设局取笑刘姥姥。
内容解读
“远远的望见池中一群人在那里撑船……将各样的菜给板儿夹在碗上”
第二部分
饭中:写刘姥姥用宴,在王熙凤等的策划下上演
“笑剧”的全过程。
内容解读
第三部分
“一时吃毕……婆子们添上碗箸来,三人吃毕。”
饭后:写刘姥姥上演“笑剧”后的感慨及凤姐、鸳鸯等人以实情相告。
内容精讲
1.读一读,说一说:从刘姥姥的视角来看,贾府具有怎样的特点?
(1)居室威武(柜子比我们一间房子还大);
(2)饮食奢侈(一两银子一个的鸽子蛋);
(3)富而好礼(礼出大家)。
内容精讲
2.刘姥姥进大观园后表演的“笑剧”是谁导演的?她们为什么要导演这场“笑剧”?
是由凤姐、鸳鸯等人导演的。她们觉得刘姥姥的言谈举止与大观园有些格格不入,甚至很滑稽可笑,于是就拿刘姥姥来开涮,取笑。
内容精讲
3.自由读第二部分,这一部分细致地描写了各具情态的笑,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请说说主要人物的笑有什么不同,反映了他们怎样的性格特点。
内容精讲
(1)凤姐、鸳鸯
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掌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笑而不露
善于计谋
爱耍小手段取笑、捉弄人
内容精讲
(2)史湘云、薛姨妈、探春
史湘云掌不住,一口饭都喷出来。
薛姨妈也掌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
探春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
自然流露
率真、爽朗
内容精讲
(3)林黛玉
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
极力控制
含蓄而有教养
谨慎
内容精讲
(4)宝玉
宝玉滚到贾母怀里。
天真
孩子气
自然流露
内容精讲
(5)惜春
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揉肠子”。
娇气、孩子气
自然流露
内容精讲
(6)贾母
贾母笑的眼泪出来。
仁慈
富有同情心
自然流露
内容精讲
4.找出描写刘姥姥吃鸽子蛋的语句,说说重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写出刘姥姥使用沉且滑的筷子,夹不住鸽子蛋,以至于鸽子蛋满碗乱跑的情形。
刘姥姥便伸筷子要夹,那里夹的起来?满碗里闹了一阵,好容易撮起一个来,才伸着脖子要吃,偏又滑下来,滚在地下。
内容精讲
5.赏析有关刘姥姥的言谈举止的句子,分析刘姥姥这一人物形象。
金银的筷子反而不及平常的伏手合用,可见刘姥姥的朴素实在的老农妇形象。
原是凤姐和鸳鸯商议定了……刘姥姥道:“去了金的,又是银的,到底不及俺们那个伏手。”
内容精讲
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
刘姥姥之所以故意出丑,是因为她早已知道是为了哄老太太开心,但她绝不是傻子,而是一位“大智若愚”的人物,为了环境的需要,她不得不装作愚者,以获得别人的同情,希望得到些恩惠。
内容精讲
“姑娘说那里的话?咱们哄着老太太开个心儿,有什么恼的!你先嘱咐我,我就明白了,不过大家取笑儿。我要恼,也就不说了。”
面对鸳鸯与凤姐的“赔不是”,刘姥姥说的这番话,表现了她的善良纯朴。
内容精讲
6.结合全文,思考:这场“笑剧”的背后包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场“笑剧”的背后包含着作者的悲悯与尊敬;同时,作者也透过了刘姥姥的眼睛映射出贾府奢华的生活景象,对贾府的腐败进行了深重的谴责。
艺术特色
本文运用精彩的场面描写,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大观园群笑图。作者用生花妙笔细致地叙述、描绘和渲染,表现出了不同身份地位的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凤姐、鸳鸯的笑而不露,反映出她们善于计谋,爱耍小手段取笑、捉弄人的性格特点;林黛玉的笑极力控制,反映出她含蓄、有教养而又谨慎的性格特点;等等。作者以活动事件为中心来描绘群像,人物形象异常生动形象。
1.场面描写,精彩生动。
艺术特色
刘姥姥是文章的主角,作者通过对她细致入微的描写,以她的视角向我们展现了大观园的景象。文章开头就借刘姥姥对各住处的描述展示了大观园的华贵与宏大,老太太正房的“柜子比我们一间房子还大,还高”“这小屋子,更比大的越发齐整了;满屋里东西都只好看”这些表述,既从侧面表现出了各处所主人的性格特点与身份地位,同时也反映出了贵族和平民生活的天壤之别;还透过刘姥姥的眼睛映射出贾府“朱门酒肉臭”的景象,揭示了贾府没落的必然性。
2.侧面描写,以小见大。
结构梳理
刘姥姥进大观园
设局取笑——贾府奢华
上演“笑剧”——滑稽可笑
告知实情——圆滑奴性
谴责腐败生活
悲悯刘姥姥
主题归纳
本节选叙述了刘姥姥第二次进贾府,被凤姐和鸳鸯故意戏弄的事。既刻画了刘姥姥聪明、圆滑的形象,又通过她的角度观察这“钟鸣鼎食”的豪门巨宅,揭示了贾府衰败的必然性。
拓展延伸
曹雪芹写《红楼梦》
曹雪芹原来是一个贵族家庭的子弟。他的曾祖曹玺曾经得到康熙帝的宠信,被派到南方当江宁织造。江宁是南方富裕的地方,织造是专替皇族办服装的,是个攒钱的差使。曹玺死后,曹雪芹的祖父、父亲接替了这个差使,一家三代前后做了近六十年织造官,家产越来越多,成为豪门。
雍正帝即位后,因为皇室内部的纠纷,牵连到曹家。雍正帝认为曹家反对过他,不但革了曹頫的职,还下令查抄了他们的家。那时候,
曹雪芹是个十岁的孩子,已经懂事,看到家庭遭到这样大的灾难,幼 小的心灵受到很大打击。父亲丢了官,在江宁呆不下去,只好回到北京老家。生活越来越穷,家庭的灾难又接二连三发生。到后来,父亲也死了。曹雪芹的生活更加困难,他只好搬到北京西郊,在几间简陋的屋子里读书。有时候,连粮食也不够吃,只好喝点薄粥充饥。
曹雪芹住在郊外,环境变了,接触了一些穷苦百姓,再想起小时候家里的豪华生活,免不了产生许多感触。后来,他决心根据亲身体验写出一部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小说,这就是《红楼梦》。
拓展延伸
课堂练习
小组讨论:作者想通过刘姥姥这位形象,体现一种什么样的文化?
这一普通的农村穷老婆子形象衬托了一些像宝玉、凤姐、妙玉等大人物。她对于升华小说主题、拓展其思想内涵也有重要作用,而且,在刘姥姥这样一个小人物身上还体现了一种文化意义——俗文化。
课后作业
1.读一读《红楼梦》中与刘姥姥有关的其他回目,说说刘姥姥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你喜欢《红楼梦》中的哪一个或哪一些人物?说说你的理由。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