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2025-2026学年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章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2025-2026学年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0.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8-05 14:28: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5章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
[测试范围:第5章 时间:4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 分)
1.下列物质中,均属于晶体的一组是( )
A.塑料、沥青、蜂蜡 B.萘、铁、松香
C.水晶、玻璃、食盐 D.冰、食盐、海波
2.以下对生活中温度的认知最接近实际的是( )
A.0℃的冰比0℃的水冷 B.人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为30℃
C.冬天,人们感觉寒冷时,温度一定达到-20℃ D.洗热水澡时,水的温度大约为40℃
3.如图4-Z-1所示是生活中常见的体温计和实验室用温度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室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B.可以将体温计放入沸水中消毒
C.图中体温计所示温度属于人的正常腋下温度
D.体温计和实验室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后都应用力甩几下
4.我国高铁里程数居世界第一,图4-Z-2中能正确描述铁轨的铸造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的是( )
5.下表列出了常温时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几种晶体的熔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固态氢 -259℃ 固态酒精 -117℃
固态水银 -38.8℃ 金 1064 ℃
钢 1515 ℃ 钨 3410℃
A.在-268℃时,氢是固态 B.灯泡的灯丝用钨制成,不容易熔化
C.钢掉入纯金水中一定不会熔化 D.水银温度计在-40 ℃时不能使用
6.下列措施中,以减慢水的蒸发为目的是( )
A.用电热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
B.用扫帚把地面的积水向周围扫开
C.撑开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处
D.仙人掌的叶子逐渐演变成针状
7.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放在衣箱里的樟脑丸变小,这是汽化现象
B.从冰箱中取出的鸡蛋,过一会儿变湿,这是液化现象
C.夏天,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这是升华现象
D.冬天,窗玻璃上出现冰花,这是凝固现象
8.如图4-Z-3所示为一种夏季使用的汽车冰凉座垫,它通过生物冰快速激发成型技术研制而成。座垫内物质通常情况下为固态,人坐上去时,座垫内物质就会慢慢转变为液态,但温度保持不变。此过程可持续数小时,人坐在上面会感觉凉爽。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
A.座垫内物质是非晶体 B.座垫内物质熔点低于人体温度
C.人坐上去时座垫内物质放出热量 D.人坐上去时座垫内物质发生了液化现象
9.(多选)如图4-Z-4所示,“泼水成冰”的游戏需要滚烫的开水在零下30摄氏度以下的极寒环境中才能成功。关于“泼水成冰”的原理说法正确的是 ( )
A.用滚烫的开水而不用冷水是因为开水在短时间内能提供大量的水蒸气
B.图中水蒸气在极寒环境下遇冷放热直接凝华成小冰晶
C.和“泼水成冰”形成原理相同的自然现象还有雾的形成
D.开水提供水蒸气的物态变化过程是汽化,汽化需要放热
10.(多选)如图4-Z-5所示的知识网络结构为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呈现三种物态间的变化。根据知识网络结构所提供的信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物质属于晶体
B.霜的形成过程与该物质由乙到甲的变化过程相同
C.分析题中所给信息,可知该物质在甲状态时是固态
D.由液态到乙状态变化时,有压缩体积和降低温度两种方式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
11.体温计是我们家庭常备的医疗器材。体温计的侧面采用弧形设计,如图4-Z-6甲所示。读数时可以从 (选填“A”“B”或“C”)角度观察,会看到一个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虚像。如图乙所示,体温计的示数是 ℃。
12.火山爆发时,炽热的熔岩喷出地表,像炼钢炉流出的钢水一样流淌,如图4-Z-7所示。岩浆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液体,在流淌过程中,在火山口周围向外依次形成一系列的矿物:橄榄石、煂石、角闪石、黑云母、正长石、白云母、石英。上述矿石的形成过程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火山周围形成的这些矿石的熔点依次为 (选填“由高到低”“由低到高”或“相同的”)。
13.发生火灾时,可选择性使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这种灭火器是在常温下用 的办法使二氧化碳气体液化装入钢瓶里的。使用时不能直接用手抓住喇叭筒外壁或金属连线管,否则会因液态二氧化碳在 (填物态变化名称)时要吸收大量的热而对使用者造成伤害。
14.暑假小华一家驾车外出游玩,开了空调后发现前挡风玻璃出现了一层“水雾”,打开雨刮器后可以去除这些“水雾”。“水雾”的形成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此物态变化会 热量。
15.炎热的夏季吃冰棒解热,是因为冰 (填物态变化名称)时要吸热,有的冰棒拿出来会看到包装袋上有一层白粉,这是由冰柜中的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16.在滑冰比赛中,为了消除冰刀滑行造成的划痕,使冰面恢复平整,常在比赛间隙进行“补冰”。“补冰”时,工作人员在冰面上浇水,并向浇水处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此过程中干冰迅速 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划痕处的水 成冰,实现快速“补冰”。(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三、实验探究题(共44分)
17.(12分)如图4-Z-8甲所示,在“探究固体熔化过程的规律”实验中:
(1)实验中将试管放在一个装有水的烧杯中进行加热的目的是 。
(2)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温度计示数为 ℃。
(3)记录该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与时间的数据,并绘制出其关系图像如图丙中a所示,可知熔化过程经历了 min。此过程中该物质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4)若选用质量较大的同种物质做实验,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物质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可能是图丙中的 (选填“b”或“c”)。
18.(12分)某同学做“探究影响蒸发快慢因素”的实验,如图4-Z-9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记录了三个示数,其中 温度计示数最低, 温度计示数最高。(均选填“a”“b”或“c”)
(2)酒精蒸发时会向温度计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3)比较b和c 温度计,可知蒸发快慢与 有关。
(4)该同学用水代替酒精进行多次实验,发现在相同温度但不同天气的情况下,三支温度计示数有时差别不大,有时差别却很大。他猜想水的蒸发情况可能与天气有关,若示数差别不大,可能是因为天气湿度 (选填“较大”或“较小”)。
(5)小明将c温度计换成体温计,则c的示数变化情况是 (选填“变小”“先变小后变大最后不变”或“不变”)。
19.(12分)馨玲同学用如图4-Z-10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在实验中,她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图乙所示)。当温度达到80℃左右,馨玲每隔1m in记一次水的温度,直到水沸腾,得到的温度值如表所示。
时间/ 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 80 84 88 91 94 96 98 95 98 98 98
(1)为了顺利完成实验,除图甲所示的器材之外,还需要补充的测量工具是 。在安装器材时最后安装的是 (选填“酒精灯”或“温度计”)。
(2)由图乙可知,图 (选填“A”或“B”)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3)由表中记录的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水沸腾时的温度为 ℃,第 min记录的温度数据是错误的,依据是 。
(4)(2分)小明和另外一名同学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且同时开始实验,但水开始沸腾的时间不相同,他们绘制的沸腾图像如图丙所示,其中水量较大的图像为 (选填“a”或“b”)。
[拓展](4分)胡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进行了如图4-Z-11 所示的演示实验:水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结果发现已停止沸腾的水又重新沸腾。这是因为浇冷水时烧瓶内的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导致水面上方的气压减小,水的沸点 (选填“升高”或“降低”)。
20.(8分)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们利用碘锤装置进行如下实验:
(1)小丽同学将碘锤放入热水中,如图4-Z-12甲所示。碘锤中的碘颗粒逐渐消失, (填物态变化名称)为紫红色的碘蒸气并充满碘锤。下列生活实例与此实验原理相同的是 (填字母)。
A.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会变小
B.洒在地上的水过一会儿就不见了
(2)小勇同学认为按照图乙的方法加热碘锤,实验现象更明显。小丽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碘的熔点是 水的沸点是 酒精灯的外焰温度可以达到 小丽认为,如果按照图乙的方法加热碘锤,碘颗粒吸热除了发生图甲中的物态变化外,还可能会 并且 。
(3)(4分)将图甲中的碘锤从热水中拿出,再放入凉水中,碘锤中紫红色的碘蒸气逐渐消失, (填物态变化名称)为碘颗粒,这个过程中碘蒸气需要 热量。
1. D 2. D 3. A 4. D
5. C 6. D 7. B 8. B
9. AB 10. ABC
11. B 放大 38.2
12.凝固 由高到低
13.压缩体积 汽化
14.液化 放出
15.熔化 凝华
16.升华 凝固
17.(1)使物质受热均匀且温度变化缓慢
(2)46
(3)6 吸收 不变
(4)c
18. (1)c a (2)吸收
(3)液体上方空气流速
(4)较大
(5)不变
19. (1)秒表 温度计
(2)A
(3)987 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4)b
[拓展]液化 降低
20. (1)升华 A
(2)熔化 汽化
(3)凝华 放出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