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光的世界单元测试卷2025-2026学年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章 光的世界单元测试卷2025-2026学年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24.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8-05 14:29: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章 光的世界单元测试卷
[测试范围:第4章 时间:4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 分)
1.对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线是真实存在的带箭头的直线 B.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C.正在放映的电影幕布是光源 D.阳光下,树木在地面上的影子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2.如图3-Z-1所示现象能用光沿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 )
3.如图3-Z-2所示,一束光斜射到镜面上发生了反射,由图可知 ( )
A. AO为入射光线,入射角是40° B. BO为入射光线,入射角是50°
C. AO为入射光线,入射角是50° D.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是 90°
4.教学楼大厅里竖立着一面平面镜,一只小蜜蜂以图3-Z-3中虚线所示路线从镜前飞过,蜜蜂在镜中的像 ()
A.大小不变,到镜面的距离变大 B.大小不变,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C.变大,到镜面的距离变大 D.变大,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5.图3-Z-4中正确表示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的光路是 ( )
6.小明国庆期间理发时,在理发店墙上的大平面镜中看到挂在背后墙上的“快乐”二字和挂钟刻度面如图3-Z-5所示,则当时“快乐”二字摆放方式和实际时间正确的是图3-Z-6中的 ( )
7.如图3-Z-7所示,小月把放大镜放到花朵前某位置时,看到了花朵正立、放大的虚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此时放大镜到花朵的距离大于1 倍焦距
B.此时成的像不能用光屏承接到
C.放大镜只能成放大的像
D.该放大镜实际上是一块凹透镜
8.下列关于凸透镜应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近视眼需要戴凸透镜来矫正
B.望远镜中物镜的作用相当于放大镜
C.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应使二维码位于手机镜头一倍焦距之内
D.当投影仪的镜头靠近投影片时,投影仪成的像将变大
9.(多选)小强同学用如图3-Z-8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并将数据依次记录在下表中。实验后他想让与地平线成60°角的太阳光竖直向下照亮井底,他把平面镜按如图乙放置。对此探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实验次数 1 2 3 4 5
∠i 0° 20° 40°
∠r 0° 20° 40°
A.图甲中表示反射角的是∠i B.实验时的反射光线是绕O点逆时针转动的
C.实验说明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D.图乙中平面镜与地平线的夹角θ为75°
10.(多选)小燕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调节到如图3-Z-9所示的位置,光屏中心正好出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25 cm
B.屏上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若将蜡烛向右移动,光屏应适当向右移动,才可能在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
D.在凸透镜和蜡烛间安装一个凹透镜,取走光屏,人眼在原光屏处透过透镜向左观察,一定可以看到清晰的像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8 分)
11.小月在实验室研究光的直线传播现象。他将一个光源放在O点照亮一个不透明的物体AB,如图3-Z-10 所示。此时右侧的墙壁上会出现AB的影子,如果将光源向上移动,影子将向 (选填“上”或“下”)移动。如果使光源靠近AB,影子的范围将会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2.“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红领巾迎着太阳,阳光洒在海面上,水中鱼儿望着我们,悄悄地听我们愉快歌唱。”这是一首耳熟能详的歌曲,其中,看到“倒映的白塔”属于光的 现象;墙是“红色的”,是因为墙壁能够 (选填“反射”或“吸收”)红色光;水中鱼儿看到的“我们”是 (选填“实像”或“虚像”)。
13.如图3-Z-11所示是一个便携式可折叠镜子,它由三个小平面镜组成。小霞距离平面镜0.5m,她在镜中的像与她相距 m,当她面镜时,她在镜中的像大小 (选填“变大”或“不变”)。
14.2023年5月13 日,我省多个地区的人们看到太阳的周围出现一个彩色的光圈,如图3-Z-12所示。这是一种罕见的天象————日晕,它是光透过高空云层中的冰晶 形成的,这种现象说明太阳光 (选填“是”或“不是”)单色光。
15.如图3-Z-13所示,在练习调节教学投影仪的实践活动中,小明通过调节,使屏幕上出现了清晰的画面。这时,教室后排同学要求他将屏幕上的画面再调得大一些。为此,小明的操作应当是:适当 (选填“增大”或“减小”)投影仪与屏幕的距离,并将凸透镜适当向 (选填“上”或“下”)移动。
16.小明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f=10cm)前18cm处,光屏上得到了烛焰倒立、 的清晰像,然后他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了一个远视眼镜片,由于远视眼镜片对光有 作用,所以光屏上烛焰的像变模糊了(如图3-Z-14所示),若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他可将光屏 (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
三、作图题(共4 分)
17.请根据图3-Z-15 中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作出凸透镜的入射光线和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
18.如图3-Z-16 所示,S'是点光源S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S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恰好射向凹透镜右侧虚焦点 F。请画出点光源 S并补全光路图。
四、实验探究题(共48 分)
19.(14分)如图3-Z-17甲所示为“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M是平面镜,纸板 EF是由两块纸板连接而成的,纸板 F可绕ON 向前折或向后折。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中,从纸板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纸板上光的径迹,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 (选填“镜面”或“漫”)反射。
(2)实验前,应将纸板 放置于平面镜上。移动激光笔,使入射光线绕入射点O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可观察到反射光线沿 时针方向转动。如图乙所示为液面微变监视器,光束发射器始终沿图中方向向被监视的液面发射,若反射到光电转换接收器上的光点从S 移向 S ,则表明液面 (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3)实验结束后,同组的小明和小刚都想从镜子中看到对方的眼睛,而不想让对方看到自己的眼睛,结果他俩谁都没有能做到,你认为没有能做到的原因是 。
(4)移动激光笔,使入射角为45°,测得反射角也为45°。出此就得出“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结论。你认为有何不妥之处 答: 。
20.(16分)小芳想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她找到了一些实验器材(如图3-Z-18甲所示)。
(1)为了验证猜想,实验中小芳应该选择 (填蜡烛的序号)两支蜡烛、光屏和 (选填“玻璃板”或“平面镜”)等。
(2)选好器材后,她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将器材按照如图乙所示位置摆放好,若将前面的蜡烛称为蜡烛A,后面的蜡烛称为蜡烛B,则她应该点燃的蜡烛是 (选填“A”“B”或“A和B”),在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蜡烛 (选填“A”或“B”)这一侧观察,移动蜡烛 B,发现它能与蜡烛A 所成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像与物大小 。
(3)小芳把白纸沿着MN 对折,观察到像与物的对应点完全重合,并据此得出了“像距等于物距”的结论。你认为小芳实验的不足之处是: 。
(4)小芳取走蜡烛B,把光屏放在像的位置,这时她直接观察光屏,发现光屏上没有像,这说明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 像。
(5)如图3-Z-19所示实例中不属于平面镜应用的是 。
21.(18分)小月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
(1)如图3-Z-20甲所示,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 f= cm;将此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并调整实验器材,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在 。
(2)如图乙所示,若将蜡烛移动至 10cm刻度线处,此时光屏上成倒立、 的实像,在生活中人们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光学仪器是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若将蜡烛向右移动1 cm,应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 (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1cm,才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像的大小比刚才的像要 (选填“小”或“大”)些。
(3)如图乙所示,若在凸透镜左侧附近放置一凹透镜(图中未画出),此时应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4)如图乙所示,当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时,如果用遮光板尽可能靠近烛焰,并挡住烛焰的上半部分,我们观察光屏时,将会在光屏上看到 。
A.烛焰下半部分的像 B.烛焰上半部分的像
C.烛焰完整的像,像的亮度变暗 D.烛焰完整的像,像的亮度不变
1. B 2. D 3. A 4. B 5. C6. A 7. B 8. D 9. CD 10. BC11.下 变大
12.反射 反射 虚像
13. 1 不变 14. 折射 不是
15.增大 下
16.放大 会聚 靠近
17.如图所示
10
18.如图所示
19. (1)较黑暗 漫
(2)垂直 顺 上升
(3)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4)一次实验具有偶然性
20. (1)②③玻璃板
(2)A A 相等
(3)没有多次实验(只有一组数据),结论不具有普遍性
(4)虚 (5)C
21. (1)10.0同一高度
(2)放大 投影仪 右 大于 大
(3)右 (4)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