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第11课 岳阳楼记 第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第11课 岳阳楼记 第2课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20.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18 10:56: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第十一课 岳阳楼记(第二课时)
目录
内容精讲
艺术特色
结构梳理
主题归纳
拓展延伸
课堂练习
课后作业
内容精讲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部分分别写了什么?
第一部分(1)
第二部分(2—4)
第三部分(5)
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及写作缘由。
写迁客骚人览物而生的两种感情。
抒写宽广胸怀和政治抱负。
内容精讲
【第一部分(1)】
1.第1段交代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可见作者欣赏他的旷达胸襟,认为他与一般的“迁客”不同。
背景
内容精讲
2.第1段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政治态度?
范仲淹一方面对好友的政绩表示赞赏,一方面对“重修岳阳楼”的盛举表示支持。这反映了作者一种积极的政治态度,即使受到不公正的对待,也要奋发有为而不是消沉下去。
内容精讲
1.找出第2段中概括描写洞庭湖全景的句子并分析表达效果。
总写:“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全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空间、时间
【第二部分(2—4)】
内容精讲
衔:洞庭湖中有许多小山,用“衔”字形象地写出湖与山的关系。
吞:不仅形象地写出湖与江的关系,而且“吞”字声音宽舒洪亮,读来气势磅礴。
化静为动
内容精讲
浩浩汤汤:字音响亮,叠字加强气势,形容水大流急,既绘声,又绘形。
气象万千:洞庭湖上景象变化之多之快。
横:显得境界开阔而有气魄。
——炼字
内容精讲
2.朗读第3、4段,说说作者是怎样表达“悲”和“喜”的。
“淫”“阴”“浊”“啸”“啼”

动:雨 风 浪 虎 猿
静:日星 山岳 墙 楫
“隐曜”“潜行”“倾”“摧”
景物带有浓厚的感彩,描绘了一幅天昏地暗、浪黑风高、恐怖凄惨的画面。
内容精讲
3.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有何目的?
“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目的:将迁客骚人的悲喜感情与“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的主旨。
“喜”:“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对比
内容精讲
4.品读2—4段,说说“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是什么?他们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心境?
(1)览物之情有两种:一是远离京城,怀念家乡,担心遭诽谤和指责的悲伤;二是胸怀开阔,精神愉悦,荣辱偕忘的喜悦。
内容精讲
(2)产生不同的心境的原因:他们是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产生或喜或悲的感情。
(3)这样写是为了将迁客骚人的悲喜之情与“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景抒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主旨。
内容精讲
【第三部分(5)】
1.朗读第5段,说说什么是“古仁人之心”。
“古仁人之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忧乐观
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
乐:“后天下之乐而乐”
“微斯人”:指古仁人,也暗指滕子京,表示对滕子京的慰勉和规箴之意。
内容精讲
2.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
我国古代早有“与民同乐”的思想: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
内容精讲
范仲淹两岁丧父,生活贫苦,却少有大志,刻苦读书。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忧后乐”的思想,究其渊源,即儒家的仁爱思想。孟子曾说:“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内容精讲
范仲淹把“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思想进一步发展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就是要超越个人忧乐,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补救时弊,积极进取。范仲淹在其从政生涯中,始终践行这一信念。
艺术特色
1.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
(1)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的原因
(2)洞庭湖的全景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
记叙
描写
艺术特色
(3)描写“阴冷”的画面
(4)描写“晴明”的画面
描写
抒情
(5)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襟。
议论
艺术特色
本文内容充实,情感丰富,将叙事、写景、议论、抒情自然结合起来,既有对事情本末的交代,又有对湖光水色的描写;既有精警深刻的议论,又有悲伤惆怅的抒情。记楼,记事,更寄托自己的心志。
艺术特色
2.繁简得宜,层层蓄势。
文章略写“巴陵胜状”,详写“览物之情”;从“岳阳楼之大观”转而描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最后发表议论,提出文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
艺术特色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日星隐耀,山岳潜形”
“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浮光跃金”
——比喻
3.动静结合、修辞的运用
艺术特色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视觉
4.多种感官描写
嗅觉
听觉
结构梳理
岳阳楼记
叙事:
写景: 
抒情:
议论:
重修岳阳楼 作文以记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暗 明
悲 喜
↓↓
↑↑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主题归纳
本文通过对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描写,以及对“迁客骚人”“览物之情”的分析,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也表示了对好友滕子京的慰勉和规箴之意。
课堂练习
1.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字永叔,谥号文正。谥号是古代对死去的帝王、大臣等按其生平事迹给予的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
B.“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谪”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的“左迁”都是指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
C.“冕”是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戴的礼帽。后专指皇冠。
D.“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A
拓展延伸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范仲淹自幼多病,后又患了肺病,不久,妻子李氏也病死在饶州。在附近做县令的诗友梅尧臣,寄了一首《灵乌赋》给他,并告诉他说,他在朝中屡次直言,都被当作乌鸦不祥的叫声,昔日愿他拴紧舌头,锁住嘴巴,除了吃喝之外,只管翱翔高飞。范仲淹立即回答了一首《灵乌赋》,禀复说,不管人们怎样厌恶乌鸦的哑哑之声,他却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课后作业
1.背诵全文。
2.借鉴古人感受自然,抒发情感的方式,尝试写点抒情文字。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