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质量与密度单元测试卷
[测试范围:第6章 时间:4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物体的质量最接近50kg的是 ( )
A.一头牛 B.一个鸡蛋
C.一名中学生 D.一支铅笔
2.下列情况中,物质的质量会发生改变的是 ( )
A.密封在碘锤中的碘升华前后 B.一支粉笔书写后变短
C.从教室拿到物理实验室的物理书 D.把一块橡皮泥捏扁前后
3.小明用托盘天平测一圆柱体铁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他用了50g、20g 和5g砝码各一个,游码位置如图5-Z-1所示。测量完毕后才发现他错误地将铁块放在了右盘,而将砝码放在了左盘,则该圆柱体铁块的质量为 ( )
A.73.0g B.77.0g C.77.5g D.72.5g
4.商店常用如图5-Z-2所示的台秤称量货物的质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货物的质量等于槽码的质量
B.若槽码磨损了,则称量的结果比货物实际质量大
C.若秤盘下粘了一块泥,则称量的结果比货物实际质量小
D.若调零螺丝的位置比正确位置向右多旋进了一些,则称量的结果比货物实际质量大
5.下列关于质量和密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同种物质在一定状态下密度是定值,与质量和体积无关
B.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水结成冰后,密度不变
C.日常生活中常说“铁比棉花重”是指铁的密度大于棉花的密度
D.被宇航员从地面带入太空的照相机质量和密度都没有变化
6.阅读下表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常温常压下部分物质的密度
金 水银
钢、铁 纯水
冰 植物油
干松木 酒精
A.固体的密度一定比液体的密度大 B.体积相同的植物油和酒精,酒精的质量大
C.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其密度一般不同 D.不同物质的密度一定不同
7.密度知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乒乓球不慎被挤瘪但无破损,球内气体密度变小
B.飞船尽可能采用强度高、密度小、性能优良的新材料制造
C.用塑料泡沫作为电影场景中倒塌的“墙壁”
D.冬季与夏季煤气的价格不同的原因之一是煤气在两季的密度不同
8.把一石块浸没在盛满煤油的杯子中,从杯中溢出了。 的煤油。若将该石块浸没在盛满水的杯子中,则溢出水的体积和质量是( ( )
9.丁丁找了一个形状不规则的小蜡块,经查阅资料后了解到蜡块的密度大约为 他想准确测量出蜡块的密度。以下方案合理的是 ( )
A.先用量筒测出体积,再用天平测出蜡块质量,得出密度
B.如图5-Z-3甲所示,测量体积时,用木棒将蜡块压入装有适量水的量筒中,测出体积为
C.如图乙所示,测量体积时,可以将蜡块放入装有适量酒精 的量筒中,测出体积为
D.测量体积时,直接将蜡块放入水中,测出进入水中深度 和露出水面高度h 也可求体积
10.用量杯盛某种液体,测得液体与量杯的总质量m 和液体的体积V的关系图像如图5-Z-4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液体的体积是 时,液体的质量是100g B.由图像可知液体的质量和体积不成正比
C.由图像可知液体的密度随体积的增大而减小 D.此液体的密度是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8分)
11.一个钢瓶内装有氧气,某次抢救病人时用去了一部分,罐内氧气的质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密度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2.小明想知道一盒大头针共有几枚,他先用电子秤测出 100枚大头针的总质量,如图5-Z-5甲所示,则一枚大头针的质量为 g,经计算可知这盒大头针(图乙)有 枚。这种做法与直接用天平测量一枚大头针的质量相比,优点是 。
13.甲、乙两实心铁块,它们的体积之比是1:3,其密度之比是 ;若甲截去 乙截去 ,则余下部分的密度之比为 。
14.冬季气候干燥,容易发生火灾。如若被困火灾现场,建筑物内受困人员应捂鼻、弯腰迅速撤离火场,这是因为燃烧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温度升高,密度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大量聚集在房间的 (选填“上方”“中间”或“下方”)。
15.某同学测量鸡蛋密度的过程如下。
(1)把一枚鸡蛋放在调好的天平的 (选填“左”或“右”)盘,平衡时,放在托盘中的砝码以及游码位置如图5-Z-6甲所示,则鸡蛋的质量为 g。
(2)将这枚鸡蛋放入盛有350mL水的量杯后,鸡蛋浸没在水中,此时量杯中的水面如图乙所示(鸡蛋未画出),则鸡蛋的体积为 cm 。
(3)这枚鸡蛋的密度为 g/cm 。
16.降雪量是用一定面积的雪化成水后的高度来衡量的。一场大雪后,小华用刻度尺测出水平地面雪的厚度为180 mm,然后他用脚使劲将雪踏实,测出脚踩出的雪坑的深度为165 mm,示意图如图5-Z-7 所示,若雪在受外力挤压可以形成冰,则可以估算出雪的密度为 ] k g / m^{3} 。 ( \rho_{水} = 0 . 9 × 1 0^{3} k g / m^{3} )
三、实验探究题(共26 分)
17.(6分)在“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盐水的密度”实验中:
(1)将天平放在 桌面上,把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处,指针位置如图5-Z-8甲所示,应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直至天平平衡。
(2)继续进行实验,记录数据:
a.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盐水,测得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 为116g。
b.如图乙所示,把烧杯中部分盐水倒入量筒,读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为40 cm 。
c.如图丙所示,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m 。
d.计算出盐水的密度ρ。
请在表格中的①②③位置处填写相应的数据。
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 /g 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m /g 量筒中盐水的质量m/g 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cm 盐水的密度
116 ① ② 40 ③
(3)某小组在步骤b中不慎将少量盐水溅在量筒外面,这个小组测得的盐水密度会 。
18.(12 分)某物理兴趣小组进行了鹅卵石密度的测量。
(1)小明在调节天平平衡时,将游码移动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后,发现指针如图5-Z-9甲所示,则接下来应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
(2)小明用天平称量鹅卵石的质量时,将最小的砝码放入右盘后,指针由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转至右侧。此时小明取下最小的砝码,下一步操作是 (选填“A”或“B”)。
A.调节平衡螺母 B.调节游码
(3)当横梁再次平衡时,砝码的质量及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将鹅卵石放入盛有30mL水的量筒中,静止时液面位置如图丙所示,则鹅卵石的密度是 k g / m^{3}。
(4)小亮的鹅卵石放不进量筒,他用烧杯和水也测出了鹅卵石的密度,他的实验如下:
①用天平测出鹅卵石的质量m ;
②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 ;
③如图丁所示,烧杯放在水平桌面上,用细线系住鹅卵石轻轻放入烧杯中,使鹅卵石浸没水中,在烧杯壁上标记出水面的位置;
④将鹅卵石从水中取出后, ,再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 ;
⑤鹅卵石的体积:,鹅卵石密度的表达式: (用字母 和ρ水表示)。
19.(8分)馨玲同学在实验室测量某种小矿石的密度,选用天平、量筒、小矿石、细线和水。
(1)正确调节后,称量小矿石的质量。如图5-Z-10 所示是馨玲同学在称量过程中调节的情境。请指出她在操作上的错误之处: 。
(2)整理器材时发现,天平的左盘有一个缺角,则测量结果 (选填“偏大”“偏小”或“仍准确”)。
(3)量筒不小心被打碎了,老师说只用天平还能测量出陈醋的密度。馨玲同学利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和适量的水,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你补充完整:
①调节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 m ;
②将一个烧杯 ,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 ;
③用另一个烧杯装满陈醋,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陈醋的总质量为m ;
④根据测得的物理量求出该陈醋的密度 (用m 、m 、m 及水的密度ρ水 表示)。
四、计算题(共16分)
20.(8分)小梦回农村奶奶家,看见晒谷场上有一堆稻谷,体积为 ,为了估测这堆稻谷的质量,他用一只空桶平平地装满一桶稻谷,测得桶中稻谷的质量为9 kg,再用这只桶装满一桶水,测得桶中水的质量为8kg。求:
(1)桶的容积。
(2)稻谷的密度。
(3)这堆稻谷的总质量约为多少千克。
21.(8分)“冻豆腐”又称“海绵豆腐”,它是将鲜豆腐冰冻后,然后化冻,让豆腐中的水分全部流出,形成密布的孔洞(豆腐被挤压后不会反弹,孔洞为冰所占的地方),但豆腐的外形又不变(即总体积不变),因其口味较好,深得人们喜爱。晓冰的妈妈买来 600 g鲜豆腐,体积为 ,打算将其制成冻豆腐。已知鲜豆腐中所含水的质量占总质量的54%,冰的密度 求:
(1)鲜豆腐的平均密度。
(2)冻豆腐内所有孔洞的总体积。
(3)冻豆腐实心部分(水流出后余下的豆腐部分)的密度。
1. C 2. B 3. A 4. B 5. B6. C 7. A 8. C 9. C 10. D11.变小 变小
12. 0.08 625 误差较小
14.变小 上方
15. (1)左 53 (2)50
(3)1.06
16. 0.075×10
17. (1)水平 左
(2)①72②44③1.1
(3)偏大
18. (1)右 (2)B
(4)④向烧杯内加水至标记处
19.(1)测量时调节平衡螺母
(2)仍准确
(3)②装满水
20.(1)由密度公式可得,桶的容积:
(2)空桶平平地装满一桶稻谷时,稻谷的体积: 稻谷的密度 (3)这堆稻谷的总质量:
21.(1)鲜豆腐的平均密度:
(2)豆腐含水的质量: 54%=600g×54%=324g,
因水结冰后质量不变,
所以,
鲜豆腐冰冻后冰的体积,即冻豆腐内所有孔洞的总体积:
360cm 。
(3)冻豆腐实心部分的质量: 因鲜豆腐冰冻后,豆腐整体外形不变,所以,冻豆腐实心部分的体积:140 cm ,冻豆腐实心部分的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