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声现象 单元测试卷 2025-2026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声现象 单元测试卷 2025-2026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6.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8-05 14:39: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章声现象 单元测试卷
[测试范围:第二章 时间:4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按照民间传统习俗,迎亲队伍时常以敲锣打鼓、吹唢呐(如图2-Z-1所示)等方式来营造热闹喜庆的气氛。关于唢呐与锣、鼓的发声原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锣、鼓和唢呐的声音都是由于振动而产生的
B.只有唢呐的声音是由于振动而产生的
C.只有鼓的声音是由于振动而产生的
D.只有锣的声音是由于振动而产生的
2.2025年我国将实现航天员登月计划,在月球上漫步的航天员需要借助无线电通信设备才能进行交谈,其原因是( ) ( )
A.月球上声音传播速度大 B.月球上只能传播超声波
C.月球上是真空的,不能传声 D.月球上航天员的声带无法振动发声
3.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低声细语”中,“低”是指声音的音调低
B.“引吭高歌”中,“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C.“女高音”中,“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
D.“男低音”中,“低”是指声音的音调低
4.小明游览一座古寺时发现里面有一个变音钟,随着钟下燃烧的香火越旺,敲出的声音越高亢,原因可能是()
A.香火使钟周围的空气温度升高,传声效果越来越好
B.任何物体温度升高时,振动发出的声音音调都会变高
C.香火使钟的振幅加大,声音响度变大
D.香火使钟的温度升高,材料的微观结构发生变化,钟的振动频率改变
5.声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声现象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图2-Z-2中主要描述声能够传递能量的生活事例是 ( )
6.下列措施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的是 ( )
A.在道路两旁种植树木 B.阅览室禁止大声喧哗
C.机场工作人员戴防噪声耳罩 D.在高速公路两旁安装隔音墙
7.如图2-Z-3所示是生活中的两个情境,图甲是居民小区中安装的噪声监测器,显示环境噪声为55.5分贝。图乙是钢琴调音师正在用手机上的一个调音软件播放音叉 256 Hz、512 Hz、1024 Hz、2048 Hz的标准音来校准琴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
B.分贝是音调的单位
C.2048 Hz的声音属于次声波
D.256 Hz的声音和2048 Hz的声音比较,256 Hz的声音音调更高
8.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它不仅文字优美,还蕴含着许多物理知识。下列诗句中有关声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B.“忽闻岸上踏歌声”中听到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的是声音的音调高
D.“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钟声是根据响度辨别的
9.2023年央视春晚上演员用洞箫(图2-Z-4)吹奏名曲《百鸟归巢》,演奏者用洞箫以花舌吹法模拟鸟啼声,其模拟的鸟啼声使现场听众感受到了百鸟归巢的轻松活泼气氛。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
B.用洞箫模拟鸟啼声,主要模拟鸟啼声的音调
C.现场的听众听到的乐曲声是通过笛子传播的
D.听众在乐曲声中感受到了百鸟归巢的轻松活泼气氛,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
10.某科技公司成功研发出超声波指纹识别关键技术,其工作原理与声呐类似。放大手指局部,表面是凸凹不平的。如图2-Z-5所示,手机内置有超声波指纹识别系统,手机发出超声波遇到手指上A、B、C、D、E五个位置,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0.29 ms、0.41 ms、0.29 ms、0.41 ms、0.32 ms,根据时间,求出手指与手机平面的距离,可绘出指纹的大致形状,则该处指纹的大致形状是图2-Z-6中的 ( )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1.将衣架挂在细绳的中央,细绳绕在两手食指上,如图2-Z-7甲所示,伸直手臂,当同伴用铅笔轻轻敲击衣架时会听到声音,该声音是通过 传入人耳中的;如图乙所示,用绕有细绳的食指堵住双耳,再次敲击衣架时依然能听到声音,说明 。
12.端午节期间,小郑随父母到山区爬山,他向着远处的山崖大喊一声,约1.6s后听到回声,他们距山崖大约 m(声速按340m/s计算)。声音在空气中以 的形式传播。
13.在物理学中,对声音特征的描述有“音调、响度、音色”这些词,请在下列各小题中选填这些词。
(1)“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 大。
(2)“悦耳动听”说明声音的 好。
(3)“脆如银铃”说明声音的 高。
14.小红自己制作了一个哨子,在筷子上缠一些棉花,做成一个活塞,如图2-Z-8甲所示。
(1)吹奏哨子时,哨声是由管内的 振动而产生的。如图乙所示,图A、B、C中活塞在管中不同位置时,用嘴吹管的上端能分别吹出“do(1)”“re(2)”“mi(3)”三个音阶,则 do(1)这个音阶与图 位置对应。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小明觉得这个哨子的声音很难听,他用手捂住了耳朵,这是在 减弱噪声的。
15.如图2-Z-9所示,为了“吹”灭左边的烛焰,可以用力敲击橡皮膜,增大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烛焰熄灭,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
16.如图2-Z-10甲所示,将话筒接在计算机的输入端,将三种声音输入,已知发出声音的时间相同,计算机的屏幕上分别出现如图乙所示的三种波形,根据波形分析:(均选填“频率”“振幅”“音调”“响度”或“音色”)
(1)B和A相比,B振动的 高,所以 高。
(2)C和A 相比,C的 大,所以 大。
三、实验探究题(共34分)
17.(12分)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如图2-Z-11所示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悬挂着的乒乓球,可观察到 ,该现象说明了 。
(2)如图乙所示,小华同学用手敲桌子,小明听到了较大的声响,但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使现象明显,你的改进方法是 。
(3)如图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会把泡沫塑料球弹开,该实验能说明 可以传声,还能说明声音能传递 。
(4)如图丁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铃声越来越小,此现象说明声音的传播 。
18. (12分)如图2-Z-12甲所示,用手拨动塑料尺。
(1)发出的声音是由塑料尺 产生的。
(2)如图a所示,用较小的力轻拨塑料尺;如图b所示,用较大的力重拨塑料尺,从图a到图 b,塑料尺发出声音的 变大。
(3)图c到图d,拨塑料尺的力不变,使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变长,用仪器测得图c实验中声音为1.3×10 ,图d实验中声音为1.2×10 ,两个数据的单位是 ,可见随着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变长,发出声音的 变低。
(4)拨塑料尺的力不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在塑料尺右端开小孔,开孔前后,两次发声的波形图如图乙、丙所示。可见发声体的结构不同,会导致发出声音的 改变。
(5)当塑料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较大的力拨动塑料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 。
19.(10分)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受多种因素影响,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编号 A B C D E F G H I
材料 铜 铜 铜 铜 铜 铜 铁 尼龙 尼龙
长度/ cm 60 60 60 80 100 80 80 100
横截面积/mm 0.76 0.89 1.02 0.76 0.76 1.02 1.02 0.89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中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小华又借来一个能够测量声源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 的三种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 的三种琴弦进行实验。
(3)为了验证猜想三,选用了编号为E的琴弦进行实验,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
(4)该探究实验采用的物理研究方法是 。
四、计算题(共20分)
20.(10分)海岭又称海底山脉,一般在海面以下,如图2-Z-13所示,对某海岭进行勘测,某勘探船停在该海岭底部的A 处正上方,向海底发出声呐信号,5.24s后收到回波信号。之后勘探船以1节的平均速度沿直线行驶到达海岭最高点B处正上方,用时2h。到达B处正上方停下后,该船再次向海底发出声呐信号,经3s后收到回波信号。已知声信号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1节=1海里/h,1海里=1.852km。求:
(1)A处海水的深度。
(2)勘探船两次探测间航行的距离。
(3)B处比A 处高多少米。
21.(10分)汽车在某段公路上匀速直线行驶时,进入某超声测速区域,如图2-Z-14所示。当该车运动到距测速仪370 m处时,测速仪向该车发出一超声波信号,2s后收到从车返回的信号,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 m/s,求该车的速度。
1. A 2. C 3. D 4. D 5. C
6. C 7. A 8. B 9. D 10. C
11.空气 固体可以传声 12.272 波
13. (1)响度 (2)音色 (3)音调
14. (1)空气柱 B (2)人耳处
15.响度 能量
16. (1)频率 音调 (2)振幅 响度
17.(1)乒乓球被弹开
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2)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
(3)空气(或气体)能量
(4)需要介质
18. (1)振动 (2)响度
(3)赫兹(Hz) 音调 (4)音色
(5)此时塑料尺发出的是次声波
19. (1)A、B、C (2)A、D、F
(3)80 1.02 (4)控制变量法
20. (1)由 可知,从A 处正上方的海面向海底发出的超声波传播的路程:s =v t =1500m/s×5.24 s=7860m;
A处海水的深度:
(2)1节=1海里/h=1.852km/h,
由 可得,勘探船两次探测间航行的距离:s= vmt=1.852 km/h×2 h=3.704 km=3704m。
(3)由 可得,在B处正上方的海面向海底发出的超声波传播的路程:
B 处海水的深度:
B处比A 处高:
1680m。
21.由题意可知,在 的时间内声音传播的距离加上汽车行驶的距离等于测速仪向该车发出超声波信号时的距离,所以,由 可得, 即· ,解得,该车的速度:v车=30 m/s。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