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兰亭集序
达标训练·固双基
一、夯基训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癸丑(kuí) 会稽(kuài)
禊事(xì)
激湍(tuān)
B.举觞(shāng)
驰骋(chěng)
形骸(hé)
嗟叹(jiē)
C.悼念(dào)
国殇(shāng)
管弦(xuán)
惠风(huì)
D.静躁(zào)
虚诞(dàn)
俯仰(yǎng)
符契(qì)
解析:A项,“癸”应读“guǐ”;B项,“骸”应读“hái”;C项,“弦”应读“xián”。
答案:D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群贤毕至 祟山峻岭 茂林修竹 映带左右
B.流殇曲水
畅叙幽情
惠风和畅
游目骋怀
C.天朗气青
情随事迁
修短随化
若合一契
D.临文嗟悼
世殊事异
趣舍万殊
静躁不同
解析:A项,祟—崇;B项,殇—觞;C项,青—清。
答案:D
3.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已为陈迹(旧) 畅叙幽情(幽深内藏)
感慨系之(附着)
喻之于怀(比喻)
B.群贤毕至(全)
崇山峻岭(高)
终期于尽(至、及)
列坐其次(排列)
C.茂林修竹(修整)
人之相与(相交往)
修短随化(变化)
曾不知(竟然)
D.清流激湍(急流的水)
暂得于己(一时)
向之所欣(一向)
列叙时人(一个一个地)
解析:A项,“喻”,明白。C项,“修”,高;“化”,指自然。D项,“向”,过去,以前。
答案:B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 )
A.无丝竹管弦之盛
足以极视听之娱
B.引以为流觞曲水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C.当其欣于所遇
死生亦大矣
D.映带左右
齐彭殇为妄作
解析:A项,形容词用作名词/动词用作名词;B项,均为动词的使动用法;C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用作名词;D项,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
答案:B
5.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不能喻之于怀
B.当其欣于所遇
C.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D.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解析:A、B、D三项均为介词结构后置句。
答案:C
二、延伸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11题。
秋湖觞芰①图序(节选)
[清]曾燠
去年此日,湖水入图;闰月今秋,莲花展节。踏芳草而旧径出,讯竹林而新雨来。芰荷深浅,不减于昔游;朋友离合,已殊于前度。感四时之代谢,惜二难之重并。嘉会不常,芳筵宜再。
于时,晓凉犹嫩,残暑欲收。水涨茱萸之湾,风清杨柳之郭。画舫预停于堤曲,寺钟倏动于城阴。老僧来迎,群贤毕至,则由慧因寺前发棹也。
俄而锦缆徐牵,彩虹乍落。桥亭暂过,天水忽空。入香海之慈云②,有琅玕之别馆。绿波泛客,疑乘太乙之星;白羽摇芬,可结远公之社③,则就净香园小憩也。
于是过莲性之寺,沿筱园之堤。厥有层楼,颇宜高咏。旁屋三架,前沼一方。微飔送馨,初日生艳。拂绮席,陈兰肴。吸碧筩之杯,削华峰之藕。歌遗山双蕖之怨④,咏灵运五字之诗,则酌酒于高咏楼也。
既而余觞告终,清兴未已。将返山阴之棹,复回曲院之风。别港渺以通幽,清磬悠然在水。一庵半掩,千树交阴。竹露品茶,林风醒酒,则归途访桃花庵也。
嗟乎!何地无水,何处无花 或因人事之乖,不免胜游之少。惟此大江南北,时和岁稔,政简刑清;官有余闲,民无异志。得从诸君之后,重开昨岁之筵。可以娱嘉宾,可以容拙吏。谓非厚幸,宜得纪传。
(选自《骈文观止》)
注:①秋湖觞芰:“秋湖”,指江苏扬州的瘦西湖,作者曾燠(yù)于乾隆五十七年出任两淮盐运史,并在扬州设有驿馆,因在闰六月游湖,故称“秋湖”。“觞”,古代称酒杯,此处含有饮酒欣赏的意思。“芰”(jì),指菱、荷一类水生植物。②香海之慈云:指“香海慈云”,它是位于湖中小金山上的一个私家园林,也是古代扬州二十四景之一。③远公之社:指佛教领袖慧远在庐山为弘扬佛法而开创的莲社。④双蕖(qú)之怨:“双蕖怨”为古代乐府曲名。
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晓凉犹嫩,残暑欲收 嫩:轻、微。
B.桥亭暂过,天水忽空
空:空旷、开阔。
C.或因人事之乖
乖:不顺、不和谐。
D.可以娱嘉宾,可以容拙吏
拙:笨拙、不聪慧。
解析:D项,此句中的“嘉宾”和“拙吏”应是一种对仗和对比的关系,既然“嘉宾”是“尊贵的客人”的意思,那么,“拙吏”就应该是“普通的官员”或“一般的官员”才能体现出对仗和对比。所以把句中的“拙”解释为“笨拙、不聪慧”是不正确的,应解释为“普通、一般”才恰当。
答案:D
7.下列各句中,全都属于作者“胜游”(即“畅快游览”)感觉的一组是( )
①踏芳草而旧径出,讯竹林而新雨来
②朋友离合,已殊于前度
③嘉会不常,芳筵宜再
④晓凉犹嫩,残暑欲收
⑤绿波泛客,疑乘太乙之星
⑥竹露品茶,林风醒酒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①⑤⑥
D.②③⑥
解析:②是表达作者的一种遗憾,③是表达作者对朋友相聚的热情,④是作者交代出游前的天气。因此这三个句子均不属于作者“胜游”的感觉。
答案:C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这篇给诗集作的序文中,采用了大量骈散结合的句式,抒写了文人墨客游山玩水的乐趣,颇有王羲之《兰亭集序》的意蕴。
B.本文不但记叙了作者和朋友们游览瘦西湖等主要景点的行游过程,而且交代了《秋湖觞芰图》中每幅作品的创作背景。
C.本文不仅行文有序,而且描写生动,议论精当,说明简明,语言朗朗上口,有一种音韵之美。
D.本文虽然只是简要叙述与文人墨客一起闲游秋湖、作画吟诗的情形,但其中也蕴含着一种对当时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社会和谐的赞美。
解析:A项,根据标题和文本内容来看,这不是一篇给“诗集”写的序文,而是给一本名为“秋湖觞芰图”的“画集”写的序文。
答案:A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画舫预停于堤曲,寺钟倏动于城阴。
答案:游船预先停在堤边拐弯的地方,寺庙里的钟声忽然在城北敲响。
(2)得从诸君之后,重开昨岁之筵。可以娱嘉宾,可以容拙吏。
答案:(我)能够跟在诸君的后面,重开去年的宴席。能够用这种方式来娱乐尊贵的宾客,能够用这种方式容纳普通的官员。
参考译文:去年的今天,我们把瘦西湖湖水画进了图里;今年逢上闰六月,正好是莲花开放的时节。我们踏着芳草沿着老路出门,沿着竹林来到新雨过后的湖边。(只见)深深浅浅的菱叶和荷叶,同去年游览时看到的景况一点没变;(只是因为)有的朋友告别离开了,(所以这次)已不同于上一次了。(我们)感触一年四季新陈代谢的变化,更珍惜贤主嘉宾的重逢相聚。虽然美好的聚会不能常常有,但鲜美的宴席却应该再次摆设。
在这个时候,早晨的凉气还很轻微,残余的暑气将要收敛了。湖水涨满了茱萸湾,清风吹拂着城墙边的杨柳。游船预先停在堤边拐弯的地方,寺庙里的钟声忽然在城北敲响。有老僧前来迎接大家,许多嘉宾都到齐了,那就是从慧因寺前乘船出发呀。
不一会儿解开彩色的缆绳由纤夫牵着慢慢往前行,(看上去)就像忽然落下一道彩虹。一穿过桥亭,前面的天空和水面忽然显得空旷开阔起来。(大家上岸)走进湖中小金山上的“香海慈云”园林,(看见这里)建有像琅玕美玉似的宫室。游客行走在绿树丛中就好像漂浮在绿色波涛里一样,怀疑自己是在乘着太乙之星遨游;那白羽飘摇出来的芳香,仿佛可以联结上慧远大师的莲社,那就是在靠近净香园的地方稍事休息呀。
于是过了莲性寺,沿着筱园的堤岸向前走。那边有一座楼,很适宜放声吟咏。旁边有三间屋子,屋前有一个小池。微微的凉风送来香气,才升起的太阳散发着光芒。(我们)铺好鲜丽的桌布,摆上美味佳肴。品尝着用碧筩之杯盛的酒,切削着从华峰那边采来的藕。歌咏着元遗山的乐府曲,吟诵着谢灵运的五言诗,那就是在高咏楼饮酒作乐呀。
随后,余下的酒已经喝完,大家清雅的兴致却还没有消散。(一行人)正准备登上返回山阴的游船时,又从曲院那边飘来一阵阵带有荷香的微风。另有一条水路可以通向渺茫幽远的地方,有种磬乐般奏出的声音清悠地回荡在水面。前面有一座庵堂被树丛半遮着,许多树木枝条交错留下浓荫。(我们)在挂着露珠的竹林里喝茶,让林风吹拂着醒酒,那就是在返回的途中游访桃花庵呀。
唉!哪里没有水,哪里没有花 有时因为人和事的不如意,不免很少有这样畅快游览的机会。只有这大江南北,天时调和,年岁丰熟,政事不忙,刑法清正;官吏有空余时间,百姓没有骚动的事情。(我)能够跟在诸君的后面,重开去年的宴席。能够用这种方式来娱乐尊贵的宾客,能够用这种方式容纳普通的官员。说起来这不是大幸吗 所以应该把此次游湖的情形记叙下来。
三、语言运用
10.下面是一段介绍王羲之书法的文字,请用比较工整的语句(如排比)概括王羲之在书法史上的主要贡献。要求:①符合原意;②不超过30字。
在书法史上,王羲之是一位富有革新精神的大书法家。他早年从卫夫人学书,后改变初学,草书学张芝,楷书学钟繇,在书法上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中晚年时,他不满当时用笔滞重、结体稚拙的局面,锐意改革,书风大变。他对楷书的结构、点画等加以变革,使楷书趋于匀称俊俏,挺拔多姿;他开创了今草,其草书用笔多变,流畅而富有韵致,比起前人有了质的飞跃;他的行书婉转灵动,俊逸妍美,从此行书取得了与篆隶楷草并列的地位。
解析:题目要求概括“王羲之在书法史上的主要贡献”,并运用比较工整的语句。可筛选末句的“他对楷书的结构……加以变革”;“他开创了今草……质的飞跃”;“他的行书……地位”等语句加以整合作答。
答案:(示例)王羲之变革了楷书,发展了草书,确立了行书的地位。
11.请根据上下文,从所提供的四个选项中选择相应语句分别填入文中横线处。(只填字母)
《兰亭集序》(见图)这幅传颂千古的书法名迹,通篇遒美劲健,变幻万端,如有神助,在章法、结构、用笔上都达到了行书艺术的高峰。章法上,凡二十八行,行的疏密大致相等,唯首尾偶显宽密;字与字之间,大小参差,长短配合,错落有致, ① 。结构上,极尽变化之能事,不求字体结构的平正、对称、均匀, ② ;或修长,或浑圆,突破了隶书扁平方正的形貌。全篇三百二十四字,每一字都被王羲之用笔画赋予了鲜活的生命,有筋骨,有血肉, ③ ;尺幅之内,众相毕现;异字异构,同字别构,匠心独运,韵味无穷, ④ 。
A.秉性、精神、风仪各异
B.可谓极尽运笔使锋之妙
C.强调欹侧、揖让、对比
D.颇具天然潇洒飘逸之美
解析:先读懂整段文字,文段对《兰亭集序》书法作品是从“章法、结构、用笔”等方面来评析的。从对“章法”的评析看,第①处应该填D项,D项是从整体的章法上总结的;从第②处前的“平正、对称、均匀”,可推知第②处填C项最恰当;同样,从③处前的“鲜活的生命,有筋骨,有血肉”可推知第③处填A项最恰当;第④处自然就是B项了。
答案:①D ②C ③A ④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