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并序)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使快(快速)弹数曲 颜色故(衰老)
击节(节拍)碎
低眉信(随便)手
B.寻声暗(悄悄)问
欲语迟(迟疑)
添酒回灯(拿回灯)
惨(悲惨)将别
C.声声思(悲,伤)
漂沦(沦落)憔悴
小弦切切(声音轻细且急促)
恬然(淡泊宁静的样子)自安
D.却(退回)坐
轻拢(顺手下拨)
红绡(一种丝织品)
每(常)被秋娘妒
【解析】 A项,快:畅快。B项,回灯:重新掌灯。惨:悲伤。D项,拢:叩弦。
【答案】 C
2.下列加点的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 A项,停止/与世隔绝;B项,吩咐,叫/命名,题名;C项,均为“随意地”;D项,挑,拨/拨子,弹奏弦乐所用的工具。
【答案】 C
3.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明年秋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B.铁骑突出刀枪鸣
整顿衣裳起敛容
C.老大嫁作商人妇
去来江口守空船
D.相逢何必曾相识
终岁不闻丝竹声
【解析】 A项,明年:第二年;今指(将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的)第二年,即下一年。“因为”是“因”和“为”两个词的连用。因:连词,因此。为:动词,写,作。今常用作表原因的关联词。B项,突出,突然爆发出;今指超出一般地显露出来。整顿:整理;今指治理。C项,老大:年龄大;今指“长子”“长兄”。去来,走了以后。“来”语气助词。今指去了又来。D项,相逢,古今都是指相遇。“终岁”古今都是指一整年,代指时间长。
【答案】 D
4.下列加点字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使快弹数曲
一曲红绡不知数
B.自言本是京城女
同是天涯沦落人
C.轻拢慢捻抹复挑
商人重利轻别离
D.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
【解析】 B项,都是判断动词,是。A项,数
( http: / / www.21cnjy.com )词,几,表示不确定的数目/名词,数量。C项,形容词,轻轻/动词,轻视。D项,动词,哭泣/名词,眼泪。
【答案】 B
5.全是侧面烘托琵琶女琴技的一项是( )
①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②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③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④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⑤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解析】 ②正面写琵琶女技艺;④写琵琶女的身世。
【答案】 B
6.对下列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来万事东流水(比喻)
B.主人下马客在船(互文)
C.终岁不闻丝竹声(借代)
D.铁骑突出刀枪鸣(夸张)
【解析】 “铁骑突出刀枪鸣”不是夸张,是比
( http: / / www.21cnjy.com )喻。这是形容琵琶声在沉咽、停歇后,忽然又爆发出激越、雄壮的乐音,句意是如铁骑突出如刀枪鸣响。A项,比喻,“万事”如“东流水”,一去不返。B项,互文,主人和客人都下了马,然后同上了船。C项,借代,“丝竹”代指音乐。
【答案】 D
7.名句默写。
(1)浔阳江头夜送客,____________________。
千呼万唤始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说尽心中无限事。
____________________,大珠小珠落玉盘。
(3)别有幽愁暗恨生,____________________。
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枫叶荻花秋瑟瑟 犹抱琵琶半遮面
(2)低眉信手续续弹 嘈嘈切切错杂弹
(3)此时无声胜有声 唯见江心秋月白
(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8~9题。
夜闻歌者,时自京城谪浔阳宿于鄂州
白居易
夜泊鹦鹉州,秋江月澄澈。
邻船有歌者,发调堪愁绝。
歌罢继以泣,泣声通复咽。
寻声见其人,有妇颜如雪。
独倚帆樯立,娉婷十七八。
夜泪似真珠,双双堕明月。
借问谁家妇,歌泣何凄切?
一问一沾襟,低眉终不说。
8.诗中塑造了主人公怎样的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由“颜如雪”“娉婷十七八”可知主人公年轻美丽,由“发调堪愁绝”“泣”“咽”可知其孤独凄婉。
【答案】 本诗描写了一位年轻美丽、孤独凄婉的歌女形象,寄托了诗人无限的同情。
9.试比较这首诗与《琵琶行 并序》在思想内容方面的异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首先要把握两首诗的思想内容,比较可知,《琵琶行 并序》不但写了琵琶女身世,也有自身不幸的深切感怀,意义更为深广。
【答案】 相同点:都写了歌女的悲惨命运,也都
( http: / / www.21cnjy.com )表达了诗人对她们的同情。不同点:本诗只是较客观地叙述描绘,没有交代歌女的身世。《琵琶行 并序》不仅写了琵琶女的身世,也有诗人对自身遭遇的深切感受,反映出的社会现实更为深广。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0~11题。
邯郸冬至①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 ①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10.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词鉴赏的能力。首
( http: / / www.21cnjy.com )先,从题目及整首诗歌中把握诗歌大意,诗歌是作者在邯郸驿馆的思家之作。其次,回答赏析诗句题目的原则是要始终扣住诗句来回答问题。对诗句中的名词要关注,将其作为意象来把握其中的关系,自然地引申出对作者心情的评价。
【答案】 “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着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了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
11.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诗歌用了虚实结合的手
( http: / / www.21cnjy.com )法,眼前的孤寂之情是实,家人围坐之景是虚,是作者头脑中想象的景象,回答此类问题时一定要注意用散文诗一样的语言将诗歌描绘的景象展开。语言风格明白如话,是白居易诗作的典型风格。
【答案】 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象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的。诗的语言质朴无华。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13题。
寒食江州满塘驿【注】
宋之问
去年上巳洛桥边,今年寒食庐山曲。
遥怜巩树花应满,复见吴洲草新绿。
吴洲春草兰杜芳,感物思归怀故乡。
驿骑明朝宿何处,猿声今夜断君肠。
【注】 满塘驿:江州的一个小驿站名,是宋之问被贬钦州经过江州时停住的地方。
12.这首诗颔联中的“应”和“新”两个字极富意蕴,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
【答案】 诗人身为逐臣,不忍离京却无奈
( http: / / www.21cnjy.com )被逐出京,此时身在江州,回望京洛,想象京洛之地花开正盛,“应”字富于想象,写出留恋之情;诗人身处江州,眼前的绿草触动心中的思归之情,“新”字触景生情,表达了这种情感。(“应”和“新”的分析,意思对即可)
13.这首诗的尾联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诗歌前四句运用反衬、对比手法,抚今追
( http: / / www.21cnjy.com )昔,感慨今日的沧桑,流露出诗人遭贬南行的惆怅落寞情怀。开头两句,“去年”“今年”,对比鲜明。一年之隔,诗人处境大不相同,诗中虽只字未提遭贬之事,但通过地名“洛桥边”与“庐山曲”的对照,失意之态清晰可见。三、四句是想象中的京洛与眼前的现实相对照。“遥怜”二字,写诗人身为逐臣,不忍离京却无奈被逐出京,只能遥遥寄情于花树了。后四句感物思归而不得,抒发断肠之悲。先重复“吴洲春草”以承上启下,诗人有感于眼前春光,归思更切,“感物思归怀故乡”是诗中的情感主线。结句自我设问,感情痛切哀婉,身为逐臣,想返回京洛是不可能的,明朝骑马上路,只能依然南行,因此夜闻清猿悲啼,更添肠断之痛。本诗前四句侧重于“感物”,后四句侧重于“思归”,直抒满腹乡愁。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遭贬南行的哀伤,情思深婉含蓄,语言清丽自然,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答案】 诗的最后两句,自我设问,感情
( http: / / www.21cnjy.com )痛切哀婉,身为逐臣,想返回京洛是不可能的,明朝骑马上路,只能依然南行,因此夜闻清猿悲啼,更添肠断之痛。表达的是思归怀乡之情以及对遭贬南行的哀伤之情。
(四)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4~15题。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
骆宾王
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
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
14.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谷静”“山空”“月色深”
( http: / / www.21cnjy.com )写的是静景,“风声彻”写的是动景,整首诗突出的是山中的静,这里既有以静写静,又有以动衬静;另外,诗句中的“空”“深”等形容词的表达效果极佳。
【答案】 “谷静风声彻”运用了以动衬静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写法,用风声突出了山谷的寂静。“山空月色深”,以静写静,山的空明和月色的深幽静谧相互映衬,视听兼具,动静结合,共同写出了山中的幽静。其中“空”指“空明”,“深”指“深幽”,两字用得高妙,反复吟咏,令人有恍若隔世之觉。
15.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向?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理解有关诗作思想感情的内容,一定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通观全诗,对诗歌的思想感情做大体判断,如这首诗歌通过景物描写渲染了幽美的氛围,写出景色的幽美,自然就表达了作者对景色的赞美和喜爱之情;通过理解“樊笼”的含义,以及借助“樊笼累”的意思,就可以得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和鄙弃之情;最后通过明确“松桂心”即比喻高洁之心,可以感受到诗人要远离俗世,归隐山林,追求自由闲适生活的高洁志趣。
【答案】 作者用“兰径”“幽珮”“槐庭”“暗
( http: / / www.21cnjy.com )金”写尽了傍晚山家景色的幽美,表达了作者对山家景色的赞美和喜爱之情;诗人把官场比作“樊笼”,并认为“樊笼累”,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和鄙弃之情;“唯馀松桂心”表达了诗人受山家美景以及山家人高洁品格的熏染,意欲远离俗世,归隐山林,追求自由闲适生活的高洁志趣。
【规律总结】 做诗歌鉴赏题,首先要读懂诗歌,
( http: / / www.21cnjy.com )明确诗歌表达的情感。其次是结合意象,体会诗歌的意境。最后是联想,根据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生平经历、思想倾向和创作道路等,多方探寻诗的价值。
【翻译】 夕阳西下,群山笼罩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余晖之中,化外之物亲切地招寻。走在路边种满兰花的小径中,熏香了佩戴着的用幽兰连缀而成的佩饰,种植槐树的庭院落满了一地暗黄的槐花。山谷里静悄悄的,只听见风声呼呼地刮过,山中幽静、空明,月色显得更加深幽。把凡世的劳累放在一边,只留下松桂的高洁之心。
【赏析】 这首诗歌是骆宾王偕同好
( http: / / www.21cnjy.com )友在夏日的一天游览山家时的所见所感,写尽了傍晚山家景色的幽美。这里的“兰径”“槐庭”“松桂”既是山家中的自然景物,又暗喻山家人的高洁品格。唐人写静,常以动相制,譬如贾岛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可谓是这方面的著名典故了。骆宾王的“谷静风声彻”亦是以动制静。而后半句“山空月色深”,“深”字用得尤其高妙,反复吟咏,仿若身临其境,必将有恍若隔世之感了。作者把官场比作“樊笼”,并认为“樊笼累”,流露出作者对官场的厌恶和鄙弃之情;“唯馀松桂心”表达了作者受山家美景以及山家人高洁品格的熏染,意欲远离俗世,归隐山林的志趣。
16.有人说一首诗就是一幅画,下面这首诗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前两句已经被描绘成一幅画,请依据后两句诗的内容,并结合自己的理解,用生动的文字描绘一幅可感的画面。要求:①想象合理;②描绘要有诗意;③字数不超过50字。
村 夜
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画面一:夜色深沉,秋色浓重,在秋霜的浸染下,草色苍苍。四下里一片寂静,行人绝迹。只有不知名的秋虫在低低地吟唱。
画面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实际上考查扩展语句的能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重点,辨明情境;其次是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本题的重点就是景色描写,特定的情境是一个人夜晚散步所看到的景象。这是在想象时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在写作时应尽量运用修辞手法。
【答案】 独自一人出门走向村外的田野,皎洁的月光朗照着一望无际的荞麦田,远远望云,灿烂耀眼,如同一片晶莹的白雪。
17.用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有关春节和端午节的对联。要求:上下联各为七字,语意连贯,符合节日和对联特点,不得重复使用短语。
门上桃符 碧波竞舟 江边柳线 青艾驱瘴 迎春绿 十里欢 耀眼红 千家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能力。
【答案】 春节:江边柳线迎春绿 门上桃符耀眼红
端午节:青艾驱瘴千家乐 碧波竞舟十里欢
(按节日特点尝试组合。按对联特点——出句末字为仄声,对句末字为平声调整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