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课时训练:3.8《寡人之于国也》(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课时训练:3.8《寡人之于国也》(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21 22:17: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寡人之于国也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①河内凶       凶:荒年
②河东凶亦然
然:这样
B.①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如:比得上
②请以战喻
喻:比喻
C.①弃甲曳兵而走
曳:拖拉
②谷不可胜食也
胜:完尽
D.①无失其时
无:不要
②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检:反省
【解析】 D项两个字的解释都不恰当,①“无”,通“勿”,解释为“不要”;②“检”,解释为“约束”。
【答案】 D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数”与“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一句中的“数”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B.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C.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D.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解析】 A项“数”的含义是“几、若干”
( http: / / www.21cnjy.com ),与例句同;B项中“数”的意思是“屡次”;C项中“数”的意思是“细密的”,读cù;D项中“数”的意思是“数量”。
【答案】 A
3.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弃甲曳兵而走
兵:武器
B.养生丧死无憾
憾:遗憾
C.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夺:抢夺
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发:开仓救济
【解析】 C项“夺”,强行改变。
【答案】 C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寡人之于国也
②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B.①则移其民于河东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①以五十步笑百步
②以其无礼于晋
D.①材木不可胜用也
②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解析】 A项“之”都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
( http: / / www.21cnjy.com )子独立性。B项“于”,①动词,去,到;②介词,表比较。C项“以”,①介词,凭借;②连词,因为。D项“也”,①陈述句的标志;②判断句的标志。
【答案】 A
5.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在这三句话中,翻译的重点是文言实
( http: / / www.21cnjy.com )词的用法:“无如”,没有像;“无望”,不要奢望;“胜食”,吃不完;“养生丧死”,养活生的埋葬死的。
【答案】 (1)看看邻国的政事,没有谁能像我这样尽心的。
(2)大王您知道这个道理,就不要期望你的臣民比邻国多了。
(3)粮食与鱼鳖之类的水产吃不完,木材用不尽,这样,就使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遗憾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何必曰利
《孟子》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
( http: / / www.21cnjy.com )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孟子·梁惠王上》)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远千里而来
远:以……为远
B.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征:争夺
C.苟为后义而先利
苟:假使
D.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
遗:抛弃
【解析】 B项“征”的意思是“求取”。
【答案】 B
7.下列语句从句式看,不同类的一句是(  )
A.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B.何以利吾家
C.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D.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
【解析】 这四句话都是疑问句,但是B项是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果是“以何利吾家”则与其余三句同。
【答案】 B
8.下列对文段内容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孟子拜见梁惠王后,梁惠王便直奔主题,急切地向孟子询问为国谋利的方法,可见其治国心切。
B.节选部分,孟子没有采用迂回“战术”,直接截断梁惠王的“利字当头”论,提出“仁义”二字。
C.孟子行文善于条分缕析,这段文字中分条陈述了“王争利”“大夫争利”“士庶争利”的危害。
D.文段通过对“上下交征利”危害的分析,使梁惠王终于明白只有“仁义”才是治国的最好办法。
【解析】 D项架空分析,“使梁惠王终于明白只有‘仁义’才是治国的最好办法”在文中没有依据。
【答案】 D
9.把文段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这两句话的翻译,重点是文言虚
( http: / / www.21cnjy.com )词和句式。“而已矣”三个虚词连用,表限止语气,“罢了”。“亦有仁义而已矣”是为了凸显这种限止语气而采用的一种强调句式,翻译时要调整为“有仁义亦而已矣”,即“只要说仁义也就行了”。第二个语句翻译的重点是“焉”,表陈述,不译。
【答案】 (1)大王!何必说利呢?只要有仁义也就行了。
(2)在一万辆兵车的国家就拥有一千辆,在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拥有一百辆,拥有不算不多。
参考译文
孟子拜见梁惠王。梁惠王说:“老先生,你不远千里而来,一定是有什么对我的国家有利的高见吧?”
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说利呢?只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有仁义也就行了。大王说,‘怎样使我的国家有利?’大夫说,‘怎样使我的家庭有利?’一般士人和老百姓说,‘怎样使我自己有利?’结果是上上下下互相谋求利益,国家就危险了啊!在一个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家里,杀害他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大夫;在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里,杀害它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百辆兵车的大夫。这些大夫在一万辆兵车的国家中就拥有一千辆,在一千辆兵车的国家中就拥有一百辆,他们的拥有不算不多。可是,如果把义放在后而把利摆在前,他们不夺得国君的地位是永远不会满足的。反过来说,从来没有讲‘仁’的人却抛弃父母的,从来也没有讲‘义’的人却不顾君王的。所以,大王只说仁义就行了,何必说利呢?”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
《孟子》
(万章)曰:“敢问荐之①于天,而天受之;暴②之于民,而民受之,如何?”
(孟子)曰:“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天受之;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是民受之也。天与之,人与之,故曰,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舜相尧二十有八载,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尧崩,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天下诸侯进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尧之子而讴歌舜,故曰,天也。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而③居尧之宫,逼尧之子,是篡也,非天与也。《太誓》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此之谓也。”
(节选自《孟子·万章上》)
【注】 ①之:指尧推荐舜这件事。②暴:公开介绍。③而:如果。
10.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
主:掌管
B.舜相尧二十有八载
相:观察
C.不之尧之子而之舜
之:去,往
D.而居尧之宫,逼尧之子
而:如果
【解析】 B项“相”的意思是“辅助”。
【答案】 B
1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万章对尧推荐舜、舜终得天下这件事,内心存在疑问,于是向孟子请教。
B.孟子认为,君王是没有那样大的权力把天下授予他人的,即便伟大如尧。
C.孟子认为,尧的儿子没有得到天下,是因为他仇视百姓招来的恶果。
D.孟子认为舜最后得到天下,是因为他辅佐尧二十八年,成绩斐然,得到了老百姓的信任。
【解析】 尧的儿子如何行政,原文没有提及,属无中生有。
【答案】 C
12.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敢问荐之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如何?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太誓》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此之谓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这两句话翻译的重点是文言实词和文言
( http: / / www.21cnjy.com )句式。“荐”,推荐;“受”,接受;“暴”,显示;“如何”,怎么回事。“视”,看,见;“自”,从;“此之谓也”,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答案】 (1)请问尧把舜推荐给天,天接受了;公开介绍给老百姓,老百姓也接受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2)《太誓》说过:“上天所见来自老百姓所见,上天所听来自老百姓所听。”说的正是这个意思。
参考译文
(万章)问:“请问尧把舜推荐给天,天接受了;公开介绍给老百姓,老百姓也接受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孟子)说:“叫他主持祭祀
( http: / / www.21cnjy.com ),所有神明都来享用,这是天接受了;叫他主持政事,政事治理得很好,老百姓很满意,这就是老百姓也接受了。天授予他,老百姓授予他,所以说,天子不能够拿天下授予人。舜辅佐尧治理天下二十八年,这不是凭一个人的意志能够做得到的,而是天意。尧去世后,舜为他服丧三年,然后便避居到南河的南边去,为的是要让尧的儿子继承天下。可是,天下诸侯朝见天子的,都不到尧的儿子那里去,却到舜那里去;打官司的,都不到尧的儿子那里去,却到舜那里去;歌颂天子的人,也不歌颂尧的儿子,却歌颂舜。所以说这是天意。这样,舜才回到帝都,登上了天子之位。如果先前舜就占据尧的宫室,逼迫尧的儿子让位,那就是篡夺,而不是天授予他的了。《太誓》说过:‘上天所见来自老百姓所见,上天所听来自老百姓所听。’说的正是这个意思。”
13.下图是“儿童在不同
( http: / / www.21cnjy.com )场地的时间分配”,根据该图提供的信息,将儿童在不同场地休息和运动时间分配的情况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概括准确,不超过80字。
( http: / / www.21cnjy.com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这是道图文转换题,是语言表达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一类常见题型。要正确作答这类题,首先要能够看明白图上所标示的内容。本题图表是男孩、女孩在各个不同场地原地休息和进行活动的对比图,要准确概括图表内容,就要对图表中的数据进行逐项分析。如在草地、运动场、硬场地、天然场地、娱乐场女孩的原地休息时间都比男孩长,而男孩进行活动的时间又比女孩长,且在硬场地男孩女孩的休息时间又比活动时间都长,在娱乐场地男孩的活动时间远大于休息时间。综上信息可以概括出图表内容。
【答案】 不管是男孩女孩,在硬场地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天然场地休息的时间不仅大大地多于活动时间,而且也多于在草地和娱乐场的休息时间。但女孩无论在什么场所,休息时间都多于男孩。
【知识点拨】 图文转换题就是要求考生将
( http: / / www.21cnjy.com )图表中的信息转换成语言文字信息,一般不需要也不允许我们进行想象甚至虚构。从近几年的考题情况看,有时只需将图表所包含的一般信息用文字表述出来即可,有时则需要将图表中所蕴涵的内在信息用语言表述出来,且往往表现为一些观点型或结论型的句子。由此可见,这种题型对考生敏锐捕捉信息,精确分析信息和准确精练概括信息的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