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第一单元素养综合检测

文档属性

名称 08-第一单元素养综合检测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51.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18 10:56: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1张PPT)
第一单元 素养综合检测
(满分100分, 限时90分钟)
一、积累(28分)
(新独家原创)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2题。(6分)
在本单元学习的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代伟人为中华河山
而 腰,共和国总理的足迹遍布高山、大地、森林、大海,艾
青也用斯哑的喉咙歌唱这片土地,身在小岛的诗人呼唤着祖
国母亲,一代才女呢喃着四月天的爱,穆旦也抛开了逝去的忧
。这些诗歌有赞誉,有歌颂,有呼唤,有呐喊,是生活的



言。我们要心无旁骛地去揣摹诗歌语言运用和情感掌控的
秘诀,真正提高自己的诗歌涵养,绝不能附庸风雅、不懂装
懂。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的诗歌创作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即
的梦。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折腰(zhé) 斯哑   B.忧戚(qī)  揣摹
C.箴言(jiān) 呢喃   D.涵养(hán) 风雅
解析 A.斯→嘶。B.摹→摩。C.箴zhēn。
D
2.(新考法·语法综合)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共和国总理的足迹遍布高山、大地、森林、大海。”
这是一个单句。
B.“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的诗歌创作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即
的梦。”这是一个递进复句。
C.“这些诗歌有赞誉,有歌颂,有呼唤,有呐喊,是生活的箴
言。”这是一个排比句。
D.“歌唱”“呼唤”“掌控”“提高”四个词语都是动词。
B
解析 本句是条件复句。
3.(学科素养·语言运用)(新独家原创)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对于高端供应商而言,想要独领风骚,唯一的方法是提供更
有价值的服务。
B.小明从头到脚都换上了新的装扮,让人觉得他冠冕堂皇。
C.新疆轮台县气温骤降,塔里木河出现了千里冰封的壮观景象。
D.一只小蝴蝶展开柔嫩的翅膀,在阳光里快乐地跳舞。
B
解析 冠冕堂皇:形容表面上庄严或正大的样子。不符合语
境。
4.(学科素养·语言运用)(新独家原创)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冬季流感疫情爆发后,我国加快了流感疫苗的生产、研发
和接种。
B.通过观看央视播放的《记住乡愁》节目,使我对中国乡村
及民俗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
C.毛泽东同志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伟大奠基者。
C
D.记者到学校采访,了解到了许多张老师的事迹。
解析 A.语序不当,可把“生产”与“研发”调换位置。B.
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可删去“使”。D.语序不当,将“许
多”调至“张老师的”后面。
5.(学科素养·语言运用)(2024江西师大附中红谷滩滨江分校期中)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写诗,还要注意节奏,诗歌的节奏应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
②写诗,要注意语言的简洁、凝练,高度凝练的语言可以营造
出丰富的意蕴空间,令人难忘。
③诗歌是情感的抒发。
D
④写诗可以直抒胸臆,也可以借助具体可感的形象来抒写情
志,更多的时候二者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
⑤生活中的人、事、物,都可能触发我们的情感,将这种情感
分行写出来,就有诗的模样了;如果再适当融入联想和想象,
就有诗的味道了。
A.④②①⑤③   B.⑤④②①③
C.③②①⑤④   D.③⑤④②①
解析 此题是有关“诗歌”的文段。③句首先指出“诗
歌”与“情感”有关,应置于首位。⑤句紧跟上句,具体从
“情感”角度阐述诗歌。接下来是从“写诗”的角度进行
阐述,④句论述“写诗”要抒发情感,紧跟上句,②句从语言
的角度进行论述,①句“还”是重要的提示信息,从“节奏”
的角度进行论述。句子排序:③⑤④②①。
B.《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林徽因的经典诗作。
C.余光中一生致力于诗歌、散文、评论、翻译,称其为自己
写作的“四度空间”。《乡愁》一诗体现了余光中期待祖
国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望。
D.《沁园春·雪》是毛泽东于1936年创作的一首词,“沁园
春”是题目。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艾青,浙江金华人,诗人,其成名作是《大堰河——我的保姆》。
D
解析 “沁园春”是词牌名。
7.(新考法·情境式默写)家国情怀是个永恒的话题。它是毛泽东眼中“ ”的银装素裹;它是艾青心里“

的深情;余光中也通过“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写出了他对祖国统一的迫切期盼。(6分)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这首诗具有鲜明的色调,清晰的线条,素描一般
的简练、凝重,体现了艾青诗歌“ ”的特点。
(2)艾青为什么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 (2分)
8.(学科素养·文化自信)(2024河南唐河期中)名著阅读。(4分)
(1)填空。(2分)
  “夕阳把草原燃成通红了”,这句诗出自艾青的诗《

草的孩子
诗中有画
答:20世纪30年代,艾青的诗歌创作达到了一个高峰。19
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把诗人们的诗思引向民族救亡的
滚滚洪流。这一时期,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是“土地”和
“太阳”。他的长诗《向太阳》《火把》,借歌颂太阳、索
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
诗人也因此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
解析 (1)“夕阳把草原燃成通红了”出自艾青的《刈草的
孩子》。诗句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大背景——夕阳映照下的
广阔的草原,诗句用鲜明的色调,清晰的线条,描绘了素描一
般的简练、凝重的图画。寥寥几笔,形神毕现,作者的情思也
尽在其中。该诗体现了艾青诗歌创作“诗中有画”的特
点。
(2)注意了解作者的主要作品,艾青的长诗《向太阳》《火
把》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他也因此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
二、阅读(32分)
(一)(新独家原创)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10分)
土 地
大地
亿万年的静止,此刻
在眼里
连绵起伏,波涛汹涌
祖辈们和树木花草
一起扎根
草木春茂冬枯
人在一代接一代
繁衍
父母,是一段
枯老的树干
我就是那横出的新枝
站在父母的肩上
以向上的姿势
飞翔
风,从远古吹来
我用嫩叶为帆
远航
漂得再远,根
都在父母身上
土地的深处
答:第一节:大地有着连绵起伏的外形。第二节:在大地上
繁衍着生生不息的人类。
解析 第一节中“连绵起伏,波涛汹涌”描述的是大地的外
形,第二节从诗中的“人在一代接一代/繁衍”可知主要内
容。
9.(学科素养·思维能力)请概括诗歌第一、二节的主要内容。(2分)
10.(学科素养·思维能力)第一节中写“静止”又写“连绵起伏,波涛汹涌”,是否矛盾 为什么 (3分)
答:不矛盾。“静止”说明大地在自然界中存在的状态;
而“连绵起伏,波涛汹涌”则描写了大地的外形。
解析 由“亿万年”可知,“静止”指的是大地的状态,而
“连绵起伏”指的是高山,“波涛汹涌”指的是河流、湖
泊、海洋等,它们是大地的外形,据此入手分析即可。
11.(学科素养·思维能力)第三节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 (3分)
答:比喻。把“父母”比喻成“枯老的树干”,形象地刻
画出父母辛苦过后老去的容颜,饱含着儿女对父母深深的爱;
把“我”比喻成“新枝”,表现出“我”作为新生力量的蓬
勃生机。
解析 可根据常用修辞手法的特点进行判断,其表达效果要
从修辞手法对表现主题所起到的作用入手分析。
12.(学科素养·思维能力)诗中的“大地”象征什么 “父母”还可以象征什么 (2分)
答:“大地”象征着祖国。“父母”不仅可以是生养自
己的父母,也可看作是故乡的象征。
解析 根据诗歌中的意象,理解“大地”与“根”“父母”
的关系,再结合本诗表现的主题判断象征意义。
(二)(2024河南鹿邑月考)阅读诗歌,回答问题。(12分)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13.(新考法·学习方法)下面是对“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赏
析,请你以此为例,自选角度对“惟余莽莽”“顿失滔滔”进
行赏析。(4分)
[示例]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属于动态化描写,前者舒展
柔美,后者奔腾壮观,二者赋予静物奔放活泼的气势,引人入胜。
答: (示例)“惟余莽莽”“顿失滔滔”分别照应“雪
飘”“冰封”。“惟余”强化了白茫茫的壮阔景象,“顿
失”二字则写出变化之速、寒威之烈,使人联想到未冰封时
大河滚滚奔流的雄壮气势。二者赋予冰封雪飘的风光更为
具体、丰富的形象,奇伟而雄浑。
解析 注意赏析的切入点。根据示例可知,本题应从内容上
入手,这就要在读懂诗句的前提下,抓住“惟余”“顿失”两
个词语的表达效果进行赏析。“莽莽”意思是白茫茫一片,
“惟余”强化了这一景象;“滔滔”又使人联想到未冰封时
大河滚滚奔流的雄壮气势,“顿失”修饰“滔滔”,可见河水
变化之速、寒威之烈,更显气象的奇伟雄浑。
14.(学科素养·审美创造)《沁园春·雪》用词十分精当,请对“欲与天公试比高”中的“欲”字进行赏析。(4分)
答:
“欲”字把“山”“原”人格化,生动地展现出它们
雄心勃勃的精神面貌和昂扬奋发的气概。
解析 应结合语境理解把握。“欲”是想要的意思,一个
“欲”字把“山”“原”拟人化了,生动地写出了“山”
“原”情态和气概,有一种奋发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
答:“俱往矣”三字,把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和历代帝王英
雄的过去一笔带过。“数”“看”说明过去的历史人物毕
竟有他们的局限性,只有今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
民,才是祖国河山的真正主人,才是创造历史的真英雄。
15.(学科素养·思维能力)“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点明主旨,请谈谈你对这几句词的理解。(4分)
解析 结合诗词主题理解把握即可。“俱往矣”是对历史
的总结,“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点明了主题,注意对“今
朝”的把握。
(三)(2024福建上杭三中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什么是诗 凡有情而美的东西便是诗,简单地说:心象(情美)+
物象(景美)=诗。诗的第一要素是情感的抒发。生活中的
人、事、物,都可能触发我们的情感,都可能成为诗的意象。
诗中情感的抒发,可以是直抒胸臆,也可以是借助具体可感的
形象来抒写情志,更多的时候二者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
将这种情感分行写出来,就有诗的模样了;如果再适当融入联
想和想象,就有诗的味道了。
【材料二】
  向阳中学九年级学生
“诗歌常识知多少”调查表
基本懂得 懂得一点 都不懂
诗歌的韵律 9.2% 51.5% 39.3%
诗歌的节奏 9.6% 49.3% 41.1%
诗歌的形式 27.3% 50.1% 22.6%
诗歌的意象 7.5% 46.1% 46.4%
【材料三】
怎样写诗呢 写诗要懂得韵律,古代诗歌是很讲究韵律的,写
作时平仄、对偶和押韵用得好,使诗作增强音乐感,呈现韵律
美。现代诗歌虽然形式比较自由,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
但也要保持一定的节奏,保证读者读起来朗朗上口。韵律是
诗歌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诗歌区别于散文、杂文的重要特
点。“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但如没有深厚功底,没有
读过记过大量的作品,是无法妙手偶得的,这一点无论是写古
典诗词还是写现代诗歌都一样。
16.(学科素养·思维能力)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是有情而美的东西,写诗是指对美的事物有了感情,然后
通过想象写出来。
B.写诗抒情的方式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之分,间接抒情要
借助具体物象。
C
C.诗歌是有押韵要求的,不押韵的不能算是诗,只能算是散
文、杂文之类。
D.中国传统诗歌强调意象,诗人创作诗歌作品,要借助一定的
形象,即意象。
解析 现代诗歌形式比较自由,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
17.(学科素养·思维能力)中学生对诗歌的了解,具有哪些弱点 请根据材料二简要分析。(4分)
答:①对诗歌的韵律知之甚少;②对诗歌的节奏知之甚少;③对 诗歌的意象知之甚少;④对诗歌的形式都不懂的不占少数。
解析 结合“向阳中学九年级学生‘诗歌常识知多少’调
查表”可知,对“诗歌的韵律”“诗歌的节奏”“诗歌的意
象”懂得一点或都不懂的占比超过90%,对“诗歌的形式”
都不懂的占比超过20%。据此作答即可。
答:①要懂得韵律;②要讲究诗歌的形式;③要重视经典诗
歌的阅读与积累。
18.(学科素养·思维能力)写诗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请根据材料三简要概括。(3分)
解析 抓住材料三中关键句概括。如根据“写诗要懂得韵
律……呈现韵律美”可得出,要懂得韵律;根据“现代诗歌虽
然形式比较自由……也是诗歌区别于散文、杂文的重要特
点”可得出,要讲究诗歌的形式;根据“但如没有深厚功底…
…这一点无论是写古典诗词还是写现代诗歌都一样”可得
出,要重视经典诗歌的阅读与积累。
三、写作(40分)
19.(2023河南中考改编)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40分)
每一朵野花都有一张干净的脸/我轻声喊着它们的名字/黄
蒿、野菊、小飞蓬……/还有许多我实在喊不出它们的名字/
只知道它们都是野花,装扮山野/最后我轻声喊出了自己的名
字/我也是它们中的一朵/在天空下,在山坡上尽情开着……
请以“喊出    的名字”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①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
③600字左右。
④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给材料的半命题作文题,写作时注意以下几点:
①结合材料,把握中心。材料写野花装扮山野,其实是运用比
喻,引发你的联想,很明显要我们叙述成长经历,以自信、奉献、快乐成长为中心。
②找准题眼,写出重点。这个题目的题眼是“喊出”,在横线上填空时要揣摩两个问题,一是问自己为什么要喊出这个名字,这是提炼中心;二是问自己怎么喊,这是叙事的过程。这样构思好后,就会不蔓不枝,意图明确地围绕文章中心来写作了。
③生动描写,具体充实。记叙文最重要的特征就是除了叙述
清楚,还要有一定的描写,有了细致的描写,文章才会生动,才
会具体充实。描写可以是场面描写,也可以是人物的语言、
动作、神态描写,当然,生动的环境描写也能吸引读者的眼
睛。
[例文]
喊出自己的名字
新学期第一次点名,班主任要求每个同学喊出自己的名字,互
相认识一下。同学们为了表现自己,声音一个比一个响亮,轮
到我身边的一个胖男孩时,他的声音小得像蚊子哼哼,听都听
不清,完全对不起他的肺活量。班主任老师也紧蹙着眉头。
  在接下来的相处中我们慢慢了解了小胖,原来他的父母
离婚了,因此他的性格变得孤僻。他不仅是声音小,而且上课
从来不举手,即使老师提问了他,也是红着脸站着不说话。学
校举行拔河比赛,我们都把希望寄托到他身上,可是,他抹着
眼泪悄悄跟老师说他不想参加。
有一天,班主任给我这个文娱委员布置了一个帮扶任务,那就
是悄悄帮助小胖活泼起来,融入班级这个大家庭中。我第一
反应就是我能完成这个任务吗 小胖会听我的吗 看着老师
信任的眼神,我只能默默地接受了这个既光荣又艰难的任
务。
我买了一本幽默笑话书,每天课余时间专挑搞笑的和小胖
聊。聊着聊着,眼神一直不和我对视的小胖忍不住露出了笑
容。一个月的工夫没有白费,我成了小胖无话不谈的朋友。
同学们都羡慕地看着我,好像在夸我:“不愧是文娱委员,连
小胖都能成为你的好朋友。”那一刻,我笑得更开心。
小胖慢慢变得开朗起来。又是新学期的运动会,学校压轴的
项目仍然是拔河比赛。我动员小胖:“我推荐了你,到你立功
的时候了,不要给哥们儿我丢脸啊。”没想到小胖欣然接受:
“好,今年算我一个,我打头阵。”那场比赛的对手是上次比
赛的冠军班,眼看红线就要过去,我眼一闭,完了。突然,我听
到了小胖一声大吼:“你给我过来吧!”那声音像雄狮的怒
吼。对方也许被这声音震住了,突然间丢盔弃甲,被我们打败
了。同学们一下子涌到小胖身边,欢呼起来。我默默地走到
一边,幸福的泪水流了下来。老师,我成功地完成了您交给我
的任务啦!
期末的宣誓大会,老师要求大家同时喊出自己的名字,我听到,小胖的声音最响亮。那声音一直在礼堂里回荡,也回荡在我的心里。我知道,爱和帮助,会让每个人响亮地喊出自己的名字。
[点评] 这是一篇优秀的作文,主要有以下几点特色:
①另辟蹊径,新颖别致。大部分同学都会写自己战胜困难取
得成功,作者选取了另一个写作思路,那就是小小的“我”学
会帮助别人,在帮助别人中找到快乐,这是本文的闪光点。文
章写帮助同学融入班集体,很有现实意义。
②描写细腻,步步深入。“我”是文章的主角,在小胖成长的
过程中,“我”也在成长。文章巧妙地写出了“我”的心理
变化,推动情节发展。先是接受任务时的胆怯和忧虑,然后是
“笑得更开心”,再是“幸福的泪水流了下来”,这些心理描
写让我们看到了作者的成长。
③人物对比鲜明,内容充实具体。文章有多处对比,小胖同学
刚开始不敢大声喊出自己的名字,最后成为喊出名字最响亮
的那一个;作者先是不敢接受任务,感觉自己能力不够,最后
成功完成任务。文章通过对比,让读者感受到了爱和帮助的
力量,内容也更加充实。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