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第三单元第11课岳阳楼记

文档属性

名称 01-第三单元第11课岳阳楼记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26.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18 10:56: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第三单元
11 岳阳楼记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滕子京谪(dí)守巴陵郡    浩浩汤(shāng)汤
B.樯(qiáng)倾楫摧   岸芷汀(tīng)兰
C.日星隐曜(yào)   淫雨霏(fēi)霏
D.山岳潜(qián)形   忧谗(chán)畏讥
基础过关全练
A
解析 谪zhé。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 )
A.一碧万顷(一片)     长烟一空(全)
B.政通人和(通达)   北通巫峡(连通)
C.南极潇湘(到达)   此乐何极(尽头)
D.浊浪排空(天空)   长烟一空(消散)
B
解析 “政通人和”中“通”的意思是“顺利”。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属予作文以记之/不以物喜
B.或异二者之为/而或长烟一空
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属予作文以记之
D.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D
解析 A.以:连词,来;介词,因为。B.或:副词,或许,也许,表示
委婉的语气;副词,有时。C.之:助词,的;代词,指重修岳阳楼一
事。D.于:介词,在。
4.(学科素养·文化自信)(新独家原创)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南宋政治家、文学家,有《范文
正公集》传世。
B.岳阳楼,湖南岳阳西门城楼,扼长江,临洞庭。始为三国时
吴国都督鲁肃训练水师时构筑的阅兵台。
A
C.“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通过记人、记事、记物、
记景来表达作者的感情和主张。
D.“庆历”是宋仁宗赵祯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
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始创年号为
建元,此后形成制度。
解析 范仲淹是北宋人。
5.(新考法·情境式命题)根据提示默写。
(1)从时间上表现洞庭湖景象千变万化的句子是: ,

(2)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 。
(3)无论面对成功还是失败,都要保持一种豁达、淡然的心
态,这一观点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阐释为:

(4)家国情怀世代相传,范仲淹“
”的忧乐观影响了一代代中国人。
朝晖夕阴
气象万千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不以物喜,不
以己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乐而乐
6.(新考法·比较阅读)(2024山东兰陵期中,9—12)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4分)
[甲]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
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
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
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
能力提升全练
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
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
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
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摘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③;人不知,亦嚣嚣。”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 ”曰:“尊德
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
故士得己④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
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摘自《孟子·尽心上》)
[注] ①宋勾践:古人名。②游:游说。③嚣嚣:自得的样子。
④得己:自得。
[乙]
孟子谓宋勾践①曰:“子好游②乎 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
②去国怀乡( )
③春和景明( )
④人知之,亦嚣嚣( )
(2)(学科素养·文化自信)(★★☆)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不相同
的一项是(2分)( )
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穷则独善其身
B.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人知之,亦嚣嚣
(1)(学科素养·文化自信)(★☆☆)解释下面加点的词。(4分)
①薄暮冥冥( )
B
迫近
国都
日光
理解
C.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达则兼善天下
D.其喜洋洋者矣 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
(3)(学科素养·语言运用)(★★☆)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译文:
②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情舒畅,精神愉快,荣耀
和屈辱一并忘掉。
译文:
所以士人不得志时不失掉义,得志时不背离道
(4)(学科素养·文化自信)(★★☆)“天下观”是古圣贤之
道。《礼记》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结合两篇选
文,谈谈范仲淹和孟子的“天下观”分别是什么。(4分)(Y91
03001)
答:[甲]文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后产 生的不同感情,表达了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 胸襟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乙]文中孟子说:“古代的人,得志时,施给百姓恩泽;不得志时,修养品德立身在世。不得志时,修养自身,得志时还要修治天下”,表达了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思想。
解析 (1)注意古今异义和一词多义等文言现象。如,国:古
义,国都;今义,国家。景:古义,日光;今义,风景。“薄”,迫
近。
(2)A.代词,代指自己。B.结构助词,的;代词,代指游说的事。
C.连词,就。D.句末语气词。
(3)①句重点词:斯,这;则,就;旷,舒畅;怡,愉快;偕,一起;宠,荣耀;
辱,屈辱。②句重点词:故,所以;穷,穷困,指不得志;离,背离。
(4)从[甲]文“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中,可知范仲淹的
政治抱负;根据[乙]文“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古之人,
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
善天下”等语句可知,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的思想。
[参考译文]
[乙] 孟子对宋勾践说:“你喜欢游说吗 我来和你说说游
说。别人理解你,你自得其乐;别人不理解你,你也要自得其
乐。”宋勾践问道:“怎样就能做到自得其乐呢 ”孟子说:
“崇尚德,爱好义,就可以自得其乐了。所以士人不得志时不
失掉义,得志时不背离道。不得志时不失掉义,所以士人能保
持自己的操守;得志时不背离道,所以百姓不会失去希望。古
代的人,得志时,施给百姓恩泽;不得志时,修养品德立身在
世。不得志时,修养自身,得志时还要修治天下。”
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
十五日。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7.(新考法·比较阅读)(2023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12—16)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共10分)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
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
曰:“平时讳言武备寇至而专责守臣死事可乎 ”守令皆得
不诛。
(选自《宋史·范仲淹传》)
[乙] 仲淹为将,号令明白,爱抚士卒,诸羌①来者,推心接之不
疑,故贼亦不敢辄犯其境。元昊请和,召拜枢密副使②。王举
正③懦默不任事,谏官欧阳修等言仲淹有相材,请罢举正用仲
淹,遂改参知政事。仲淹曰:“执政可由谏官而得乎 ”固④辞
不拜,愿与韩琦出行边。命为陕西宣抚使,未行,复除⑤参知政
事。会王伦寇淮南,州县官有不能守者,朝廷欲按诛之。仲淹
平 时 讳 言 武 备 寇 至 而 专 责 守 臣 死 事 可 乎
[注] ①羌:中国古代西部游牧民族泛称。下文“元昊”,为
党项族,西夏开国皇帝。②枢密副使:官职名。③王举正:北
宋人,时任参知政事。同句“举正”亦指此人。④固:坚持,
执意。⑤除:拜官授职。
(1)(学科素养·语言运用)(★★☆)请用“/”标出下面语句的朗读停顿。(标注两处)(2分)
答:平时讳言武备/寇至而专责守臣死事/可乎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2分)(Y9103003)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求:
②微斯人   微:
③遂改参知政事   遂:
④命为陕西宣抚使   命:
探求
如果没有
于是
任命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文:
②故贼亦不敢辄犯其境。
译文:
(3)(学科素养·语言运用)(★☆☆)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
因此西夏军队也不敢轻易侵犯他所统辖的地区。
答:①治军、治边有方,使外敌不敢犯其境,人心安定。②
淡泊名利,甘愿放弃不合规矩的升职。③愿为朝廷分忧,巡视
边关。④直言敢谏,使没守住城池的州县官吏免受处决。
(4)(学科素养·思维能力)(★★☆)请简要概括[乙]文写了范仲淹的哪些事。(2分)
(5)(学科素养·文化自信)(★★☆)请结合[甲][乙]两文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语的内涵。(2分)
答:范仲淹把儒家传统的仁爱思想发展为“先天下之忧
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是以天下为己任,吃苦在前,享乐
在后。以利民为宗旨,积极进取。无论社会环境有利还是困
苦,都不能动摇心中的信念。在范仲淹的从政生涯中,他多次
上书,强言直谏,虽屡遭贬谪,但忧国忧民之心始终未改。就
像[乙]文中写他治军、治边有方,巡视边关为朝廷分忧。为
民请命,忧民之忧,救人之困,这就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
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精神的核心。
解析 (1)“讳言武备”是“平时”,“专责守臣死事”是
“寇至”之时,两个时段,中间应断开。“可乎”表示反问,
其前应断开。
(2)①②句为课内所学,应注意积累。求,探求;微,如果没有。
③④句为课外文言词语理解。可结合课内所学,如“遂”在
《记承天寺夜游》“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中是“于是,
就”的意思。也可根据句意理解词义,如④句意为:任命他为
陕西宣抚使。命,任命。
(3)①重点词:以,因为;喜,高兴;悲,悲伤。②重点词:故,所以;
贼,这里指西夏军队;亦,也;辄,总是,动不动就,这里引申为
“轻易”;犯,侵犯;境,辖区。
(4)先疏通文意,然后依据相关句子概括。如由“仲淹为将,
号令明白,爱抚士卒”“诸羌来者,推心接之不疑,故贼亦不
敢辄犯其境”可概括出:治军、治边有方,使外敌不敢犯其
境,人心安定。由“执政可由谏官而得乎 ”可概括出:淡泊
名利,甘愿放弃不合规矩的升职。由“愿与韩琦出行边”可
概括出:愿为朝廷分忧,巡视边关。由“平时讳言武备,寇至
而专责守臣死事,可乎 ”“守令皆得不诛”可概括出:直言
敢谏,使没守住城池的州县官吏免受处决。
(5)[甲]文陈述范仲淹的政治思想的本质。“先天下之忧而
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的忧乐观,他将儒家传统的仁
爱思想发展为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以
利民为宗旨,积极进取;无论社会环境有利还是困苦,都不能
动摇心中的信念。在范仲淹的从政生涯中,他虽屡遭贬谪,但
忧国忧民之心始终未改。[乙]文记述了范仲淹治军、治边
有方、巡视边关为朝廷分忧、为民请命、救人之困等事情,
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政治思想。要结合[甲]
文中的关键句和[乙]文中的相关事例分析。
[参考译文]
[乙] 范仲淹做将领,号令清楚,爱护士兵,对于前来归附的各
部羌人,诚恳接纳,信任不疑,因此西夏军队也不敢轻易侵犯
他所统辖的地区。元昊请求议和,范仲淹被朝廷召回,授予枢
密副使之职。王举正性情怯懦不敢直言,不能胜任他职位的
事,谏官欧阳修等人说范仲淹有当宰相的能力,请求朝廷罢免
王举正而任用范仲淹,于是范仲淹又改任参知政事。范仲淹
说:“治理国家可以因谏官的几句话就做到吗 ”他坚决推
辞不接受任命,并希望和韩琦一同出京巡视边防。朝廷任命
他为陕西宣抚使,还没有出发,朝廷又任命他为参知政事。恰
巧遇到王伦进犯淮南,州县官吏中有不能守住城池的人,朝廷
准备调查核实后依法处决。范仲淹说:“平时忌讳讲完善武
备,遇到敌人进犯时却专门责令州县官员以死殉职,应该
吗 ”这些没守住城池的人都没有被处决。
8.(新考法·情境式命题)(学科素养·语言运用)范仲淹应好友滕子京之约为滕子京重修岳阳楼作记,写完后发了一个朋友圈,文字内容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作《岳阳
楼记》与子京共勉!”
假如你是滕子京,读了《岳阳楼记》,你会回复范仲淹什么呢 (不超过50字)
素养探究全练
答:(示例)范兄,感谢你的开导,我一定要拥有豁达的胸襟,
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或喜或悲,心忧天下,为民而谋!
解析 本题为开放性题目。可围绕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
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态度进
行回复。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