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9张PPT)
期中素养综合测试
(满分120分, 限时120分钟)
一、积累(30分)
1.下列词语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A.篝火(gōu) 妖娆 娉婷(pīn) 不可明状
B.飘逸(yì) 雾淞 箴言(jiān) 强聒不舍
C.广袤(máo) 制裁 恪守(kè) 矫糅造作
D
D.涵养(hán) 歧路 轻觑(qù) 岸芷汀兰
解析 A.娉pīng,明→名。B.淞→凇,箴zhēn。C.袤mào,糅
→揉。
2.(学科素养·语言运用)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
一项是(2分)( )
A.小刚和小明两人是好朋友,他们之间间不容发,关系亲密如
一人。
B.物理老师用演示实验的方式让我们懂得难懂的知识,真是
醉翁之意不在酒。
D
C.部分同学国庆节作业没完成,返校交作业时总是随机应变
地找一些借口,企图蒙混过关。
D.我登上长城,眺望塞外,感到心旷神怡。
解析 A.间不容发:两物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形容事物之间
距离极小。用来形容两人关系,不符合语境。B.醉翁之意不
在酒:原是作者自说在亭子里真意不在喝酒,而在于欣赏山里
的风景。后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用在此处
不合语境。C.随机应变:跟着情况的变化,掌握时机灵活应
付。该词含褒义,本句中褒贬使用不当。D.心旷神怡:心情舒
畅,精神愉快。使用恰当。
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B.防止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
面、多领域协同完成。
C.所谓内需,不仅指消费需求,而且强调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
并重。
D.(新素材·国防教育)全民国防教育是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
人民军队的基础性工程。
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A.(新素材·神舟十七号)2023年10月26日,神舟十七号载人飞
B
解析 否定不当,删去“不”。
4.(学科素养·语言运用)(2023内蒙古呼伦贝尔、兴安中考)将
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①一个人说话的能力怎样训练
②我们总是羡慕那些口若悬河、即兴演讲的人,喜欢那些文
采飞扬、出口成章的人。
③我觉得最直接的途径就是朗读。
④如果我们面对一篇现成的文字尚不能大声、流利地读出
B
来,又怎么能即兴说出流利的话呢
⑤但是人的口才不是天生的,它是练出来的。
A.②④⑤①③ B.②⑤①③④
C.④②⑤①③ D.①③②⑤④
解析 这个语段谈的是朗读对说话能力的影响。②句列举
现象引出话题,为首句。⑤句指出练习对口语表达的重要性,
为第二句。①句承接⑤句提出“一个人说话的能力怎样训
练”这一问题,为第三句。③句紧承①句指出训练说话的途
径,为第四句。④句对③句作进一步说明,为末句。正确的排
序为:②⑤①③④。
“筹”。
B.迁客,指被升职到外地的官员。骚人,屈原作《离骚》,因
此称屈原或《楚辞》作者为“骚人”。后泛指文人。
C.古人往往自取别号,表明个人情趣,如欧阳修自号“醉
翁”、范仲淹自号“文正”等。
5.(学科素养·文化自信)(新独家原创)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酒杯,在古代有不同的称谓,如“觥筹交错”中的“觥”
D
解析 A.“觥筹交错”的意思是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其
中“筹”指宴会上行令或游戏时饮酒计数的筹码,不是“酒
杯”。B.“迁客”是被降职到外地的官员。C.“文正”是
范仲淹的谥号。
D.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一般说
来,律诗的二、三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应是对偶句。
律诗要求全诗通押一个韵,限平声韵。
愈忠君的决心。
肯将衰朽惜残年
学以致用,我们用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的“⑤
,⑥ ”来展现自己的自信与乐观,
用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⑦ ,⑧
”来形容言在此而意在彼。
不以物喜
不
以己悲
欲为圣明除弊事
6.(学科素养·文化自信)(2024河南南阳高新期中)古诗文默写。(8分)
诵读古诗文,我们从《岳阳楼记》中“① ,②
”感受到了古仁人的豁达,从《左迁至蓝关示侄孙
湘》中“③ ,④ ”感受到韩
长风
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
水之间也
在你尝到饭已煮熟了之后,
在你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之后,
在你补好了儿子们的为山腰的荆棘扯破的衣服之后……
7.(2023山东鄄城期中)名著阅读。(5分)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
在你拍去了围裙上的炭灰之后,
(1)以上这些饱含深情的诗句,来自诗人 的成名作《
》。(2分)
艾青 大堰
河——我的保姆
解析 (1)《大堰河——我的保姆》为中国现当代著名诗人
艾青所作,抒发了艾青对抚养他的保姆——大堰河的挚爱和
无尽的怀念,是他的成名作,也是他第一次以“艾青”为名发
表的作品。
(2)结合名著阅读积累作答即可。
(2)诗人的诗作有着个性鲜明的艺术特色,我们称之为“
”。他的诗歌有两个主要意象: 和 。(3分)
艾青
式的忧郁
土地
太阳
(1)策划组在制作海报时,有三幅备用图片,你会选择哪一幅
作为海报的配图 请说明理由。(3分)
图一 (周恩来少年求学)
图二 (周恩来诗作)
8.[答案含评分细则](2023江苏淮安中考)运河中学将开展以“自强不息”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7分)
【我策划】
图三 (周恩来童年读书处“一品梅”)
选择:
(示例1)图一 理由:该图画的是周恩来少年求学的情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体现了他高远的志向,能体现“自强不息”的主题。
(示例2)图二 理由:该图呈现的是周恩来的肖像和他写的一首诗,诗句表现了他为了救国救民的理想不懈追求的精神,能体现“自强不息”的主题。
(示例3)图三 理由:该图是周恩来童年读书处,门前有一株“一品梅”,象征着周恩来高洁傲岸的节操和为革命坚贞不屈的伟大品质,能体现“自强不息”的主题。
演讲顺序 演讲题目 演讲者
① 《志当存高远》 901班小淮
② 《勇做弄潮儿》 902班小安
【我主持】
(2)(学科素养·语言运用)假如你是主持人,请为以下两个演讲撰写串场词。(2分)
答:
【我宣传】
(3)活动结束,宣传组要在公众号上发一篇新闻报道,请为其
拟写新闻标题。(2分)
答:(示例)运河中学开展“自强不息”主题演讲活动
(示例)同学们,901班小淮同学的演讲让我们热血沸
腾,是啊,志存高远才能步步向前,志存高远才会勇做时代的弄潮儿。下面,请大家欣赏902班小安同学演讲《勇做弄潮儿》。
评分细则 (1)选择图片得1分,准确表述图片内容得1分,阐
述理由得1分。
(2)总结“志存高远”得1分,引出下一标题得1分。
(3)写出开展活动的主体“运河中学”得1分,写出开展以
“自强不息”为主题的演讲活动得1分。
解析 (1)先选择图片,再表述图片的内容,阐述理由。
(2)根据上一个节目标题《志当存高远》,可知该节目内容是
强调树立远大志向或怎样树立远大志向;根据下一节目的标
题《勇做弄潮儿》,可知该节目强调在新时代要积极行动起
来、努力奋斗。可从两个节目的内容方面找到关联点,自然
过渡。
(3)拟写新闻标题,要交代清楚新闻要素,可以概括为“谁+做
什么”。根据题干可知,此次活动是运河中学开展的以“自
强不息”为主题的演讲活动,因此可概括为运河中学开展以
“自强不息”为主题的演讲活动。
二、阅读(40分)
(一)(2023山东东营中考)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4分)
观 猎
[唐]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9.[答案含评分细则](学科素养·思维能力)苏轼:“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试就本诗谈谈你的理解。(2分)
答:王维这首《观猎》,以一个“猎”字贯串全篇,生动鲜
明地描绘出了一组将军冬日狩猎图。这组将军狩猎图又分
为出猎图和猎归图。此诗运用先声夺人、侧面烘托和活用
典故等艺术手法来刻画人物,从而使诗的形象鲜明生动、意
境恢宏而含蓄。诗写的虽是日常的狩猎活动,但生动形象地
刻画出将军的骁勇英姿,极富感染力,表达出诗人渴望效命疆
场,期盼建功立业的情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
的特点。
评分细则 答出“‘猎’字贯穿全篇”“出猎图和猎归
图”得1分,答出“先声夺人、侧面烘托和活用典故”“表
达出诗人……的情感”得1分。
解析 诗的前四句写射猎的过程,后四句写将军傍晚收猎回
营的情景。“草枯”“雪尽”四字颇具画意。“角弓鸣”
“鹰眼疾”“马蹄轻”三个细节点染,先声夺人,形象生动地
描绘了一幅出猎图。“新丰市”“细柳营”既生动描写了
猎骑情景,又真切表现了主人公的轻快感觉和喜悦心情。尾
联遥遥“回看”行猎处之远景,已是“千里暮云平”。此景
遥接篇首,形成对照:当初是风起云涌,此时是风定云平。这
是猎归图。
作”,展现出诗人“俱臻绝顶”的艺术表现力,试从“炼字”
的角度加以赏析。(至少赏析2个字)(2分)
10.[答案含评分细则](学科素养·审美创造)本诗为“盛唐绝
答:(示例)“疾”,敏锐、锐利。青草枯黄使得老鹰目光
更为锐利,写出了老鹰发现猎物的敏捷,衬托了将军打猎时矫
健豪迈的形象,暗示了将军打猎时轻松愉悦的心情。“轻”,
轻快。冰雪融化后追击猎物,战马奔驰格外轻快,形象地刻画
出将军打猎时矫健豪迈的英姿,表现了将军打猎时轻松愉悦
的心情。
评分细则 赏析“疾”字,答出“衬托了将军打猎时矫健豪
迈的形象”得1分;赏析“轻”字,答出“刻画出将军打猎时
矫健豪迈的英姿”得1分。
解析 解答此题需结合词语的含义以及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的意思是:枯萎的野草,遮不住尖锐的鹰眼;积雪融化,飞驰的马蹄格外轻快。“疾”“轻”二字巧妙传神。“疾”写出了猎鹰发现猎物迅疾俯冲的敏捷,“轻”写出了将军纵马驰骋的矫健,天上地下相呼应,传神地描绘出从发现猎物到猎捕猎物的过程,表现了人物轻松愉悦的心情。
(二)(2023四川眉山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3分)
先子①讳序,字仲先,生于开宝六年,而殁于庆历七年。娶史氏
夫人,生子三人,长曰澹,次曰涣,季则洵也。先子少孤喜为善
而不好读书晚乃为诗能白道敏捷立成凡数十年得数千篇。
上自朝廷郡邑之事,下至乡闾子孙畋②渔治生之意,皆见于
诗。观其诗虽不工,然有以知其表里洞达,豁然伟人也。性简
易,无威仪,薄于为己而厚于为人,与人交,无贵贱皆得其欢心。 见士大夫曲躬尽敬,人以为谄,及其见田父野老亦然,然
后人不以为怪。居乡闾,出入不乘马,曰:“有甚老于我而行
者,吾乘马,无以见之。”敝衣恶食处之不耻,务欲以身处众
之所恶,盖不学《老子》而与之合。居家不治家事,以家事属
诸子。至族人有事就之谋者,常为尽其心,反复而不厌。凶年
尝鬻③其田以济饥者。既丰,人将偿之,曰:“吾自有以鬻之,非
尔故也。”卒不肯受。力为藏退之行,以求不闻于世。然行
之既久,则乡人亦多知之,以为古之隐君子莫及也。先公十五
年而卒,追封蓬莱县太君。
(节选自苏洵《嘉祐集》卷十四)
[注] ①先子:已经去世的父亲。②畋:打猎。③鬻:卖。
11.(学科素养·语言运用)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
确的一项是(3分)( )
A.先子少孤/喜为善而不好读书/晚乃为诗/能白道/敏捷立成/
凡数十年得数千篇
B.先子少孤/喜为善而不好读书/晚乃为诗/能白道/敏捷立成
凡数十年/得数千篇
C.先子少/孤喜为善而不好读书/晚乃为诗/能白道/敏捷立成/
凡数十年得数千篇
A
D.先子少/孤喜为善而不好读书/晚乃为诗/能白道/敏捷立成
凡数十年/得数千篇
解析 可根据句意划分。此句译文:先父少年时是个孤儿,喜
欢做好事但不爱读书。晚年才开始作诗,能清楚事物的规律,
反应敏捷完成迅速,总共几十年就写了几千篇。
12.(新考法·学习方法)下面对句中加点词的语境意义的理解
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联系成语“平易近人”,可推知“性简易,无威仪”中
“易”意义为“平和”“温和”。
B.查字典,“怪”有“奇怪”“责怪”等义项,“然后人不以
为怪”中“怪”应选择“奇怪”。
C
C.“敝衣恶食”中依据“敝衣”,可推断“恶”义为粗劣,与
“众之所恶”中“恶”意义相同。
D.回顾课文“属予作文以记之”,可以推知“以家事属诸
子”中“属”的意义为“嘱托”。
解析 意义不同。“众之所恶”中“恶”指讨厌,不喜欢。
13.(学科素养·思维能力)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先父作诗内容涉及甚广,既有朝廷大事也有民间小事,从诗
中还可读出许多道理。
B.先父生活简朴,不在意吃穿等外物,无论到哪里也不乘坐马
车,怕引起老人误会。
C.先父乐善好施,常周济穷人,灾荒年卖田帮助饥民,丰收后
乡民偿还,他却不肯接受。
B
D.先父不求世俗功名,不求闻名于世,但仍被乡人知晓,大家
赞誉他超过“古之隐君子”。
解析 “无论到哪里也不乘坐马车,怕引起老人误会”错
误。根据文意得知,他住在乡下,出入不乘坐马车的原因是有
比他年龄大的人在步行,自己乘坐马车显得不尊重老人。
14.(学科素养·语言运用)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
语。(4分)
(1)薄于为己而厚于为人,与人交,无贵贱皆得其欢心。
译文:
(2)至族人有事就之谋者,常为尽其心,反复而不厌。
译文:
他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与人交往,无论贵贱贫富都能与
他快乐相处。
等到同族人中有要事需要谋划(商议),他就常常尽心竭
力,反反复复帮忙却不感到厌烦。
解析 (1)句关键词:薄,严格;厚,宽厚;交,交往。(2)句关键词:
至,等到;谋,谋划、商议;厌,厌烦、厌倦。
[参考译文]
先父名序,字仲先,生在开宝六年,逝世于庆历七年。娶妻史
夫人,生了三个儿子,大儿子是苏澹,二儿子是苏涣,三儿子是
苏洵。先父年少时是个孤儿,喜欢做好事但不爱读书。晚年
才开始作诗,能清楚事物的规律,反应敏捷完成迅速,总共几
十年就写了几千篇。上从朝廷郡县的事情写起,下到乡间老
百姓打猎捕鱼等生活的情趣,都可以在诗中见到。观看他的
诗虽然不是很精巧,但可以凭借字里行间知晓透彻豁达的道
理,心胸开阔是个才识卓越的人。他的性格平易近人,从不令
人感到害怕,他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与人交往,无论贵贱贫富
都能与他快乐相处。他看见士大夫毕恭毕敬,人们认为他在
巴结奉承,待看见他对田间老农和乡野百姓也是这样,这以后
人们就不再感到奇怪。居住在乡下,出入不乘坐马车,他说:
“有比我年长而走路的人,我若乘坐马车,不好意思见到他
们。”衣服破旧饮食粗劣,他却不认为可耻,他喜欢身处人群
中而不遭到众人讨厌,大概是没有学过《老子》而与老子思
想相通吧。在家不管理家里的事情,把家里的事情嘱托他的
几个儿子。等到同族人中有要事需要谋划(商议),他就常常
尽心竭力,反反复复帮忙却不感到厌烦。灾荒年月曾卖田来
接济饥民。丰收之后,别人将偿还他,他说:“我自己卖田,不
是你们的缘故。”最终他不肯接受。他不想在世俗中求取
功名,不求闻名于世。然而他长时间做好事,乡上有很多人也
了解他,认为古代隐居的君子也比不上他。先父逝后十五年,
被追封为蓬莱县太君。
万事行为先
①一年春作首,万事行为先。
②“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做,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唯以求真的态度做踏实的功夫。”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做事,则功业可就;反之,如果只重空谈、怕苦怕累,结果只能是一无所成。
(三)(2023辽宁丹东中考)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③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据《晏子春秋》记载,春秋时期,齐
国大夫梁丘据非常敬慕晏子,曾对晏子说:“我到死恐怕也赶
不上先生您啊。”晏子说:“我听说,努力去做的人常常可以
成功,不倦前行的人常常可以到达目的地。我和别人相比并
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只是经常做个不停、做个不休罢了,您
怎么会赶不上我呢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这便是晏子
的行为准则。靠着这种执着进取的实干精神,晏子成为了齐
国历史上与管仲并称的政治家。司马迁在《史记·管晏列
传》的赞语中说“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
焉”,表达了对晏子的敬仰之情。
④少空谈,多行动,是成功的关键。任何事情,只要决定去做
了,就一定要落实到行动上。一次行动胜过千次空谈。有人
做过这样的比喻:“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
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河上的桥梁。”要把理想转化为现实,
最终要靠行动来实现,否则再美好的理想也只能变成空想。
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多有这样的体会,话说得最多的人,不一
定是事情做得最多最好的;但事情做得最多最好的,一定是俯
下身子苦干实干的人。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实干才
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实干才能破解;生命里
的一切辉煌,也只有通过实干才能铸就。
⑤重行动,肯实干,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和精神气
质。延安时期,毛泽东为延长石油厂题词“埋头苦干”,为党
的七大纪念册题词“实事求是、力戒空谈”,在全党倡导苦
干实干之风。新中国成立后,王进喜、焦裕禄、谷文昌、杨
善洲、廖俊波……一个个响亮的名字,闪耀着共产党人的实
干底色;北大荒、大庆油田、红旗渠……一个个闪亮的坐标,
见证着共产党人的实干身影;战洪水、抗地震、决战脱贫攻
坚……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述说着共产党人的实干品格。回
望百年发展历程,从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党的奋斗图谱上始
终写满了苦干实干。
⑥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新时代新征程
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没有捷径,唯有实干。新时代中国
青年应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不做坐而论道的清谈客,以脚踏
实地苦干实干的姿态,坚持不懈,保持韧性,一步一个脚印向
前迈进,不断续写奋斗新篇章。
(原文有改动)
15.(学科素养·思维能力)找出选文的中心论点。(1分)
答:万事行为先。
解析 提取文章的中心论点可采用位置法。中心论点常见
位置:①题目即中心论点。②开头提出中心论点。③在中间,
应注意过渡性的语言。④在结尾,即归纳全文,篇末点题。本
文题目即为中心论点,第①段也提出了中心论点。
答: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第②段引用名言作为道理论
据,并将重实干和重空谈带来的相反结果做正反对比论证,有
力且突出地论证了“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做,不能重空谈、
怕苦累”的观点,论证充分有力。
16.[答案含评分细则](学科素养·思维能力)选文第②段运用
了哪些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3分)
评分细则 论证方法1分,分析作用2分。
解析 运用经过验证的真理,自然科学的原理、公式及古今
中外名言警句进行论证属于道理论证,提示语有“××说”
“俗话说”等;罗列正反两方面的事实或道理进行论证属于
对比论证。“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做,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
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工夫”是引用名言,运用了道
理论证的方法;根据“反之”可知,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
论证方法的作用是用论据论证论点,据此找到句子所在段落
的分论点,再结合论证效果作答即可。
段的论证思路。(3分)
17.[答案含评分细则](学科素养·思维能力)请简述选文第⑤
答:首先提出了分论点“重行动,肯实干,是我们党一以贯
之的优良传统和精神气质”;接着举了毛泽东题词、在全党
倡导苦干实干之风的例子进行论证;然后又举了新中国成立
后众多共产党人实干的事例进一步论证了共产党人的实干
品格;最后以“党的奋斗图谱上始终写满了苦干实干”重申
观点。
评分细则 提出分论点1分,举例论证1分,总结1分。
解析 答题时可在理解段落内容的基础上,用“首先”“接
着”“然后”“最后”等连接词梳理论证思路。本段首句
先提出了分论点;接着列举毛泽东题词的事例进行论证;然后
又列举了新中国成立后众多苦干实干的共产党人和事迹进
一步论证观点;最后重申观点。据此作答即可。
答:(示例)读了这篇文章,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行”
的重要性。若心怀理想而不付诸行动,理想便只能成为空
想。在求学的过程中,我要定下明确的目标,更要向着目标努
力前行,上课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完成每项作业,不断提升实
践能力。我相信自己一定能通过实际行动实现理想。
18.[答案含评分细则](学科素养·思维能力)读完选文,请联系
生活实际谈谈你获得了怎样的有益启示。(3分)
评分细则 阐明“行”的重要性1分,启示2分。
解析 作答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围绕文章观点来谈
“行”的重要性即可。
(四)(2023辽宁沈阳中考)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3分)
①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同学们的
回信中指出:“你们在信中说,走进乡土中国深处,才深刻理
解什么是实事求是、怎么去联系群众,青年人就要‘自找苦
吃’,说得很好。新时代中国青年就应该有这股精气神。”
这告诉我们,青年人就要有“自找苦吃”、艰苦奋斗的精
神。
②当下,有许多青年选择扎根乡村“自找苦吃”。河北省滦
平县青年包村干部侯忠林就是一个典型代表。从开展森林
防火巡视到向村民宣讲相关政策,从检查水体污染到入户指
导厕改,从核定危房改造补助标准到督查散煤违规使用……
这名青年包村干部要操心的事,远比工作本上的记录更加琐
碎。可侯忠林不管多苦都拼尽全力,把每一件小事做好,成为
扎根乡村的青年表率。
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无数人生成功的事例表明,青年时
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
所谓的“苦”,看似是品尝生活的味道,更是对青年人精神的
淬炼。人们所说的“年轻就是资本”,并不单单是指青春焕
发的身体,还包括乐于吃苦的精神和不怕困难的勇气。温室
里长不出参天大树,懈怠者干不成宏图伟业。只有经历过无
数困难的磨炼,才能收获成长,不断进步。青年人应该坚信,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也没有白吃的苦。
④青年“自找苦吃”的过程,正是本领提升、内心充盈的过
程。青年在成长的过程中,会收获成功和喜悦,也会面临困难
和压力,很可能尝到失败的苦楚。在现实生活中,有些青年人
过于计较得失,甚至遇到挫折和苦难就放弃,以致走不长远。
与之相反,更多青年人始终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勇毅,在不
断战胜各种挑战中超越自我,最终苦尽甘来。
⑤当然,这里所说的“自找苦吃”不是白白吃苦,更不是用吃
苦来安慰自己,麻木度日。青年人要在吃苦中锻炼才干,增强
斗争本领。不可否认,青年人胜在年轻,但也囿于年轻,毕竟
人生阅历、工作经验不足,面对各种错综复杂的局面难免手
足无措、进退失据。一滴水的力量虽然微弱,但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对着一个点,终能滴水穿石。青年人的成长发展也
是如此,唯有秉持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精神和锲而不舍的韧
劲,在挫折挑战中迎难而上,在经历风雨后愈挫愈勇,逐渐练
就能担事的“铁肩膀”和能成事的“真本领”,才能成为可
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
⑥青年人要有“自找苦吃”、艰苦奋斗的精神。只有如此,
才能摒弃骄娇二气,争做新时代的好青年,书写无悔青春。因
此,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火热实践中,要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
斗的青年一代。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19.[答案含评分细则](学科素养·思维能力)选文的中心论点
是什么 (3分)
答:青年人要有“自找苦吃”、艰苦奋斗的精神。
评分细则 准确找出中心论点得3分。
解析 作者的看法就是中心论点。中心论点必须是一个明
确的判断,可从标题、开头、中间、结尾查找。从全文看,本
文的第①段“青年人就要有‘自找苦吃’、艰苦奋斗的精
神”就是一个明确的判断,就是作者的观点,即中心论点。
答: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具体有力地论证了青年“自
找苦吃”的过程,正是本领提升、内心充盈的过程。
20.[答案含评分细则](学科素养·思维能力)选文第④段画线
句子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4分)
评分细则 答出“举例论证”得1分,“对比论证”得1分;指
出作用得2分。
解析 要了解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初中阶段最主要
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四种。第④段画线句子中列举的“在现实生活中,有些青年
人过于计较得失,甚至遇到挫折和苦难就放弃,以致走不长
远”“更多青年人始终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勇毅,在不断
战胜各种挑战中超越自我,最终苦尽甘来”两个事例形成对
比,故该句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所举事例,一
正一反都是为了论证本段的中心句“青年‘自找苦吃’的
过程,正是本领提升、内心充盈的过程”。
21.[答案含评分细则](学科素养·思维能力)选文第⑤段画线
句子有什么作用 (3分)
答: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青年应该“自找苦吃”
的内容,自然引出下文对如何“自找苦吃”的论述。
评分细则 答出“承上启下”得1分,答出承接上文内容得1
分,答出引出下文得1分。
解析 从这一句的位置可知该句属于中间句,“这里所说的
‘自找苦吃’”承接上文“青年‘自找苦吃’的过程,正是
本领提升、内心充盈的过程”的论述,“不是白白吃苦,更不
是用吃苦来安慰自己,麻木度日”引出对下文“青年人要在
吃苦中锻炼才干,增强斗争本领”的论述,起到承上启下的过
渡作用。
技小院同学们所说的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给予了肯
定。
B.选文第②段中用侯忠林不管多苦都拼尽全力,把每一件小
事做好,成为扎根乡村的青年表率的事例,充当道理论据。
22.(学科素养·思维能力)对选文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
项是(3分)( )
A.选文第①段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对中国农业大学科
B
解析 第②段中用侯忠林不管多苦都拼尽全力,把每一件小
事做好,成为扎根乡村的青年表率的事例,充当的是事实论
据。
C.人们所说的“年轻就是资本”,并不单单是指青春焕发的
身体,还包括乐于吃苦的精神和不怕困难的勇气。
D.青年人只有具备“自找苦吃”、艰苦奋斗的精神,才能摒
弃骄娇二气,争做新时代的好青年,书写无悔青春。
作文。(50分)
三、写作(50分)
23.[答案含评分细则](2023山东菏泽中考)“孝”“信”
“和”,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就是体谅父
母,尊重长辈;“信”,就是诚实做人,讲求信用;“和”,就是温
和待人,和睦相处。这些美德,就体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请从
“孝”“信”“和”中任选一词填到题目的横线上,写一篇
题目: ,就在这里
要求:
(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3)用规范汉字书写,不少于600字。
(4)不得透漏个人信息。
[写作指导] 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题干给出三个词
“孝”“信”“和”并指出各自的内涵,而题目中的“就在
这里”,“这里”需要重点阐述,“这里”可以指日常生活
中,也可以指其他被我们不经意忽略的地方。日常生活中,
“孝”“信”“和”这些美德随处可见,只是有可能被我们
忽略,所以要再次强调。文体上,可以写成记叙文,也可以写
成议论文。我们可从“孝”“信”“和”中任选一词补全
题目,然后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论述其重要意义和作用。
若写记叙文,注意把细节写清楚,体现出这一美德“就在这
里”。
[例文]
信,就在这里
诚信是一面光亮的明镜,映照着你我的内心;诚信是一股清澈
的泉水,洗去肮脏,流淌洁净;诚信是一块不朽的基石,让我们
踏着它前行……孔子云:“民无信不立。”一个人如果没有
信用,那他就不能立足于社会。所以人生路,信为本。
拥有诚信,能够使人树立威信,走向成功。战国时期,秦国的
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天下正处于战火纷
飞、人心惶惶的状态,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
都城南门放置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将木
头抬到北门,就赏赐十金,可是等了半天都没有人来抬,于是
商鞅将赏赐提高到五十金,终于,人群中有人站了出来,将木
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刻信守承诺,赏给了他五十金。商鞅的
这一举动,在百姓们的心中树立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
很快在秦国推广开来。新法使秦国逐渐强盛,秦国最终统一
了中国,而商鞅的名字也流传至今。
相反,如果没有诚信,则会失去成功的保障,惹来杀身之祸。
西周时,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她一笑,他命人在城都
附近的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
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时才能点燃。当诸侯们率领兵
将匆匆赶到时,发现并没有敌人前来,这才知道自己受骗了。
五年后,西夷犬戎大举攻周,周幽王赶忙再次点燃烽火,但这
次诸侯们都没有来,谁也不愿意上当受骗了。结果周幽王自
刎而死,褒姒也被俘虏。
一个是“立木取信”一诺千金;一个是帝王无信,戏耍诸侯。
前者的威信已树立在平民的心中,后者的威严在诸侯心中已
完全倒塌。可见,诚信对一个人或一个国家都具有重要的作
用。
人如船,诚如帆,没有帆的船会迷失方向,没有诚信的人生会
陷入迷惘。信,就在这里。朋友,让我们一起昂首阔步走在诚
信的人生大道上,让人生不再彷徨。
[点评] 文章以“信”为主题展开论述。第一段论述了什
么是“诚信”,提出论点“人生路,信为本”;第二段从正面
论述了“拥有诚信,能够使人树立威信,走向成功”的观点;
第三段从反面论述了“如果没有诚信,则会失去成功的保障,
惹来杀身之祸”的观点;第四段得出结论“诚信对一个人或
一个国家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最后一段深化论点,总结全
文。此文观点明确,论据充分有力,论证方法正确、恰当,是
一篇典型的议论文。
评分细则
作文评分标准表(50分制) 一类卷
(43~50) 二类卷
(35~42) 三类卷 (27~34) 四类卷 (18~26) 五类卷
(0~17)
内容A (20) 切合题意,思想健康 切合题
意,思
想健康 基本符合题意,思想健康 偏离题意,思想健康 文不对题,不知所云
内容A (20) 中心突
出 中心明
确 中心比
较明确 中心欠明确 中心不
明确
内容充
实 内容具
体 内容比
较具体 内容不够具体 内容不
具体
感情真
切 感情真
实 感情比
较真实 感情不够真实 感情不
真实
语言B (16) 语言顺
畅生
动, 没有语
病,表
达好 语言通
畅,偶
有语 病,表
达较好 语言尚
通顺, 语病不
多 语言不通顺, 语病较多 语病严
重,
文理不
通
篇章C (10) 结构完
整,层
次清
楚, 条理清
晰,构
思新颖 结构完
整, 条理较
清楚 条理尚
清楚,
结构基 本完
整,能
分段 结构欠完整, 条理不清楚 结构混
乱,
不能完
篇
书写D (4) 字体工
整,书
写 规范,
卷面整
洁 字体工
整,书
写规 范,卷
面较整
洁 字迹清
楚,有
少量 错别
字,少
量涂改 字迹潦草, 错别字较多 字迹不
易辨
认,错
别
字多,
卷面很
不整洁
说明:
1.漏写题目扣2分。
2.错别字每3个扣1分,重现不计,最多扣2分。
3.标点符号一逗到底的扣1分。
4.字数不足600字,每少50字扣1分;不足400字,降一等。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