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第一单元第3课我爱这土地

文档属性

名称 03-第一单元第3课我爱这土地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18.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18 10:55: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第一单元
3 我爱这土地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假如(jiǎ)  歌唱   深沉(chén)   激怒
B.悲愤(fèn)  撕哑   吹刮(guǎ)   止息
C.腐烂(fú)  林间   黎明(lí)    侯咙
D.温柔(róu)  爆风  汹涌(yōng)  打击
A
解析 B.撕→嘶,刮ɡuā。C.腐fǔ,侯→喉。D.爆→暴,
涌yǒnɡ。
基础过关全练
2.(学科素养·语言运用)依次填入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语句,
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艾青的诗歌没有华丽的藻饰,   ,其语言朴素生动,富有
生命力。他擅长使用散文化的诗句,   ,很少注意韵脚的
限制或字数的整齐,但他的诗却   ,非常适合朗诵。
A.不拘泥于诗歌形式 也较少生硬的欧化句子 具有内在
的旋律与和谐的节奏
D
B.也较少生硬的欧化句子 具有内在的旋律与和谐的节奏
 不拘泥于诗歌形式
C.具有内在的旋律与和谐的节奏 也较少生硬的欧化句子
 不拘泥于诗歌形式
D.也较少生硬的欧化句子 不拘泥于诗歌形式 具有内在
的旋律与和谐的节奏
解析 第一空,由上文“没有华丽的藻饰”可知,此处说的是
艾青诗歌语言上“简单”的特点,与之相对应的是“也较少
生硬的欧化句子”;第二空,由上文“擅长使用散文化的诗
句”可知,散文化诗句的特点就是不拘泥于形式,故第二空应
填“不拘泥于诗歌形式”;第三空,上文说“很少注意韵脚的
限制或字数的整齐”,“但”“却”转到相反的方面,即“具
有内在的旋律与和谐的节奏”,且其与后文“非常适合朗
诵”衔接恰当。故选D。
恰当的一项是 ( )
A.这首诗感情基调深沉,要求朗诵时以稍慢、低沉的声音为
主,部分诗句稍轻柔、上扬。
B.“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
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作为“歌唱”的宾
语出现,是排比句,朗读时应慷慨激昂,语速稍快,一气呵成。
3.(新考法·朗读技巧)下面对《我爱这土地》的诵读指导,不
D
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C.“温柔”“黎明”“深沉”应采用重音轻读的方法,造成
低沉轻柔、回味无穷的效果。
D.最后两句诗的节奏划分:“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
解析 最后两句诗的节奏划分是: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
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4.(学科素养·审美创造)下列对诗歌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
鸟儿鸣唱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辛酸和执着
的爱。
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诗句,书写了大
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以及人民对未来的向往和希冀。
D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诗句形
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
己。
解析 这两句诗中的“我”指诗人自己。
5.(学科素养·文化自信)下列诗句中,与“——然后我死了,连
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的意境最相似的一句是 ( )
A.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B.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
解析 例句:诗人以“假如我是一只鸟”虚拟,“歌唱”的是
“鸟”同时也是“诗人”;“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的
是“鸟”,同时也是“诗人”,展现了甘愿为祖国献身的伟大
精神。A.梅花以不变应万变,只求灵魂的升华与纯洁,即使花
落了,化成泥土了,碾成尘埃了,它的品格也依然会像它的香
气一样永驻人间。与例句意境不相似。B.“衣带渐宽终不
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中的“终”“消得”反映了词人内心
的真挚情怀,突出对爱情的坚贞,展现出内心的坚定和坦荡的
态度。与例句意境不相似。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
更护花”中,诗人借落花抒发舍身报国之志。与例句意境相
似。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两句运用了生
动的比喻,借用春蚕到死才停止吐丝、蜡烛烧尽时才停止
“流泪”,来比喻男女之间的爱情至死不渝。与例句意境不
相似。
6.(新考法·关联教材)(2024重庆一中月考,6)鉴赏经典诗歌。
(6分)(Y9101001)
[甲]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能力提升全练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乙] 黎明的通知(节选)
为了我的祈愿/诗人啊,你起来吧
而且请你告诉他们/说他们所等待的已经要来
  说我已踏着露水而来/已借着最后一颗星的照引而来
我从东方来/从汹涌着波涛的海上来
  我将带光明给世界/又将带温暖给人类
……
(1)(新考法·朗读技巧)(★☆☆)读诗,需要把握感情基调。下
列选项中对两首诗的感情基调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甲]深沉 [乙]闲适  
B.[甲]寂寞 [乙]热烈
C.[甲]深沉 [乙]热烈  
D.[甲]寂寞 [乙]闲适
C
(2)(学科素养·审美创造)(★★☆)赏诗,需要把握意象。请你
分别从两首诗中选择最富有表现力的意象,分析该意象传达
出的情感。(4分)
答:[甲]意象:鸟。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化身为一只鸟,表达
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沉的爱。[乙]意象:黎明。诗人借助
“黎明”这一意象,展现了乐观向上的精神和对新社会、新
生活的坚定信念。
解析 (1)[甲]诗运用象征手法,诗人化身为一只鸟,表达了对
祖国和人民深沉的热爱之情。所以应该用深沉的语调朗
读。[乙]诗洋溢着乐观向上的精神和对新社会、新生活的
坚定信念。所以应该用热烈的语气来朗读。
(2)欣赏诗歌,需要把握意象。[甲]诗的核心意象是鸟,要体会
诗人借此传达的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沉的爱。[乙]诗的核心
意象是“黎明”,要体会诗人借此展现的乐观向上的精神和
对新社会、新生活的坚定信念。
题。(6分)(Y9101003)
太 阳
艾 青
从远古的墓茔/从黑暗的年代/从人类死亡之流的那边/震惊沉睡的山脉/若火轮飞旋于沙丘之上/太阳向我滚来……
  它以难遮掩的光芒/使生命呼吸/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
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
7.(2024山东高密立新中学月考,9)阅读诗歌,回答下面的问
  于是我的心胸/被火焰之手撕开/陈腐的灵魂/搁弃在河
畔/我乃有对于人类再生之确信
一九三七年春
(1)(学科素养·思维能力)文中太阳的象征意义是
,诗歌通过 等意象来反衬太阳,通
过一系列昭示万物复苏的动态意象从正面来烘托太阳,使其
象征意义格外鲜明。(2分)
  当它来时,我听见/冬蛰的虫蛹转动于地下/群众在旷场
上高声说话/城市从远方/用电力与钢铁召唤它
光明、永
生、未来
墓茔、黑暗、死亡
答:本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寄托了诗人渴望
有光明的未来、光明的社会的愿望。
(2)(学科素养·思维能力)反复阅读全诗,请你说说本诗表达了
诗人怎样的感情,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愿望。(4分)
解析 (1)诗人用“太阳”象征“光明”,用“远古的墓茔”
“黑暗的年代”“人类死亡之流”象征遭受帝国主义侵略
的黑暗的中国,以此反衬太阳,通过一系列昭示万物复苏的动
态意象从正面来烘托太阳,使其象征意义格外鲜明。
(2)这首诗前两节写太阳到来时的悲壮场景;第三节暗示光明
的到来,将出现一个科学文明的新时代;第四节直接抒情,要在 光明必然到来的预感中振奋起来,去追求未来的真实的光明。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强烈抒发对光明(即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科学文明的新时代必将到来的坚定信心。据此分析即可。
8.(跨学科·美术)(2024河南辉县期中)如图是某出版社准备出版的《艾青诗选》封面设计初稿。如要在画面上再添加一样景物,你会添加什么 怎样着色 结合《艾青诗选》内容加以说明。
素养探究全练
解析 能抓住艾青诗歌的主要内容及特点阐释所添加的景
物即可,可以是一盏灯、一个火把、一扇窗、一颗星星、一
只鸟等等。着色设计,最好体现出灰黄的土地与火红的太阳
的对比。
答:(示例)我会添加一轮红日,并着上鲜红的色彩。因为
“太阳”是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它表现了诗人对于光明、
理想、美好生活热烈不息的追求,且与封面初稿中凝重、灰
黄的“土地”形成对应,共同突显艾青诗歌的重要主题。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