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第二单元
10* 精神的三间小屋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广袤(mào) 襟怀 积攒(cuán) 篾视
B.灰烬(jìn) 窗灵 游弋(gé) 矗立
C.困厄(è) 憎恶 濡养(rú) 坍塌
D.宽宥(yù) 轻觑 麾下(huī) 欺炸
基础过关全练
C
解析 A.攒zǎn,篾→蔑。B.灵→棂,弋yì。D.宥yòu,炸→诈。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从古至今,美就是一个千头万绪的大谜题,不知道有多少人
尝试着抽丝剥茧地去了解它。
B.在学校的教师宿舍楼上,人们发现有一群马蜂鸠占鹊巢,将
蜂窝做在了教职工的家门口。
C.大病一场之后,身体本强壮的他已形销骨立,我简直有点认
不出了。
B
D.很多时候,我们疲于追求可望而不可即的权力与财富,却懒
于把握近在咫尺的小小机遇。
解析 鸠占鹊巢:比喻强占他人的居所。句中是说马蜂将窝
建在教职工家门口,没有占领教职工家。用在此处望文生
义。
3.(新考法·语法综合)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我们可以不美丽,但我们健康”是转折关系的复句。
B.“对父母的尊爱,对伴侣的情爱,对子女的疼爱,对朋友的
关爱,对万物的慈爱,对生命的珍爱……”使用了排比的修辞
手法。
C.“喜怒哀乐”和“鲤鱼游弋”的结构不相同。
D
D.“我们的事业,是我们的田野”是复句。
解析 “我们的事业,是我们的田野”是单句。
4.下列对句子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哲人说:你想的对象大,心就大;你想的对象小,心就小。
②空间小,心就会像小水洼,即使一阵微风也能使其难以平
静;空间大,心便会像海一样,装得下十二级飓风、万丈狂
澜。
③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心灵空间的大小取决于一个人的
思想、襟怀。
④宽容是一种美好的品行,它需要心灵有足够大的空间。
C
⑤也就是说,心里面想着绝望、仇恨,与怀着向往、宽容,其
心灵空间截然不同。
A.④③②①⑤ B.①⑤②③④
C.④②①⑤③ D.①②⑤④③
解析 本段论述的是心灵空间与人的思想、襟怀的关系,分
析从大到小,从外到内,④句指出了“空间”这一重点词,为
第一句;②句紧承④句的“空间”论述,是第二句;①句是对
②句的道理论证,是第三句;⑤句对①句的观点进一步阐释,
是第四句;③句由“因此”可知为总结句。综上所述,可排序
为④②①⑤③。
注自我、关注人的精神生活的思想。
B.课文最后两段总结全文,指出建立精神栖息地是我们的义
务和权利,提出了扩大精神空间的建议。
C.《精神的三间小屋》写作角度新颖独特,语言生动,意蕴深
厚。
5.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课文是融议论、描写、抒情于一体的说理性散文,通过对
精神的三间小屋的议论、描写、抒情,表现了关注个性、关
D
解析 D项中的“即使牺牲自己的利益甚至是生命,也在所
不惜”并不是作者的观点。
D.作者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形象地论述了爱和事业对于
我们人生的重要性,只要对他人充满爱,事业就能成功,即使
牺牲自己的利益甚至是生命,也在所不惜。
6.(学科素养·语言运用)(2022山东泰安中考,19,★★☆)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按要求做题。(6分)
能力提升全练
答:大地干涸龟裂,人们无处寻找水源。一个人打开了厚
厚的书本,惊奇地发现,在书本中央,有一泓清泉,水中还有蹦
跳的鱼儿。(意思对即可)
(1)用简洁的话描述漫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60个字。(3分)
(2)写出漫画的寓意,不超过30个字。(3分)
答:书籍才是滋养人类的营养品,那里有丰富的宝藏。(意
思对即可)
解析 (1)描述画面内容要仔细观察漫画,抓住其特点进行合
理推测,如土地干涸、树木干枯,画面中的人手持水桶,应该
是在寻找水源。如此逐步提取画面信息,按照一定的顺序进
行描述即可。注意字数的限制。
(2)本题考查对漫画寓意的理解分析能力。结合漫画的内容,
根据人在书本中找到了急需的水源分析,侧重点在于“书
本”。
人生难得是“三量”
①报纸上有幅插图,底下是诠释性的话——“人生需要三量:
少年时有胆量,壮年时有力量,老年时有度量”,觉得妙不可言。
②少年时要有胆量,胆量就是冲劲,就是敢想敢为,就是仰望
星空敢做梦。一个人年纪轻轻,却对未来没有梦想,只愿当缩
头乌龟过舒适日子,他的前程基本上可以一眼望到底。如果
你不信,不妨看看周围那些平庸的人——是少年时有胆量,经
历了挫折之后变成现在这副样子,还是少小时候就胸无大志,
7.(2023湖南张家界中考,16—18)阅读下文,完成(1)—(3)题。(7分)
一路浑浑噩噩走到现在 我敢肯定是后者为多。
③少年时的胆量,说到底,是为壮年时的力量储能。人到壮
年,知识、智慧、才华都已具备,想翱翔于天空翼下生云,想
跋涉于山水脚底生风,我们就可能干出各种辉煌的事来。毕
竟人在青壮年时精力最好,创造力最强,也最有改变自己的动
力。鸡汤文喜欢说:永远不晚,还举出例证说某某80岁登上了
珠峰,谁谁90岁获得了博士学位。如果我们认真做个统计,绝
大多数人的生命成就都是在20岁至60岁这个正常的工作时
段取得的,壮年庸庸碌碌,想在老年有所作为,一定是难上加
难。
④人老了,该拼的拼了,有的事就算做得不够完美,也难有精
力重新做一次。这个时候,让自己停下来,听听别人说话,看
看职场人士风来雨去,赏赏曾经忽视的风景,完全可以。有句
老话叫“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人至老年,让自己停下来也
是一种人生步骤。
⑤年轻人太忙,不小心说错句什么话,你不要太计较;自己工
作一辈子,但享受与想象的有距离,只要衣食无忧,也不要过
分在乎。老了有度量,其实就是与周围的人和解,与生活和
解,与这个世界和解。生活是长着眼睛的,你心宽了,世界自
会给予你更多的光华。
⑥“三量”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少年时的胆量来自不甘平
庸的心,壮年时的力量源于成熟个体的责任与担当,老年时的
度量出自看尽花开花落之后的善解人意,这些都得靠我们自
觉追求。
⑦人生真正难的,是在各个时期都按照“三量”的要求去
做。如果做到了,你便会笑对人生,此生无悔。当然,要想此
生无憾,你必须有透过风暴看到未来蓝天的眼光,必须有筋疲
力尽之后喘一口气继续向远而行的勇气。
(选自《文摘报》,有删改)
(1)(学科素养·思维能力)(★★☆)“壮年时有力量”,请从第③段中找出这“力量”指的是什么。(2分)
答:①具备知识、智慧、才华;②精力最好,创造力最强,
也最有改变自己的动力。
(2)(学科素养·思维能力)(★★☆)请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3分)(Y9102003)
答:①开头(第①段)提出中心论点“人生需要三量”;②
然后(②—⑤段)分别从少年、壮年、老年三个阶段加以论
证;③最后(⑥—⑦段)分析少年时的胆量、壮年时的力量、
老年时的度量的来源,进一步提出做到“三量”需要眼光与
勇气。
(3)(学科素养·语言运用)(★★☆)文中作者说“有句老话叫‘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人至老年,让自己停下来也是一种人生步骤”,你同意吗 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2分)
答: (示例1)不同意,我认为老年人有丰富的经验,只要体
力允许,也可以为社会做出许多贡献。
(示例2)同意,我认为老年人拼搏了一辈子,此时可以放松心
情,享受生活。(有观点,且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1)结合第③段“人到壮年,知识、智慧、才华都已具
备……我们就可能干出各种辉煌的事来”可得:具备知识、
智慧、才华。结合“毕竟人在青壮年时精力最好,创造力最
强,也最有改变自己的动力”可得:精力最好,创造力最强,也
最有改变自己的动力。
(2)作答时,可以先点出文章的论点,然后答出论据或论证方
法及其作用,最后使用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
后”等表示起承转合关系的词语来组织语言。
(3)作答时,可以同意也可以不同意。如果同意,可结合第④
段“人老了,该拼的拼了……赏赏曾经忽视的风景,完全可
以”谈老年人拼搏了一辈子,此时可以放松心情,享受生活。
如果不同意,可从实际生活出发,谈老年人有丰富的经验和阅
历,在不影响身体健康的前提下,也可以为社会做出许多贡
献。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