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第四单元素养综合检测

文档属性

名称 04-第四单元素养综合检测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08.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18 10:55: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9张PPT)
第四单元 素养综合检测
(满分100分, 限时90分钟)
一、积累(28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3分)( )
A.祭祀(sì)   世面  恣睢(jū)   慌唐
B.嗤笑(chī)   恭唯  鄙夷(bī)  伶俐
C.手帕(pà)   稠密  拮据(jí)  缭逗
D.褴褛(lǚ)   别墅  掺杂(chān)  应酬
D
解析 A.睢suī,慌→荒。B.唯→维,鄙bǐ。C.拮jié,缭→撩。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这沼泽地好像无边无际似的,即使走到天亮,也不一定能走
出去。
B.西方政客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其标榜的所谓“契约精神”
变得一文不值。
C.沂河上的一切都被浓雾笼罩着,扑朔迷离,什么都看不清。
D.这件事我们几个同学都在现场,你不能胡说八道,颠倒黑白。
C
解析 A.无边无际:形容范围极为广阔。B.一文不值:形容毫
无价值。C.扑朔迷离:形容事物错综复杂,难于辨别。此处用
来形容浓雾笼罩,不恰当。D.胡说八道:没有根据或没有道理
地瞎说。
3.(学科素养·语言运用)(新独家原创)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
A.语文是所有知识建筑的基石,语文成绩的提高不是一蹴而
就的事情,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坚持来实现的。
B.少年时代,我们开始睁大眼睛看世界,品尝生活的甘美,也
经历着成长的苦涩和无奈。
B
C.小明内心对黑暗还有抑制不住的恐惧,可是,当他望着那满
天亮晶晶的星星,内心竟没来由地变得平安了。
D.老王和老李是我的忘年交,他80多岁了,很喜欢侍弄花草。
解析 A.句式杂糅,应删掉“来实现的”。C.用词不当,把
“平安”改为“平静”。D.“他”指代不明。
4.(学科素养·语言运用)(2024山东定陶期中)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小说塑造人物,可以以某一真人为模特儿,综合其他人的一些
事迹,如《故乡》中的闰土,就是以鲁迅家乡的农民章闰水为
原型的□也可以不专用一个人为骨干,如鲁迅所说□人物的
模特儿,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
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
A., ,“ ”。     B.; :“ 。”
C., :“ ”。    D.; ,“ 。”
B
解析 阅读语段,根据“可以……也可以……”可以看出,第
一空前后的内容为“小说塑造人物”的两种不同方法,二者
间为并列关系,所以用分号。第二空,根据“如鲁迅所说”可
知,后面是直接引用鲁迅的话语,所以应用冒号与前引号。第
三空则为句号与后引号。
5.(2023山东青岛西海岸七中模拟)将下列四个句子按照正确顺序排列(3分)( )
①人们在离散的处境中,总是愿意把故乡理想化,总是会忘掉
那些曾经存在过甚至伤害过自己的丑陋,总是愿意用理想的
花环来装扮自己的乡思。
②在世界文学的浩瀚海洋里,怀乡、思亲、伤别离的作品,占
有相当大的比例。
C
③许多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也都洋溢着浓浓的乡愁。
④从人类的一般情感来讲,离散的处境最容易产生的情感就
是思念。
A.①④②③   B.④②①③
C.④②③①   D.②④③①
解析 ④句是领起句,引出“思念”,②句举例说明,③句进
一步以中国的古典文学作品为例进行说明,①句进行总结,故
正确顺序是④②③①。
6.(新独家原创)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
是(3分)( )
A.《故乡》选自《呐喊》,作者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
思想家、革命家鲁迅。“鲁迅”是他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
《狂人日记》时使用的笔名。
B.莫泊桑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有小说《羊脂
B
球》《悲惨世界》《项链》等。
C.四大文学体裁指的是散文、小说、诗歌、戏剧。
D.《孤独之旅》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草
房子》是中国当代一部比较有代表性的“成长小说”。
解析 《悲惨世界》的作者是法国作家雨果。
7.(2024吉林长春二道期末)学校成立了小说编辑部,现在正在“招 聘”编辑部小编,带领同学们走进小说天地,请你参与
完成下列任务。(10分)
(1)[任务一:猜猜“tā”是谁]请你仿照示例,以本学期学过
的小说为范围,为小说中经典人物设计一个谜语,并揭示谜
底,写出设计依据。(3分)
谜面:一句话或一
个词(可引用原文,
亦可自行创作) 谜底: 人物 设计依据
示例:圆规 杨二嫂 《故乡》中写她两手搭在髀间,张着两脚,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答:谜面:在孤独和暴风雨中走向坚强 谜底:杜小康 设
计依据:《孤独之旅》中杜小康在风雨夜成长,战胜了孤独。
(2)(学科素养·语言运用)[任务二:说说“画”中意]下面是同学们根据第四单元的两篇小说设计的图案,用以表达对作品的理解。请你任选一幅,进行解说。(3分)
图一 图二
答: (示例1)图一中的船行代表了钱和亲情,菲利普夫妇送
于勒上船是为了钱,而船底的漏洞象征了他们这一计划破产,
人财两空。整个图形分为两部分:右半部分的小人形象象征
没有钱的于勒在船上讨生活;左侧站在金钱符号上的小人象
征菲利普夫妇,他们以钱论人,站在高处,说明了他们因于勒
没钱而看不起他,这也导致了亲情(船形)破裂。金钱符号两
脚长短不一,不平衡,代表了这种以利益关系衡量亲情关系的
方式是站不住脚的,体现了作者的批判意图。
(示例2)图二中有一堵大墙,将画面中心的两个人隔开了,墙
的左侧则探出了一个小孩的脑袋,他和另外一个小朋友拉住
了手,然而被墙隔开的两人却再也没法拉手。这幅画想表达
的是文中的“我”与闰土的感情的疏远,这堵墙便代表了文
中提到的隔膜。左侧的两个小孩是文中的水生和宏儿。随
着时间的推移,两个小孩也做了朋友,一如当年的闰土与
“我”,拥有美好纯真的友谊,尚未受到封建制度的迫害,尚
未明白社会的腐败与黑暗,仍对未来充满憧憬。但如今,
“我”与闰土早已疏远,社会的黑暗与封建思想让他们的关
系再也回不到从前。这堵墙代表的隔膜,既有旧社会普遍存
在于人与人之间的身份、地位、境遇的差异,也有“我”作
为少数觉醒者感到的孤立,同时还展现了旧社会封闭、颓
败、灰暗的现实。水生与宏儿是文中唯一的光彩与希望,作
者将希望寄托于他们,希望他们能打破大墙,打破隔膜。
(3)(学科素养·语言运用)[任务三:制作《小说阅读指南》]八
年级的同学即将学习小说,请你为他们制作一份有策略、有
例子的《小说阅读指南》,可以归结上面的策略,也可以自己
开发新的阅读策略。(不少于两点)(4分)
(小贴士:第四单元小说有《故乡》《我的叔叔于勒》《孤独
之旅》。)
答:(示例1)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反差巨大,“我”深切
忧虑,执着探求新路,如《故乡》。
(示例2)都是金钱惹的祸!认清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金
钱关系,如《我的叔叔于勒》。
(示例3)关注人物变化,感受人物的典型性与丰富性,如《孤
独之旅》。
解析 (1)仿照示例,以本单元学过的小说为范围,为小说中
经典人物设计一个谜语,并揭示谜底,设计依据要揭示谜底与
谜面的关系。
(2)结合小说内容,仔细观察图案中的要素,找出其批判或颂
扬的对象或行为。任选一幅,进行解说即可。
(3)注意提示,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分析作答。
聂鑫森
①年过花甲的高小蝉,还是那么喜欢听蝉的鸣叫声。
②酷夏的中午,太阳火辣辣的,社区安静极了,蝉就叫得格外
急格外响亮。
③她家住五楼,楼前楼后栽的是垂柳,蝉声听得很真切。她可
以近听,也可以远看。不远处是一个健身坪,放置着单杠、双
二、阅读(32分)
(一)(2024山东任城期中)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21分)
听 蝉
杠之类的健身器具,住在一楼的人家,往往把洗了的被单、衬
衣、裙子晾晒在上面。
④她是一个国画家,专攻工笔花鸟草虫,出版过画册多种,举
办过很有影响的个人美展,声名赫赫。她画的蝉最为人称道,
不但工细,还带着清高自许和一种女性的柔情。唐代骆宾王
的《在狱咏蝉》她是百读不厌,“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
心”,俨然是她的心语。
⑤父亲赐她的姓名是高小禅,她爱画蝉,又爱听蝉,改为高小
蝉。她恋爱过,但最终没有喜结连理,至今仍是无牵无挂一个
人。“质本洁来还洁去”,天下肯定有好男子,只是她没有碰
到过。一晃她就退休了,退休和在职对她来说,都一样,每日
要做的事依然是画画和读书。夏秋时节,多一件事:不午睡,
听蝉。听蝉时,她的眼睛看着健身坪晾晒的衣物,特别是女性
的裙子,美丽的款式和色彩,给她很多联想,脸上便泛起淡淡
的红晕。
⑥这天午饭后,高小蝉又坐在窗前听蝉。社区的路上没有车
轮声,健身坪上除了晾晒衣物的各种色块,静寂无人。“知—
—知;知——知……”
⑦忽然,高小蝉看见一个男子走进了健身坪。他蓄着平头,粗
胳膊粗腿;上穿黑汗衫,下穿蓝布工作裤。他在衣物之间慢慢
游走,顺便翻动一个一个的色块。那汉子拿起一条粉红色的
连衣裙,粉红色与自身黑、蓝二色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高小
蝉飞快地用手机拍了下来。她想:他是冒着烈日来为妻子收
晒干了的裙子的。汉子把裙子折好,夹在腋下,飞快地走了。
⑧下午,高小蝉在一张画好的《柳蝉图》下方的草地上,添了
很小的一个粉红色块,依稀可看出是一条裙子,这构图很柔
美。
⑨暮色四合,高小蝉出门散步,走到健身坪时,听到三五成群
的人在议论:有人偷走了一条粉红色连衣裙,女人偷裙子是贪
小便宜,男子偷裙子恐怕是变态。
⑩高小蝉突然觉得热血冲向头顶,她最恨这种人!她急匆匆回
到家里,将手机拍的照片发给了社区物业管理办公室的负责
人!
两天后,派出所民警就依照高小蝉的照片,把案子破了。作
案人叫刘禾,住在社区外的出租屋中,靠在码头当装卸工养活
一家三口。妻子带着个才一岁的孩子,没法子去干活赚钱。
民警去查抄赃物时,看到出租屋内家徒四壁,妻子病恹恹的,
孩子也是蔫蔫的。汉子主动拿出裙子,哭着说:“妻子跟着我
受苦,过几天是她的生日,我想送条裙子当礼物。可我买不
起,就动了偷裙子的念头。我认错,我认罚,只是莫让我去坐
牢,我一天不赚钱,他们母子就惨了。”
汉子没被抓去拘留。
高小蝉闻听此事后,痛彻心扉。她不知道她错在哪里,拍照
前的钦佩和发送照片时的愤怒,是出于什么莫名其妙的心
境。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她让这个家庭小小的美好愿望破灭
了。现在她再听蝉声,是另一种心情,正如古诗词所言,是
“风急蝉声哀”,是“不堪玄鬓[注]影,来对白头吟”。她不想
再画蝉了,也不想再听蝉了。
隔三岔五,高小蝉去刘禾家送奶粉送肉食送水果,和刘禾的
妻子聊家常,逗一逗那个可爱的孩子。
有一次去刘禾家,高小蝉当着刘禾小两口儿的面说:“我想
请你们帮个忙,不知行不行 ”
刘禾说:“高老师,我们非亲非故,你对我们太好了,你只管
吩咐。”
高小蝉说:“我是一个孤老婆子,我想请刘夫人,每隔三天,
到我家来搞一次卫生,算一个工作日,上午九点钟来,下午四
点归,在我这里吃中饭,日工资两百元。”
刘禾说:“她带着孩子,怎么能做事 再说搞卫生没多少事
可做,你定的工钱太高了。”
“她做事时,孩子由我来带。工钱就这个数,不能再少。明
天就开始吧。”
高小蝉觉得日子过得有意思了,刘禾夫妇叫她“高妈妈”,
孩子结结巴巴叫她“奶奶”,她突然有了“家”的感觉。
转眼就立秋了,“秋老虎”厉害,到处火流奔涌。高家的客
厅里开着空调,窗户紧闭,很凉爽。刘禾的妻子在揩抹地板,
高小蝉抱着孩子退让着站到窗户边。孩子突然用手指着窗
外,哇哇地叫。
高小蝉惊奇地问:“他说什么 ”
“高妈妈,他听见蝉叫了,高兴哩!我们住的出租屋旁,也有
柳树,也有蝉叫。”
“这孩子,听力不错——”
(选自《微型小说月报》2023年2月,有删改)
[注] 玄鬓:此处指蝉。
答:①国画造诣深。出版过多种画册,举办过个人美展,声
名赫赫。②品行高洁。诗句“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是
她的心语。③正直无畏。将拍到的偷衣服的男子照片提供
给物业协助破案。④善良真诚,富有同情心。知道刘禾作案
动机及家庭情况后心痛,高价请刘禾夫人搞卫生,帮助刘禾一
家。
8.(学科素养·思维能力)高小蝉是个怎样的人 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分)
解析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根据“她是一个国画家…
…声名赫赫”可概括出:国画造诣深。根据“还带着清高自
许和一种女性的柔情”“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可概括
为:品行高洁。她知道那个男子偷了连衣裙,将所拍照片提供
给物业协助破案,体现了她正直无畏。但当她知道作案人刘
禾的作案动机及家庭情况后,“痛彻心扉”,“隔三岔五”
“去刘禾家送奶粉送肉食送水果,和刘禾的妻子聊家常,逗一
逗那个可爱的孩子”,高价请刘夫人去她家搞卫生,体现了她
善良真诚、富有同情心。
9.(学科素养·审美创造)请从描写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子。(5分)
他蓄着平头,粗胳膊粗腿;上穿黑汗衫,下穿蓝布工作裤。他
在衣物之间慢慢游走,顺便翻动一个一个的色块。
答:运用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突出了刘禾朴素的工人形
象,生动形象地写出他动作的从容,为后文写高小蝉误以为他
是冒着烈日为妻子收裙子以及他装卸工身份的揭开作铺垫。
解析 根据“他蓄着平头,粗胳膊粗腿;上穿黑汗衫,下穿蓝
布工作裤”可知是外貌描写,刻画出男子健壮朴素的工人形
象,后文写他是“住在社区外的出租屋中”“当装卸工”,所
以画线句的外貌描写为后文揭开他的身份作铺垫;“慢慢游
走,顺便翻动”是动作描写,体现了男子动作的从容,后文写
高小蝉误认为“他是冒着烈日来为妻子收晒干了的裙子”
合情合理。
答:①“蝉”作为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结构更严谨;②
“蝉”既指昆虫“蝉”,也指名字中带“蝉”字的高小蝉,同
时引用与蝉相关的诗句,侧面表现高小蝉高洁的品行,突出人
物形象;③开头结尾都写听蝉的叫声,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10.(学科素养·思维能力)“蝉”这个意象在小说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6分)
解析 根据全文可知,全文围绕蝉展开情节,所以蝉作为线索
贯穿全文;“蝉”既指昆虫蝉,也指高小蝉,结合“‘无人信
高洁,谁为表予心’,俨然是她的心语”可知,这里侧面表现
高小蝉品行高洁,烘托人物形象;文章开头写“年过花甲的高
小蝉,还是那么喜欢听蝉的鸣叫声”“楼前楼后栽的是垂柳,
蝉声听得很真切”,结尾写“高妈妈,他听见蝉叫了,高兴
哩”,由此可知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段。你认为删掉和保留哪个效果更好 说说你的理由。(6分)
11.(学科素养·思维能力)有人说第 — 段是闲话,因为文章
到第 段已经让我们看到一个美好的结局,建议删除这几
答:(示例)保留更好。第 — 段通过高小蝉与刘夫人
的对话,描写听蝉叫的场景,体现出她们心情的愉悦,展现了
一幅温馨、幸福、和谐的画面;表达了对人间温情的赞美,升
华主题;与开头形成呼应,结构严谨;结尾的话耐人寻味,给读
者留下想象空间。如果删去,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
解析 本题考查语段作用。第 — 段通过人物对话,表现
出人物心情的愉悦,展现了一幅温馨、幸福、和谐的画面;两
个本来陌生的家庭,因为彼此关爱组合在一起,形成新的
“家”,表达了对人间温情的赞美,升华主题;与开头“她家
住五楼,楼前楼后栽的是垂柳,蝉声听得很真切”形成呼应,
结构严谨;这样对话式的结尾耐人寻味,给读者留下美好的想
象空间。
鲁 迅
首善之区的一条马路上,这时候什么扰攘也没有。只有脚步
声,车夫默默地前奔,似乎想赶紧逃出头上的烈日。
“热的包子咧!刚出屉的……。”十一二岁的胖孩子,细着眼
睛,歪了嘴在路旁的店门前叫喊。声音已经嘶哑了,还带些睡
意,如给夏天的长日催眠。
(二)(2023湖南株洲中考)现代文阅读。(11分)
示 众
像用力掷在墙上而反拨过来的皮球一般,他忽然飞在马路的
那边了。在他对面,其时站定了两个人:一个是淡黄制服的挂
刀的巡警,手里牵着绳头,绳的那头就拴在一个穿蓝布大衫上
罩白背心的男人的臂膊上。这男人戴一顶新草帽,帽檐四面
下垂,遮住了眼睛的一带。胖孩子身体矮,仰起脸来看。
刹时间,也就围满了大半圈的看客。待到增加了秃头的老头
子之后,空缺已经不多,而立刻又被一个赤膊的红鼻子胖大汉
补满了,所以续到的便只能屈在第二层,从前面的两个脖子之
间伸进脑袋去。秃头站在白背心的略略正对面,胖孩子看见
那白背心正研究着这发亮的秃头,他也便跟着去研究。但是
后面的一个抱着孩子的老妈子却想乘机挤进来了;秃头怕失
了位置,连忙站直,看白背心的脸:草帽檐下半个鼻子,一张嘴,
尖下巴。
又像用力掷在墙上而反拨过来的皮球一般,一个小学生飞奔
上来,一手按住了自己头上的雪白的小布帽,向人丛中直钻进
去。但他钻到第三层,竟遇见一件不可动摇的伟大的东西了,
抬头看时,蓝裤腰上面有一座赤条条的很阔的背脊,背脊上还
有汗正在流下来。他知道无可措手,只得顺着裤腰右行,幸而
在尽头发见了一条空处,透着光明。他刚刚低头要钻的时候,
那裤腰以下的屁股向右一歪,空处立刻闭塞,光明也同时不见
了。
巡警,突然间,将脚一提,大家又愕然,赶紧都看他的脚;然而他
又放稳了,于是又看白背心。
忽然,就有暴雷似的一击,连横阔的胖大汉也不免向前一跄
踉。同时,从他肩膊上伸出一只胖得不相上下的臂膊来,展开
五指,拍的一声正打在胖孩子的脸颊上。“好快活!你妈的…
…”同时,胖大汉后面就有一个弥勒佛似的更圆的胖脸这么
说。
胖孩子也跄踉了四五步,但是没有倒,一手按着脸颊,旋转身,
从胖大汉的腿旁的空隙间钻出去。胖大汉赶忙站稳,并且将
屁股一歪,塞住了空隙。
抱着小孩的老妈子因为在骚扰时四顾,没有留意,头上梳着的
喜鹊尾巴似的发髻便碰了站在旁边的车夫的鼻梁。车夫一
推,却正推在孩子上;孩子就扭转身去,向着圈外,嚷着要回去
了。老妈子先也略略一跄踉,但便即站定,旋转孩子来使他正
对白背心,一手指点着,说道:“阿,阿,看呀!多么好看哪!…
…”
“好!”什么地方忽有几个人同声喝彩。都知道该有什么事
情起来了,一切头便全数回转去,圆阵立刻散开,都错错落落
地走过去。
“刚出屉的包子咧!荷阿,热的……。”
一九二五年三月一八日。
1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
项是(3分)( )
A.小说通过写身份不一的人聚在街头围观,集中展示了看客
群体。
B.小说围绕看巡警事件,着力刻画主人公,情节曲折,高潮迭
起。
C
C.小说的笔调冷峻客观,作者对事件不作评论,却无声胜似有
声。
D.读者可以通过小说中人物的活动,推想其思想情感,认识时
代。
解析 小说围绕众人看“白背心”示众这一事件,重点描写
了众看客的言行举止。角度新颖,结构紧凑。
13.小说用“像用力掷在墙上而反拨过来的皮球”形容卖包
子的小孩后,又用同一比喻来形容小学生。同一比喻,形容不
同身份的小孩,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4分)
答:这两个小孩代表的是“看客”这一群体,通过对他们
的动作的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他们的麻木、愚蠢,表达了作
者对国民中的看客心态的揭露和批判。
解析 由“像用力掷在墙上而反拨过来的皮球”可以看出,
这两个小孩动作的迅捷。由“他忽然飞在马路的那边了”
“一手按住了自己头上的雪白的小布帽,向人丛中直钻进
去。但他钻到第三层”等内容可知,这两个小孩代表的是
“看客”这一群体,通过对他们的动作的描写,揭示出他们的
麻木、愚蠢,表达了作者对中国国民中的看客心态的揭露和
批判。
答:爱看热闹,盲目从众,无视他人痛苦 。
14.(学科素养·思维能力)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看客的共同特征。 (4分)
解析 结合小说中人物的外貌、行为举止等进行分析。这
篇小说没有主人公,没有前后发展的故事情节,只是写了一群
人——看客,他们的看与被看毫无意义,且盲目、无聊,透露
出他们内心的麻木、冷漠、愚昧。这就是看客的共同特
征。
三、写作(40分)
15.(2023山东青岛中考)作文。(40分)
追梦路上,遇到困境,紧张焦虑时,要学会调整自己的状态;取
得成绩,浮躁懈怠时,要学会调整自己的状态;环境变化,难以
适应时,要学会调整自己的状态……状态良好,才能走得更高
更远。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写一篇文章,可
以叙写经历,可以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立意;②立意需在材料包含
范围内;③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④不少于600字;⑤文中不得出
现真实的校名与人名。
[写作指导]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构思:
  遇到困境,紧张焦虑时,要学会调整自己的状态。人的一
生,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境,面对困境,要学会去面对
和解决;面对焦虑,要学会去调整。与其一味躲避,不如积极
改变。从这个角度写作,主要是选取那些遇到困境,紧张焦虑
时的付出与改变等。
  取得成绩,浮躁懈怠时,也要调整自己的状态。困境使我
们紧张焦虑,取得成绩后的浮躁懈怠,同样危害很大,我们要
及时调整,走出这种状态。
  环境变化,难以适应时,同样要调整自己的状态。比如调
座位、换班级,环境改变了,我们也要适时调整自己的状态。
总之,在逆境中要学会调整自己,克服浮躁,直面挫折。状态
良好,才能在追梦的路上走得更高更远。
[例文]
你我约定,要做最好的自己
追梦的路上,你要不断做最好的自己。
——来自妈妈的叮嘱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开始的我,努力的我,向上的我,满怀着信心,选择了绘画
之路。房屋、小鸟、蓝天、白云、人物,一切在我的画笔之
下,就如同有魔法一般,我深深地喜欢上了这种感觉。
  可是,不到一个月,我就感觉到了枯燥。老师带领我们从
基础画起,画那些单调的图形、基本的形状,我倍感无聊。
  更可怕的是,还有作业呢!我的心情低落到了极点,甚至
想放弃了。
  这时妈妈给我发微信:
  “坚持下去,相信你会成为一名大画家。我还等待你的
签名之作呢!”
  小小的我想起那份初心,又开始独上高楼,追逐我的梦
了。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一幅幅画开始成型,一张又一张的作品开始挂满我的书
房。看着这些“美丽”的成果,我的心开始变得有些张扬,甚
至有些浮躁。
  全县画协第一次作品海选,我的作品竟然没有入选!悲伤
涌上心头,惆怅布满全身。
  但这一次,我没等妈妈鼓励,便及时调整自己。我看到了
自己的差距:画画时有心,却没有完全投入,导致我的作品缺
乏骨气,缺乏灵魂。
  是啊,我需要好好地调整自己的状态了。于是,我又开始
了新的探索,就如我最初的梦想。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终于,掌声响起来,我的画作获得了一等奖!
  看到展览厅里人们投来那赞赏的目光,我涌起一种巨大
的幸福感。这次比赛,让我更加坚定了梦想,让我更加鼓起勇
气追逐更大的目标。
  想起那些浮躁的岁月,想起那些曾经的伤痛,我突然觉得
一切都不算什么。直面逆境,战胜浮躁,不断调整成最佳状
态,做最好的自己,成就更加美好的明天!
  你我约定,要做最好的自己!加油!
[点评] 这篇考场作文主要有以下几点特色:①心理细腻,主
旨鲜明。文章心理描写细腻,语言生动。特别是“我”的心
理描写,突出丰富的内心世界,展示出了一个面对困难和浮躁
不断改变、不断调整自我的“我”。读来生动,令人深思。
②镜头切换,意境突出。文章用王国维人生三境界的诗句贯
穿全篇,形成一线串珠的效果。类似镜头切换的蒙太奇手法,
充满诗意的画面,结构层次分明,意境氛围突出,读来令人回
味。③语言锤炼,文采斐然。文章语言精练,讲究句式的整
齐,对字句的锤炼体现在一言一语中,如行云流水。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