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综合测评卷
语文 四年级 上册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总分
分数
一、用“√”画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3分)
将领(jiàng jiāng) 崛起(jüé jué) 抗拒(jù jǜ)
魏国(wèi wěi) 妄想(wàng wǎng) 清晰(xī xīn)
二、看拼音,写词语。(8分)
qiáng xiàng yán sù xiào guǒ zàn měi
zhào gù zhèn zuò qín guó cuī cù
三、选字填空。(6分)
【赛塞】出( ) 比( ) ( )外 竞( )
【惑感】疑( ) 迷( ) ( )动 ( )谢
【扰拢】打( ) 归( ) 收( ) 干( )
四、将下列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恰当的词语替换句中画线部分。(7分)
刚正( )( ) ( )( )报国 深( )简( )
( )( )凛然 ( )( )执法 ( )( )无畏
1.岳飞一生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他的事迹至今仍为人所称颂。( )
2.我的父亲是一位刚强正直,不阿谀奉迎的法官。( )
3.为了完成这本书,他平日老在家里待着,很少出门。( )
4.每位执法人员都应该秉持公正之心,严格执行法律,这样才能让人民群众信服。( )
五、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9分)
1.讲台上的那束鲜花,代表着我们对老师的一片深情。(改为反问句)(2分)
2.这个问题像一团烈火一直燃烧在周恩来心中。(仿写比喻句)(2分)
3.梅兰芳斩钉截铁地说:“普通的演出我都不参加,这样的庆祝会当然更不会去了。”
(改为转述句)(2分)
4.有人说,( )梅兰芳签订演出合同,( )预支二十两黄金给他。
(先在括号里填写恰当的关联词语,再用它写一句话)(3分)
六、根据所学知识填空。(7分)
1.《别董大》一诗中,诗人劝慰朋友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的两句诗是: ,
2.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三首以“爱国”为主题的古诗。《夏日绝句》一诗中“ , ”两句借项羽的悲壮之举,讽刺了南宋当权者不思进取、苟且偷安的无耻行径;《出塞》一诗中“ , ”两句写出了诗人期望朝廷起用良将,早日平息边疆战事的愿望;《凉州词》一诗中“ , ”两句表现了战争的残酷、战士们出征前视死如归的勇气与豪放旷达的胸怀。
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中,周恩来因 的事,真正体会到伯父所说的“中华不振”四个字的含义,从而立志“ ”,表达了周恩来 的思想感情。
4.梅兰芳为了拒绝给日本侵略者演戏,做的事情有:移居香港、 、装病等,经历的困难和危险有:无法登台、 、 等。
七、课内阅读。(12分)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节选)
周恩来和同学一路上左顾右盼,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他们凑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女人正在哭诉着什么。一问才知道,这个女人的亲人被外国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本指望巡警局给她撑腰,惩处这个外国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外国人,反而训斥她。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 大家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女人。
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怎么把祖国和人民从苦难和屈辱中拯救出来呢 这个问题像一团烈火一直燃烧在周恩来心中。所以,当修身课上魏校长提出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时,就有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响亮回答。
1.“左顾右盼”的意思是 ,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
2.选文第2自然段中加点的“此时”指的是 。(2分)
3.右边是周恩来写下的诗句,请结合选文和诗句说说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志向的原因。(4分)
4.在拥有幸福生活的今天,你又是为什么而读书呢 理由是什么 想一想,写下来。(4分)
八、课外阅读。(18分)
收土不收金
郑成功是我国著名的民族英雄。1661年,他率领两万多名将士,乘数百艘战船,历经九个月浴血奋战,把荷兰侵略者驱逐出境,收复了我国的神圣领土———台湾。
收复台湾后,郑成功决定给高山族同胞送去耕牛、犁、锄和布料,向他们传授生产技术,发展农业,和高山族同胞共同开发台湾。
当郑成功一行人来到高山族的村寨时,高山族的长老带领乡亲们到村口迎接。他们高兴地收下了耕牛、犁、锄和布料,还按照当地的风俗举行了受礼仪式。
锣鼓响了,民歌唱起来了,在欢歌声中,全村老少排列整齐,领头的长老双手捧着金、银、谷、土四盘礼品,恭恭敬敬地献给郑成功,作为他们回敬的礼物。
郑成功向高山族乡亲们拱手致意,兴冲冲地说:“东渡台湾,收复祖国的河山,为的是同心开发宝岛。赠给你们东西,为的是生产兴旺,这是应该做的事,怎能收你们这样贵重的礼物呢 ”
长老说:“有来有往,兄弟情谊,请收下吧!”
郑成功笑盈盈地说:“尊重高山族兄弟的礼节,我收下一盘最珍贵的礼品。”说着,他双手接过了那盘土。
长老说:“ ”
郑成功把手中的一盘土高高举起,大声回答:“土地,是我们祖国的!有了土地,就能收谷子,产金银!”
长老竖起大拇指,兴奋地说:“收土不收金,我们心连心!”
1.从下面的句子中选择最恰当的一句填在文中横线上(填序号),并写写你的理由。(4分)
①礼品自古是收金收银,怎么能只收土呢
②礼品自古是收金收银,不能只收土。
2.短文讲了郑成功“收土不收金”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6分)
起因:
经过:
结果:
3.郑成功收复台湾后,为什么给高山族同胞送去耕牛、农具,又传授给他们生产技术 (3分)
4.郑成功拒绝收取高山族同胞回敬的金、银、谷,却只收下了土是因为()(2分)
A.他不喜欢金银财宝。
B.帮助高山族同胞是应该做的事,不能收贵重的礼物;同时土地代表了祖国,有了土地,就能收谷子,产金银。
C.金、银、谷太贵重了,不能收,只有土不那么贵重。
5.从这件事中,你觉得郑成功是一个怎样的人 (3分)
九、习作。(30分)
校园生活中,你一定经历过不少事情,有愉快的,有伤心的,有委屈的……请选择其中的一件事,写一封信,告诉知心姐姐。
题目:给知心姐姐的一封信
要求:1.注意书信的格式。
2.语句通顺,意思清楚,350字左右。
3.文中校名用“人民路小学”,自己的名字用“志远”代替。
第七单元答案
一、jiàng jué jù wèi wàng xī
二、强项 严肃 效果 赞美 照顾 振作 秦国 催促
三、塞赛 赛 赛 惑 惑 感 感
扰 拢 拢 扰
四、不阿 精忠 居出 大义 秉公 英勇
1.精忠报国 2.刚正不阿 3.深居简出 4.秉公执法
五、1.讲台上的那束鲜花,不正代表着我们对老师的一片深情吗
2.[示例一]沿着屋檐落下的一排排雨滴,像美丽的珠帘。[示例二]她的一双大眼睛像清澈的泉水,充满了天真与稚气。
3.梅兰芳斩钉截铁地说,普通的演出他都不参加,那样的庆祝会当然更不会去了。
4.只要……就……
[示例一]只要明天不下雨,我们就按原计划到郊外游玩。
[示例二]只要有空闲时间,我就会看历史方面的书籍。
六、1.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2.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大 人 辅 导延 展
同学们,请读读下面这首诗,查阅相关资料,体会其中蕴含的爱国之情吧!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3.目睹中国人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被外国人欺凌却无处说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热爱祖国
4.蓄须明志 没有经济来源 险些丧命
七、1.向左右两边看 周恩来和同学进入外国人的地盘后向四处张望
2.目睹中国人受外国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情景后
3.从选文中周恩来目睹中国人受外国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可以看出,当时中国同胞饱受欺凌,让他痛心;从周恩来的诗中可以看出他渴望报效祖国。正是因为这两个原因,他才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
4.[示例]我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读书。因为只有祖国强大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才会更加幸福,所以我要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八、1.①因为①句用反问的句式加强了语气,更强烈地表现了长老对郑成功不收金银只收土的不理解。
起因:郑成功收复台湾后,给高山族同胞送去生产工具和布料等。经过:高山族同胞送给郑成功金、银、谷、土四盘礼品,作为回敬的礼物。结果:郑成功只收下了一盘土,并说明了原因,受到了高山族人的赞赏。
3.郑成功赠给高山族同胞这些东西,传授给他们生产技术,为的是生产兴旺。
4. B【解析】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由短文第5自然段中“东渡台湾,收复祖国的河山,……怎能收你们这样贵重的礼物呢”和短文第9自然段中“郑成功把手中的一盘土高高举起,大声回答:‘……就能收谷子,产金银!’”可知,郑成功认为帮助高山族同胞是应该做的事,所以不能收贵重的礼物,而且土地是祖国的象征,有了土地就有了谷子和金银,所以只收下了土。故本题选B。
5.郑成功是一个不在乎个人利益、热爱祖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