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2024)科学八上 1.4光的反射和折射1 课件(24页ppt)+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2024)科学八上 1.4光的反射和折射1 课件(24页ppt)+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6.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8-06 09:08:40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第1章 对环境的察觉
鲜花吐芬芳,杨柳抚脸颊;泉水响叮咚,乐曲绕山梁 …...此情此景,令人心旷神怡。眼睛感知了万物图景,而耳感知了声音世界。
那么,人的身体中有
哪些感觉器官?它们具有
怎样的感觉功能?它们是
怎样感觉周围环境的呢?
如果失去了感觉,人们的
生活将会怎样?
第4节光的反射和折射
长方体的鱼缸里养了一条鱼。相比从上面往下看,为什么从鱼缸侧面看,鱼似乎离我们更近些?在鱼缸前面,只能看到一条鱼,而在鱼缸两个侧面的交界处,可以看到两条相同的鱼,为什么?这些现象是怎么发生的?
第1课时光的反射
第4节光的反射和折射
一、光的反射
在桌面上放一面平面镜,将激光笔(或其他光源)发出的光束射到平面镜上,观察光传播方向的变化情况。
结论:光遇到物体也会反射。
1.平面镜M水平放置,刻度盘与平面镜垂直,左边刻度盘U,右边刻度盘V可绕 竖直法线ON旋转。
2.当入射光线由30°刻度线射向O时,看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 。再由40°、 60°刻度线分别射入,看两角的情况。
3.当U、V刻度盘处于同一平面内时,反射光线在V刻度盘上,当旋转V一个角度后, U、V不在同一平面内,刻度盘V上没有光线。
结论:
光发生反射时,入射光线、法线 与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入射角 30° 40° 60°
反射角
实验记录
结论:
光发生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0°
30°
60°
若把入射光线逆着原反射光线的位置射到镜面,观察反射光线的位置?
现象: 。
反射光线是逆着原入射光线方向射出
结论: 。
在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一束太阳光斜射到平面镜的表面,在平面镜的另一侧可看到耀眼的亮光;如果太阳光斜射到粗糙的白纸表面,那么无论从哪个方向观察,都看不到耀眼的亮光。这是什么原因?
答:因为平面镜表面光滑而白纸表面粗糙平面镜的镜面反射使光集中,而白纸的反射使光比较均匀的分散。
镜面反射:反射面为光滑的平面时,若入射光是平行光,则反射光也为一束平行光。
漫反射:反射面为粗糙平面时,若入射光是平行光,则反射光向各个方向传播。
反射类型
我们能从不同的方向看到周围不发光的物体,就是因为光照在物体表面发生漫反射后进入人的眼睛的缘故。
漫反射时也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光污染
自古以来,人类就向往光明,希望用灯光驱散夜晚的黑暗。现代社会,光照的不合理使用带来了一种可怕的灾难——光污染。 在阳光照射下,城市里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等镜面反射的眩光带来的是“白亮污染”;夜幕降临后,强光束直冲云霄,亮度过大的夜景照明,使得夜晚如同白昼,这就是所谓的“人工白昼”;娱乐场所的旋转灯、荧光灯以及闪烁的彩色光源构成了“彩光污染”。
“光污染”是美丽外衣下的环境杀手,它不仅导致能源浪费,还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光污染”也会破坏生态环境,影响动物的自然生活规律,使其昼夜不分;破坏植物的生长节律,影响植物休眠等。
1.晚上,“胜哥”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块小平面镜平放在白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和白纸照射,从侧面看去( )
A.镜子比较亮,因为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B.镜子比较亮,因为它发生了漫反射
C.白纸比较亮,因为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D.白纸比较亮,因为它发生了漫反射
D
2.黑暗的房间,里有两盏电灯,只有一盏灯点亮,但“胜哥”能看到未点亮的灯泡。下列关于“看到未点亮灯泡”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
D
3.如图所示,“胜哥”利用激光笔、可折转的硬纸板、平面镜等器材探究光的反射定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为更好呈现光的传播路径,硬纸板应选择粗糙的
B.如果将左侧纸板往后折,将不发生反射
C.实验中多次改变入射角,是为了避免实验的偶然性
D.如果纸板没有与平面镜垂直放置,在纸板上将看不到反射光
B
5.如图所示是一种液面升降监测装置原理图,光源S发出的一束激光与水平液面成50°角射向平静的液面,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多少?
光经液面反射后射到液面上
方水平标尺上的S’点,当发
现光点S’向左移动时,说明
液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 80°。
答:液面降低。
“胜哥课程”版权声明
“胜哥课程”工作室的课件资料的版权属于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 购买下载的课件仅限购买者本人使用,可以用于自己研究学习、课堂教学,但无传播权,禁止传播,如传播造成的后果将负法律责任。带“胜哥课程”的教学视频仅限本课件使用,如移植其它课件请联系本人,限时免费。只要购买使用“胜哥课程”则视作同意本声明!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