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第二单元 文言基础 限时训练2 文言虚词(含解析)-《巅峰突破》2026版语文高三一轮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02第二单元 文言基础 限时训练2 文言虚词(含解析)-《巅峰突破》2026版语文高三一轮复习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05 15:37: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巩固卷
第二单元 文言基础
限时训练2 文言虚词
满分51分 限时60分钟
                                     
请选出正确答案。(每题3分,共51分)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因遗策    因河为池
B.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D.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有甯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先王有不忍人之心    ②视人之室若其室    ③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B.①敏于事而慎于言    ②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③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
C.①是以圣人无为    ②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    ③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
D.①焉能治之    ②且焉置土石    ③始速祸焉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而雪与人膝齐
B.挟飞仙以遨游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C.惟江上之清风    泰山之阳
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B.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
C.屈平之作《离骚》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D.举世混浊而我独清    忠而被谤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师不必贤于弟子
B.吾尝终日而思矣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以为轮,其曲中规    因舍其名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B.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C.谓其君不能者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7.下列选项中,对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凿户牖以为室(介词,把,用)    是以圣人欲不欲(介词,因为)
B.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疑问词,何、怎么)    物或恶之(动词,厌恶)
C.不失其所者久(代词,他的)    其“恕”乎(副词,大概)
D.举世混浊而我独清(连词,表转折)    人而不仁,如礼何(连词,表转折)
8.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其皆出于此乎    犹其有四体也
B.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    知人者智
C.不失其所者久    复众人之所过
D.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    剖之以为瓢
9.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B.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C.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D.不出,火且尽    臣死且不避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寄蜉蝣于天地
B.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其皆出于此乎
C.蚓无爪牙之利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D.惑而不从师    而耻学于师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B.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以其无礼于晋
C.行李之往来    始臣之解牛之时
D.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年且九十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焉用亡郑以陪邻 朝济而夕设版焉    B.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庞然大物
C.且贰于楚也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D.以其无礼于晋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犹且从师而问焉    且放白鹿青崖间
B.若入前为寿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C.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    或师焉,或不焉
D.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鸷鸟之不群兮   谁悲失路之人    B.驰椒丘且焉止息  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
C.将往观乎四荒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民生各有所乐兮  财物无所取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为天下理财     不为征利    B.君既若见录    腰若流纨素
C.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D.欲出力助上以抗之 不赂者以赂者丧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先治其国      其“恕”乎    B.长于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C.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      天下归仁焉    D.或以封   去以六月息者也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B.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蒙乃始就学
D.因谓武曰    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答案全解全析
1.C 2.A 3.C 4.D 5.A 6.A 7.D 8.D 9.A
10.D 11.C 12.D 13.D 14.D 15.C 16.D 17.B
1.C A.“因”,沿袭/凭借。B.“所以”,表原因/用来……的、凭它(他)来……的。C.“以”,都是连词,表目的,来。D.“之”,助词,的/指示代词,这。
2.A A.均为结构助词,的。B.连词,表并列/连词,表修饰/连词,表顺承。C.介词,因为/介词,把/介词,用。D.连词,于是/疑问代词,哪里/语气词。
3.C A.连词,和/介词,和。B.连词,表修饰/介词,在。C.都是结构助词,的。D.代词,……的地方/助词,与“也”组成“……者……也”结构,表判断。
4.D A.连词,表目的/介词,因为。B.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却。C.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代词,此处代指箭。D.都是连词,表转折,却。
5.A A.都是介词,表比较,相当于“比”。B.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却。C.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D.代词,此处代指木材/人称代词,他的。
6.A A.都是介词,用。B.助词,的/代词,此处代指芣苢。C.代词,……的人/助词,与“也”组成“……者……也”结构,表判断。D.介词,在/介词,被。
7.D “人而不仁,如礼何”中的“而”是连词,表假设,如果。
8.D A.“其”,副词,表推测,相当于“大概”/代词,他们。B.“者”,与“也”组成“……者……也”结构,表判断/代词,……的人。C.“所”,名词,立身之基/代词,用在动词之前,构成名词性的词组,指代人或事物。D.两个“以”都是介词,把。
9.A A.都是介词,替、给。B.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修饰。C.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代词,指代刘邦。D.副词,将要/连词,表让步,尚且。
10.D A.介词,对于/介词,在。B.代词,它们,指不跟从老师学习而遗留下的问题/副词,表推测,大概。C.定语后置的标志/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D.都是连词,表转折,却、但是。
11.C A.“因”,副词,趁机/动词,依靠。B.“以”,连词,表目的,来/介词,因为。C.两个“之”都是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D.“且”,连词,表递进,相当于“而且”“况且”/副词,将近。
12.D A.疑问代词,哪里、怎么/相当于介词结构,于此。B.连词,表转折,可是/形容词词尾,表示状态。C.连词,并且/连词,况且。D.都是介词,对。
13.D A.连词,表让步,相当于“尚且”/副词,暂且。B.代词,你/形容词词尾,表示状态,相当于“然”,……的样子。C.相当于介词结构,于是/语气词,表陈述。D.均为代词,用在动词之前,构成名词性的词组,指代人或事物。
14.D A.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助词,的。B.副词,暂且/连词,表并列,相当于“又”。C.介词,相当于“于”,引出动作所涉及的对象/介词,相当于“于”,对。D.都是代词,用在动词前,构成名词性的词组,指代人或事物。
15.C A.介词,替/动词,是、算是。B.代词,这样/动词,好像。C.均为代词,自己的。D.连词,表目的,来/介词,表原因,因为。
16.D A.代词,自己的/副词,表推测,大概。B.介词,表示比较,相当于“比”/介词,在。C.相当于介词结构,于是/句末语气词,表陈述。D.都是介词,用、凭借。
17.B A.都是语气助词,表判断。B.介词,替、给/动词,形成,由……而来。C.都是副词,才。D.都是介词,趁、趁机。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