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巩固卷
第二单元 文言基础
限时训练4 特殊句式及固定用法
满分54分 限时60分钟
根据要求,完成题目。(每题3分,共54分)
1.下列各项中,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蚓无爪牙之利
C.而今安在哉 D.不拘于时
2.下列各项中,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月出于东山之上
B.臣未之闻也 莫之能御也
C.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D.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以为轮
3.下列各项中,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苟以天下之大 B.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C.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D.凌万顷之茫然
4.下列各项中,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臣诚恐见期于王而负赵
A.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B.则告诉不许
C.急于星火 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5.下列各项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竖子不足与谋
A.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 B.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C.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D.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6.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B.敏于事而慎于言
C.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D.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7.下列各项中,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且臣少仕伪朝 帝高阳之苗裔兮
B.得双石于潭上 其制稍异于前
C.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
D.复驾言兮焉求 遂见用于小邑
8.下列各项中,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A.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B.请其矢,盛以锦囊
C.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D.铸以为金人十二
9.下列各项中,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莫不欲求忠以自为 何谓相坐
B.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C.故内惑于郑袖 见犯乃死,重负国
D.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 蚓无爪牙之利
10.下列各项中,文言特殊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不拘于时 ②蚓无爪牙之利
③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④客有吹洞箫者
⑤师不必贤于弟子 ⑥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A.①⑥/③⑤/②④ B.①②/③⑤/④⑥ C.①③/②④/⑤⑥ D.①⑤/②③/④⑥
11.下列各项中,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竖子不足与谋
C.当察乱何自起 是以圣人无为
D.石之铿然有声者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12.下列各项中,与“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渺渺兮予怀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C.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D.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13.下列各项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其)战
B.且单于信汝,使(汝)决人死生
C.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之)俱(去见汉使)
D.(卫律)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14.下列各项中,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子卿尚复谁为乎
A.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 B.非汉所望也
C.皆为陛下所成就 D.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15.下列各项中,句式特点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A.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B.方正之不容也
C.兵挫地削 D.而耻学于师
16.下列各项中,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明月半墙
B.亚父者,范增也 此世所以不传也
C.余是以记之 磔磔云霄间
D.齐彭殇为妄作 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17.下列各项中,句式特点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以其无礼于晋
A.不能喻之于怀 B.既自以心为形役
C.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D.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18.下列各项中,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石之铿然有声者
B.此三者,吾遗恨也 有大石当中流
C.得双石于潭上 盛以锦囊
D.悟言一室之内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答案全解全析
1.C 2.B 3.B 4.B 5.B 6.A 7.B 8.A 9.B
10.C 11.B 12.A 13.D 14.A 15.D 16.B 17.B 18.C
1.C 例句: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不知句读,不解惑”。句意:不明句读,不能解决疑惑。A.判断句,“……者……也”表判断。句意:老师,是依靠他来传授道、教授学业、解除疑惑的人。B.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蚓无利之爪牙”。句意: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C.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而今在安哉”。句意:可如今又在哪里呢 D.被动句,“于”表被动。句意:不受时俗的限制。
2.B
选项 句式 句意
A项 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则众为何而不汹汹然”。 那么众人又怎么会不凶猛地抨击我呢
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月于东山之上出”。 月亮从东边的山上升起。
B项 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臣未闻之也”。 我没有听说过这些事情。
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莫能御之也”。 没有人能够阻挡他。
C项 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送留在汉者匈奴使”。 护送留在汉朝的匈奴使者。
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他)是沛公的参乘樊哙。
D项 判断句,“……也”表判断。 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在的地方。
省略句,应为“(之)以(之)为轮”。 用火烘烤木材使之弯曲,把它做成车轮。
3.B A.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苟以大之天下”。句意:如果凭着偌大的天下。B.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古之欲于天下明明德者”。句意:古代那些想要在天下彰明美德的人。C.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宋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人”。句意:宋国有一个善于调制防止手冻裂的药物的人。D.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凌茫然之万顷”。句意:越过那茫茫的江面。
4.B 例句:被动句,“见……于……”表被动。句意:我确实害怕被大王欺骗而辜负赵国。A.判断句,“非……”表否定判断。句意:(皇帝的恩遇)不是我用生命所能报答的。B.被动句,“不许”含被动意。句意:但向上申诉不被许可。C.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于星火急”。句意:比流星还要迅急。D.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以是区区不能废远”。句意:因此自己的私情(使我)不愿停止奉养而远离(祖母)。
5.B 例句:省略句,应为“竖子不足与(之)谋”。句意:这小子不值得跟他谋划大事。A.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凡长安为观游及卖果者豪富人”。句意:凡是长安城里经营观赏游览和做种树卖果买卖的豪富人。B.省略句,应为“(吾)传其事以(之)为官戒也”。句意:(我)记载下来这件事,把它作为官吏们的鉴戒。C.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又以何蕃吾生而安吾性耶”。句意:又怎么能使我们人口增多、生活安定呢 D.无特殊句式。句意:何况人的寿命长短,听凭造化,终究归结于消灭!
6.A A.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有可以终身行之者一言乎”。句意:有可以拿终身去实践的一个字吗 B.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于事敏而于言慎”。句意:做事勤勉,说话谨慎。C.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千里之行,于足下始”。句意:千里的远行,从脚下开始。D.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况吾与子于江渚之上渔樵”。句意:何况我和你在江边捕鱼砍柴。
7.B
选项 句式 句意
A项 省略句兼状语后置句,应为“且臣少(于)伪朝仕”。 况且我年轻时在伪朝做官。
判断句,无标志。 我是颛顼帝的近代子孙。
B项 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于潭上得双石”。 在潭边得到了两块石头。
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其制于前稍异”。 它的形制跟过去稍有不同。
C项 判断句,“……也”表判断。 项脊轩,是原来的南阁子。
被动句,“焚”含被动意味。 项脊轩一共遭过四次火灾,(却)能够不被焚毁。
D项 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复驾言兮求焉”。 (我)还要驾车出去追求什么
被动句,“见……”表被动。 于是我被委派到小县做官。
8.A 例句:判断句,“……也”表判断。句意:(秦始皇)自认为关中险要的地势、方圆千里坚固的城池,(这)正是子孙万代称帝称王的基业。A.判断句,“……也”表判断。句意:可是陈涉不过是个用瓮做窗户,用草绳系门扇的贫家子弟,是下层百姓,是被征发的人。B.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请其矢,以锦囊盛”。句意:恭敬地取出他父亲(留下)的箭,用锦囊盛着。C.被动句,“为”表被动。句意:皇帝自己也死在人家手里,被天下人耻笑,这是什么原因呢 D.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铸以为十二金人”。句意:铸成了十二个铜人。
9.B
选项 句式 句意
A项 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莫不欲求忠以为自”。 没有不想寻求忠臣来帮助自己的。
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谓何相坐”。 说什么连坐(治罪)
B项 被动句,“于”表被动。 聪明通达的人,不为外物所拘束。
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夫祸患常于忽微积”。 祸患常常是从极小的事积累起来的。
C项 被动句,“于”表被动。 所以在国内被郑袖蛊惑。
被动句,“见”表被动。 等到被(匈奴)侮辱以后才死,更加对不起国家。
D项 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人又谁能以察察之身”。 高尚的人,谁能让自己洁净的身体蒙受浑浊的外物呢
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蚓无利之爪牙”。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
10.C ①被动句,“于”表被动。句意:不受时俗的限制。②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蚓无利之爪牙”。句意: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③被动句,“被”表被动。句意:英雄的流风余韵都被风雨冲刷掉了。④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有吹洞箫者客”。句意:有个吹洞箫的客人。⑤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师不必于弟子贤”。句意:老师不一定比学生才德优秀。⑥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苏子与客于赤壁之下泛舟游”。句意:苏子和客人在赤壁之下乘船游玩。①③为被动句,②④为定语后置句,⑤⑥为状语后置句,故选C。
11.B
选项 句式 句意
A项 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非所以于乡党朋友要誉也”。 并非因为想要在同乡朋友中博取名誉。
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青,于蓝取之,而于蓝青”。 靛青从蓝草中取得,但是比蓝草颜色深。
B项 判断句,“……也”表判断。 是非之心,是智的发端。
省略句,应为“竖子不足与(之)谋”。 这小子不值得跟他谋划大事!
C项 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当察乱自何起”。 尝试考察混乱从哪里产生
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以是圣人无为”。 因此圣人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
D项 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铿然有声者之石”。 敲击后能发出响亮声音的石头。
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村中好事者少年驯养一虫”。 村里一个好事的少年驯养了一只蟋蟀。
12.A “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主谓倒装句,正常语序为“百姓之谓我爱宜乎也”。句意:百姓认为我吝啬是理所应当的啊。A.主谓倒装句,正常语序为“予怀渺渺兮”。句意:我心里想得很远。B.判断句,“……者……也”表判断。句意: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C.被动句,“诛”含被动意味。句意:等到李牧因为谗言被杀后,赵国都城邯郸就变成秦国的一个郡。D.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于其上刻唐贤今人诗赋”。句意:在它上面刻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词歌赋。
13.D A.句意:虞常等七十多人准备动手,他们当中有一个人夜里逃跑了,告发了这件事。单于的子弟派士兵与(他们)交战。补充正确。B.句意:况且单于信任你,让(你)来判定人的生死。补充正确。C.句意:后来汉朝使者又到了匈奴,常惠请求看守他的人同(他)一起(去见汉使)。补充正确。D.句意:(李陵)说着就流下眼泪,沾湿了衣襟,和苏武告别离开。主语补充错误。
14.A 例句: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子卿尚复为谁乎”。句意:子卿还为谁(守节)呢 A.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子卿不欲降,以何过陵”。句意:子卿不肯投降的心情,怎能超过(当时的)我 B.判断句,“非……也”表否定判断。句意:(这)不是汉朝所期望的。C.被动句,“为……所……”表被动。句意:都是被陛下栽培起来的。D.判断句,“……者……也”表判断。句意:缑王,是昆邪王姐姐的儿子。
15.D 例句:被动句兼宾语前置句,“见”表被动,“自令”应为“令自”。句意:为什么要保持高洁美好的节操志向,使自己被放逐呢 A.被动句,“为……所……”表被动。句意:几十年后,终究被秦国消灭了。B.被动句,“容”含有被动的意味。句意:端方正直的人不为(昏君馋臣)所容。C.被动句,无标志。句意:军队战败,土地被削减。D.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而耻于师学”。句意:却耻于向老师学习。
16.B
选项 句式 句意
A项 判断句,“非”表否定判断。 (皇帝的恩遇)不是我用生命所能报答的。
省略句,“明月”后省略谓语动词,应为“明月(照)半墙”。 明月高悬,照亮半截墙壁。
B项 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亚父就是范增。
判断句,“……也”表判断。 这就是世上没有流传(石钟山得名由来)的缘故。
C项 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余以是记之”。 我因此记下这次的经历。
省略句兼状语后置句,应为“(于)云霄间磔磔”。 (在)云霄间发出磔磔的声响。
D项 判断句,“为”表判断。 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虚妄之谈。
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于庭杂植兰桂竹木”。 在庭院里错杂地种上兰花、桂树、竹子等。
17.B 例句: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以其于晋无礼”。句意: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A.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不能于怀喻之”。句意:不能明白于心。B.被动句,“为”表被动。句意:既然自己使精神被形体役使。C.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句意:(我们)在会稽山阴的兰亭集会。D.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寻程氏妹于武昌丧”。句意: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
18.C
选项 句式 句意
A项 省略句兼状语后置句,应为“引(之)以为流觞曲水,(于)其次列坐”。 引(清流激湍)来作为流觞的曲水,在曲水旁边排列坐着。
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铿然有声者之石”。 敲击后能发出响亮声音的石头。
B项 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
省略句,应为“有大石当(于)中流”。 有块大石头横在江河水流中央。
续表
选项 句式 句意
C项 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于潭上得双石”。 在潭边得到了两块石头。
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以锦囊盛”。 用锦囊盛着。
D项 省略句兼状语后置句,应为“(于)一室之内悟言”。 有的人在室中晤谈。
被动句,“为……所……”表被动。 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让自己被积久而成的威势胁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