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第六单元 语言文字运用 常考题型2 成语情境补写(含解析)-《巅峰突破》2026版语文高三一轮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06第六单元 语言文字运用 常考题型2 成语情境补写(含解析)-《巅峰突破》2026版语文高三一轮复习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4.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05 15:37: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部分 高考模块专项卷
第六单元 语言文字运用
常考题型2 成语情境补写
满分9分
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
  近年来,乡村生活综艺作品如A    般不断涌现,多档节目从不同角度切入广阔乡村,从《向往的生活》《哈哈农夫》,到《云上的小店》《在希望的田野上》……它们形式不同、内容各异,但都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聚焦乡村,展现乡村风光、关注农业生产、体验农村生活。
  我们可以发现,现在在城市中生活的市民,很大一部分拥有乡村生活的记忆。这些记忆原本只藏在心灵深处,但乡村生活综艺的B    ,给了它们一个释放的契机。于是,那些在都市日夜忙碌的心灵,选择将乡村生活综艺当作休憩的心灵驿站,在简单质朴的审美风格中,偷得浮生“一刻”闲。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类综艺将乡村打造成了新的“桃花源”,给现代人的心灵以抚慰。
2.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论说文要唤起读者理智,使读者对作者的主张“同意”。诗,则要唤起读者情感,使他发生“同情”。一般说来,论说文很少有“诗意”。但是,基于种种需要,说理者常常引诗。首先,诗本身有时也在说理。朱熹的“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是说,士人要时时读书近道,修身养性,才能完善自身,涵养德性。其次,诗的长处是使人感动,使人的心灵融化。到了说理者手里,诗的这种性能可以用来化除对方心理上的抵抗,使所说之理有隙可乘,诗本来与论说文相反,这时却能①      。比如李绅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把农人的血汗指给我们看,使读者的心肠忽然软了下来,他们从心里赞同了节用的观点,爱惜粮食,杜绝②      。所以,说理者在引用诗句之前,首先要③      ,一面深入地“度理”,一面仔细地“衡情”。再次,除了借重诗“情”,说理者又常常拿诗句来做比喻,使自己要证明的事理生动鲜明。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
  谁能看见遥远的未来,谁就能更主动地把握现在。正因为宇宙无穷,所以每一次发现都A     ,每一“小步”都意义重大。“中国天眼”有这样“积小步为大步”的底气——理论上,它能接收到137亿光年以外的电磁信号,这个距离已接近宇宙的边缘。“中国天眼”的英文缩写是“FAST”——“快”,在射电天文领域,我国从落后追赶状态发展为B    ,展现了自主科技的“加速度”。“快”的背后,是一代又一代科研工作者的呕心沥血。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
4.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
  高贵不是脱离世俗,不是A      ,而是一种精神的独立、人格的高标,是一种潇洒、从容的人生态度。人人都追求成功,尤其是年轻人。但什么是成功呢 对这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成功”的字面意思就是完成功业。由于每个人的功业不同,成功自然也不可B      。你能说一个著名影星比一个普通教师更成功吗 中国有个成语叫“大器晚成”,有学者认为这个“晚”同“免”字,“大器”是不追求所谓“成功”的,“成功”是一个庸俗的社会学名词,它的副产品就是名和利。林语堂先生在晚年将“名”与“利”称作“骗子”,就是说人们在向外追逐中失却了自我,忘记了自己是谁。一些人不按照自己的实际需要生活,只为别人的喝彩和议论而活,不自觉地为外物所驱使,成了名与利的奴隶。
答案全解全析
1.(示例)A雨后春笋 B异军突起
解析 本题设置了乡村生活综艺情境,作答时注意结合前后语句的要点来分析关键点。
A处,先根据横线后面的“不断涌现”和列举的乡村生活综艺节目可知,此处需要填写能够形容事物大量出现的成语→如层出不穷、雨后春笋、铺天盖地等,再根据横线前“如”可知,此处成语需要运用比喻修辞→可填“雨后春笋”。
B处,根据横线前后语句要点可知,乡村生活综艺的强势崛起给了市民释放乡村记忆的契机,故此处需填写能够形容事物突然兴起的成语→可填“勃然而兴”“异军突起”等。
要点提示
成语情境补写防止出现病句
解答成语情境补写题时,不仅要找到符合情境的成语,而且要保证填写后语句通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不能出现病句,否则就掉进了命题人的陷阱。如本题中的A处,如果填“多如牛毛”,意义符合情境,成语也运用了比喻修辞,但整个句子却成了病句。这种情况在答题时需要特别注意。
如:在三伏天,35摄氏度的高温家常便饭,40摄氏度的酷热也时常出现。( )
分析:横线处需要填写能够形容事情很常见的成语,“家常便饭”比喻经常发生、习以为常的事情,用在这里意思是正确的,但读起来不通顺,横线前缺少了谓语动词“是”,故应填写“司空见惯”等。
2.(示例)①相辅相成 ②铺张浪费 ③深思熟虑
解析 本题设置了论说文与诗的关系的情境,作答时注意抓住语段的关键词来思考关键点。
第①空,横线前面提到论说文和诗“相反”,后面通过具体诗句举例说明诗有助于说理,根据“相反”“却”可知,此处需要填写能够说明二者能够相互配合的成语→相辅相成、相辅而行等。
第②空,横线前面提到“赞同了节用的观点,爱惜粮食”,再根据“杜绝”一词可知,此处需要填写与“爱惜粮食”意思相反的成语→铺张浪费等。
第③空,结合横线后面的“度理”“衡情”等词可知,此处需要填写表示认真思考、权衡的成语→深思熟虑等。
技巧点拨
成语情境补写题“逆推法”
3.A弥足珍贵/难能可贵/至关重要/举足轻重 B遥遥领先/一马当先
解析 本题设置了科技发展情境,作答时注意前后句式的特点关键点。
所以每一次发现都A    ,每一“小步”都意义重大。
我国从落后追赶状态发展为B    ,展现了自主科技的“加速度”。     
4.(示例)A自命清高 B一概而论
解析 本题设置了人生成长情境,作答时注意上下句的逻辑关系关键点。
A处,此处是在阐述“高贵”的内涵,“而是”前是从反面说,“而是”后是从正面说,所以此处需要填写表示曲解“高贵”的成语→自命清高、自命不凡等。
B处,横线前先说“每个人的功业不同”,接着说“成功自然也不可”,所以此处需要填写表示“相同”“完全一致”意思的成语→一概而论等。
归纳总结
常用于否定句的成语汇总
(1)吹灰之力。如:不费吹灰之力。
(2)青红皂白。如:不分青红皂白。
(3)望其项背。如:难以望其项背。
(4)相提并论。如:不能相提并论。
(5)等量齐观。如:不能等量齐观。
(6)一概而论。如:不可一概而论。
(7)同日而语。如:不可同日而语。
(8)等闲视之。如:不可等闲视之。
(9)无时无刻。如:无时无刻不在。
(10)一蹴而就。如:不能一蹴而就。
(11)妄自菲薄。如:不宜妄自菲薄。
(12)善罢甘休。如:不肯善罢甘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