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第六单元 语言文字运用 常考题型7 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含解析)-《巅峰突破》2026版语文高三一轮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06第六单元 语言文字运用 常考题型7 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含解析)-《巅峰突破》2026版语文高三一轮复习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8.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05 15:37: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部分 高考模块专项卷
第六单元 语言文字运用
常考题型7 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满分20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3分)
  观赏天空之所以能产生如此丰富多样的体验,是因为天空本身就是一个充满矛盾与和谐的统一体。它完美地结合了动态的云彩和静态的蓝天,体现了小个体与大宇宙的鲜明对比,同时也展示了变化无常与恒定不变的循环往复。这种复杂而多元的特性,使得天空能够如一位宽容的母亲般包容每个人的心情和感受。无论何时何地,无论是晴朗如洗还是阴霾密布,它都无条件地接纳我们,给予我们深深的慰藉和宁静。这种接纳让人们能够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片刻的安宁,也让人们在内心深处找到共鸣和力量。天空,不再仅是自然的景象,而是人们心灵深处情感的寄托。
有人认为将画波浪线的句子中的“而是”改为“更是”表达效果更好。你的看法是什么 请简要说明理由。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5分)
  《别外甥杨克一》(其一)一诗写道:“东南秋雨足,泽国水连天。”这里的“水连天”和王昌龄所写的“寒雨连江”何其相似!诗人将水面与天空相接的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给人一种视野开阔、心旷神怡的感觉。
我国东部地区的秋雨为什么会如此之大呢 这与台风有密切的关系。气象专家告诉我们,在秋季,只要有台风在我国东部地区登陆,就有可能形成迅猛的秋雨。由此我们不难推测:在王昌龄送别朋友的前夜,很可能有一场台风在这里导演了一出“寒雨连江”的大戏。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改为“是一场台风导致了一场大雨”,二者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6分)
  阿Q没有家,住在未庄的土谷祠里;也没有固定的职业,只给人家做短工,割麦便割麦,舂米便舂米,撑船便撑船。工作略长久时,他也或住在临时主人的家里,但一完就走了。所以,人们忙碌的时候,也还记起阿Q来,然而记起的是做工,并不是“行状”;一闲空,连阿Q都早忘却,更不必说“行状”了。只是有一回,有一个老头子颂扬说:“阿Q真能做!”这时阿Q赤着膊,懒洋洋的瘦伶仃的正在他面前,别人也摸不着这话是真心还是讥笑,然而阿Q很喜欢。
文中画波浪线部分“只给人家做短工,割麦便割麦,舂米便舂米,撑船便撑船”如果改为“只给人家做短工,割麦、舂米、撑船”,二者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6分)
  大院的花草树木最令我着迷。每年春天,阳历3月中旬开始,我们一群孩子便天天跑到大院门口去盼望杏花。那里有一棵一抱粗的老杏树,不知是地气还是天光的缘故,年年都是它最早抖擞起密密匝匝的花骨朵儿,在寒风中绽出淡粉色的小花。
那棵老杏树,一定是协和大院众花树的精神领袖。从它的花朵绽开之日起,我们大院便鲜花不断了。第二棵开花的是黄家驷教授楼前的那棵“中年”杏树,而第三棵则必定是29号楼旁边的那棵“青年”杏树。这三棵杏树花谢了,就是雪白的梨花了。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可以改写成:“从老杏树的花朵绽开之日起,黄家驷教授楼前和29号楼旁的杏树也次第开放了。”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答案全解全析
1.(示例1)我的看法是不改,“而是”的表达效果更好。这里用“不再仅是……而是……”强调了天空从单纯的风景变成了人们内心情感的寄托,突出了天空对于人们的重要性和独特意义。
(示例2)我的看法是将“而是”改为“更是”,表达效果更好。这里用“不再仅是……更是……”的递进句式,表明天空本身是一种自然风景,在此基础上又成为人们内心情感的寄托,进一步强调了其情感意义。
解析 解答本题,注意抓住关联词来分析句子的深刻含意关键点。
不再仅是……而是……:表示并列,既否定天空只是一种单纯的自然景象,又强调其对人们心灵深处情感的意义,即天空“是人们心灵深处情感的寄托”,突出了天空角色的转变,由单纯的自然景象变成人们情感上的寄托→能更准确地表达出作者对天空在情感寄托层面的独特体验和认知。
不再仅是……更是……:表示递进,将“自然的景象”和“人们心灵深处情感的寄托”进行比较→既承认天空是自然景象这一事实,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凸显了其情感意义,产生了由浅入深、由物质到精神的递进效果。
易错辨析
并列、选择、递进、转折关系辨析
关联词 逻辑关系 分析
不是……而是…… 并列关系 否定前者,肯定后者
不是……就是…… 选择关系 结论不确定,非此即彼
不但(不仅)……而且(更)…… 递进关系 前后意思一致,由浅入深
虽然……但是…… 转折关系 前后意思相反或者相对
2.①原句中“很可能”表示不确定,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改句用“是”直接作出判断,表述绝对。②原句采用了拟人的修辞,赋予台风人的行为,形象地说明了“台风”和“寒雨”的关系,生动地写出了秋雨的迅猛,增添了文学色彩;改句未使用修辞,表达效果较为平淡。③原句中“寒雨连江”引自诗句,呼应开头,使内容联系更紧密,文段结构更紧凑。
解析 解答本题,注意抓住关键词、修辞等来分析关键点。
关键词:“很可能有一场台风”→“是一场台风”
修辞:
拓展延伸
别外甥杨克一(其一)
张 耒
东南秋雨足,泽国水连天。日出数声雁,风高何处船。
寒菹初获韭,野饷屡烹鲜。吾事无淹速,悠悠得醉眠。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3.①“割麦便割麦,舂米便舂米,撑船便撑船”运用了反复、排比手法,凸显了阿Q处境艰难、生活中别无选择的状况;②“割麦、舂米、撑船”无法传达阿Q的处境,只是表明了阿Q的短工身份。
解析 解答本题,注意从修辞等角度来分析关键点答案.tif,JZ〗。
原句:只给人家做短工,割麦便割麦,舂米便舂米,撑船便撑船。
改句:只给人家做短工,割麦、舂米、撑船。
回溯教材
关于阿Q的部分经典描述
(1)而阿Q自己也不说,独有和别人口角的时候,间或瞪着眼睛道:“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
(2)阿Q站了一刻,心里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于是也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
(3)阿Q两只手都捏住了自己的辫根,歪着头,说道:“打虫豸,好不好 我是虫豸——还不放么 ”
4.①原文用分说,形成一个个特写镜头,增强了画面感;而改句用合说,给人印象不深。②原文将三棵树一一列举,如数家珍,饱含深情;而改句只是客观陈述,情感较平淡。③原文三棵树先后开花象征协和大院中三代人的传承;改句没有这层象征意义。(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解答本题,注意从句式特点及情感表达等角度,对原文和改句进行对比分析关键点。
原文:那棵老杏树,一定是协和大院众花树的精神领袖。从它的花朵绽开之日起,我们大院便鲜花不断了。第二棵开花的是黄家驷教授楼前的那棵“中年”杏树,而第三棵则必定是29号楼旁边的那棵“青年”杏树。
改句:从老杏树的花朵绽开之日起,黄家驷教授楼前和29号楼旁的杏树也次第开放了。
技法点拨
比较句子表达效果的“九字诀”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