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第五单元 古代诗文阅读 02专项 备考题型1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含解析)-《巅峰突破》2026版语文高三一轮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05第五单元 古代诗文阅读 02专项 备考题型1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含解析)-《巅峰突破》2026版语文高三一轮复习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4.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05 15:37: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部分 高考模块专项卷
第五单元 古代诗文阅读
专项2 古代诗歌阅读
备考题型1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满分36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9分)
宿芥塘佛祠
贺 铸
青青①麦欲抽芒,浩荡东风晚更狂。
微径断桥寻古寺,短篱高树隔横塘。
开门未扫杨花雨,待晚先烧柏子香。
底许②暂忘行役倦,故人题字满长廊。
  【注】 ①:大麦。②底许:几许,多少。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颔联写诗人在曲折难行的路上寻找落脚之处,意在表现古寺的无人问津。
B.“杨花雨”呼应了“东风晚更狂”,不仅表现了杨花飘落之多,还给人以动态的想象。
C.尾联两句可以理解为顺承关系,也可以理解为因果关系,都有含蓄而耐人寻味的效果。
D.诗人用白描的手法来叙述,按照入寺的行程来推进诗歌内容,自然流畅,富有生活气息。
2.本诗颈联“待晚先烧柏子香”一句中的“晚”字,有的版本写作“晓”,前人认为用“晚”字更合理,请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理由。(6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9分)
江城子
段成己①
  阶前流水玉鸣渠。爱吾庐,惬幽居。屋上青山,山鸟喜相呼。少日功名空自许,今老矣,欲何如。
  闲来活计未全疏。月边渔,雨边锄。花底风来,吹乱读残书。谁唤九原②摩诘起,凭画作、倦游③图。
  【注】 ①段成己,金末正大年间进士,曾任宜阳主簿。金亡,与兄避居龙门山不仕。②九原,指墓地。③游,宦游,外出做官。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爱吾庐,惬幽居”二句直抒胸臆,不仅表现了作者欢悦的情绪,而且表明了作者的志趣追求。
B.“少日功名空自许”与“塞上长城空自许”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抒发了作者的悲愤之情。
C.词中所写情景看似单纯,实含多种对比,如少年志向与今日追求、眼前的和谐与内心的冲突等。
D.全词不仅融叙事、描写、抒情于一体,又巧用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表现力强。
4.“闲”是全词之眼,全词紧扣“闲”字立意,请结合全词内容加以分析。(6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9分)
晨 兴
魏 野
夜长乞待得晨兴,耽睡童犹唤不应。
烧叶炉中无宿火,读书窗下有残灯。
临阶短发梳和月,傍岸衰容洗带冰。
料得巢禽翻怪讶,寻常日午起慵能。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这首诗截取了诗人幽居生活的一个侧面来写,名为“晨兴”,却从夜写起。
B.诗人唤童不应,也未勉强,而童未起,使得后面内容的展开更顺理成章。
C.“无宿火”与“有残灯”形成对比,可让人联想到诗人冬夜读书的画面。
D.尾联用虚笔,诗人借写“巢禽”难以理解自己的早起,表达知音难寻的愁苦。
6.此诗颈联对仗工整,诗意自然,请简要分析。(6分)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9分)
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
岑 参
鸡鸣紫陌①曙光②寒,莺啭皇州春色阑。
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
花迎剑珮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
独有凤凰池③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
  【注】 ①紫陌:京城的道路。②曙(shǔ)光:清晨的日光。③凤凰池:也称凤池,这里指中书省。
7.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交代早朝出发的时间,描绘京城暮春时节清晨的景色,展示皇宫的富丽之象。
B.颔联写皇宫的金碧辉煌和雕栏玉砌,这升平景象实则暗含诗人对王朝转衰的一种担忧。
C.颈联渲染上朝的盛况:鲜花迎接官员,柳条轻拂旗帜,此时晨星方落,露犹未干。
D.尾联点出酬和之题,说和诗难,不仅是对贾至的推崇,也表现了诗人自己的谦逊。
8.有人评论《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将岑诗“气势雄伟,色彩瑰丽”的风格充分体现了出来,请结合本诗赏析岑参的这种诗歌风格。(6分)
                             
                             
                             
                             
答案全解全析
1.A “意在表现古寺的无人问津”说法错误。颔联“微径断桥寻古寺,短篱高树隔横塘”表现的是古寺的僻静幽深,并不是“无人问津”;从最后一句“故人题字满长廊”也能看出这里有人到访。
2.①用“待晚”照应标题中的“宿”字,更符合全诗的时间背景。②用“待晚”才能让叙述更连贯,颈联写诗人到达寺庙后的所见所闻,诗人到古寺来借宿,进到屋内看见还没入夜就点起的柏子香,行程显得更为紧凑;用“待晓”则为第二天的所见所闻,整首诗的意脉较为割裂。③用“待晚”和下一联中的“底许暂忘”联系更为紧密,逻辑更通畅:天色未晚便点起了夜香,行役的诗人感到了温暖,暂时忘却了旅途的困倦。
解析 题目实际上是要求分析颈联“待晚先烧柏子香”一句中的“晚”字的作用,需要从诗歌的具体内容入手。
①照应标题:标题“宿芥塘佛祠”中的“宿”字明确指出这是一首关于借宿的诗,时间应是天将晚。颈联中的“待晚”与标题相呼应,保持了时间背景的一致性。
②叙述更具连贯性:颈联写的是诗人傍晚到达寺庙,开门进院后看到杨花尚未打扫,接着诗人被引入室内,看到柏子香已经点燃。这一系列连贯的动作,使诗人的行程显得更为紧凑,更符合其行程安排。如果用“待晓”,则意味着这是第二天早晨的场景,会导致整首诗意脉割裂,不符合全诗的叙述过程。
③逻辑更加通畅:“待晚先烧柏子香”的意思是诗人傍晚到达寺庙,看到柏子香已经点燃;“底许暂忘行役倦”的意思是诗人暂时忘却了旅途的疲劳。正是因为寺僧点燃了柏子香,给诗人带来了心灵的慰藉,使他感到温暖,从而暂时忘却了旅途的劳累。
知识拓展
炼字的类型
类型 表达效果 示例
动词 具有凝练、形象、生动传神的效果,赋予形象以动态感。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分析:“照”和“流”以动衬静,使境界更为幽深,更好地表现了诗人恬静的内心世界。
形容词 形象生动,营造氛围,传达情绪,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临其境。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 分析:“空”既写出了遭受战火的扬州城内荒凉、冷清的景象,又写出了词人内心的凄凉,表达了他对金兵南侵的愤恨和对南宋王朝轻易断送这样一座名城的痛心。
虚词 疏通文气、开阖呼应、悠扬婉转、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分析:“又”承接“何时了”,怕见“东风”偏“又”吹东风,写出了词人的无奈与痛苦。
数量词 或具有虚拟意义,侧重夸张渲染;或具有动词意义,凸显动态。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分析:“万里”“百年”极言诗人离乡之远、年岁之高,表现了诗人悲怆的心境。
叠词 增强韵律感、节奏感,使表达更加生动,使情感更加充沛。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分析:“寻寻觅觅”表现了词人如有所失、反复寻找的状态。“冷冷清清”写外在环境的冷寂。“凄凄惨惨戚戚”表现了词人经历不幸遭遇后孤寂、悲切的心态。
续表
类型 表达效果 示例
颜色词 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烘托感情。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 分析:十里扬州路昔日的繁盛与如今的“尽荠麦青青”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眼前的荒凉。
拟声词 给读者以听觉上的感受,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引发视觉、触觉的感受,使人如临其境。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分析:“嘈嘈”“切切”等拟声词,把抽象无形的乐声写得生动传神、具体可感,使人顿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逼真感受。
技法点拨
炼字题答题“三步骤”
第一步,析词义 解释该字(词)在句中的含义。如果该字(词)是词类活用,或运用了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则要明确指出。
第二步,描情景 把该字(词)放入原句中,展开联想,再现作者所描绘的情景。
第三步,说效果 从“描物”角度,分析该字(词)在突出景物特点方面的作用; 从“造境”角度,分析该字(词)在营造意境(氛围)方面的作用; 从“写人”角度,分析该字(词)在表现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 从“抒情”角度,分析该字(词)在传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从“艺术”角度,分析该字(词)在技巧运用或感染读者方面的作用。
3.B “都抒发了作者的悲愤之情”错误。“少日功名空自许”意思是年轻时功名事业徒然自许,其中没有悲愤之情。
4.①景闲:阶前溪水溅玉,屋后山鸟相呼,万物无心任性,率然自乐。②人闲:词人乐于归隐,生活闲适自在,看山听鸟,月下垂钓,雨中锄地,栽花读书,好不惬意。③心闲:词人倦于外出做官,不再奔竞仕途、追逐功名利禄而劳形案牍,也无须防人倾轧,终日焦虑。
解析 ①“阶前流水玉鸣渠”写到台阶前的溪水流动,似玉石鸣奏。“屋上青山,山鸟喜相呼”写到屋后有青山,山中飞鸟很高兴托身于此。词人描写了房前屋后的景色,阶前溪水溅玉,屋后山鸟相呼,万物无心任性,率然自乐,体现了景色的悠闲。
②“月边渔,雨边锄。花底风来,吹乱读残书”写词人在月下垂钓,在雨中锄地;清风由花底吹来芳香,吹乱了还未读完的书。词人乐于归隐,生活闲适自在,好不惬意,体现出词人生活的悠闲。
③“少日功名空自许,今老矣,欲何如”写词人年轻时功名事业徒然自许,如今已老,还能到何处去 “闲来活计未全疏”写词人闲来谋生的活计并未全部抛弃。词人倦于外出做官,不再奔竞仕途、追逐功名利禄而劳形案牍,也无须防人倾轧,终日焦虑,体现出词人心态的闲适。
技法点拨
确定诗眼 “两角度” ①内容。“诗眼”往往是最能揭示作者情感的字(词),如“愁”“思”“忆”“惊”(直接揭示)和“凉”“冷”“寂”等(语义双关,一方面指环境的凉、冷、寂,另一方面指作者或诗歌主人公的内心感受)。 ②结构。“诗眼”是最能统领全篇的字(词),全诗都是或明或暗地围绕着这个字(词)来写的。
分析诗眼 “两要点” 要点一,梳理内容。结合诗句梳理全诗围绕诗眼写了哪些内容。 要点二,分析作用。诗眼的作用可从三个角度思考:①诗眼本身运用的表达技巧及其作用;②诗眼在结构上的作用,如照应标题、直接点题、统摄全诗、线索作用、承上启下等;③诗眼在内容上的作用,如奠定感情基调、揭示作者情感、突出诗歌主题等。
5.D 
  料得巢禽翻怪讶,
寻常日午起慵能。
6.①“临阶”与“傍岸”,地点相对,点明诗人所处位置,描绘出诗人所处场景。②“短发”与“衰容”,人物外貌特征相对,展现出诗人自身形象,突出其衰老之态。③“梳和月”与“洗带冰”,诗人的动作及其伴随状态相对,细致刻画了诗人在清冷的早晨梳洗的行为,表现出其生活的清苦与孤寂,整体营造出一种清幽、孤寂的氛围。
解析 ①“临阶”和“傍岸”都是动宾结构,“临”和“傍”是动词,“阶”和“岸”是名词。“临阶”与“傍岸”相对,点明了诗人所处位置,让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诗人所处的场景。
②“短发”和“衰容”都是偏正结构,“短”和“衰”是形容词,“发”和“容”是名词。“短发”与“衰容”相对,让读者能更直观地了解诗人的形象特点,写出诗人的衰老之态。
③“梳和月”和“洗带冰”中,“梳”和“洗”是动词,“和月”“带冰”分别是“梳”“洗”的伴随状态,展现出一幅诗人在清冷的早晨自我打理的画面。诗人在阶前借着月光梳理短发,在岸边用带着冰的水洗脸。月光的清冷、冰水的寒冷,与诗人衰老的形象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清幽、孤寂的氛围。
技法点拨
解答炼句题“两步骤”
7.B “实则暗含诗人对王朝转衰的一种担忧”理解错误。颔联描写皇宫的繁华富丽,就是要借此来表达对王朝的歌颂和祝福,且此诗为宫廷唱和诗,用以歌功颂德。
8.①气势雄伟:皇州春色多彩,宫阙金光四射,钟鸣则万户开,千官在玉阶上攒动,宫殿楼台气势宏伟,上朝官员雄姿英发,充分展现了大明宫的繁华,饱含了对王朝的歌颂,对统治者和同僚善治的赞美。②色彩瑰丽:本诗用词瑰丽,“紫陌”“春色阑”“金阙”“花”“柳”“旌旗”等富有鲜明的色彩感,营造出了流光溢彩的大唐盛景。
解析 ①气势雄伟:首联从宏大处着笔,写皇州春色多彩,充分展示皇宫的富丽之象,同时暗示天下大治的兴旺和繁华;颔联写宫阙金光四射,钟鸣则万户开,千官在玉阶上攒动,宫殿楼台气势宏伟,一派升平之景象;颈联着力渲染上朝的情景,展现了繁华的上朝盛况,上朝官员雄姿英发。这些充分展现了大明宫的繁华,饱含了对王朝的歌颂,对统治者和同僚善治的赞美。
②色彩瑰丽:本诗辞藻华丽,用了“紫陌”“春色阑”“金阙”“花”“柳”“旌旗”等富有鲜明的色彩感的词语表现宫廷气象,营造出了流光溢彩的大唐盛景。
技法点拨
赏析语言风格“三步骤”
知识拓展
古代诗歌常见语言风格
风格 特点 教材(典型)示例
豪迈 雄奇 语言气势磅礴,节奏奔放,形象豪迈博大,意境雄浑阔远,情感积极向上。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分析:词句将滚滚长江与历史长河融为一体,凸显了历史荡涤千古风流的奔放气势,使读者体味到词人立于江岸对景抒怀的气魄。
沉郁 顿挫 语言深沉蕴藉,语势抑扬顿挫,作者似有千言万语,沉吟再三,勃发于笔端。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分析:诗歌借江边萧瑟苍凉的秋景,写出了诗人晚年客居他乡并且多病的不幸遭遇,表达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和壮志未酬的复杂情感,具有一种沉郁顿挫之美。
悲壮 慷慨 情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感慨;怀才不遇,感时伤世;忧国忧民,愤慨难平。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分析:诗歌以苍茫原野为背景,刻画出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
朴素 自然 不堆砌辞藻,不搬弄典故,质朴无华,平淡中蕴含深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其五)] 分析:这二十个字,表面看来字字平淡,但平淡之中蕴含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
委婉 含蓄 不直接把意思说出来,或借景抒情,或一语双关,或用典故抒情,或在对比中表达个人的情感态度。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分析:“绿”“红”代指绿叶和红花,“肥”和“瘦”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词人惜花,为花悲喜,为花醒醉,为花憎风恨雨,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好花不常开、青春时光短暂的惋惜、惆怅之情。
清新 明丽 意境上,描摹大自然的清幽秀美;语言上,生动活泼;构思上,新颖精巧。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分析:诗歌描绘了美丽的山村风光和平静的田园生活,叙事自然流畅,没有渲染雕琢的痕迹,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学情趣。
续表
风格 特点 教材(典型)示例
浪漫 飘逸 雄伟瑰丽,奔放豪迈,清新俊朗,自然率直,无拘无束,变化万千。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分析:辞藻华丽,想象奇特,“云之君”披彩虹为衣,驱长风为马,虎为之鼓瑟,鸾为之驾车,奔赴仙山的盛会。这是多么盛大而热烈的场面。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