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高考模块专项卷
第五单元 古代诗文阅读
专项3 名篇名句默写
常考题型2 开放性默写
满分36分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36分)
1.唐宋诗词中,“青山”这一意象常常寄寓诗人独特的情感,如“ , ”。
2.“陆羽茶园”试营业,只要你能说出带有“茶”字的诗词句,便能免费入园品茶赏玩,于是,你吟诵出“ , ”,成功入园。
3.古代迁客骚人常流连于山水之间,借以吟咏性情,舒展身心,进而生发出一种高度的生命意识或人生感悟。这些借景抒情的诗篇常常借用“松”这个意象,如“ , ”。
4.在中国古代诗词文赋中,“枫”这一意象常常被用来表达忧伤的情感,如“ , ”。
5.在古代诗歌中,植物的凋零很容易引发诗人的伤感之情,比如“ , ”。
6.小佳想从古诗词中选取两句作为座右铭,提醒自己要坚持不懈、执着追求,可以选择“ , ”。
7.诗歌精髓在于言有尽而意无穷,如用“空”营造意境,传递情感。这个“空”字在李白诗词中多有出现,如“ , ”,意趣无穷。
8.文老师在“古诗词里的建筑”专题研讨课上,提到“轩”是中国古代对窗户的一种别称,并举了“ , ”两句加以印证。
9.诗词以问句收尾,可使诗歌余味悠长,耐人咀嚼,如宋词中“ , ”两句便是此中典范。
10.生活在自然之中,“空山”二字常会撩动古人心弦,化作佳句融入诗文之中,其中令你印象深刻的两句是“ , ”。
11.古代诗歌中有不少描写成都的诗词,请写出含有成都古称“锦官城”或“锦城”的诗句,如“ , ”。
12.自问自答有助于抒发思想感情,引发读者的思考,这在诗词中很常见,如“ ”。
13.古人云:“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我们在古诗词中也总能看到男儿因感伤国事而落泪,比如杜甫诗中就有“ , ”。
14.中国人将“龙”视为文明象征、精神图腾,请写出含有“龙”的古诗词,如“ , ”。
15.中华古诗词中水与石的邂逅往往会碰撞出奇美的风景,如唐代诗歌中的“ , ”。
16.春华秋实,春种秋收,“春”与“秋”,是最好的两个季节,古代不少文人墨客也把“春”与“秋”同时写进了诗词里,如“ , ”。
17.唐代边塞诗中,多借用汉代名将李广之事来表达止戈息战、边境安宁的愿望,如“ , ”。
18.“吟”或“啸”乃古人抒发情感、吐露心声的惯常手段,在古诗词中颇为常见,例如“ , ”两句,便是明证。
答案全解全析
1.(示例1)青山遮不住 毕竟东流去
(示例2)青山横北郭 白水绕东城
(示例3)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2.(示例1)商人重利轻别离 前月浮梁买茶去
(示例2)矮纸斜行闲作草 晴窗细乳戏分茶
(示例3)休对故人思故国 且将新火试新茶
3.(示例1)连峰去天不盈尺 枯松倒挂倚绝壁
(示例2)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示例3)景翳翳以将入 抚孤松而盘桓
4.(示例1)浔阳江头夜送客 枫叶荻花秋瑟瑟
(示例2)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5.(示例1)惟草木之零落兮 恐美人之迟暮
(示例2)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
(示例3)昨夜闲潭梦落花 可怜春半不还家
6.(示例1)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示例2)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7.(示例1)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示例2)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
(示例3)又闻子规啼夜月 愁空山
8.(示例1)小轩窗 正梳妆
(示例2)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示例3)开轩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
9.(示例)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10.(示例1)又闻子规啼夜月 愁空山
(示例2)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示例3)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11.(示例1)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示例2)锦城虽云乐 不如早还家
(示例3)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12.(示例1)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
(示例2)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13.(示例1)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示例2)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示例3)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14.(示例1)熊咆龙吟殷岩泉 栗深林兮惊层巅
(示例2)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15.(示例1)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
(示例2)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16.(示例1)春江花朝秋月夜 往往取酒还独倾
(示例2)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示例3)今年欢笑复明年 秋月春风等闲度
17.(示例1)君不见沙场征战苦 至今犹忆李将军
(示例2)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18.(示例1)扣舷独啸 不知今夕何夕
(示例2)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示例3)登东皋以舒啸 临清流而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