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高考模块专项卷
第五单元 古代诗文阅读
专项3 名篇名句默写
常考题型3 综合性默写
满分66分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6分)
(1)孔子推崇“中庸之道”,他在《论语·雍也》中分析“文”与“质”的关系时便说:“ , 。”在他看来,这两种人都不能算君子。
(2)《琵琶行并序》中,“ , ”两句描绘了诗人酒后即将与朋友分别时的凄然景象,令人动容。
(3)古诗词中“鸥”这个意象内涵丰富,诗人经常借此表现远离机心、退隐江湖、闲适自在或漂泊无依等情况,如“ , ”。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6分)
(1)李琳在寒假时登顶泰山,她看到了太阳将要出来,天云一线,色彩瞬间变幻的风景,一如姚鼐《登泰山记》中“ , ”所述。
(2)高适《燕歌行并序》中运用对比手法,表现军营苦乐不均的诗句是“ , ”。
(3)“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是一个出自《枯树赋》的成语,用于感叹岁月无情,催人衰老,自然规律让人产生无限的感伤。古代诗词中也有以树木写对人事的感慨的句子,如“ , ”。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6分)
(1)秋日,登高望远,眼前江水如白绢展开,远处山峰耸立,小刚不禁吟诵起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的句子“ , ”。
(2)中秋之夜,小张看到桂树的影子交杂错落,他不禁想到了《项脊轩志》中写树影在风中摇曳,呈现喜人景象的句子:“ , 。”
(3)唐诗中常以“君”作为陈述对象,以便更好地叙事抒情,而词中也有这一写法,如“ , ”等。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6分)
(1)杜甫一生颠沛流离,他在《登高》中用“ , ”两句抒发了自己长期漂泊他乡、晚年多病的愁绪。
(2)严刑峻法并不能让人心怀仁德,心悦诚服,正如魏征所说:“ , 。”这在当今也有启发意义。
(3)“蛟龙”“玉兔”“鸿蒙”“盘古”等中国古代神话中的词语常出现于现代科技生活中,其中“蛟龙”(或“蛟”)也常出现在古诗文中,如“ ,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6分)
(1)班会课上,李老师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 , ”两句,教育不注重细节、沉迷手机的小虎同学。
(2)暑假,成都武侯祠游人很多,再也看不到杜甫在《蜀相》中所写的“ , ”那种冷冷清清的景象了。
(3)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历代诗人常借山和水来表达自己的人生感悟或胸襟,如“ ,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6分)
(1)《论语·学而》中,孔子对有道德、有修养的君子在吃饭和居住方面提出要求的句子是“ , ”。
(2)在《报任安书》中,司马迁指出,左丘明因失去视力,“ ”;而《诗》的问世,则“ ”。
(3)小刚在假期中参加了“壮阔的波澜”社会实践小组,面对气势澎湃的江河湖海,他感受到了古典诗词中“ , ”的磅礴之景。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6分)
(1)在探讨六国灭亡的原因时,小欣认为苏洵提出的“赂秦而力亏”“不赂者以赂者丧”的观点固然不错,但不如杜牧《阿房宫赋》中“ , ”站位高,因为杜牧的假设里体现了人民性。
(2)语文老师提醒同学在议论文写作时要正确阐释概念,并围绕概念准确选用论据,才能证明自己的观点,讲清道理。小欣由此想到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中“ , ”,这两句说的也是同样的意思。
(3)古人面对自己头发颜色的变化,常会流露复杂的情感,如“ ,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6分)
(1)张校长用《谏太宗十思疏》中的“ ”和“ ”两句告诫同学们:生活要节俭,游玩要有节制。
(2)面对外界对于自己取得成功的好奇与猜测,小华用刘克庄《贺新郎》(国脉微如缕)中“ , ”两句强调了个人努力的重要性。
(3)漫步西湖边,周围的一切都笼罩在银色的月光之下。此情此景,让你不禁想起古代诗文中那些描写水月相生相融的优美句子,如“ ,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6分)
(1)在清明来临之际,小强准备写一篇回忆祖父的文章,他想用苏洵《六国论》中的“ , ”两句,来表明祖父早年创业的艰辛。
(2)昨天,李老师应邀参加了在济南举办的名人画展,其中有一幅山水之作,令人震撼,其山峰之高与绝壁之险,不由得让她想起李白《蜀道难》中的“ , ”。
(3)古代文人常用“泪”这一意象来表达情感,直击人心。比如唐诗宋词中的“ ,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6分)
(1)李密《陈情表》中,“ , ”两句借动物天性作比来表达孝道。
(2)黄庭坚《登快阁》一诗中“ , ”两句,既写出了江边所见夜景之美,又寄托了自己的洒脱襟怀。
(3)中国悠久的历史中,农耕社会民风淳朴,古诗文中多有所记,如“ ,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6分)
(1)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 , ”两句运用联想,描摹了琵琶女演奏的乐音陡然高昂,如瓶水四溅、跃马拼杀的场面。
(2)李贺《李凭箜篌引》中,李凭弹奏的箜篌声具有惊天裂石的力量,诗中“ , ”两句表现了这种音乐效果。
(3)捣衣声是古时捶捣衣物之声,常用以表现征人、思妇的离思别情,这在古诗词中很常见,如“ , ”两句就写到了“捣衣”。
答案全解全析
1.(1)质胜文则野 文胜质则史
(2)醉不成欢惨将别 别时茫茫江浸月
(3)(示例1)舍南舍北皆春水 但见群鸥日日来
(示例2)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
2.(1)极天云一线异色 须臾成五采
(2)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
(3)(示例1)惟草木之零落兮 恐美人之迟暮
(示例2)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示例3)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3.(1)千里澄江似练 翠峰如簇
(2)风移影动 珊珊可爱
(3)(示例)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4.(1)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2)终苟免而不怀仁 貌恭而不心服
(3)(示例1)积水成渊 蛟龙生焉
(示例2)梦入神山教神妪 老鱼跳波瘦蛟舞
(示例3)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5.(1)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2)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3)(示例1)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示例2)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示例3)青山遮不住 毕竟东流去
6.(1)君子食无求饱 居无求安
(2)厥有《国语》 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3)(示例1)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示例2)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7.(1)使六国各爱其人 则足以拒秦
(2)名实已明 而天下之理得矣
(3)(示例1)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示例2)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示例3)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8.(1)戒奢以俭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2)岂有谷城公付授 也不干曾遇骊山母
(3)(示例1)湖月照我影 送我至剡溪
(示例2)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9.(1)暴霜露 斩荆棘
(2)连峰去天不盈尺 枯松倒挂倚绝壁
(3)(示例1)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
(示例2)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10.(1)乌鸟私情 愿乞终养
(2)落木千山天远大 澄江一道月分明
(3)(示例1)肯与邻翁相对饮 隔篱呼取尽余杯
(示例2)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11.(1)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
(2)女娲炼石补天处 石破天惊逗秋雨
(3)(示例1)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拂还来
(示例2)长安一片月 万户捣衣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