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课后演练:4.11《廉颇蔺相如列传》(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课后演练:4.11《廉颇蔺相如列传》(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22 10:05: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1 廉颇蔺相如列传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秦曲(qū)     赦免(shè)
汤镬(huò)
列观(guān)
B.倨傲(jù)
盆缶(fǒu)
不肖(xiào)
渑池(diàn)
C.睥睨(nì)
披靡(mǐ)
毋宁(wú)
不怿(yì)
D.避匿(nì)
燕国(yàn)
攻讦(jié)
稔知(rěn)
解析:A项,“观”应读“guàn”;B项,“渑”应读“miǎn”;D项,“燕”应读“yān”。
答案:C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徒:白白地。
B.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伏:趴伏。
C.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许:赞许。
D.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完:使……完好。
解析:C项“许”,答应,许可。
答案:C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②拜相如为上大夫
B.①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②何者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C.①夫赵强而燕弱
②不如因而厚遇之
D.①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
②赵亦盛设兵以待秦
解析:A项“为”,都是动词,担任。B项“
( http: / / www.21cnjy.com )者”,①定语后置的标志;②表疑问语气。C项“而”,①表并列;②表顺承。D项“以”,①介词,用;②连词,用来。
答案:A
4.下列加点的“请”有不同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②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 ③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④璧有瑕,请指示王
⑤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A.①②③/④⑤     B.②④⑤/①③
C.①②⑤/③④
D.①③④/②⑤
解析:②④⑤为“请允许我”,①③为“请你(您)”。
答案:B
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全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组是(  )
①舍相如广成传 ②卒廷见相如 ③使臣奉璧,
( http: / / www.21cnjy.com )拜送书于庭 ④大王必欲急臣 ⑤度道里会遇之礼毕 ⑥秦御史前书曰 ⑦左右欲刃相如 ⑧秦王恐其破璧 ⑨且庸人尚羞之
A.①④③⑦
B.②⑤⑥⑧
C.①②⑥⑨
D.④⑤⑦⑧
解析:其中③⑤两句中的加点字不是词类活用,其余见本课“知识梳理”部分。
答案:C
6.下面各句按句式特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②而君幸于赵王 ③君何以知燕王 ④拜送书于庭 ⑤何以知之 ⑥使不辱于诸侯
⑦我为赵将 ⑧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A.①⑦/②⑥⑧/③⑤/④
B.①⑥/②⑧/③⑤/④⑦
C.①⑥/②⑦⑧/③⑤/④
D.①⑦/②⑧/⑥③/④⑤
解析:①⑦是判断句,②⑥⑧为被动句,③⑤为宾语前置句,④为介词结构后置句。
答案:A
二、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7~10题。
蔺相如之完璧,人皆称之,予未敢以为信也。
夫秦以十五城之空名,诈赵而胁其璧。是时言取
( http: / / www.21cnjy.com )璧者,情也,非欲以窥赵也。赵得其情则弗予,不得其情则予;得其情而畏之则予,得其情而弗畏之则弗予。此两言决耳,奈之何既畏而复挑其怒也
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
( http: / / www.21cnjy.com )所曲直也。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秦出城而璧归,曲在赵。欲使曲在秦,则莫如弃璧;畏弃璧,则莫如弗予。夫秦王既按图以予城,又设九宾,斋而受璧,其势不得不予城。璧入而城弗予,相如则前请曰:“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夫璧,非赵宝也;而十五城,秦宝也。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十五城之子弟,皆厚怨大王以弃我如草芥也。大王弗予城,而绐赵璧,以一璧故而失信于天下,臣请就死于国,以明大王之失信。”秦王未必不返璧也。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而归直于秦 是时秦意未欲与赵绝耳。令秦王怒,而僇相如于市,武安君十万众压邯郸,而责璧与信,一胜而相如族,再胜而璧终入秦矣!
吾故曰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若其劲渑池柔廉颇则愈出而愈妙于用所以能完赵者天固曲全之哉!
(王世贞《蔺相如完璧归赵论》)
7.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诈赵而胁其璧      胁:逼迫。
B.大王弗予城,而绐赵璧
绐:欺骗,欺诈。
C.而责璧与信
责:求取。
D.若其劲渑池,柔廉颇
柔:对……温和。
解析:责:诘责。
答案:C
8.下面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夫秦以十五城之空名
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B.璧入而城弗予
又设九宾,斋而受璧
C.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D.以一璧故而失信于天下
故燕王欲结于君
解析:A项,介词,用,以;介词,表原因
( http: / / www.21cnjy.com )。B项,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修饰。C项,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指示代词,这。D项,介词,引出动作行为的对象。
答案:D
9.下列对原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迁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对蔺相如的观点与王世贞的观点是不一致的。
B.王世贞认为“给秦国和氏璧还是不给”只有两个选择,不存在着蔺相如所想象并且确实又那样做的第三种方法。
C.蔺相如叫门客带着和氏璧逃回了赵国,却将责任推给秦国。而秦王之所以没有杀他,是因为秦国还想和赵国交好。
D.王世贞认为蔺相如能完璧归赵的主要原因是天意,不是人为,所以表现了王世贞消极的人生态度。
解析:并不能因为观点不同,就认为作者的人生态度消极。
答案:D
10.翻译与断句。
(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此两言决耳,奈之何既畏而复挑其怒也
②十五城之子弟,皆厚怨大王以弃我如草芥也。
解析:第①句注意关键词“决、挑”及固定句式“奈之何”的翻译。第②句注意“厚怨、以、草芥”的翻译。
答案:①这只要两句话就能解决了,为何既惧怕它而又去挑起它的怒火(激怒它)呢
②十五座城池的百姓,都会深深怨恨大王像草芥一样抛弃了他们。
(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吾故曰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若其劲渑池柔廉颇则愈出而愈妙于用所以能完赵者天固曲全之哉!
答案:吾故曰/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若其劲渑池/柔廉颇/则愈出而愈妙于用/所以能完赵者/天固曲全之哉!
参考译文:蔺相如使和氏璧完整地归还(赵国),人们都称赞他,而我却不认为这件事是真的。
秦国以十五座城的空名,想要欺骗赵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勒索赵国的和氏璧。(秦国)那时说要和氏璧,这是实情,不是为了试探赵国。赵国知此实情但不把和氏璧交给秦国,不知实情却将和氏璧交给他们;赵国知此实情但害怕秦国就将和氏璧交给秦国,赵国知此实情又不害怕秦国就不将和氏璧交给秦国。这只要两句话就能解决了,为何既惧怕它而又去挑起它的怒火(激怒它)呢
至于(如果)秦国要和氏璧,而赵国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给秦国和氏璧,那么双方都没有什么过错。(如果)赵国将和氏璧交给了秦国,但秦国不将十五座城交给赵国,这是秦国的不对;(如果)秦国将十五座城交给赵国而赵国不将和氏璧交给秦国,这是赵国的不对。(如果)想要使理亏在秦国一方,那就应该放弃和氏璧;害怕放弃和氏璧,那就应该不同意秦国的请求。而那秦王不但拿出地图来商量,又设立了九宾的礼节,还要沐浴焚香来取得和氏璧,看他的情形不可能不交出十五座城池。(如果)秦王得到了和氏璧却不交出十五座城池,那蔺相如可以这样说:“我本来就知道大王不会交出城池。那和氏璧,不是赵国的宝物;但那十五座城池却是秦国的珍宝。现在大王因为一块和氏璧的缘故而将十五座城池交给外人,十五座城池的百姓,都会深深怨恨大王像草芥一样抛弃了他们。大王你不交出城池从而欺骗赵国得到了和氏璧,因为一块璧的缘故让天下人都知道大王不讲信用,我希望就死在你们国家,来表明大王的失信。”像这样秦王不一定不交出和氏璧。现在为什么蔺相如叫门客带着逃回了赵国,却将责任推给秦国呢 那时秦国还想和赵国交好。假使秦王生了气而在市集将蔺相如杀掉,派武安君白起带领十万大军逼临邯郸,责问和氏璧的去向以及赵国的失信,一次获胜就能将蔺相如一家灭族,第二次获胜那么和氏璧还是属于秦国的。
因此我认为:“蔺相如保全了和氏璧,是因为上天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帮他忙。”那么他在渑池会上对秦王态度强硬,和廉颇搞好关系,是由于越出乎意料越好;蔺相如保全了和氏璧,是上天的关系啊!
三、语言表达
11.仿照画线的句子,请补写出下面一段文字的空缺部分,要求修辞手法、句式与画线句相同。
善良是与生俱来的一种品质,
( http: / / www.21cnjy.com )只要妥加珍重,就会长存善根;只要巧加打磨,就会不断茁壮。善良是一种无言的震撼,可以感悟人性的光辉;        ,        ;        ,        ;        ,        。只要人心向善,努力为善,就可以处处播撒爱的种子,让善像阳光一样须臾不可缺少,像雨露一般时时润泽心田。
解析:题干要求仿照画线部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写三句话,修辞、句式要与画线句相同。画线句是个陈述句,先写善良的特点,然后写善良的作用。仿写时,可以写善良的相关特点,如温情、力量等;然后写这些特点的作用,比如温情让人与人拉近距离,力量可以驱散心头的乌云等。
答案:善良是一种持久的温情 可以融化隔阂的坚冰 善良是一种神奇的力量 可以驱散心头的阴霾 善良是一种深情的呼唤 可以唤醒沉睡的良知
1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近日,“人民日报网”贴出了一则“微议录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英语害了中文吗 帖上说:从小学开始,我们就被告知,英语要是学不好,中考、高考就免谈。而语文考试的模式化,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给磨灭了,那如果不学英语,国人的汉语就会好吗 除了抱怨,我们还能做哪些改变
对这则微议录的内容,你有何看法 请简要阐述。要求:观点鲜明,语言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00字左右。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综合能力。所给
( http: / / www.21cnjy.com )材料主要谈应不应该学习英语的问题,答题时,要先表明观点,然后找出有说服力的理由来进行阐述,注意要做到言之成理。
答案:(观点一)英语需要掌握,但母
( http: / / www.21cnjy.com )语更不能忽视。首先,开放的中国,需要国人掌握英语以便更好地了解世界,与世界沟通;其次,尊重、认同中华文化是作为一名合格中国公民的前提条件;再次,与其抱怨英语学习充斥国人的生活,不如知耻后勇,在继承和发扬本国文化底蕴方面,努力做点什么、改变些什么。
(观点二)现代社会有些人操着半洋不土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夹生语言”,却找不到自己的文化归依,是一种悲哀。①尊重、认同本国文化,是每一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②社会上出现过度的“英语热”,责任不全在个人,各领域的各种考试中英语总是绕不过的必考科目,对国人是一种误导;③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把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作为终身不能停止的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