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第24课能力提升全练3(2)题 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作者意图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第24课能力提升全练3(2)题 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作者意图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91.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18 10:55: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8张PPT)

典题精讲
文学作品阅读。
【甲】
羊是曹操送的,但关羽走的时候并没有带它。这只羊浑身炭黑,只有四个蹄子是雪白的,因此得名乌骓羊,也叫雪中送炭。
关羽封金挂印,收拾行囊,护着甘、糜二位夫人远去,曹操带着左右赶来,羊明白了,自己被抛弃了。关羽是天下闻名的义气之士,他怎么会丢下自己不管呢?羊决定去找他。
这一日,羊来到一个叫东岭关的地方,恰被一只狼拦住去路。
狼问它:“你欲何往?”羊自豪地说:“我欲往河北寻找关将军。”狼说:“关将军已离去多日,你恐怕寻不到他。”“寻到寻不到,也要等去了才知道。”狼笑了,说:“如此说来, 你也是一个讲义气的羊了,不如你周济一下我,我家中的几个孩子都饿着肚皮呢。”羊心中害怕,却假装镇定,说:“我乃关将军之羊,岂能怕你。”说罢,向狼的身后望去,说:“那不是关将军吗?”狼一听,急忙回头看,羊趁机把狼顶了一个大跟头。
羊一路跑到汜水关,向一个屠户打听关羽的去向。
屠户眼珠一转,说:“如此说来,你是关羽将军的羊了?”羊说:“正是。”“快请家里坐。”羊轻信了他的话,随他一起往家里去了。在屠户的家中,羊受到了礼遇,屠户还为它详细解说了关羽的行进路线。
屠户说:“你走了这许多日,一定累了,今夜就在我家暂住一宿,明天一早送你上路。”屠户说“上路”的时候,眼睛里边有一丝冷冷的杀气。羊发现窗外有人影闪动,知道事情不妙,就借口去后院厕所,从栅栏的空隙逃脱了。
羊一路走得惊险,心里只想早一点见到关羽。它只顾着赶路,不料在一座土山之下落入陷阱,数把挠钩伸下来,把它拉了上去。羊定睛一看,为首的是一只白色母羊,正眼泛桃花地看着自己。这母羊原本在农舍居住,因嫌主人性格粗暴,离家出走,在这山上聚众而居。
母羊把乌骓羊引到一边,娇羞地对它说:“我早知你的大名,不如留在山上和我做一对夫妻。”羊说:“我一心追随关公,怎能留在此处偷欢?”母羊反驳:“大丈夫左拼右杀,不过是为了安居乐业,如今我可以给你一切,你又何必一再推托?”羊挺了挺胸脯说:“恕我愚钝。”
母羊感动于它有情有义,竟不为难,十八里相送,洒泪而别。
羊过了黄河,下起滂沱大雨,羊努力眯起眼睛,只见前边不远处停着一哨人马,为首一人正是关羽。羊大喜,一路奔去。

典题精讲
再说关羽带着甘、糜二位夫人,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又遇雨阻路,行装尽湿,炊饮皆断,看见曹操送的羊赶来,不由欣喜过望,大叫一声:“真乃‘雪中送炭’也!”
手起刀落,羊还未叫一声,头已经滚落到一边去了。
(选自《1978—2018 中国优秀小小说》,有删改)
【乙】
庄主出迎,须发皆白,问曰:“将军姓甚名谁?”关公施礼曰:“吾乃刘玄德之弟关某也。”老人曰:“莫非斩颜良、文丑的关公否?”公曰:“便是。”老人大喜,迎众人入庄,于草堂款待关公。
……相别而行,取路投洛阳来。前至一关,名东岭关。把关将孔秀,引五百军兵在岭上把守。当日关公押车仗上岭,与孔秀施礼。秀曰:“将军何往?”公曰:“某辞丞相,特往河北寻兄。”秀不放行,关公大怒,举刀就杀孔秀。秀退入关去,鸣鼓聚军,杀下关来,关公约退车仗,直取孔秀。秀挺枪来迎。两马相交,钢刀起处,孔秀尸横马下。关公曰:“吾杀孔秀,不得已也,与汝等无干。借汝众军之口,传语曹丞相,言孔秀欲害我,我故杀之。”众军俱拜于马前。
……连夜投汜水关来。把关将乃并州人氏,姓卞,名喜;原是黄巾余党,后投曹操,寻思一计:就关前镇国寺中,埋伏下刀斧手二百余人,约击盏为号,欲图相害。安排已定,出关迎接关羽。……
卞喜请关公于法堂筵席。关公曰:“卞君请关某,是好意,还是歹意?”卞喜未及回言,乃大喝卞喜曰:“吾以汝为好人,安敢如此!”卞喜知事泄,左右方欲动手,皆被关公拔剑砍之。卞喜下堂绕廊而走,关公弃剑执大刀来赶。卞喜暗取飞锤掷打关公。关公用刀隔开锤,一刀劈卞喜为两段。
(选自《三国演义》,有删改)
请你结合两个故事的具体内容,参与沙龙讨论。
①问:甲文的结尾出人意料!作者关于“关羽斩杀乌骓羊”这一设置符合“过五关斩六将”中关羽的形象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问:作者为什么不让乌骓羊在土山结束“寻主”之旅,开启幸福生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分析
请你结合两个故事的具体内容,参与沙龙讨论。
①问:甲文的结尾出人意料!作者关于“关羽斩杀乌骓羊”这一设置符合“过五关斩六将”中关羽的形象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问:作者为什么不让乌骓羊在土山结束“寻主”之旅,开启幸福生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①此题答案不唯一,言之成理即可。要结合《三国演义》中关羽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做出分析。②乌骓羊在土山结束“寻主”之旅与原文“找到主人却命丧主人刀下”的结局相比,失去在高潮中迎来结局的冲击力,结局平淡。结合“我一心追随关公,怎能留在此处偷欢”分析,乌骓羊义拒求爱母羊,重情重义,如果放弃寻主,享受安逸,不符合乌骓羊的形象。更重要的是原文结局能带领读者深刻反思中国传统愚忠品格,这也是甲文作为经典新编的意义。
【答案】①(示例1)符合。在“过五关斩六将”情节中,关羽忠心护主,处处以二位夫人安危、温饱、尊荣为上。在甲文中,关羽在“炊饮皆断”之际,不由分说,斩杀乌骓羊,正是为了解一行人的困顿。这符合关羽一心护主的忠义形象。再则关羽行事一向果断决绝,在“炊饮皆断”之际,宰杀乌骓羊,缓解性命之虞,也符合关羽的行事风格。
(示例2)不符合。关羽对待非敌一向以仁相待,除非他人欲加之罪,害其性命,例如在东岭关斩杀蓄意拦路的孔秀,但放过了对方其他军士;在汜水关起初不以歹意揣度卞喜,为保性命才将其斩杀,可见关羽待人宽仁。但在甲文中,面对千里追随而来的忠义乌骓羊,为裹口腹,竟一刀毙之。可见其暴戾,有失宽仁,这不符合“过五关斩六将”中关羽的形象。
②乌骓羊在土山接受母羊的温情和安居乐业的生活,与原文结局相比,失去在高潮中迎来结局的冲击力,故事趋于平淡。放弃寻主,享受安逸,这也不符合乌骓羊执着寻主、重情重义的形象。原文结局能带领读者深刻反思中国传统愚忠品格。
分析人物形象
的方法
1.从文章中直接找出表现人物品质、性格等的词语。
2.从人物自身的相关言行(动作、语言、心理、外貌等的描写)和他人的相关言行(侧面描写)中提炼出体现人物品质、性格等的词语。
3. 联系文章内容及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进行综合提炼概括。

解题策略
推断作者的写作意图有两大思路,解题时要综合考虑。
1.主旨推断法。
写作意图与文章主旨密切相关,因此,解答这类题跟解答主旨大意题和选择文章标题一样,用略读法,即重点关注文章首尾段和各段的首尾句,找到主题句,抓住文章主旨,然后由主旨来推断作者的写作意图。
2.文体推断法。
作者的写作意图与文体密切相关。
(1)议论文的意图通常是说服读者接受或赞同某一观点,倡导某种做法等。
(2)说明文的意图是使读者获得某种知识,提出某种建议、劝告或呼吁,或希望引起有关部门或人士对某现象给予重视。
(3)记叙文的意图一般是分享一段有趣的经历,告诉读者一个有趣的故事,使读者获得乐趣;若是夹叙夹议的文章,则是表达作者的感悟或给读者某种教育或启示。

巩固提升
(2023秋湖南长沙期末改编)
【片段一】
那官人生得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尺长短身材。三十四五年纪,口里道:“这个师父端的非凡,使的好器械!”众泼皮道:“这位教师喝彩,必然是好。”智深问道:“那军官是谁?”众人道:“这官人是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林武师,名唤林冲。”智深道:“何不就请来厮见?“那林教头便跳入墙来。两个就槐树下相见了,一同坐地。林教头便问道:“师兄何处人氏?法讳唤做甚么?”智深道:“洒家是关西鲁达的便是。只为杀的人多,情愿为僧。年幼时也曾到东京,认得令尊林提辖。”林冲大喜,就当结义智深为兄。
(节选自《水浒传》第七回)
【片段二】
当时林冲扳将过来,却认得是本管高衙内,先自手软了。高衙内说道:“林冲,干你甚事,你来多管?”原来高衙内不认得他是林冲的娘子,若还认得时,也没这场事。见林冲不动手,他发这话。众多闲汉见闹,一齐拢来劝道:“教头休怪,衙内不认的,多有冲撞。”林冲怒气未消,一双眼睁着瞅那高衙内,众闲汉劝了林冲,和哄高街内出庙上马去了。林冲将引妻小并使女锦儿,也转出麻下来。只见智深提着铁禅杖,引着那二三十个破落户,大踏步抢入庙来。林冲见了,叫道:“师兄,那里去?”智深道:“我来帮你厮打!”林冲道:“原来是本官高太尉的衙内,不认得荆妇,一时间无礼。林冲本待要痛打那厮一顿,太尉面上须不好看。自古道:‘不怕官,只怕管。’林冲不合吃着他的请受,权且让他这一次。”智深道:“你却怕他本官太尉,洒家怕他甚鸟!俺若撞见那撮鸟时,且教他吃洒家三百禅杖了去。”
(节选自《水浒传》第七回)
【片段三】
智深对林冲道:“兄弟,此去沧州不远了,前路都有人家,别无解静去处。洒家已打听实了。俺如今和你分手,异日再得相见。”林冲道:“师兄回去,泰山处可说知。防护之恩,不死当以厚报。”鲁智深又取出一二十两银子与林冲,把三二两与两个公人道:“你两个撮鸟,本是路上砍了你两个头,兄弟面上饶你两个鸟命。如今没多路了,休生歹心。”两个道:“再怎敢,皆是太尉差遣。”接了银子,却待分手。鲁智深看着两个公人道:“你两个撮鸟的头,硬似这松树么?”二人答道:“小人头无父母皮肉包着些骨头。”智深轮起禅杖,把松树只一下,打的树不二寸深痕,齐齐折了。喝一声道:“你两个撮鸟,但有歹心,教你头也似这树一般。”摆着手,拖了禅杖,叫声:“兄弟保重!”自回去了。
(节选自《水浒传》第九回)
请你结合三个片段的具体内容,参与沙龙讨论。
(1)问:从三个片段中,可以看出林冲和鲁智深各自怎样的性格特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问: 林冲是80万禁军教头,武功高强,作者为何要安排鲁智深去搭救?请联系整本书中相关情节及主题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巩固提升
【解析】 (1)从三个片段中,可以看出林冲为人安分守己、循规蹈矩、委曲求全,直到发配的路上,还是一忍再忍,认为日后会有机会回到家中与亲人团聚,过安定的生活,因此他一路上逆来顺受。鲁智深豪爽侠义、嫉恶如仇、智勇双全,看见别人受迫害也不能忍。
(2)林冲是80万禁军教头,武功高强,林冲如果像武松一样,一踏上发配之路就反抗,自然不会有野猪林的故事。被高俅陷害发配之时的林冲,对统治阶级依然报有希望。他过惯了安逸富足的生活,一心想保住这样的快乐日子,所以为人安分守己、循规蹈矩、委曲求全,直到发配的路上,还是一忍再忍,认为日后会有机会回到家中与亲人团聚,过安定的生活,因此他一路上逆来顺受,被两个公人百般折磨不敢反抗,被绑在树上,眼看性命不保,他还替两个公人说好话,求鲁智深放过他们。因此作者却安排鲁智深去野猪林搭救林冲,这一情节丰富了林冲的性格。
其次,野猪林中,在性命不保的情况下,林冲依然没有放弃幻想,求鲁智深放过两个公人,仍然去往发配之地,后来又经过火烧草料场、风雪山神庙,林冲彻底认清了现实,明白了统治阶级的狠毒,于是毅然杀死陆谦等三个,连夜直奔梁山。野猪林这一情节,为林冲被逼上梁山蓄势,更深刻地体现了小说“官逼民反”的主题。
最后,大闹野猪林这一情节,体现了鲁智深的“义”。听说林冲被发配沧州,鲁智深一直在暗地里跟着。在野猪林,两个公人要用水火棍打死林冲,鲁智深立即跳出,救下林冲。大闹野猪林展现了鲁智深重情重义的一面,他以恰当的方式保护了兄弟,体现了小说“忠义”这一主题,丰富了人物鲁智深侠肝义胆、智勇双全的形象。
【答案】 (1)示例:林冲安分守己、循规蹈矩、委曲求全。 鲁智深的豪爽侠义、嫉恶如仇、智勇双全。
(2)示例:①人物林冲此时的性格、处境和心理决定此时的林冲为人安分守己、循规蹈矩、委曲求全,一心想保持住安逸的幸福生活,所以才有屡遭奸臣小人陷害,误闯白虎堂、刺配沧州、火烧草料场等一系列情节,使他的希望最终破灭。②作者如此刻画安排人物,为后面林冲逼上梁山蓄势,更能体现“官逼民反”的主题。③丰富了人物鲁智深的形象,深层次的体现“忠义”的主题。
请你结合三个片段的具体内容,参与沙龙讨论。
(1)问:从三个片段中,可以看出林冲和鲁智深各自怎样的性格特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问: 林冲是80万禁军教头,武功高强,作者为何要安排鲁智深去搭救?请联系整本书中相关情节及主题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谢谢观看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