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8张PPT)
壹
典题精讲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仲淹为将,号令明白,爱抚士卒,诸羌①来者,推心接之不疑,故贼亦不敢辄犯其境。元昊请和,召拜枢密副使②。王举正③懦默不任事,谏官欧阳修等言仲淹有相材,请罢举正用仲淹,遂改参知政事。仲淹曰:“执政可由谏官而得乎?”固④辞不拜,愿与韩琦出行边。命为陕西宣抚使,未行,复除⑤参知政事。会王伦寇淮南,州县官有不能守者,朝廷欲按诛之。仲淹曰:“平时讳言武备寇至而专责守臣死事可乎?”守令皆得不诛。
(选自《宋史·范仲淹传》)
【注】①羌:中国古代西部游牧民族泛称。下文“元昊”,为党项族,西夏开国皇帝。②枢密副使:官职名。③王举正:北宋人,时任参知政事。同句“举正”亦指此人。④固:坚持,执意。⑤除:拜官授职。
请用“/”标出下面语句的朗读停顿。(标注两处)
平时讳言武备寇至而专责守臣死事可乎
贰
思路分析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仲淹为将,号令明白,爱抚士卒,诸羌①来者,推心接之不疑,故贼亦不敢辄犯其境。元昊请和,召拜枢密副使②。王举正③懦默不任事,谏官欧阳修等言仲淹有相材,请罢举正用仲淹,遂改参知政事。仲淹曰:“执政可由谏官而得乎?”固④辞不拜,愿与韩琦出行边。命为陕西宣抚使,未行,复除⑤参知政事。会王伦寇淮南,州县官有不能守者,朝廷欲按诛之。仲淹曰:“平时讳言武备寇至而专责守臣死事可乎?”守令皆得不诛。
(选自《宋史·范仲淹传》)
【注】①羌:中国古代西部游牧民族泛称。下文“元昊”,为党项族,西夏开国皇帝。②枢密副使:官职名。③王举正:北宋人,时任参知政事。同句“举正”亦指此人。④固:坚持,执意。⑤除:拜官授职。
请用“/”标出下面语句的朗读停顿。(标注两处)
平时讳言武备寇至而专责守臣死事可乎
【解析】“讳言武备”是“平时”,“专责守臣死事”是“寇至”之时,两个时段,中间应断开。“可乎”表示反问,其前应断开。
【答案】平时讳言武备/寇至而专责守臣死事/可乎
叁
解题策略
文言语句断句的基本原则
1. 断句后字句必须能讲得通,保持句意的完整性。
2.断句后内容必须合情合理。
3.断句后必须符合古代汉语语法和音韵,保持整体的语言风格。
古汉语有自己的语法规则和特殊的音韵特点,特别是句式上,有典型的倒装结构或者句式较整齐,有些甚至存在押韵,因此,在断句时也必须注意。
叁
解题策略
文言语句断句的基本方法
1.根据句意断句。抓住关键字词,理解语句大意,根据句意断句。
2.利用对话标志断句。文言对话常以“曰”“云”“言”为标志,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3.借助文言虚词断句。文言文多用虚词来表达语气或感情,虚词是断句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4.利用总分关系断句。文言文中常用总说分承或分说总承的写法,掌握了这个写法对断句很有帮助。
5.借助语法结构断句。文言语法中有一些固定结构,如:“……者,……也”“不亦……乎”“何……之有”“孰与……乎”“为……所……”等,根据这些结构也可断句。
6.借助词性断句。古汉语中,句子多以动词或形容词为谓语中心语。找出了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也就区分出独立的句子,明确了语句的意思,从而正确断句;主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叁
解题策略
文言语句断句的基本方法
7.借助修辞断句。文言文中常有对偶句、排比句,抓住这个特点断句,常能收到断开一处,接着断开几处的效果。
8.利用对称句式断句。古文讲究整齐对称,行文中上下句常用相同的字数和相同的结构的特点。据此可正确断句。
当然,断句的方法还有很多,如根据押韵规律、间隔反复、特殊句式等断句,综合运用这些方法,效果会更好。
叁
解题策略
文言语句断句的基本步骤
要通读全句,仔细体会词、短语之间的联系。
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地方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地方都断开。
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再核对一遍。
肆
巩固提升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语段,回答以下各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乙】范宣①年八岁,后园挑②菜,误伤指,大啼。人问:“痛耶?”答曰:“非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啼耳。”宣洁行廉约,韩豫章遗绢百匹,不受;减五十匹,复不受。如是减半,减之又减,遂至一匹,既终不受。翌日,韩后与范同载,就车中裂二丈与范,云:“人宁可始妇无裈③也?”范笑而受之。
【注释】①范宣:字宣子,家境贫寒,崇尚儒家经典。②挑:挖。③裈(kūn):裤子。
请用“/”标出下面语句的朗读停顿。(标注三处)
非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啼耳。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根据句意进行断句。句意为:不是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因此才哭呢。故断句为:非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啼耳。
【答案】非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啼耳。
谢谢观看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