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第14章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第2节 血管与心脏
(第1课时)
第六单元 人体的生理活动
苏科版(新教材)生物八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关系。
毛细血管适于物质交换的结构特点;动脉与静脉的区别。
知道人体血管的三种类型(动脉、静脉、毛细血管),能说出各类型的结构特点(管壁、管腔、弹性等)。
理解三种血管的功能及分布特点,明确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通过观察血管结构示意图和实验现象,提高观察与分析能力,学会区分不同血管。
认识血管对物质运输的重要性,形成关注血液循环健康的意识。
课前须知
人体的组织细胞每时每刻都需要营养物质和氧,并不断产生二氧化碳、尿素等废物。这些物质在人体内的运输主要依靠哪一种系统来完成?
课堂导入
心脏
血管
血管里的血液
请圈画出课本P41第一段关键词
课堂导入
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组成
在人体内也有复杂的运输网络——血管。
血管遍布人体全身各处,是运输各种营养物质与废物的通道。
自来水管道
人体下肢血管
据统计,人体内血管长达10万千米长,相当于亚马逊河长度的15倍,足足可以绕地球赤道两周半。
新知讲授
活动1:认识血管的类型
关于血管,你知道多少?
畅所欲言
感受
观察
测量
解剖
新知讲授
活动1:认识血管的类型
友情提醒:
颈部的血管不能重压,也不能长时间压迫。
我们触摸到的“跳动”是动脉。
用手触摸身体的一些部位,我们能感受到血管的“跳动”。
请同学们对照图14-11,在身体的不同部位寻找“跳动”的血管。
感受血管的跳动
新知讲授
活动1:认识血管的类型
一道道的“青筋”是静脉
眼球血丝、脸红是毛细血管扩张导致
观察血管
新知讲授
活动1:认识血管的类型
通过解剖、CT扫描等途径,可以将我们的视野延伸到生物体内部。
解剖和测量血管
新知讲授
活动1:认识血管的类型
自主阅读课本P42-43有关血管的知识,了解3种血管的结构特点、分布与功能(3分钟)
注意:用尺测量比较3种血管的管壁厚薄、管腔大小。
血管种类 结构特点 分布 功能 血流速度
管壁 管腔 弹性 动脉
静脉
毛细血管
新知讲授
活动2:探究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观察管壁厚度
1.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
动脉
静脉
厚
薄
观察管腔大小(内侧直径)
动脉
静脉
小
大
3mm
1mm
13mm
22mm
新知讲授
活动2:探究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动脉粥样硬化
健康人的动脉管腔空间较大,血流顺畅。如果动脉内壁因堆积脂类物质而增厚变硬,导致动脉管腔变小甚至堵塞,就会危及生命。由于动脉内壁积聚的脂质外观呈黄色粥样,因此称为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的动脉粥样硬化可以通过食用低脂食物和适当锻炼加以缓解,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会导致冠心病、脑缺血等疾病,一般需要通过手术等方式治疗。
新知讲授
联系生活
比较管壁弹性
超链接物理:胡克定律
1.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
动脉
静脉
大
小
新知讲授
活动2:探究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毛细血管连通最小的动脉与静脉,分布在________,管壁最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全身各处
新知讲授
1.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
活动2:探究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桡动脉
颈总动脉
主要动脉分布图
主要静脉分布图
2.血管的分布
一般情况下,动脉在人体内分布较深。
一般情况下,静脉在人体内分布较浅。
毛细血管数量多,
分布广
新知讲授
活动2:探究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同学们认为, 哪种血管内的血液流动速度最快呢?让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血管中血液流动速度。
3.三种血管内血液流动的速度
新知讲授
活动2:探究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三种血管的分布、形态结构均不相同,这与它们具有的功能有什么联系呢?下面我们通过一组动画来学习人体三种血管的功能。
4.三种血管的功能
新知讲授
活动2:探究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静脉瓣
在四肢静脉的内表面,通常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
新知讲授
活动2:探究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演示静脉瓣作用:
用手捏握手臂,观察“青筋” 凸起,解释 “静脉瓣可防止血液倒流”。
血液通过静脉时,瓣膜打开;血液倒流时,瓣膜关闭。
●为什么长期站立或久坐的人容易患静脉曲张?如何预防?
长期站立或久坐会导致下肢静脉内的血液回流受阻,静脉瓣承受较大的压力,容易出现功能异常,血液淤积在静脉内,导致静脉扩张、变形,形成静脉曲张。预防静脉曲张可以通过适当运动,如散步、游泳等,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定期活动下肢;穿宽松的衣物,避免压迫下肢血管等。
新知讲授
联系生活
●输液或抽血时,针刺入的是哪一种血管?为什么选择这种血管?
静脉血管,因为其分布较浅、管壁薄、血流速度慢。
●为什么要在针刺入位置的上方用胶皮管捆扎起来?
在针刺位置上方用胶皮管捆扎可以阻碍静脉血管内血液的回流,使血管胀粗,容易辨认。
新知讲授
学以致用
CO2
CO2
CO2
O2
O2
O2
CO2
O2
二氧化碳
氧气
废物
营养物质
红细胞
血管壁
组织细胞
毛细血管和组织细胞间的物质交换
新知讲授
活动2:探究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数量______,分布______。
管壁非常薄、只由_____上皮细胞构成。
管腔狭小,红细胞一般______通过。
血流速度______。
意义: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进行物质交换。
验血
毛细血管适于进行物质交换的原因
多
一层
最慢
广泛
单行
新知讲授
活动2:探究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在人体内,血液循环需要由心脏和血管组成封闭的管道系统,血液在其中循环流动。那么,三种类型血管以及与心脏是怎样的连通关系?
静脉
动脉
毛细血管
新知讲授
思维拓展
课堂小结
判断
依据
心脏 全身
全身
心脏
连接最小的
动脉和静脉
管壁___
管腔___
管壁很薄,只有
一层上皮细胞构
成,管腔很小,
只允许红细胞单
行通过
快
慢
很慢
深
浅
广泛
横断面
动脉
静脉
毛细血管
血流速度
血流方向
分布
特点
管壁___
管腔___
厚
小
薄
大
课堂小结
1.某同学生病了,护士为他输液,针头在手背上刺入的血管是( )
A.静脉 B.肺动脉 C.动脉 D.毛细血管
2.人体四肢静脉中防止血液倒流的结构是( )
A.房室瓣 B.主动脉瓣 C.静脉瓣 D.肺动脉瓣
3.血管是血液流经的管道,穿过人体内所有的器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毛细血管在人体内的分布最广
B.手背上鼓起的“青筋”是静脉血管
C.静脉中的静脉瓣可以防止血液倒流
D.中医切的“脉”是腕部的静脉
C
A
课堂练习
D
4.如图是人体的三种血管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血管①管壁厚,弹性大,①能将血液送回心脏
B.血管②管壁最薄,管腔最细,红细胞在此处呈单行通过
C.血管③管腔大,管壁较薄,是静脉
D.血液流动方向是①→②→③
课堂练习
A
第6单元 人体的生理活动
第14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新教材
THANKS
感谢观看/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第14章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第2节 血管与心脏(第1课时)
年级 八年级 授课时间 1课时
课题 第2节 血管与心脏(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位于教材第 14 章第 2 节,是血液循环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教材通过生活中 “血管跳动”“青筋” 等现象引入,结合示意图和实验观察,引导学生认识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及功能,为后续学习心脏和血液循环奠定基础。本节强调 “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的生物学观点,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如输液、止血),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释现象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说出人体血管的三种类型(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及其分布特点。 2. 描述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管壁、管腔、弹性)和功能,理解结构与功能的适应性。 3. 解释静脉瓣的作用及毛细血管适于物质交换的原因。 【核心素养】 生命观念:通过分析血管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建立 “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的观念。 科学思维:通过对比三种血管的特点,培养归纳、概括和逻辑推理能力。 科学探究:通过观察血管示意图和模拟实验,提升观察和分析能力。 社会责任:认识血管健康的重要性,形成关注自身及他人血液循环健康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关系。 【教学难点】 1. 区分动脉与静脉的结构和功能差异。
2. 理解毛细血管适于物质交换的结构特点。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课导入 1.展示生活场景图片:手腕处 “跳动的血管”、手臂上的 “青筋”、输液时护士扎针的部位。 2.提问引导:“同学们,这些现象都与血管有关。为什么有的血管会‘跳动’?‘青筋’是什么血管?输液时为什么选择手臂上的血管?” 3.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血管的奥秘 —— 认识血管的类型、结构和功能。” 1.观察图片,结合生活经验思考问题。 2.小组简短讨论,分享自己对血管的初步认识(如 “跳动的血管可能与心脏有关”“青筋可能是血管充血” 等)。
新知探究 活动1:认识血管的类型 1.明确血管的三种类型: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2.展示图 14-12(人体内三种血管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三种血管的形态差异。 3.提问:“三种血管在外观上有什么不同?(如粗细、分支情况等)” 1.观察示意图,对比三种血管的形态。 2.回答问题:“动脉较粗,静脉较细,毛细血管最细;动脉由粗变细,静脉由细变粗,毛细血管连接动脉和静脉。”
活动2:探究三种血管的结构与功能 分发表格(如下),引导学生结合教材 P41-43 内容,自主填写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血管类型结构特点(管壁 / 管腔 / 弹性)分布特点血流速度功能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结合学生填写情况,逐一讲解: 1.动脉: 结构:管壁厚、管腔小、弹性大。 分布:多在身体较深部位(如桡动脉、主动脉)。 功能: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处(展示主动脉连接心脏的示意图)。 强调:“动脉血流速度快,能承受心脏收缩的压力,这与‘将血液送出心脏’的功能相适应。” 2.静脉: 结构:管壁薄、管腔大、弹性小;四肢静脉内有静脉瓣(展示图 14-13 静脉瓣示意图)。 分布:部分在体表(如手臂 “青筋”),部分在深部。 功能:将血液从全身各处送回心脏。 演示静脉瓣作用:用手捏握手臂,观察 “青筋” 凸起,解释 “静脉瓣可防止血液倒流”。 3.毛细血管: 结构:管壁极薄(仅一层细胞)、管腔极小(红细胞单行通过)。 分布:数量多、分布广(如全身组织细胞周围)。 功能: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展示图 14-12 中毛细血管与组织细胞的物质交换示意图)。 提问:“毛细血管的结构为什么适合物质交换?”(引导学生从 “管壁薄、管腔小、血流慢” 分析) 总结 “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的观点:“每种血管的结构都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其功能,这是生物体的重要特征。” 静脉瓣的作用与输液原理 展示静脉瓣动画:血液通过静脉时,瓣膜打开;血液倒流时,瓣膜关闭。 提问:“输液时,护士为什么在针刺部位上方用胶皮管捆扎?”(引导学生联系静脉瓣和血流方向) 解释:“捆扎后,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血管胀粗,便于扎针;静脉血流速度慢、管壁薄,也利于药物进入血液。” 学以致用: 1.展示案例:“某人受伤后,伤口处血液喷射而出,颜色鲜红;另一人伤口血液缓慢流出,颜色暗红。这分别伤及哪种血管?为什么?” 2.引导学生分析:“动脉血流速度快、压力大,出血呈喷射状;静脉血流速度慢,出血缓慢。” 自主阅读教材,填写表格,标注疑问点(如 “静脉瓣的具体作用”“毛细血管如何进行物质交换”)。 听教师讲解,修正表格内容,重点记录动脉与静脉的区别、毛细血管的特点。 小组讨论:“毛细血管的结构如何适应物质交换?”(得出:管壁薄 —— 便于物质穿透;管腔小 —— 红细胞单行通过,增加接触面积;血流慢 —— 有足够时间交换。) 观看动画,理解静脉瓣防止血液倒流的作用。 结合静脉的结构(管壁薄、血流慢)和静脉瓣的功能,解释输液时捆扎胶皮管的原因。 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案例,判断血管类型。 2.小组代表发言,说明判断依据(结合血流速度和血液颜色)。
【习题巩固】 一、选择题 1.某同学生病了,护士为他输液,针头在手背上刺入的血管是( ) A.静脉 B.肺动脉 C.动脉 D.毛细血管 【答案】A 【分析】人体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动脉管壁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一般分布较深;静脉管壁较薄,弹性小,血流速度慢,多分布较浅;毛细血管管壁极薄,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输液需选择浅表且易固定的血管。 【详解】A.静脉分布较浅,管壁薄,血流速度慢,适合输液时针刺入,故A符合题意。 B.肺动脉属于动脉,连接心脏和肺部,位置深且压力高,不适合输液,故B不符合题意。 C.动脉管壁厚、压力高,针刺后易出血且难止血,不用于输液,故C不符合题意。 D.毛细血管管腔极细,无法容纳针头刺入,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人体四肢静脉中防止血液倒流的结构是( ) A.房室瓣 B.主动脉瓣 C.静脉瓣 D.肺动脉瓣 【答案】C 【分析】人体静脉中的瓣膜称为静脉瓣,主要存在于四肢静脉中,其功能是防止血液倒流,确保血液单向流回心脏。 【详解】A.房室瓣位于心脏心房与心室之间,防止血液倒流回心房,故A不符合题意。 B.主动脉瓣位于左心室与主动脉之间,属于动脉瓣,故B不符合题意。 C.静脉瓣存在于四肢静脉内,防止静脉内血液倒流,故C符合题意。 D.肺动脉瓣位于右心室与肺动脉之间,属于动脉瓣,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血管是血液流经的管道,穿过人体内所有的器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毛细血管在人体内的分布最广 B.手背上鼓起的“青筋”是静脉血管 C.静脉中的静脉瓣可以防止血液倒流 D.中医切的“脉”是腕部的静脉 【答案】D 【分析】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动脉将血液从心脏输送至全身,静脉将血液送回心脏,毛细血管是物质交换的场所。静脉瓣存在于四肢静脉中,防止血液倒流;中医“切脉”针对的是动脉。 【详解】A.毛细血管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利于物质交换,故A正确。 B.手背“青筋”是体表可见的静脉,故B正确。 C.静脉瓣的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但仅存在于四肢静脉中,选项描述功能正确,未涉及“所有静脉”,故C正确。 D.中医“切脉”是触诊桡动脉的搏动,而非静脉,故D错误。 故选D。 4.如图是人体的三种血管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血管①管壁厚,弹性大,①能将血液送回心脏 B.血管②管壁最薄,管腔最细,红细胞在此处呈单行通过 C.血管③管腔大,管壁较薄,是静脉 D.血液流动方向是①→②→③ 【答案】A 【分析】动脉管壁最厚、血流速度最快;静脉管腔最大;毛细血管管壁最薄、血流速度最慢。 四肢静脉管腔中有静脉瓣,可以防止血液倒流。 【详解】A.血管①是动脉,管壁厚,弹性大,①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运输到全身各处的血管,故A错误。 B.血管②是毛细血管,管壁最薄,管腔最细,红细胞在此处呈单行通过,故B正确。 C.血管③是静脉,管腔大,管壁较薄,是静脉,故C正确。 D.把血液从心脏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叫做动脉;静脉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方向一般是①动脉→②毛细血管→③静脉,故D正确。 故选A。 在习题巩固环节,学生将完成以下活动: 独立完成5道选择题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第14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2节 血管与心脏(第1课时)
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1.通过生活场景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表格对比和示意图结合,使三种血管的结构与功能更直观,学生易于理解。 2.强调 “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的观点,帮助学生建立生命观念。 不足与改进: 1.部分学生对 “毛细血管的管腔仅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理解模糊,可增加模拟实验(如用细线模拟红细胞通过毛细血管)。 2.静脉瓣的作用讲解可更生动(如用单向阀门的实物演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3.课堂互动时间可适当增加,如让学生角色扮演 “三种血管”,描述自己的 “结构和功能”,提高参与度。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