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核心素养】6.14.1《血液》第2课时(导学案)-新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教材核心素养】6.14.1《血液》第2课时(导学案)-新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8-06 08:28:11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14.1.2 血液(导学案)
理解血常规化验单中各项指标的含义,能依据数据判断是否贫血及可能的原因。
说出 ABO 血型系统的四种血型类型,明确输血原则及不同血型间的输血关系。
能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与血液健康、输血相关的实际问题,并给出合理建议。
认识血液健康对人体的重要意义,理解无偿献血的价值,树立关注健康和社会责任的意识。
【学习重点】
精准解读血常规化验单关键数据,判断贫血类型及成因。
掌握 ABO 血型系统类型及输血原则。
【学习难点】
理解 ABO 血型系统中抗原与抗体的作用机制,以及血型不符导致红细胞凝集的原理。
回顾血液的组成,包括血浆和血细胞,其中血细胞又分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其富含的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
人类常见的血型系统是ABO 血型系统,包括A 型、B 型、AB 型、O 型四种血型。
输血时应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在没有同型血且十分紧急的情况下,O型血可以少量缓慢输给其他 3 种血型的人,AB型血的人原则上可以接受其他 3 种血型的血。
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一次献血200-400mL 通常不会影响健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活动一:血常规分析
观察化验单:观察教材第 38 页某成年女性的血常规化验单,对比各项指标的测定值与参考值。
小组讨论
(1)该化验单中哪些项目的测定值不正常?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血红蛋白(HGB)测定值为 90g/L,低于参考值 110-150g/L,此为异常指标。可能原因是缺铁性贫血,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缺铁会导致血红蛋白合成不足。
(2)如果身体某处有外伤且伤口出现红肿疼痛等发炎症状,进行血常规化验时,哪个项目的数值可能会异常?为什么?
白细胞计数(WBC)可能会异常升高。因为白细胞具有防御和保护作用,当病菌侵入人体时,白细胞会增多并聚集到受伤部位吞噬病菌,从而引发炎症反应。
得出结论
(1)当人体内红细胞数量或者血红蛋白的含量低于正常值时,可能患有贫血病,最常见的是缺铁性贫血,患者可适当多食用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2)身体有炎症时,白细胞的数量会增多,因为它具有防御和保护作用。
活动二:血型与输血
认识血型系统:阅读教材中关于 ABO 血型系统的内容,了解四种血型的红细胞上的抗原和血清中的抗体情况,完成下表。
血型 红细胞膜上的抗原 血清中的抗体
A 型 A 抗 B
B 型 B 抗 A
AB 型 A 和 B 无
O 型 无 抗 A 和抗 B
探究输血原则
(1)思考:如果将 A 型血输给 B 型血的人,会发生什么现象?为什么?
会发生红细胞凝集现象。因为 A 型血红细胞上有 A 抗原,B 型血血清中有抗 A 抗体,A 抗原与抗 A 抗体结合会使红细胞凝集成团,堵塞毛细血管,阻碍血液循环。
(2)小组讨论:输血时为什么要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同型血的红细胞抗原与血清抗体不会发生凝集反应,能保证血液顺畅流动,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避免因红细胞凝集引发的严重后果。
了解成分输血:阅读教材中关于成分输血的内容,讨论成分输血的优点以及不同患者适合输入的血液成分。
探讨无偿献血
(1)为什么说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一次献血 200-400mL 不会影响健康?
人体血液具有一定的储备和再生能力,一次献血量不超过血液总量的 10% 时,血浆和血细胞可在短期内通过骨髓造血等功能得到补充恢复,不会对身体正常生理活动造成明显影响。
(2)无偿献血有哪些意义?
无偿献血能为临床救治提供血液来源,拯救生命;同时,适量献血可促进骨髓造血功能,对献血者自身健康有益,还能弘扬奉献精神,促进社会和谐。
一、选择题
1.小明在地震中因失血过多需紧急输血,其血型为A型,原则上可大量输入的血型是(  )
A.O型 B.A型 C.AB型 D.B型
【答案】B
【分析】输血以同型血为原则,紧急情况下可少量输入相容血型。A型血含抗B抗体,只能接受A型或O型血。但大量输血需同型以避免凝集反应。
【详解】A.O型血红细胞无抗原,但血浆含抗A和抗B抗体,大量输入可能引起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
B.A型血与受血者血型相同,无抗原抗体反应,可大量输入,故B符合题意。
C.AB型血含A、B抗原,会被A型血浆中的抗B抗体凝集,故C不符合题意。
D.B型血含B抗原,会被A型血浆中的抗B抗体凝集,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输血是抢救失血过多病人的有效措施之一,输血时应以( )为原则
A.输O型血 B.输任意血
C.输同型血 D.同种动物的血
【答案】C
【分析】如果异血型者之间输血输得太多,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也可能引起凝集反应,因此,输血时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
【详解】A.O型血是万能输血者,但这并不意味着在输血时可以随意给病人输O型血。只有在紧急情况下,如果无法找到同型血,可以考虑给病人输O型血,但是不能大量输入,A不符合题意。
B.输血时不能随意给病人输任意血型的血,因为不同血型之间的红细胞和血清中的凝集原和凝集素可能会发生反应,导致输血反应,B不符合题意。
C.输同型血是输血的基本原则。同型血之间的红细胞和血清中的凝集原和凝集素是匹配的,不会发生凝集反应,因此输血是安全的,C符合题意。
D.即使是同种动物,不同个体之间的血型也可能存在差异,仍然需要遵循输同型血的原则,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成年人一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健康的原因是( )
A.损失200-300毫升的血液,对人体没有丝毫影响
B.丧失的血浆成分与血细胞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补充而恢复正常
C.少量损失血液有助于健康
D.血液的减少可以促进人体造血
【答案】B
【分析】正常成年人一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健康的原因是,人体血量充足且有强大的代偿机制,所丧失的血浆成分和血细胞能在短时间内得到补充恢复正常。
【详解】A.虽然正常成年人一次献血200~300毫升通常不会对健康产生明显影响,但在献血后可能会出现短暂的头晕、乏力等不适症状,并非毫无影响,故A不符合题意。
B.人体血量约占自身体重的7%~8%,一般成人的血液总量为4000~5000毫升,一次献血200~300毫升仅占总血量的5%~7.5%。而且人体有强大的代偿功能,献血后,储存于肝、脾等器官的血液会及时释放进入血液循环,补充循环血容量。同时,骨髓造血干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生成新的血细胞,血浆中的水分和电解质等也能通过机体的调节在短时间内得到补充,使血液成分恢复正常,故B符合题意。
C.适量献血在一定程度上对身体有好处,有助于健康,如可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等,但这不是一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健康的直接原因,故C不符合题意。
D.献血后人体的造血系统会受到刺激,加快制造新的血液,以补充失去的部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造血功能,但这不是主要原因,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少量失血不会影响健康的原因是( )
A.任何人都可以参加献血
B.损失的血细胞和血浆在不久之后会得到补充
C.损失的血液对人体没有丝毫影响
D.不利于造血器官造血功能的提高
【答案】B
【分析】无偿献血是指为了拯救他人生命,志愿将自己的血液无私奉献给社会公益事业,而献血者不向采血单位和献血者单位领取任何报酬的行为。1998年起,我国鼓励无偿献血的年龄是18-55周岁,男体重大于等于50公斤,女体重大于等于45公斤,经检查身体合格者,都可以参加献血。每次可献血200-400毫升,两次献血间隔期应为6个月。
【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参加献血的条件是年龄18-55周岁、男体重大于等于50公斤、女体重大于等于45公斤、经检查身体合格者;因此,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参加献血,A错误。
B.成年人的血量为体重的7%~8%.医学研究证明,如果一次失血不超过400ml,损失的血浆和血细胞可以在短时间内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恢复到正常水平;因此,少量失血不会影响健康,B正确。
C.少量失血虽然不会影响健康,但并非对人体没有丝毫影响,少量失血后需要注意休息,避免影响健康,C错误。
D.一个健康的成年人少量失血不会影响身体健康,而且还有利于提高自身造血器官的造血功能,D错误。
故选B。
5.2025年6月14日是第22个世界献血者日,主题为“汇聚青春正能量,无偿献血传爱心”。如图为某志愿者的电子献血证(部分)。
结合该志愿者的电子献血证,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该献血者可能是身体健康的初中生
B.抽血针眼处起凝血作用的是白细胞
C.献血时针头插入的是动脉
D.全血中含有血浆和血细胞
【答案】D
【分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是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富含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也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白细胞是数量最少的血细胞,有细胞核,但比红细胞大,能吞噬病菌,有防御保护功能。血小板是体积最小的血细胞,无细胞核,形状不规则,有止血和凝血的作用。
【详解】A.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初中生的年龄一般在12-15岁左右,未达到献血的年龄要求,所以该献血者不可能是身体健康的初中生,A不符合题意。
B.血液中的血小板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当人体受伤出血时,血小板会在伤口处凝集,释放与血液凝固有关的物质,形成凝血块堵塞伤口而止血。而白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吞噬病菌,对人体起着防御和保护的作用。所以抽血针眼处起凝血作用的是血小板,而不是白细胞,B不符合题意。
C.动脉血管压力较大,抽血后不容易止血;静脉血管一般都位于浅表部位,且压力小,容易止血。所以在献血时,针头插入的是静脉,而不是动脉,C不符合题意。
D.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全血就是指未经分离的血液,所以全血中含有血浆和血细胞,D符合题意。
故选D。
6.以下关于无偿献血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吸毒者不宜献血
B.每次献血200~400毫升不影响健康
C.无偿献血是对家人的“健康储蓄”
D.献血达1000毫升,可获1000元奖励
【答案】D
【分析】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400毫升不会影响健康。
【详解】A.根据《献血法》和医学规范,吸毒者因可能携带HIV、肝炎等血液传播疾病的高风险,被明确禁止献血,A正确。
B.成年人血液总量约为体重的7%-8%,献血200-400毫升(约占总量5%-10%)后,机体可快速恢复,不会影响健康,B正确。
C.无偿献血者及其家人在需要时可优先用血,属于“健康储蓄”,C正确。
D.无偿献血强调自愿、无报酬,现金奖励违背无偿原则,D错误。
故选D。
二、综合题
7.如图,甲是血液分层图,乙为显微镜下看到的人血涂片图像,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注意:[]里填标号。)
(1)观察甲图,血液加入抗凝剂分层后,上层B是 。下层A对应乙图中[ ]。
(2)输血时若血型不合,受血者体内[ ]会凝聚成团,阻碍血液循环而引起严重后果。
(3)如果某人血液中①的数目明显比正常人少,他可能患有 病,应该多吃含 、 丰富的食物。
(4)小明在削苹果时不慎划伤手指并出血了,过一会儿伤口自动止血了,起主要作用的是[ ] 。
【答案】(1) 血浆 ①
(2)①
(3) 贫血 铁 蛋白质
(4)③血小板
【分析】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图甲中A为红细胞,B血浆,CD为白细胞和血小板;图乙中①红细胞,②白细胞,③血小板。
【详解】(1)血液分层后,上层B是血浆,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内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乙图中数量最多的是①红细胞,对下层A对应乙图中①红细胞。
(2)输血时要遵循输同型血原则,若血型不合,受血者体内①红细胞会凝聚成团,阻碍血液循环而引起严重后果。
(3)如果某人血液中①红细胞的数目明显比正常人少,他可能患有贫血病,应该多吃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4)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其中血小板能释放与血液凝固有关的物质,所以能止血和凝血。所以小明在削苹果时不慎划伤手指并出血了,过一会儿伤口自动止血了,起主要作用的是③血小板。
8.小玲近日感到头晕、乏力,测量体温为38.5℃。她到医院进行了血常规检查:
报告单(部分)
化验项目 测定值 单位 正常参考值
红细胞(RBC) 3.2 ×1012个/L 3.8~4.5
白细胞(WBC) 18 ×109个/L 4.0~10
血红蛋白(HGB) 98 g/L 110~140
血小板(PLT) 210 ×109个/L 100~300
(1)抽血化验时,护士在小玲手臂穿刺部位的上部系上止血带,并要求她握紧拳头,以便使血管变粗、隆起,方便针头刺入。推测抽血的血管是 。
(2)抽血后,用棉签按住穿刺点5分钟左右,伤口即可止血。参与止血的血细胞是图中的[ ](填序号)。
(3)医生结合小玲的症状,根据化验结果中 和血红蛋白的指标异常,初步推断她可能患有贫血。除了药物治疗外,医生还建议通过食物辅助治疗,多吃含 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4)医生诊断小玲体内还有炎症,依据是体温偏高及 指标异常。
【答案】(1)静脉
(2)③
(3) 红细胞 铁
(4)白细胞
【分析】血管包括动脉、静脉、毛细血管三种,动脉血管管壁厚,弹性最大,管腔较小,血流速度快,其功能为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处去;静脉血管管壁较薄,弹性较小,管腔大,血流速度慢,其功能为将血液从全身各处输送到心脏去;毛细血管管壁最薄,只有一层细胞构成,管腔最小,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极慢,数量最多,其功能为物质交换的场所。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白细胞的主要功能是防御疾病,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止血和加速凝血。
分析图可知:①是红细胞、②是白细胞、③是血小板、④是血浆。
【详解】(1)动脉血管压力大,流速快,如果直接从动脉采血,不仅操作难度大,而且容易对抽血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相比之下,静脉血管压力小,流速慢,更适合作为抽血的采血部位。因此我们并不是从动脉血管采血,而是从静脉血管采血。
(2)血小板是体积最小的血细胞,无细胞核,形状不规则,有止血和凝血的作用,故参与止血的血细胞是图中的血小板。
(3)红细胞呈红色,那是因为红细胞内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含铁,它在含氧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含氧量低的地方又容易与氧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特性。血液中红细胞数量过少或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含量过少称为贫血。报告单中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指标异常,含量都低于正常值,初步推断她可能患有贫血,头晕乏力是由于缺乏红细胞,使得机体运输氧的能力下降,因为缺氧,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能力不足,身体缺乏能量。红细胞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含铁,故改善贫血可以多食用富含铁和蛋白质的食物。
(4)上表中白细胞(WBC)高于正常值,白细胞是人体与疾病斗争的“卫士”,当病菌侵入人体内时,白细胞能通过变形而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如果体内的白细胞的数量高于正常值,很可能是因为身体有炎症。
1.采访身边参加过无偿献血的人,了解他们献血的经历和感受,写一篇简短的采访稿,向同学宣传无偿献血的意义。
2.收集关于血液透析的资料,了解血液透析的原理以及它在治疗尿毒症等疾病中的作用,与同学交流分享。
3.观察自己或家人的饮食习惯,分析哪些食物有助于维持血液健康(如富含铁、蛋白质等营养素的食物),制定一份有助于血液健康的周食谱。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14.1.2 血液(导学案)
理解血常规化验单中各项指标的含义,能依据数据判断是否贫血及可能的原因。
说出 ABO 血型系统的四种血型类型,明确输血原则及不同血型间的输血关系。
能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与血液健康、输血相关的实际问题,并给出合理建议。
认识血液健康对人体的重要意义,理解无偿献血的价值,树立关注健康和社会责任的意识。
【学习重点】
精准解读血常规化验单关键数据,判断贫血类型及成因。
掌握 ABO 血型系统类型及输血原则。
【学习难点】
理解 ABO 血型系统中抗原与抗体的作用机制,以及血型不符导致红细胞凝集的原理。
回顾血液的组成,包括血浆和_______,其中血细胞又分为红细胞、_______和_______。
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_______,其富含的_______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
人类常见的血型系统是_______,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血型。
输血时应以输入_______血为原则,在没有同型血且十分紧急的情况下,_______型血可以少量缓慢输给其他 3 种血型的人,_______型血的人原则上可以接受其他 3 种血型的血。
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一次献血_______mL 通常不会影响健康,我国实行_______献血制度,提倡_______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活动一:血常规分析
观察化验单:观察教材第 38 页某成年女性的血常规化验单,对比各项指标的测定值与参考值。
小组讨论
(1)该化验单中哪些项目的测定值不正常?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如果身体某处有外伤且伤口出现红肿疼痛等发炎症状,进行血常规化验时,哪个项目的数值可能会异常?为什么?
得出结论
(1)当人体内红细胞数量或者血红蛋白的含量_______正常值时,可能患有贫血病,最常见的是_______贫血,患者可适当多食用含_______和_______丰富的食物。
(2)身体有炎症时,_______的数量会增多,因为它具有_______和_______作用。
活动二:血型与输血
认识血型系统:阅读教材中关于 ABO 血型系统的内容,了解四种血型的红细胞上的抗原和血清中的抗体情况,完成下表。
血型 红细胞膜上的抗原 血清中的抗体
A 型 _______ _______
B 型 _______ _______
AB 型 _______ _______
O 型 _______ _______
探究输血原则
(1)思考:如果将 A 型血输给 B 型血的人,会发生什么现象?为什么?
(2)小组讨论:输血时为什么要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了解成分输血:阅读教材中关于成分输血的内容,讨论成分输血的优点以及不同患者适合输入的血液成分。
探讨无偿献血
(1)为什么说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一次献血 200-400mL 不会影响健康?
(2)无偿献血有哪些意义?
一、选择题
1.小明在地震中因失血过多需紧急输血,其血型为A型,原则上可大量输入的血型是(  )
A.O型 B.A型 C.AB型 D.B型
2.输血是抢救失血过多病人的有效措施之一,输血时应以( )为原则
A.输O型血 B.输任意血
C.输同型血 D.同种动物的血
3.成年人一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健康的原因是( )
A.损失200-300毫升的血液,对人体没有丝毫影响
B.丧失的血浆成分与血细胞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补充而恢复正常
C.少量损失血液有助于健康
D.血液的减少可以促进人体造血
4.少量失血不会影响健康的原因是( )
A.任何人都可以参加献血
B.损失的血细胞和血浆在不久之后会得到补充
C.损失的血液对人体没有丝毫影响
D.不利于造血器官造血功能的提高
5.2025年6月14日是第22个世界献血者日,主题为“汇聚青春正能量,无偿献血传爱心”。如图为某志愿者的电子献血证(部分)。
结合该志愿者的电子献血证,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该献血者可能是身体健康的初中生
B.抽血针眼处起凝血作用的是白细胞
C.献血时针头插入的是动脉
D.全血中含有血浆和血细胞
6.以下关于无偿献血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吸毒者不宜献血
B.每次献血200~400毫升不影响健康
C.无偿献血是对家人的“健康储蓄”
D.献血达1000毫升,可获1000元奖励
二、综合题
7.如图,甲是血液分层图,乙为显微镜下看到的人血涂片图像,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注意:[]里填标号。)
(1)观察甲图,血液加入抗凝剂分层后,上层B是 。下层A对应乙图中[ ]。
(2)输血时若血型不合,受血者体内[ ]会凝聚成团,阻碍血液循环而引起严重后果。
(3)如果某人血液中①的数目明显比正常人少,他可能患有 病,应该多吃含 、 丰富的食物。
(4)小明在削苹果时不慎划伤手指并出血了,过一会儿伤口自动止血了,起主要作用的是[ ] 。
8.小玲近日感到头晕、乏力,测量体温为38.5℃。她到医院进行了血常规检查:
报告单(部分)
化验项目 测定值 单位 正常参考值
红细胞(RBC) 3.2 ×1012个/L 3.8~4.5
白细胞(WBC) 18 ×109个/L 4.0~10
血红蛋白(HGB) 98 g/L 110~140
血小板(PLT) 210 ×109个/L 100~300
(1)抽血化验时,护士在小玲手臂穿刺部位的上部系上止血带,并要求她握紧拳头,以便使血管变粗、隆起,方便针头刺入。推测抽血的血管是 。
(2)抽血后,用棉签按住穿刺点5分钟左右,伤口即可止血。参与止血的血细胞是图中的[ ](填序号)。
(3)医生结合小玲的症状,根据化验结果中 和血红蛋白的指标异常,初步推断她可能患有贫血。除了药物治疗外,医生还建议通过食物辅助治疗,多吃含 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4)医生诊断小玲体内还有炎症,依据是体温偏高及 指标异常。
1.采访身边参加过无偿献血的人,了解他们献血的经历和感受,写一篇简短的采访稿,向同学宣传无偿献血的意义。
2.收集关于血液透析的资料,了解血液透析的原理以及它在治疗尿毒症等疾病中的作用,与同学交流分享。
3.观察自己或家人的饮食习惯,分析哪些食物有助于维持血液健康(如富含铁、蛋白质等营养素的食物),制定一份有助于血液健康的周食谱。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