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14.3 血液循环(分层作业)
(限时:14min)
一、选择题
1.英国生理学家哈维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用绷带将人的上臂扎紧时,前臂有血管鼓胀起来,该血管是 ( )
A.动脉 B.静脉 C.毛细血管 D.不能确定
2.“观察小鱼尾鳍血液的流动”实验可验证哈维“在动脉和静脉之间一定有一种血管,把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血液连通起来”的猜想。图乙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图像。回答下列小题。
(1)下列有关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选择尾鳍色素多的小鱼 B.必须用高倍镜进行观察
C.可观察血流方向判断①和③的血管类型 D.①②③血管内血流速度是一样的
(2)实验证明哈维的猜想是正确的。图乙中连通动脉和静脉的血管是( )
A.不断分支变细的血管① B.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②
C.逐级汇集汇入的血管③ D.以上都不对
3.下图为“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实验及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湿纱布包裹鳃盖和躯干部能维持鱼的呼吸
B.使用低倍物镜观察尾鳍血管内血液的流动
C.红细胞只能单行通过的血管②是毛细血管
D.图中血管①和血管③分别属于静脉和动脉
4.由我国自主研发的磁悬浮离心式人工心脏成功安装在患者体内后,能使晚期心力衰竭患者重获新生。人工心脏可代替( )将血液“泵”至主动脉。
A.左心房 B.左心室 C.右心房 D.右心室
5.图示中①、②、③、④表示心脏的四个心腔,其中③表示右心室。下列哪项正确地表示了肺循环的途径( )
A.③→⑤→⑥→⑦→② B.⑧→①→③→⑤→⑥
C.④→⑩→⑨→⑧→① D.⑦→②→④→⑩→⑨
6.心脏是输送血液的泵,下图是心脏结构模式图,其中流动脉血的是 ( )
A.a、b B.a、c C.c、d D.b、d
7.在这次体检中医生测量了李老师的血压,数值为:21/10kPa(正常范围:12.0—17.3/8.0—12.0kPa)。据此数据,可推断李老师可能患有( )
A.高血压 B.低血压 C.高血糖 D.低血糖
8.中医通常用“切脉”的方式来诊断疾病,这里的“脉”指的是( )
A.毛细血管 B.淋巴管 C.动脉血管 D.静脉血管
9.小强在安静状态下测得心率为75次/分钟。当他进行完3分钟跳绳后,心率可能变为( )
A.55次/分钟 B.65次/分钟
C.75次/分钟(保持不变) D.95次/分钟
(限时:6min)
1.小祥同学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过程中,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如图乙所示血液流动情况(箭头表示血流方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观察时用湿纱布包裹小鱼鳃盖
B.实验应选取尾鳍色素少的小鱼
C.血管③的流速最快,血管壁最厚
D.血管①是小动脉,②是毛细血管
2.《黄帝内经》谈到“心主身之血脉,脉者,血之府也,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如图是人体血液循环途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表示与心脏直接相连的血管,甲、乙表示不同部位的毛细血管网。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的起点是左心室
B.图中②④为动脉,其中②内流动的是静脉血
C.甲是位于肺泡外的毛细血管网,①氧含量高于②
D.若图中乙位于小肠处,则④中二氧化碳含量高于③
3.吸入式疫苗可以进入呼吸道和肺部,从而进入循环系统,最终激发免疫。在此过程中,疫苗通过血液循环首先进入心脏结构中的( )
A.左心室 B.左心房 C.右心室 D.右心房
4.如图所示为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心房与动脉相连,心室与静脉相连
B.右心房是肺循环的起点
C.当血液流经①后,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D.图中体循环路径是“左心室→②→右心房”
5.如图所示为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是心脏,内部含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
B.②是血液,肺动脉中为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C.③与④是动脉和毛细血管
D.⑤是血浆,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6.“切脉”是中医特有的诊断方法,如图所示,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桡动脉跳动力度大,易于诊断
B.桡动脉每分钟搏动次数与心率不同
C.桡动脉可为手部细胞输送营养物质和氧
D.桡动脉内血流方向为A→B
7.下图为小明爸爸去体检的血压检测结果(血压参考值:收缩压90~130mmHg,舒张压60~90mmH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测量结果显示此人患有高血压
B.所测血管内的血流方向为B→A
C.脉搏的次数不受运动和情绪的影响
D.血压测量一般测的是体循环的动脉血压
(限时:5min)
综合题
1.今年2月,国内某医院成功完成一例全磁悬浮人工心脏手术,为一位处于终末期心力衰竭的患者带来了生的曙光。目前,我国心力衰竭患者众多,“人工心脏”的出现,为这些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1)据图甲可知,人工心脏代替了 的相关功能,成了 的起点。手术时,医生会将人工心脏的一端与[①] 相连,从而将血液带向全身。
(2)患者在植入人工心脏的手术中,需要用到监护仪,以监视患者的心率、体温、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等生理指标,为救治提供参考。如图乙为监护仪显示屏上的部分信息,其中“ECG60次/分”代表的生理指标是 。
(3)旧式人工心脏容易造成血栓,而全磁悬浮人工心脏不易激发血液中 (填一种血细胞)的功能,减少血液凝固的发生,进而避免血栓的形成。
(4)冠心病患者突发心绞痛时,应就地休息,并在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硝酸甘油被舌下 (填“动脉”“静脉”或“毛细血管”)吸收后,首先到达心脏的[②] ,以改善心肌供血。
2.心脏有规律地收缩和舒张,使血液在心脏和血管组成的管道中循环流动。图1是正常的心脏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1中心脏是个主要由 组织构成的中空器官,内部被肌肉壁分割成左右 (选填“相通”“不相通”)的两部分,每部分又各有两个腔,其中与[C]右心房连通的是[ ] 。
(2)用图1中标注的结构名称、序号等可将肺循环的完整过程表示为:D→4→肺部毛细血管网→[5] →[ ] 。
(3)经肺循环后,血液的颜色和含氧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4)在体循环中,血液由左心室流入[ ]主动脉,再经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 ,流回右心房。
(5)图2是心梗病人心脏结构示意图。左冠状动脉是主动脉的一个分支,“左前降支”是左冠状动脉的一个分支,左心室的血液供应有50%来自左前降支。左前降支一旦发生堵塞就容易引发心梗。左前降支出现堵塞,会影响图1中心脏壁最厚的[ ] 的血液供应,使其心肌细胞缺少氧气和养料,成为坏死的心肌。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14.3 血液循环(分层作业)
(限时:14min)
一、选择题
1.英国生理学家哈维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用绷带将人的上臂扎紧时,前臂有血管鼓胀起来,该血管是 ( )
A.动脉 B.静脉 C.毛细血管 D.不能确定
【答案】B
【分析】血管有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其中静脉血管是将血液由全身收集回心脏的血管,比较大的静脉血管内有静脉瓣,保证血液按照一定的方向流动。用绷带将上臂扎紧,静脉里的血液不能流回心脏,又不能倒流,所以静脉部分膨胀起来。
【详解】A.动脉主要分布在身体比较深的位置,且管壁较厚,无瓣膜,不易被外力影响而鼓胀,A错误。
B.静脉主要位于较浅的位置,管壁较薄,用绷带将上臂扎紧,回流路径被阻断,静脉内的血液会积聚起来,导致血管鼓胀,B正确。
C.毛细血管非常细微,即使血液积聚也难以形成明显的鼓胀,C错误。
D.根据题目描述和血管的特点,我们可以确定鼓胀的血管是静脉,D错误。
故选B。
2.“观察小鱼尾鳍血液的流动”实验可验证哈维“在动脉和静脉之间一定有一种血管,把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血液连通起来”的猜想。图乙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图像。回答下列小题。
(1)下列有关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选择尾鳍色素多的小鱼 B.必须用高倍镜进行观察
C.可观察血流方向判断①和③的血管类型 D.①②③血管内血流速度是一样的
(2)实验证明哈维的猜想是正确的。图乙中连通动脉和静脉的血管是( )
A.不断分支变细的血管① B.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②
C.逐级汇集汇入的血管③ D.以上都不对
【答案】(1)C
(2)B
【分析】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血液从较粗的主干流向较细的分支的血管是动脉,血液由较细的分支汇集而成的较粗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其中毛细血管的特点是:管腔最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最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
图乙中,①动脉,②毛细血管,③静脉。
【详解】(1)A.小鱼尾鳍内含色素,颜色深,视野较暗,不利于观察,因此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应该选择小鱼尾鳍含色素少的,A错误。
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倍数越小,视野越亮,小鱼尾鳍内的毛细血管中有血液,颜色较重,因此我们要用低倍镜观察,视野较亮,B错误。
C.血液从较粗的主干流向较细的分支的血管是动脉,血液由较细的分支汇集而成的较粗的血管是静脉,因此,可根据血流方向判断①是动脉,③是静脉,C正确。
D.动脉血管内血流速度最快,静脉血管内血流速度较慢,毛细血管内血流速度最慢。图乙中①是动脉,②是毛细血管,③是静脉,它们的血流速度是不一样的,D错误。
故选C。
(2)A.不断分支变细的血管①是动脉,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它不是连通动脉和静脉的血管,A不符合题意。
BD.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其特点是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腔很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图乙中②血管内红细胞单行通过,是毛细血管,它连通了动脉和静脉,B符合题意,D 不符合题意。
C.③静脉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它不是连通动脉和静脉的血管,C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下图为“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实验及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湿纱布包裹鳃盖和躯干部能维持鱼的呼吸
B.使用低倍物镜观察尾鳍血管内血液的流动
C.红细胞只能单行通过的血管②是毛细血管
D.图中血管①和血管③分别属于静脉和动脉
【答案】D
【分析】在“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实验中,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血流方向和血管特点: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从分支流向主干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
题图中:①是小动脉,②是毛细血管,③是小静脉。
【详解】A.小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来获得水中的溶解氧,因此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过程中,要用浸湿的棉絮,并经常滴加清水,将小鱼的头部的鳃盖和躯干包裹起来,目的是保持小鱼正常的呼吸,A正确。
B.小鱼尾鳍内含色素,颜色深,视野较暗,因此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应该用低倍镜,B正确。
C.[②]毛细血管,管壁最薄,只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管的内径十分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C正确。
D.由分析可知:①是小动脉,③是小静脉,D错误。
故选D。
4.由我国自主研发的磁悬浮离心式人工心脏成功安装在患者体内后,能使晚期心力衰竭患者重获新生。人工心脏可代替( )将血液“泵”至主动脉。
A.左心房 B.左心室 C.右心房 D.右心室
【答案】B
【分析】心脏的左心室连接主动脉,负责将血液泵入主动脉以供应全身。人工心脏需替代此功能。
【详解】A.左心房负责将血液送入左心室,不直接泵血至主动脉,故A不符合题意。
B.左心室通过收缩将血液泵入主动脉,人工心脏需替代此功能,故B符合题意。
C.右心房接收体循环回流的血液,与主动脉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
D.右心室将血液泵入肺动脉,参与肺循环,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图示中①、②、③、④表示心脏的四个心腔,其中③表示右心室。下列哪项正确地表示了肺循环的途径( )
A.③→⑤→⑥→⑦→② B.⑧→①→③→⑤→⑥
C.④→⑩→⑨→⑧→① D.⑦→②→④→⑩→⑨
【答案】A
【分析】分析图可知:①右心房、②左心房、③右心室、④左心室、⑤肺动脉、⑥肺部毛细血管、⑦肺静脉、⑧上下腔静脉、⑨身体各部毛细血管、⑩主动脉。
【详解】人体的血液循环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其中体循环的路线是:④左心室→⑩主动脉→各级动脉→⑨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⑧上、下腔静脉→①右心房;肺循环的路线是:③右心室→⑤肺动脉→⑥肺部毛细血管→⑦肺静脉→②左心房,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6.心脏是输送血液的泵,下图是心脏结构模式图,其中流动脉血的是 ( )
A.a、b B.a、c C.c、d D.b、d
【答案】D
【分析】心脏中,a是右心房、b是左心房、c是右心室、d是左心室。
【详解】经过肺循环,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流入左心房(b)、左心室(d);经过体循环,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流入右心房(a)、右心室(c)。所以流动脉血的是b、d,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7.在这次体检中医生测量了李老师的血压,数值为:21/10kPa(正常范围:12.0—17.3/8.0—12.0kPa)。据此数据,可推断李老师可能患有( )
A.高血压 B.低血压 C.高血糖 D.低血糖
【答案】A
【分析】血压分为收缩压(高压)和舒张压(低压)。正常范围为收缩压12.0—17.3kPa,舒张压8.0—12.0kPa。收缩压≥18.7kPa或舒张压≥12kPa为高血压;收缩压<12kPa或舒张压<8kPa为低血压。高血糖和低血糖与血糖水平相关,与血压无关。
【详解】A.李老师收缩压为21kPa(高于17.3kPa),符合高血压标准,故A正确。
B.低血压需血压低于正常范围,但李老师收缩压高于正常值,故B错误。
C.高血糖与血压无关,仅凭血压数值无法判断低血糖,故C错误。
D.低血糖与血压无关,仅凭血压数值无法判断低血糖,故D错误。
故选A。
8.中医通常用“切脉”的方式来诊断疾病,这里的“脉”指的是( )
A.毛细血管 B.淋巴管 C.动脉血管 D.静脉血管
【答案】C
【分析】脉搏即动脉搏动,动脉随着心脏有节律性的收缩和舒张,动脉管壁相应的出现扩张和收缩的搏动,在体表浅动脉上可触到搏动,即心脏收缩时,由于心室输出血液冲击引起动脉的跳动,医生可据此诊断疾病,脉搏是动脉所特有的现象。
【详解】A.毛细血管是连接动脉和静脉的微小血管,管径极细,血流速度非常缓慢,主要功能是进行物质交换,无搏动,无法用于切脉,故A错误。
B.淋巴管主要负责淋巴液的回流,淋巴液是组织液进入淋巴管形成的,无血液流动产生的搏动,故B错误。
C.动脉血管管壁厚、弹性大,心脏收缩时血液冲击形成明显搏动,切脉即感知此搏动,故C正确。
D.静脉血管主要输送回心血液,压力低、搏动微弱,无法作为切脉依据,故D错误。
故选C。
9.小强在安静状态下测得心率为75次/分钟。当他进行完3分钟跳绳后,心率可能变为( )
A.55次/分钟 B.65次/分钟
C.75次/分钟(保持不变) D.95次/分钟
【答案】D
【分析】人在运动时,身体耗氧量和代谢需求增加,心脏通过加快心率来提升供血能力,以满足机体需求。
【详解】A.55次/分钟低于安静心率,运动后心率不可能降低,故A不符合题意。
B.65次/分钟同样低于安静心率,不符合运动后心率升高的规律,故B不符合题意。
C.75次/分钟与安静时相同,但运动后心率必然上升,故C不符合题意。
D.95次/分钟高于安静心率,符合运动后心率升高的生理反应,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限时:6min)
1.小祥同学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过程中,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如图乙所示血液流动情况(箭头表示血流方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观察时用湿纱布包裹小鱼鳃盖
B.实验应选取尾鳍色素少的小鱼
C.血管③的流速最快,血管壁最厚
D.血管①是小动脉,②是毛细血管
【答案】C
【分析】(1)血管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不同血管具有不同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2)观图可知,图乙中的①是小动脉,②是毛细血管,③是小静脉。
【详解】A.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过程中,要用浸湿的纱布将小鱼的鳃盖和躯干包裹起来,目的是保持小鱼体表湿润,维持小鱼的正常呼吸,因为小鱼是用鳃呼吸的,在水中鳃丝展开,能与水中的气体进行交换,离开水后鳃丝会黏结在一起,不利于气体交换,故A正确。
B.实验时应选取尾鳍色素少的小鱼,这样可以使尾鳍内的血管在显微镜下更清晰地呈现出来,便于观察血液的流动情况和三种血管。如果尾鳍色素过多,会遮挡血管,影响观察效果,故B正确。
C.在图乙三种血管中,①小动脉血流速度最快,血管壁最厚,弹性最大;②毛细血管血流速度最慢,管壁最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③小静脉血流速度较快,管壁较厚,弹性较大,故C错误。
D.由图乙可以看出,血管①中的血液由主干流向分支,是小动脉;血管②中红细胞单行通过,是毛细血管;血管③中的血液由分支流向主干,是小静脉,故D正确。
故选C。
2.《黄帝内经》谈到“心主身之血脉,脉者,血之府也,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如图是人体血液循环途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表示与心脏直接相连的血管,甲、乙表示不同部位的毛细血管网。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的起点是左心室
B.图中②④为动脉,其中②内流动的是静脉血
C.甲是位于肺泡外的毛细血管网,①氧含量高于②
D.若图中乙位于小肠处,则④中二氧化碳含量高于③
【答案】D
【分析】观图可知:①是肺静脉、②是肺动脉、③是上、下腔静脉、④是主动脉。
血液循环途径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全身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经过体循环,血液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 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经过肺循环,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
【详解】A.结合分析可知,图中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的起点是在左心室,A正确。
B.②是肺动脉、④是主动脉,其中②肺动脉内流动的是静脉血,B正确。
C.甲是位于肺泡外的毛细血管网,经过肺部,氧气进入血液,故①氧含量高于②,C正确。
D.若图中乙位于小肠处,小肠处的组织细胞会消耗氧气同时产生二氧化碳,故④中二氧化碳含量低于③,D错误。
故选D。
3.吸入式疫苗可以进入呼吸道和肺部,从而进入循环系统,最终激发免疫。在此过程中,疫苗通过血液循环首先进入心脏结构中的( )
A.左心室 B.左心房 C.右心室 D.右心房
【答案】B
【分析】血液循环途径:
吸入的疫苗进入肺部后,通过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此时,血液流动方向为: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详解】A.左心室是体循环的起点,疫苗需先经左心房进入左心室,故A不符合题意。
B.疫苗经肺静脉回流至心脏时,首先进入左心房,故B符合题意。
C.右心室属于肺循环的起点,但疫苗已处于肺部,无需经过右心室,故C不符合题意。
D.右心房接收体循环的静脉血,而疫苗通过肺循环进入心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如图所示为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心房与动脉相连,心室与静脉相连
B.右心房是肺循环的起点
C.当血液流经①后,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D.图中体循环路径是“左心室→②→右心房”
【答案】D
【分析】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
图中,①是肺部毛细血管、②是组织处毛细血管。
【详解】A.心脏的心房与静脉相连,心室与动脉相连。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A错误。
B.肺循环的路线为: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因此,肺循环的起点是右心室,而不是右心房,B错误。
C.①是肺部毛细血管,当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这样血液由含氧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C错误。
D.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全身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经过体循环,血液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因此,图中体循环路径是“左心室→②→右心房”,D正确。
故选D。
5.如图所示为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是心脏,内部含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
B.②是血液,肺动脉中为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C.③与④是动脉和毛细血管
D.⑤是血浆,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答案】B
【分析】血液循环系统是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的,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血管是血液流经的管道,血液是物质运输的载体。因此图中图中①心脏,②血液,③是动脉,④是毛细血管,⑤血浆。
【详解】A.①心脏内部确实含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房室瓣),房室瓣保证血液只能由心房流向心室,A正确。
B.②血液是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部分,其中肺动脉中流动着经过全身组织细胞物质交换之后的静脉血,B错误。
C.结合分析可知,③是动脉,④是毛细血管,动脉负责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处,而毛细血管则是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C正确。
D.⑤血浆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运载血细胞(如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并运输营养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和代谢废物(如尿素、二氧化碳),D正确。
故选B。
6.“切脉”是中医特有的诊断方法,如图所示,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桡动脉跳动力度大,易于诊断
B.桡动脉每分钟搏动次数与心率不同
C.桡动脉可为手部细胞输送营养物质和氧
D.桡动脉内血流方向为A→B
【答案】B
【分析】(1)动脉的功能是把心脏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静脉的功能是把全身各处的血液送回心脏,毛细血管是连通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是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2)动脉血管大多数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动脉的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快。
【详解】A.桡动脉位于手腕部,且分布较浅,管壁较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跳动力度大,易于诊断,故A正确。
B.心率是指每分钟心脏跳动的次数。脉搏是随心脏节律性的收缩和舒张,动脉血管壁出现相应的扩张与回缩,在体表浅动脉(如腕部内侧)上可触到的搏动。脉搏是因心脏跳动而产生的,因此,桡动脉每分钟搏动次数与心率相同,故B错误。
C.把血液从心脏送到身体各部分的血管叫作动脉。桡动脉是由主动脉分支而来的,桡动脉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因此桡动脉可为手部细胞输送营养物质和氧,故C正确。
D.动脉的功能是把心脏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其中桡动脉将心脏内的血液运输到手部各处,因此,桡动脉内血流方向为A近心端→B远心端,故D正确。
故选B。
7.下图为小明爸爸去体检的血压检测结果(血压参考值:收缩压90~130mmHg,舒张压60~90mmH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测量结果显示此人患有高血压
B.所测血管内的血流方向为B→A
C.脉搏的次数不受运动和情绪的影响
D.血压测量一般测的是体循环的动脉血压
【答案】D
【分析】(1)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向前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侧压力。可以用血压计在上臂肱动脉处测得。
(2)心脏收缩和舒张时引起动脉发生弹性扩张和弹性回缩,就形成了脉搏,故脉搏是指动脉的搏动,通常用桡动脉处的脉搏来感知本人的心率。
【详解】A.检测结果中收缩压为95mmHg,舒张压为65mmHg,均在参考值范围内,没有患高血压,故A错误。
B.血压的测量部位是动脉,动脉的血流方向为心脏流向全身,因此方向为A→B,故B错误。
C.脉搏的次数同心率,会受运动和情绪的影响,故C错误。
D.血压测量一般指测量体循环的动脉血压,并在上臂肱动脉处测得,故D正确。
故选D。
(限时:5min)
综合题
1.今年2月,国内某医院成功完成一例全磁悬浮人工心脏手术,为一位处于终末期心力衰竭的患者带来了生的曙光。目前,我国心力衰竭患者众多,“人工心脏”的出现,为这些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1)据图甲可知,人工心脏代替了 的相关功能,成了 的起点。手术时,医生会将人工心脏的一端与[①] 相连,从而将血液带向全身。
(2)患者在植入人工心脏的手术中,需要用到监护仪,以监视患者的心率、体温、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等生理指标,为救治提供参考。如图乙为监护仪显示屏上的部分信息,其中“ECG60次/分”代表的生理指标是 。
(3)旧式人工心脏容易造成血栓,而全磁悬浮人工心脏不易激发血液中 (填一种血细胞)的功能,减少血液凝固的发生,进而避免血栓的形成。
(4)冠心病患者突发心绞痛时,应就地休息,并在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硝酸甘油被舌下 (填“动脉”“静脉”或“毛细血管”)吸收后,首先到达心脏的[②] ,以改善心肌供血。
【答案】(1) 左心室 体循环 主动脉
(2)心率
(3)血小板
(4) 毛细血管 右心房
【分析】心脏的主要功能是泵血功能,主要原理是心脏通过不断的收缩和舒张将血液和其他营养物质以及氧气送往全身的各个器官完成身体代谢需求。图中:①主动脉;②右心房。
【详解】(1)据图甲可知,人工心脏代替了左心室的相关功能。在正常生理情况下,左心室是体循环的起点,负责将血液泵送到全身。由于患者处于终末期心力衰竭,左心室无法有效完成这一功能,因此人工心脏被用来代替它。手术时,医生会将人工心脏的一端与图中①主动脉相连,从而将血液带向全身。
(2)监护仪显示屏上的“ECG60次/分”代表的生理指标是心率。ECG是心电图的缩写,用于监测心脏的电活动。心率是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正常成年人安静时的心率一般在60-100次/分之间。
(3)旧式人工心脏容易造成血栓,这是因为它们可能激发血液中血小板的功能,导致血液凝固。血小板是血细胞的一种,具有止血和凝血的作用。当血管受损时,血小板会迅速聚集在伤口处形成血栓,以封闭伤口并防止血液流失。然而,在人工心脏的情况下,这种凝血反应是不利的,因为它可能导致血栓阻塞血管。而全磁悬浮人工心脏的设计减少了与血液的摩擦和接触,从而不易激发血小板的功能,减少血液凝固的发生。
(4)冠心病患者突发心绞痛时,应就地休息,并在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硝酸甘油是一种常用的抗心绞痛药物,它能够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的供血量。当硝酸甘油被舌下毛细血管吸收后,它会迅速进入血液循环。由于硝酸甘油是小分子物质,它可以通过口腔黏膜直接吸收进入血液。因此,硝酸甘油被吸收后首先到达心脏的②右心房,然后经过右心室泵入肺动脉进行肺循环,再经过左心房和左心室进入体循环,最终到达冠状动脉发挥作用。
2.心脏有规律地收缩和舒张,使血液在心脏和血管组成的管道中循环流动。图1是正常的心脏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1中心脏是个主要由 组织构成的中空器官,内部被肌肉壁分割成左右 (选填“相通”“不相通”)的两部分,每部分又各有两个腔,其中与[C]右心房连通的是[ ] 。
(2)用图1中标注的结构名称、序号等可将肺循环的完整过程表示为:D→4→肺部毛细血管网→[5] →[ ] 。
(3)经肺循环后,血液的颜色和含氧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4)在体循环中,血液由左心室流入[ ]主动脉,再经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 ,流回右心房。
(5)图2是心梗病人心脏结构示意图。左冠状动脉是主动脉的一个分支,“左前降支”是左冠状动脉的一个分支,左心室的血液供应有50%来自左前降支。左前降支一旦发生堵塞就容易引发心梗。左前降支出现堵塞,会影响图1中心脏壁最厚的[ ] 的血液供应,使其心肌细胞缺少氧气和养料,成为坏死的心肌。
【答案】(1) 肌肉 不相通 D右心室
(2) 肺静脉 A左心房
(3)颜色变鲜红,含氧量增加
(4) 3 上、下腔静脉
(5)B左心室
【分析】图1中,1是上腔静脉、2是下腔静脉、3是主动脉、4是肺动脉、5是肺静脉;A是左心房、B是左心室、C是右心房、D是右心室。
【详解】(1)心脏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能够有节律地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在心脏和血管组成的管道中循环流动。
心脏内部被肌肉壁(房间隔和室间隔)分割成左右不相通的两部分,即左心和右心,这样可以防止动脉血和静脉血混合,保证血液按照一定的方向流动。其中与C右心房连通的是D右心室。
(2)图1中,肺循环的路线为:D右心室→4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5肺静脉→A左心房。
(3)当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这样血液由含氧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
所以经肺循环后,血液的颜色由暗红色变为鲜红色,含氧量由少变为多。
(4)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的循环。在图1中,3是主动脉,经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图1中的1上腔静脉和2下腔静脉 ),流回右心房。
(5)心脏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它有4个空腔,按照位置关系,这4个腔分别叫作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心脏壁越厚,肌肉越发达,收缩和舒张就越有力。左心室是体循环的起点,要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输送距离最远,所以左心室的壁最厚。在图1中,B是左心室。
已知左心室的血液供应有50%来自左前降支,左前降支出现堵塞,会影响左心室的血液供应。血液能为心肌细胞运输氧气和养料,左心室血液供应受影响,会使心肌细胞缺少氧气和养料,成为坏死的心肌。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