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新部编版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课时练习题
一、选择题
1.文物能够反映一定时期内人类的社会活动。勤劳勇敢的中国先民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如图是河姆渡遗址出土的一件骨耜,它适用的劳动场景是( )
A.猎取动物 B.保存火种 C.农业生产 D.制作陶器
2.王老师在介绍某处原始文化遗址时出示了下面几幅图片,此文化遗址最有可能是( )
A.良渚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3.随着物质文化水平的提升,“博物馆热”已经成为一种持续的现象,小历同学暑假期间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看到了一件名为“人面鱼纹彩陶盆”的文物(下图),你知道它属于哪种远古人类么(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4.2024年10月天津举办了主题为“津农良种,产业领航”国际种业博览会。目前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农作物发现于我国的是( )
A.稻、玉米和粟 B.稻、粟和黍 C.玉米、粟和黍 D.小麦、稻和粟
5.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下面文物反映出我国原始居民已经学会( )
A.烧制陶器 B.种植水稻 C.建造房屋 D.制作乐器
6.下图为出土于各地的新石器时期文物,可用于佐证( )
A.中华早期文化分布较广 B.游牧民族的狩猎场景
C.“龙的文化”已经定型 D.半坡居民的耕作生活
7.从北京人、山顶洞人择洞而居,到半坡人、河姆渡人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体现了人类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在这一变化过程中起决定性因素的是( )
A.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B.种植技术的发展
C.人类数量的增加 D.饲养水平的提高
8.下图三件新石器时代的文物可用于说明中华文明( )
A.以中原为核心向四周扩展 B.具有多元一体的基本特征
C.不同区域文明保持独特性 D.始终领先于世界其他地区
9.我国是世界上农业起源地之一。在长期的食物采集活动中,我国先民对各类可食用植物的认识逐渐加深。以下考古发现表明( )
A.世界上最早的栽培水稻、粟和黍均发现于我国
B.新石器时代,远古人类开始了定居生活
C.人类开始使用磨制石器,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水平提高
D.陶器是新石器时代的重要发明,对人类的生活有重要意义
10.浙江余姚的河姆渡遗址,发现了距今约七千年前的丰富的稻作遗存,如稻谷、稻秆、稻叶、谷壳等。稻谷出土时色泽金黄,谷芒挺直,脉络清晰可辨。由此可知,河姆渡居民( )
A.已经从事农业生产 B.已经会纺织和制衣
C.广泛使用青铜工具 D.开始推广牛耕技术
11.世界上最早的栽培水稻、粟和黍均发现于( )
A.中国 B.印度 C.日本 D.美国
12.下表为河姆渡人与半坡人的生活状况对照表。据此可知( )
项目 河姆渡人 半坡人
生活年代 距今约7000年 距今约6000年
生活流域 长江中下游 黄河流域
房屋类型 干栏式建筑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生产方式 原始农耕(种稻为主) 原始农耕(种粟为主)
A.早期的中华文明已经具有区域性特征
B.河姆渡人最早种植水稻
C.河姆渡人和半坡人已进入文明社会
D.南方文明水平比北方高
13.以下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部分出土文物情况简表。由此可见,这一时期中国文明具有( )
A.统一性 B.多样性 C.连续性 D.复杂性
二、材料题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图片反映的是哪一远古人类复原图?距今约多少年?
材料二 一九二九年发现生存在约四五十万年前的猿人头骨、牙齿、下领骨和躯干骨化石。他们居住在石灰岩的山洞里,用木柴燃火,烧烤食物。
——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一编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它所说明的事实有什么意义?
材料三 中国原始农耕时代的代表性遗址及其考古发现
遗址 考古发现
半坡遗址 炭化粟;磨制石器、骨器;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遗迹
河姆渡遗址 人工栽培水稻遗址;磨制石器、骨器;干栏式建筑遗迹
——整理自统编教材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在生产生活方面的相同之处。(写出三点)
材料四 在河姆渡的墓葬里,随葬品少,而且没有多大差别。
材料五 在山东大汶口遗址中,发现墓葬120多座,其中10号墓随葬品最多,达170多件,除大量的陶器和石器外,还有制作精美的玉器、绿松石等。而另一组4座墓,随葬品很贫乏,总共只有17件,为陶器、纺轮等。
(4)材料四反映当时人们之间怎样的关系?材料五中随葬品多少不均,反映当时出现了什么现象?
15.请联系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中的图1、2所示实物遗存可以证明当时已经出现了什么?
材料二: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周易》
材料三:
(2)从材料二的文字叙述和材料三的图片中,你看出人类的居住条件发生了什么变化?
(3)材料三中图3、图4分别是我国境内哪一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
(4)什么因素造成材料三中两所房屋结构的不同?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七年级历史新部编版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课时练习题》参考答案
1.C
2.C
3.D
4.B
5.A
6.A
7.A
8.B
9.A
10.A
11.A
12.A
13.B
14.(1)北京人;距今约70万年—20万年。
(2)北京人已经能够使用火;火的使用促进了早期人类的进化过程;使用打制石器。
(3)都使用磨制石器、骨器;都有原始农业;都过定居生活。
(4)平等;出现了贫富分化。
15.(1)原始农业(或原始农耕生活)。
(2)由穴居到建造房屋定居。
(3)图3:河姆渡原始居民;图4:半坡原始居民。
(4)自然地理因素或自然环境的不同。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