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2024-2025学年南开中学高一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天津市2024-2025学年南开中学高一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9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8-05 18:03:19

文档简介

高一化学试卷参考答案
1.C2.C3.C4.A5.C6.B7.D8.D9.A10.B11.D12.C
13.(1)3Cu+8HNO3=3CuNO)3+2N0↑+4H2O
(2)SO2+Ba(OH)2=BaSO4+H2O
(3)Na2SiO3+CO2+H2O=Na2CO3+H2SiO34
(4)nCH3-CH=CH2
催化剂,千CH一CH声
(5)MgCl电Mg+Cbt
CH;
(6)C2H6O①+302(g)-2C02(g)+3HO①△H=-1366.8kJ/mol
(72A+Fc,0,高l0+2Fc
COH CH-
(8)
OH
O-C-CH3
水杨假
乙般阁
乙鼠本场酸
14.(1)丙烯(1分):氧化反应(1分)
(2)CH一CH-C,羟基
OH
(3)出现砖红色沉淀;CH2 CHCOOˉ+Ht→CH2=CHCOOH;高锰酸钾能将碳碳双键氧
化(高锰酸钾能与碳碳双键反应)
(4)C6H10O2,CH2=CHCOOH+CH3 -CH-CH3
浓泰酸cH,-CHCOOCH(CH)z+HO
(5)HCOOCH-CH2
OH
Cu
15.(1)2CHCH0H+02△
→2CH3CH0+2H2O
(2)将乙醇蒸汽吹出(1分):受热均匀/便于控制加热温度(1分):
(3)冷凝乙醛蒸汽:ac
(4)氮气(1分):不能(1分)
()CH3COOH;BC:蒸馏
16.(1)A(1分):-905(1分)(2)BCD:0.15,40.0%
(3)氧化,2NH3-6e+6OH=N2+6HO,减小南开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质量监测(二)
高一化学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
Ⅰ卷(共36分)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答题纸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1 C 12 0 16 Fe 56
一、单项选择题(共36分,每题3分)
1.化学与生产、生活、科技、环保等息息相关,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用海水为原料制得精盐,再电解熔融态的 NaCl可制得金属钠
B.乙酰水杨酸具有解热阵痛作用,将其与某高分子聚合物连接起来可得到缓释药物
C.煤的干馏和石油的分馏都属于物理变化
D.“氮氧化合物是一类主要的大气污染物,可用氨气在一定条件下处理氮氧化合物
2.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应用于磁悬浮技术的超导陶瓷是一种性能优异的金属材料
B.浓硫酸有酸性,遇蓝色石蕊试纸变成红色
C.碳化硅硬度高具有优良的导热性和化学稳定性,可用作耐高温结构材料和砂轮的磨料
D. NO 易溶于水形成硝酸,工业上常用于生产硝酸
3.下列化学用语及模型正确的是 ()
A. SiO 的结构式O= Si=O B.醛基的结构简式:—COH
C.乙酸分子的球棍模型为 D.羟基的电子式:
4.下列关于金属冶炼方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因为氧化铝熔点高,工业上用电解熔融氯化铝的方法冶炼铝
B.用热还原法冶炼金属铁时,可选用一氧化碳、铝等作还原剂
C.可通过加热氧化汞分解得到金属汞
D.湿法炼铜的原理是铁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5.在恒温恒容的真空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NH HS 晶体完全溶于水中会电离出等浓度的 和
B.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反应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D.反应达到平衡后,再向容器中充入一定质量的 压强增大,正反应速率增大
6.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密闭容器中,1mol N 与3mol H 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 分子的数目为
B.10g46%的乙醇溶液中, 含H-O键的数目约为0.7NA
C.常温常压下,5.6g Fe与足量浓硝酸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3NA
D.28g 由 C H 和C H 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4NA
7.实验室从海带中提取碘单质的操作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已知“歧化”步骤中的反应为
A.“灼烧”操作需要在坩埚中进行
B.“氧化”时若用新制氯水,会发生反应
C.“酸化”步骤中是碘元素的自身氧化还原反应
D.“萃取”操作若用石油醚溶剂则需要先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含碘单质的溶液
8.关于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酸和油酸属于同系物
B HCOOCH 、CH OCHO 互为同分异构体
C.分子式为C H Cl 且分子中有两个—CH 、两个—CH —、一个和—CH— 、一个— Cl的结构有2种
D.(立方烷)的二氯代物有3种
9.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向 溶液中滴入足量稀盐酸:
B.用漂白液脱除废气中少量
C.向 溶液中加入少量 溶液:
D.用稀硝酸溶解FeS固体:
10.某有机物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中有3种含氧官能团
B.能发生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和加聚反应
C.分子结构中所有碳原子一定在一个平面且苯环上一氯代物共有2种
D.1mol该有机物能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生成11.2 L H (标准状况)
11.某研究小组设计了如下系列实验探究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性质,下列对实验现象和结论分析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将纤维素与酸混合加热,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 无明显现象 纤维素未发生水解反应
B 向某油脂样品中滴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溶液褪色 该油脂样品发生了水解反应
C 向蛋白质溶液中依次加入硫酸铜溶液和足量蒸馏水 可观察到先产生沉淀后沉淀溶解 蛋白质遇硫酸铜溶液变性
D 将葡萄糖和蔗糖溶液分别进行银镜反应 葡萄糖溶液产生银镜而蔗糖溶液无银镜生成 葡萄糖分子属于还原性糖,蔗糖分子不属于还原性糖
12.现有纯锌片、纯铜片, 500mL0.2mol·L 的 溶液、导线、1000mL量筒。试用下图装置来测定锌和稀硫酸反应时在某段时间内通过导线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为纯锌片
B.溶液中的H 向a极移动
C.当量筒中收集到672mL气体时(标准状况下),通过导线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0.06mol
D.如果将a、b两电极的电极材料对调,则U形管中左端液面上升,右端液面下降
Ⅱ卷(共64分)
二、填空题(共4道小题)
13.(16分)按要求书写化学方程式。
(1)铜与硝酸生成无色气体的反应:
(2)少量二氧化硫通入氢氧化钡溶液中:
(3)向硅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
(4)丙烯的加聚反应:
(5)冶炼金属镁:
(6)表示乙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乙醇的燃烧热为1366.8kJ/mol):
(7)铝热法炼铁(氧化铁为原料):
(8)合成阿司匹林:
14.(18分)聚丙烯酸异丙酯常用于制备胶粘剂、涂料、或医用高分子材料。某科研团队高效合成聚丙烯酸异丙酯的路线图如下:
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的名称为 ;生成 的反应类型为 。
(2)A的结构简式为 ,A中官能团名称是 。
(3)反应①中的实验现象是 ;
反应②的目的是(用离子方程式解释) ;
已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将醛基氧化成羧基,该步转化中不选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原因是 ;
(4)物质B的分子式为 ,写出生成B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5)写出一种与 互为同分异构体且属于酯类物质的结构简式 ;
15.(16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夹持装置和部分加热装置已略去)探究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甲中盛有无水乙醇和水,通过鼓入空气提供反应所需氧气。已知:乙醛是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沸点为20.8℃,具有较强还原性易被氧化为乙酸。
(1)反应过程中铜网会出现红色和黑色交替的现象,写出该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装置甲中,“鼓入空气”除了可以提供O ,另一个作用是 ;甲中采用“水浴加热”的优点是 (写出一点)。
(3)乙烧杯中冰水的作用是 ,能够用来检验试管a中主要产物的试剂有 (填字母)a.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 b.无水硫酸铜 c.银氨溶液 d.重铬酸钾溶液
(4)装置末端采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收集到的气体主要成分是 (写名称);若将排水法改为“向上排空气法”,能否收集到该气体 (填“能”或“不能”)。
(5)反应结束后,若试管a中收集的液体用紫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显红色,说明液体中还含有 (填结构简式)。要除去该物质,可在混合液中加入足量的 (填字母),然后再进行 (填操作名称)。
A.氯化钠溶液 B.碳酸钠溶液 C.氢氧化钠溶液 D.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16.(14分)实验室利用下列装置模拟工业生产制备少量硝酸(加热装置略)。已知:
(1)实验时先用酒精喷灯预热催化剂,然后通入反应气体,当催化剂红热后撤离酒精喷灯,催化剂始终保持红热。下列图示中,能够正确表示该反应过程能量变化的是 (填字母)。
已知:
计算反应 的H= 。
(2)在容积为 2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 和 发生上述反应。
①下列可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填字母)。
A.混合气体密度不再变化
B.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
的体积分数不再变化
②反应进行到 10min 时达到平衡,此时测得容器内气体压强比反应前增大5%。
0-10min内, 用 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 为 mol/(L/ min) 。
该条件下 NH 的平衡转化率为 (保留一位小数)。
是主要大气污染物,利用反应 消除 污染的电化学装置如图所示。
①a电极发生 (填“氧化”或“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 。
②工作一段时间后,电解质溶液的 c(OH )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