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质量监测 (二)
高一生物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
Ⅰ卷(共48分)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交回。
一、选择题(共16题,每题3分)
1.《黄帝内经》是我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书中提出“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五果为助”的膳食搭配理论,能保证用膳者必需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素的供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五谷”是人体生命活动能源物质的主要来源
B.“五畜”富含的蛋白质更有利于补充人体所需的必需氨基酸
C.“五菜”中的纤维素被科学家称为人类的“第七营养素”
D.“五果”富含葡萄糖、淀粉和果糖等还原糖
2.下列关于细胞中水的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代谢旺盛的细胞中结合水较多 B.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C.自由水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 D.自由水可参与某些生物化学反应
3.多糖、蛋白质和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不同,因此它们彻底水解后的产物也不同。DNA彻底水解后,得到的物质是 ()
A.氨基酸、葡萄糖、含氮碱基 B.脱氧核糖、含氮碱基、磷酸
C.核糖、含氮碱基、磷酸 D.脱氧核糖核苷酸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都在细胞内或在细胞的参与下完成
B.细胞是所有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C.多细胞生物要依靠不同细胞的相互协调作用完成各项生命活动,单细胞生物也如此
D.病毒在生命系统的层次中属于个体水平
5.图中曲线表示完全相同的两个植物细胞分别放置在a、b溶液中,细胞失水量的变化情况。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可选取绿色植物成熟的叶肉细胞来进行
B.若b溶液的浓度稍减小,则曲线中B点左移
C.两条曲线的差异是由于a、b溶液浓度不同导致
D.6min 时取出两个细胞用显微镜观察,均可看到质壁分离现象
6.某科学家用含有 C的二氧化碳来追踪光合作用中的碳原子,其转移的途径是()
A. CO →叶绿素→ADP B. CO →三碳化合物→糖类
C. CO →三碳化合物→ATP D. CO →叶绿体→糖类
7.某实验室用两种方法进行酵母菌发酵葡萄糖生产酒精。甲发酵罐中保留一定量的氧气,乙发酵罐中没有氧气,其余条件相同且适宜。实验过程中,每小时测定两发酵罐中氧气和酒精的量,记录数据并绘成坐标曲线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9h时,消耗葡萄糖较多的是甲发酵罐
B.甲、乙两发酵罐分别在第4h和第0h开始进行无氧呼吸
C.甲、乙两发酵罐实验结果表明,酵母菌为异养厌氧型生物
D.该实验证明向发酵罐中连续通入大量的氧气可以提高酒精的产量
8.将某绿色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内,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实验以 的吸收量与释放量(单位: mg/h)为指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对表中数据分析不正确的是()
温度 5 10 15 20 25 30 35
光照下吸收 1.00 1.75 2.50 3.25 3.75 3.50 3.00
黑暗中释放 0.50 0.75 1.00 1.50 2.25 3.00 3.50
A.昼夜不停地光照,温度在 时该植物能生长
B.昼夜不停地光照,该植物生长的最适宜温度是
C.实验中不同温度条件下光照强度应该随之相应改变
D.每天光照、黑暗各进行12小时,温度: 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9.细菌在含 N的培养基中繁殖数代后,细菌DNA的含氮碱基皆含然后再将其移入含 N的培养基中培养,抽取亲代及子代的DNA,离心分离,如图①~⑤为可能的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子一代DNA应为② B. 子二代 DNA应为①
C 子三代DNA 应为④ D. 亲代的DNA 应为⑤
10. DNA 甲基化是表观遗传中常见的现象之一,例如胞嘧啶发生甲基化后仍能与鸟嘌呤互补配对,但这种甲基化会抑制基因的转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胞嘧啶甲基化会促进RNA 聚合酶与编码蛋白质的DNA 的结合
B.基因的胞嘧啶发生甲基化会改变转录时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
C. DNA发生胞嘧啶甲基化后不可以遗传给后代,后代一般不发生表型的改变
D. DNA甲基化会关闭某些基因的表达,同卵双胞胎所具有的微小差异可能与此有关
11.科学家检测了289例肝癌病人的基因突变,发现每个样品都涉及多种基因突变,其中突变频率最大的两种基因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被检基因 检出突变的样品数 突变基因形式 突变基因活性
A 96 活性增强
B 24 活性减弱
A.癌症的发生可能不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
B.人和动物细胞中的DNA 上本来就存在与癌有关的基因
C.基因A 可能为抑癌基因,基因B可能为原癌基因
D.癌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细胞之间的黏着性显著降低
12.我国是最早养殖和培育金鱼的国家。如将朝天眼和水泡眼的金鱼杂交,经过基因重组可以得到朝天泡眼金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
B.基因重组的过程没有产生新的基因,所以对生物进化没有意义
C.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原理与朝天泡眼金鱼的培育原理完全相同
D.若将各色金鱼放入自然水域,其基因多样性可能会下降
13.下列关于科学史和生物学实验的述叙,错误的是()
A.孟德尔和摩尔根选取了不同的实验材料,但运用了相同的研究方法,研究遗传规律
B.根据富兰克林等人的DNA衍射图,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 DNA 的物理模型
C.在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中,卡诺氏液可以固定细胞形态
D.应选择红绿色盲的患者家系作为调查对象,计算该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
14.根据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主要由共同由来学说和自然选择学说组成
B.达尔文的理论从基因的水平科学地解释了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C.长颈鹿经常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和前肢都变得更长
D.某种抗生素长期使用药效下降,这是由于病原体接触药物后,产生了对药物有效成分的抗药性变异
15.蝙蝠是唯一能够真正飞翔的哺乳动物,它能够携带包括新冠肺炎病毒在内的数十种病毒。通常蝙蝠的视觉较差,而听觉异常发达,在夜间或十分昏暗的环境中它们能够自由地飞翔和准确无误地捕捉食物。蝙蝠的翼与人的上肢在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蝙蝠的翼与人的上肢在结构上的相似性说明蝙蝠与人类有共同的原始祖先
B.人与蝙蝠的某段DNA碱基序列差异较小,说明人与蝙蝠的亲缘关系较远
C.夜行性的生存方式是蝙蝠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新冠肺炎病毒与蝙蝠之间存在协同进化
16.大熊猫最初是食肉动物,经过进化,其99%的食物都来源于竹子。现在一个较大的熊猫种群中雌雄数量相等,且雌雄之间可以自由交配,若该种群中B的基因频率为60%,b的基因频率为40%,则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大熊猫种群中全部B和b的总和构成大熊猫种群的基因库
B.大熊猫由以肉为食进化为以竹子为食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C.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为大熊猫种群的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D.若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群体中出现杂合子的概率可能为48%
Ⅱ卷(共52分)
二、填空题(10分,每空1分)
17.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 彼此分离的同时, 自由组合。基因重组就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 重新组合。
18.生物体基因 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叫作 。
19.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自然界的生命史做出了科学的解释:适应是 的结果; 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提供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导致 定向改变,进而通过隔离形成新的物种;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 的过程; 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三、简答题(42分)
20.(13分)图一为某一个动物体生殖器官内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图二为此动物体内的一次细胞分裂中某物质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图三为染色体发生的两种变异情况。图四为两种不同细胞的染色体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将图一中的4个细胞按照正常的细胞分裂顺序排列: (填标号)。图一中,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的细胞包括 (填标号);不存在染色单体的细胞包括 (填标号);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一般发生在细胞 中(填标号);细胞④的名称为 。
(2)图二曲线的纵坐标代表的物质是 (填“染色体”或“DNA”或“染色单体”);图二中的e-f区段可表示图一的 (填标号)细胞。
(3)图三A所示变异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 染色单体之间(填“姐妹”或“非姐妹”)。图三B所示变异发生在 染色体之间(填“同源”或“非同源”),此图属于可遗传变异中的 (填“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或“染色体变异”)。
(4)图四A为某种生物(受精卵发育来)的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该生物是 倍体,若该生物的基因型为DDdd,则该个体属于 (填“纯合子”或“杂合子”)。若某植物幼苗是由图四 B细胞直接发育而来,通过人工诱导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目前诱导加倍最常用且最有效的方法是用 处理此幼苗。
21.(13分)图一表示真核生物细胞中一些重要的生理活动。图二表示中心法则。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生物体多种性状的形成,都是以细胞分化为基础的。细胞分化的本质是 ,其调控过程主要发生在图一 (填“①”或“②”或“①和②”)过程。
(2)参与图一①过程的酶包括 ,若在图一①的培养液中加入 H标记的胸腺嘧啶进行培养,则a、b中带有 H标记的是 (填“a”或“b”或“a和b”)。
(3)若过程②形成的某RNA片段含1000个碱基,其中胞嘧啶和鸟嘌呤分别占碱基总数的26%、32%,则与该RNA片段对应的基因区段中含有 个胸腺嘧啶。
(4)由图一可知决定缬氨酸的密码子是 ,连接甲硫氨酸和赖氨酸之间的化学键是 。
(5)在图二所示的各生理过程中,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过程包括 (填字母标号);在正常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内不存在图二中的 过程(填字母标号);T2噬菌体的遗传信息在宿主细胞内的流动情况包括 过程(填字母标号)。
(6)在遗传信息流动过程中,DNA、RNA是信息的载体, 是信息的表达产物,ATP 为信息的流动提供 ,可见,生命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
22.(16分)苯丙酮尿症(PKU)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患病的原因之一是体内缺乏苯丙氨酸羟化酶,使体内的苯丙氨酸不能正常转变成酪氨酸,而只能转变成苯丙酮酸,苯丙酮酸在体内积累过多就会损伤婴儿的中枢神经系。图一为人体内苯丙氨酸的代谢途径,图二是患有该病的家族系谱图。
(1)据图一分析,PKU患者缺少的苯丙氨酸羟化酶是指图一中的酶 (填标号)。可见基因通过控制 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据图二分析,苯丙酮尿症(PKU)是 遗传病。
(3)据图二分析,若Ⅲ 与Ⅲ 结婚,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是 ,所以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结婚,并通过 和产前诊断等手段,对遗传病进行检测和预防。以下哪些措施属于产前诊断 。(不定项选择)
A.羊水检查 B. B超检查 C.孕妇血细胞检查 D.基因检测
(4)科研人员可以通过基因检测,确定患者基因的哪个位点发生了基因突变,如图三所示为正常个体和患者(PKU)某基因第2160-2176号位点的检测结果,可确定该患者基因的第2168号位点发生了 ,导致患病。
(5)为检测某胎儿患21三体综合征的风险,医生利用某种技术手段测定并计算胎儿与孕妇第21号染色体DNA含量的比值,计算公式如下,图四表示可能得到的两种结果。据图分析,结果 (填“1”或“2”)显示胎儿患21三体综合征的风险较大。
南开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质量监测(二)
高一生物答案
一、1-5DABAC 6-10BACCD 11-16CDDABA
二、【每空1分】
17.等位基因、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同性状的基因
18.碱基序列、表观遗传
19.自然选择、种群、突变和基因重组、基因频率、协同进化、生物多样性
三、
20.【每空1分】
(1) ③①②④ ②③ ①④ ② 次级精母细胞
(2) DNA ④
(3)非姐妹 非同源 染色体变异
(4)四杂合子 秋水仙素
21.【每空1分】
(1)基因的选择性表达②
(2) 解旋酶、DNA聚合酶 a和b
(3) 420
(4) GUC 肽键
(5) a、b、c、d、e c、d a、b、e
(6) 蛋白质 能量
22.【每空2分】
(1) ① 酶的合成
(2)常染色体 隐性
(3) 1/12 遗传咨询 ABCD
(4) 碱基替换 (或“A被替换成G”)
(5) 2